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九上第13课认识民法试题教科版.doc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九上第13课认识民法试题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九上第13课认识民法试题教科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 认识民法考点与预向1考点概要: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民事权利和义务。2中考预向:这部分内容属于法律方面的知识,中考常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重在考查学生对民法的掌握。思 维 导 图学 以 致 用1民法就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2所谓民事主体,就是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主体。3民法的基本原则有: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自愿、公平、诚信原则。4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公平、诚信原则;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5民事主体中,权利的享有者称为权利主体,义务的承担者称为义务主体。6民事法律关
2、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权利的实现是以义务主体履行义务为前提的。不过,有一些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负有义务;民事权利主体可以选择行使权利或放弃权利。但是,民事义务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义务,没有选择履行或不履行义务的自由。【例题1】 民法总则相比1986年民法通则,明确提出了“公序良俗”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民事活动中 ( )不得违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坚持个人利益至上 民间习俗均可代替法律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相关知识
3、。“公序良俗”要求我们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该立法原则的要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表述错误,民间习俗不能代替法律。【答案】A【例题2】 民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条规定表明 ( )公民民事权利将得到更系统更全面的保护 民法更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法的立法依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进一步有法可据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的相关内容。说法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最后一页预览完了!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中考 道德 法治 复习 九上第 13 认识 民法 试题 教科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