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084951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5讲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免疫系统和免疫调节A 组 基础过关1.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C.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D.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答案 C 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A 错误;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而另一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可能属于第三道防线,B 错误;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 正确;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

2、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D 错误。2.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够遗传,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B.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皮肤局部炎症,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肿胀D.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很强,每次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答案 C 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A 错误;青霉素杀菌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皮肤局部炎症,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肿胀,C 正确;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

3、和病毒,D 错误。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HTV 侵染人体的 T 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答案 C 泪液中的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错误;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记忆细胞发挥作用,B 错误;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因其体内缺乏 T 细胞而导致2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C 正确;T 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

4、错误。4.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C.污染物中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细胞内,依靠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清除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答案 D 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A 正确。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B 正确。细胞免疫作用的对象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C 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因此病原体不能直接刺激

5、浆细胞产生抗体,D 错误。5.(2017 浙江 4 月选考,9,2 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感染 HIV 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D.HIV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答案 D HI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A 正确;感染 HIV 一般要经历很长的潜伏期(810 年)才发病,B 正确;艾滋病病毒会大量破坏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从而严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C 正确;HIV 还可以感染脑细胞、巨噬细胞等,D 错误。6.(2016 上海单科,

6、17,2 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3区别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具有免疫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 B. C. D.答案 B 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解题关键是根据特异性免疫过程理解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7.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

7、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 T 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答案 D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 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与特定抗原结合,B 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由巨噬细胞吞噬,C 错误;抗体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 正确。8.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 a 作为抗原能激活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 a 抗

8、体与物质 a 的结合物不能被巨噬细胞清除C.物质 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 B 由图示知,物质 a 作为抗原激活了 B 细胞,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 a 抗体与物质 a 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结合物被巨噬细胞清除;因抗 a 抗体可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结合,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49.(2018 江苏单科,9,2 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 T 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

9、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 T 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 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答案 B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相关应用的有关知识。T 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A 错误;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B 正确;健康人的 T 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C 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 B 细胞,D 错误。10.(

10、2017 天津理综,2,6 分)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 PM2.5 的研究结果 推论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 改变 T 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C. 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答案 C 本题考查不同免疫类型的区别。呼吸道黏膜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 正确; T 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 正确;抗体、B 细胞仅参与体液免疫,C 错误,D 正确。11.已知皮肤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可导致皮肤脱落,且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

11、药物 M 能有效降低个体的免疫水平(持续给药一周后出现显著效应)。现提供下列材料,并以皮肤移植为主要实验手段(具体手术方法不要求),来完成对上述结论的验证。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品系甲、品系乙克隆小鼠各若干、药物 M 制剂适量、注射器、手术器材、生理盐水、饲料等。步骤:第一步:取 小鼠若干,随机、均等地分成两组,编号 A1、A 2; 第二步:给 A1、A 2组小鼠背部分别移植取自品系乙小鼠的皮肤,正常饲养,并 ,结果分5别记为 T1、T 2; 第三步:A 1组小鼠继续正常饲养,A 2组小鼠 ,其他条件同 A1组; 第四步:一周后,给 A1、A 2组小鼠 ,并按第二步的方法测得相应

12、指标,结果分别记为T3、T 4。 (1)完善实验步骤: ; ; ; 。 (2)设计 A1组主要是为了验证 。 (3)若 ,则药物 M 能将二次免疫的水平降低至低于初次免疫的水平。 (4)若(3)成立,则在第四步后取 A1、A 2组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并计数,发现存在较大差异的是 细胞。 答案 (1)健康、同龄的品系甲 记录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 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 M 制剂(“每天” “且适量”可不写) 再次移植取自品系乙小鼠的皮肤 (2)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 (3)T 4T2或 T4T1 (4)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解析 (1)分析题干及第二步可知,实验过程需将品

13、系乙的皮肤作为抗原移植至品系甲小鼠背部,因此的操作为取健康、同龄的品系甲小鼠若干,随机、均等地分为 A1、A 2两组;第二步:使小鼠产生免疫排斥,因免疫排斥会造成异源皮肤脱落,故应检测并记录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第三步:进行变量处理,A 1作为对照组,进行正常饲养,A 2组小鼠作为实验组,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 M 制剂,与 A1组进行相同条件的培养;第四步:进行二次免疫,一周后给 A1、A 2组小鼠再次移植取自品系乙小鼠的皮肤,观察并记录皮肤脱落的时间。(2)A 1为对照组,设计 A1的目的主要是验证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3)若药物 M 具有降低二次免疫水平的作

14、用,则 T4用时较长,故 T4T2或 T4T1可说明药物 M 的作用效果。(4)对异体组织产生免疫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因此对细胞免疫发挥主导作用的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应在两组实验对象之间差异较大。B 组 能力提升1.(2017 浙江 11 月选考,27,2 分)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 4 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6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 T 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

15、组小鼠易感染该菌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 T 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答案 B 胸腺与 T 淋巴细胞的成熟有关,切除胸腺则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受较大程度影响,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A 错误;给注射和未注射抗 T 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因受抗 T 细胞抗体的作用,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感染该菌,B 正确;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含相应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C错误;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 T 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

16、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因存在相应记忆细胞毒性 T 细胞而不易感染该菌,D 错误。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 b 和细胞 c 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答案 D 细胞 b 产生了某种物质,并作用于细胞 c,说明 b 是 T 细胞,c 是 B 细胞,因此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 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T 细胞)、c(B 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e(记忆 T 细胞)、g(记忆 B 细胞

17、),a(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f(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 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 b 和细胞 c 开始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 错误;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D 正确。3.下列对健康小白鼠进行的实验处理,对其机体产生的反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A.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B.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 T 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7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丧失D.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小白鼠有感觉答案 B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

18、状腺激素水平降低,A 正确;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会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胸腺为 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其胸腺,导致 T 细胞无法成熟,从而使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丧失,C 正确;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感觉,但无法控制其下肢运动,D 正确。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细胞是浆细胞,其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C.b 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D.花粉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19、答案 B 图中 a 细胞产生了抗体,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能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A 错误、B 正确;b 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 错误;该病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D 错误。5.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 HIV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体感染 HIV 后体内 HIV 浓度和 T 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 AB 段,HIV 浓度上升主要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 BC 段,HIV 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 CD 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

20、影响D.曲线 EF 段,T 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答案 B 结合曲线图分析,由于 HIV 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 AB 段内 HIV 浓度上8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 错误;消灭 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 HIV 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 HIV 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 HIV,所以 B 正确;图中 CD 段,体内 HIV 逐渐增多,而 T 细胞逐渐减少,由于 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随 T 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要大大降低,C 错误;T 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并成熟

21、,不是在骨髓,所以 D 错误。6.(2016 江苏单科,13,2 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1N1 流感B.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答案 D HIV 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免疫系统受损,故 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免疫力低,更易患甲型 H1N1 流

22、感,A 正确;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 正确;机体免疫系统只能识别暴露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因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 蛋白,故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 正确;HIV 侵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D 项错误。7.B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 C B 淋巴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 正确。成熟的 B 淋巴细胞

23、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 正确。淋巴干细胞增殖分化为 B 淋巴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 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 正确。8.(2016 浙江 10 月选考,24,2 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 B 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9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 B 淋巴细胞等C.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 T 细胞D.成熟的辅助性 T 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答案 A 抗原与抗原受体之间具有特定的对应性,因此成熟的 B 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

24、体对应的抗原致敏,A 项正确;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 项错误;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 T 细胞,C 项错误;成熟的辅助性 T 细胞可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 复合体致敏而活化,D 项错误。9.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表示抗原,表示物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B.人体内的细胞能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C.是辅助性 T 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分泌答案 D 题图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辅助性 T 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25、识别抗原,然后分泌白细胞介素-2 促进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效应 B 淋巴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效应B 细胞分泌抗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是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10.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10答案 C

26、 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患者胰岛 细胞在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抑制 T 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11.(2018 北京理综,29,17 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 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 1 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悬液,连续 4 周;空

27、白组小鼠:每周注射 1 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的缓冲液,连续 4 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 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 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iPSC DB7 MEF免疫组 77 82 8空白组 10 8 9比较表中 iPSC 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空白组的数值,说明 iPSC 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表中 DB7 和 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 DB7 有 。 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 实验二:给免疫

28、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 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 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 A 或 B 填入处,从 CF 中选择字母填入处。11(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 iPSC 可以用于 。 答案 (1)分裂/增殖 免疫 (2)高于 可以与抗 iPSC 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抗 iPSC 的抗体可以与 DB7 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 MEF 上的抗原结合/iPSC 与 DB7 有共同的抗原,与 MEF 无

29、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F D CB (4)预防和治疗癌症解析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2)根据表中数据,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表中 DB7 和 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具有类似的抗原(或 DB7 具有可以与抗 iPSC 的抗体结合的抗原)。给小鼠注射 DB7,小鼠形成肿瘤,但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 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变小,因此可推测 iPSC 与 DB7 有共同的抗原,与 MEF 无共同的抗原。(3)iPSC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细胞免疫,给健康小鼠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 iPSC,健康小鼠会产生相应的效应 T 细胞,这种效应 T 细胞可清除由 DB7 引发的肿瘤细胞,故图中分别为F、D、C、B。(4)通过以上分析可推测,iPSC 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