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检测,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生日)不可不记挂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领悟】喜则点歌祝寿做生日,惧则汤药侍候问寒暖。孝子之心就这样体现。尤其是在当今经济日渐发达的时代,父母多半已不需要子女赡养,不少家庭父母和子女还是各立门户分开生活,平时尽孝的地方较古人已少了许多,老父老母所期望的,不外乎是做子女的心到而已。,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
2、,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 道理。 【领悟】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导入阅读,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方面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习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地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
3、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创办私学,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被尊为“圣人”。至今人们还尊称他为“万世师表”。,2.背景解读,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
4、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而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它的贡品为鲁国国君专有。季康子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是因为“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形成掎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欲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相,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
5、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 对话。,3.古代文化知识,(1)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2)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汇集整理而成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3)文化积累 有事:用兵,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
6、的人。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龟玉:龟甲和玉器。龟,龟甲,用来占卜吉凶。玉,玉器,用于祭祀。 费:季氏的封地,在今山东费县。 萧墙之内:宫廷之内,这里指季氏和鲁哀公之间的危机。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墙。臣子朝见君主,至此而肃然起敬,古称“萧墙”。,二、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与”同“欤”,语气词,2.一词多义,答案:(1)不就其位/阻止/同“只”,副词,只是、仅仅,答案:(2)拜见、谒见/看见/召见/表被动,相当于“被”/音xin,显现,答案:(3)错误、过失/责备/错,犯错/拜访、探望/超过/副
7、词,过分、 过于,答案:(4)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不译/介词,对/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从/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施用者,表被动/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答案:(5)连词,表示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作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答案:(6)用于句尾,表示反问语气/成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介词,表被动,3.词类活用,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3)动词作名词,祸患,忧患 (4)形容词作动词,靠近,答案:(1)用兵 (2)“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他当做”“把他作
8、为”,4.古今异义,答案:(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介宾短语后置句 (5)省略句,5.特殊句式,(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 (2)何以伐为( ) (3)无乃尔是过与( ) (4)龟玉毁于椟中( ) (5)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答案:(1)季氏将伐颛臾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 是社稷之臣也 (3)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4)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6.名篇名句默写,(1)文章用“ ”交代谈话的政治背景。 (2)孔子责怪冉有,从“ ” “ ” “ ”三个方面的道理反对讨伐颛臾。 (3)孔子用比喻“ ”“ ” 教育冉
9、有和季路认识自己的失职。 (4)文章中“ , , ” 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高超的政治见地。,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1)善于在对话中刻画人物的神态气质。通篇虽无人物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但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心理特征跃然纸上。孔子平时称呼学生,一般是直呼其名,如“回也”“求也”等,在名字后面加语气词“也”,语调显得舒缓而亲切。而在本文中对冉有,孔子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紧张严肃,孔子那种深恶痛绝的神态如在眼前。孔子对人一向和蔼可亲,但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却当仁不让,表明了孔子做人的基本原则。 (2)善于使用反问句来加强语气,再现当时声色俱厉
10、的严峻场面。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四个反诘句,如暴风急雨,劈头盖脸而来,使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3)善于运用引用、比喻、类比等方式进行说理。如在冉有推卸责任时,孔子先是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对冉有的自我辩解给予反驳,认为他不是称职之臣;接着以扶相的责任和看守虎兕、龟玉等为比喻进行类比反驳,指明二人在此事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局部揣摩,1.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持反对态度,从“无乃尔是过与”一句就可看出。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
11、,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三条理由:先王之封,说明不可伐;邦域之中,说明不必伐;社稷之臣,说明不当伐。这三条理由体现了孔子一向反对进行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2.孔子是怎样批驳冉有、季路的?,参考答案:孔子一听到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就责怪冉有“无乃尔是过与”。孔子列举了不能讨伐颛臾的理由,认为冉有应该劝阻此事。当冉有、季路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当即予以反驳。他先引用周任的话,说明一个臣子如果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接下来用了“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的责任、看
12、守柙和椟的人的责任作比,说明冉有、季路不能推卸讨伐颛臾的责任。而当冉有替季氏开脱,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时,孔子对冉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语气也毫不留情,爱憎分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个句子有何比喻义?,参考答案: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喻季氏攻伐颛臾。这层比喻义,有力地揭示了季氏的贪暴及其攻伐颛臾的非道义性;二是把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辅佐季氏的冉有和季路的责任,这层比喻义表现出孔子对自己学生的严肃批评。,三、探究争鸣,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种“均贫富”的思想影
13、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思想的?,思路提示一:正所谓“均无贫,和无寡”,孔子的这一思想,体现人人平等的理念,抓住了当时人民渴求平等、平均的意识,在那个时代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思路提示二:这只不过是古人的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而且,这种思想有违“按劳分配”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一些人的依赖、懒惰心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一、基础知识,解析:A A项,过:错,犯错。,解析:D D项,均为助词。表停顿,可不译。A项,分别为介词“从”;介词“在”。B项,前者与“何”组成固定句式“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后者为动词,“成为”。C项,前者为介词,“把”;后者
14、为连词,相当 于“而”,解析:C C项,名词作动词。A、B、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4.下列各句在句式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伐为 B.沛公安在 C.龟玉毁于椟中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C C项,介宾短语后置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解析:D A项,古义,指用兵:今义,有事情。B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C项,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D项,古今意义相同,战争。,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
15、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B “也”是表示句中停顿的语气词。,解析:
16、D A项,第一个“相”是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第二个是动词,辅佐;B项,两个“过”都是动词,但第一个解释为错,犯错,第二个解释为拜访、探望;C项,第一个“为”是动词,作为,第二个是语气词,表示反问;D项,两个“是”都是指示代词,解释为“这”。,解析:C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重教化、省刑罚、薄赋税、厚施予,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是他陈述事件,不是政治主张。是周任的话,不是孔子的。,8.【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的一项是(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7、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A. B. C. D.,答案:(1)(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2)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9.【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何须“自炫求名”据晋书载,有一次,晋武帝召见太守胡质之子胡威,询问:大家都说你们父子清廉,到底谁更清廉?胡威回答:我比不上父亲,因为我父亲的清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而我清廉却唯
18、恐别人不知道。可见,相比于清廉本身,对清廉之名的在意程度,折射出不同的精神境界。,【思维借鉴】,以晋武帝召见胡威之事引出对清廉之名的态度,饶有兴味,别开生面。,人生在世,免不了要跟名利打交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立名者,行之极也。”重视名誉,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得到怎样的评价,不仅体现着行为的意义,也有助于激发“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的高远理想,最终以知促行。从这个角度看,名虽“不足以尽善”,却能够“策善”。只要认识得当、正确对待,完全可以让其发挥正能量,成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原动力。,以退为进,首先肯定了对名利重视的意义,接着提出认识得当、正确对待名利的重要性。,对
19、于求取名利,人们多有议论,看法不一而足。现实中,往往存在两种观点取向。一种属于“消极”型,专注事业、严于律己,不求名反而得名。从放弃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创造丰硕科研成果的黄大年,到舍小家顾大家、隐姓埋名30年的黄旭华,他们淡泊名利、勤勉奉献,高尚品质为世人所敬仰。另一种可谓“积极”型,苦心孤诣、锱铢必较,为求名而陷入名缰利锁。比如有些干部,习惯表演作秀、善于自我贴金,实际工作没干出什么成效,宣扬业绩却总能“拉长、吹大、垫高”。两相对照,高下立判。,列举对待名利的两种态度,为下文议论做好张本。,“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如同“腹有诗书气自华”,“名”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学识、品格、修
20、养等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声名。回望共和国的历史,老一辈革命家不因荣誉遮蔽双眼,“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后,接连三次向军委领导提交“降衔申请”,谦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微不足道”。他对待名利的“让”与“推”,足以说明美名只会和嘉言懿行相伴,“善修而名自随之”。,先分析“名”,举许光达例,论证“善修而名自随之”的道理。,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个体立于天地之间,是汲汲于一时之得失、蝇头之名利,还是着眼崇高目标、思虑公共利益,最能彰显个人的思想情操。杨善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最终,“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的民谣至今还在云南保山流传。廖俊波“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结果,当地一位老人在门楣贴上“俊波您好”的横批,以表达对这位办实事的县委书记的感激之情。时间不语,却能铭刻实绩与作为。将爱民之情存乎心、为民之责践于行,一个人自会赢得好名声。,接着分析“利”,举杨善洲例,论证“将爱民之情存乎心、为民之责践于行,一个人自会赢得好名声”。,哲人有言,名声是条河,能浮起轻飘、空虚的东西,而重实的东西会沉下去。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专注实干、踏实奋斗,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箴言。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02日04版),【我来评论】,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