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428-2011 额定电压0.6 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17417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1428-2011 额定电压0.6 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34 T 1428-2011 额定电压0.6 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34 T 1428-2011 额定电压0.6 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34 T 1428-2011 额定电压0.6 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34 T 1428-2011 额定电压0.6 1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29.060.20 K 13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282011 额定电压 0.6/1 kV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 Silicon rubber insulated power cable of rated voltage 0.6/1 kV 2011 - 05 - 10发布 2011 - 06 - 1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428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安徽省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负

2、责起草单位: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电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宇电缆集 团有限公司、安徽五洲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绿宝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新科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天龙电器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龙 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宇缆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 限公司、安徽红旗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昊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弘博电缆有限公司、安徽省高 沟电缆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明都电力线缆有 限公司、安徽顺驰电缆有限公司、合肥虹达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和参加起草人:

3、付世财、刘登瑞、邓九旺、常峻、谢华、邵文贞、汤永怀、王海岭、 王帅、曹时贵、石学军、叶东生、程忠、王金柱、周登国、张维霞、章少东、尚乃福、项志才、黄叶祥。 DB34/T 14282011 1 额定电压 0.6/1 kV 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 0.6/1 kV 硅橡胶绝缘电力电缆的使用特性、产品代号、技术要求、成品电 缆、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高、低温和酸碱及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额定电压 0.6/1 kV 硅橡胶绝缘 电力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4、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51.11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 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11-2008,IEC 60811-1-1:2001,IDT) GB/T 2951.12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 方法(GB/T 2951.12-2008,IEC 60811-1-2:1985,IDT) GB/T 2951.21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

5、验浸矿物油试验(GB/T 2951.21-2008,IEC 60811-2-1:2001,IDT) GB/T 3048.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3048.8-2007,IEC 60060-1:1989,NEQ) GB/T 3048.9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GB/T 3956-2008,IEC 60228:2004,IDT) GB/T 4909.2

6、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 6995.1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6995.3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19666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JB/T 8137.1 电线电缆交货盘 第1部分:一般规定 JB/T 10696.7 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抗撕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电缆的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使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DB34/T 14282011 2 额定电压用 U0/U 表示。 U0 表示任一主绝

7、缘导体与“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 为多芯电 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0和U值都适 用;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 1.5 倍。 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 1.1 倍。 3.2 批 batch 批是指一次交货的同型号规格产品数量。如果一次订货中有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则不同的型号规 格应视为不同的批。 3.3 尺寸值(厚度,截面积等)定义 3.3.1 标称值 nominal 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在本规范中通常

8、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考虑规定公差,通过测量进 行检验。 3.3.2 近似值 approximate value 一个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由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 3.3.3 中间值 median 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干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 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 3.3.4 假设直径 fictitious value 按 GB/T 12706.1-2008 附录 A 计算所得的值。 3.4 有关试验的定义 3.4.1 型式试验 type tests(符号 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规范所包含的一种类

9、型电缆在供货前所进行的试验, 以证明电缆具有能满足预 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 该试验的特点是: 除非电缆材料、 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 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3.4.2 DB34/T 14282011 3 抽样试验 sample tests(符号S) 由制造方进行,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 检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4.3 例行试验 routine tests(符号 R)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4 使用特性 4.1 额定电压 U0/U 为 0.6/1 kV。

10、 4.2 电缆导体最高额定工作温度:正常运行时,180;短路(最长持续 5s)时:350。 4.3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无铠装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 有铠装或屏蔽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 5 产品代号、表示方法及示例 5.1 型号 型号如表 1。 表1 型号 型号 名称 GG 铜芯硅橡胶绝缘硅橡胶护套电力电缆 RGG 铜芯硅橡胶绝缘硅橡胶护套电力软电缆 GG2G 铜芯硅橡胶绝缘钢带铠装硅橡胶护套电力电缆 GG8G 铜芯硅橡胶绝缘铜丝编织铠装硅橡胶护套电力电缆 GG9G 铜芯硅橡胶绝缘钢丝编织铠装硅橡胶护套电力电缆 RGG8G 铜芯硅橡胶绝缘铜丝编织铠装硅橡

11、胶护套电力软电缆 RGG9G 铜芯硅橡胶绝缘钢丝编织铠装硅橡胶护套电力软电缆 注:本表中未列出的电缆型号可按下面的规定组成。 5.2 代号 5.2.1 系列代号 硅橡胶G (省略) 5.2.2 导体代号 铜导体(第1种、第2种) 省略 软结构 R DB34/T 14282011 4 5.2.3 绝缘代号 硅橡胶G 5.2.4 铠装代号 双钢带铠装2 细圆铜丝编织铠装8 细圆钢丝编织铠装9 5.2.5 护套代号(包括挤包的内衬层和隔离套等) 硅橡胶G 5.3 表示方法 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5.3.1 型号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如下 图1 型号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示例1:铜芯硅橡胶绝缘硅橡胶护

12、套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 0.6/1 kV,31 芯,标称截面 35 mm 2 ,中性线截面16 mm 2表示为:GG-0.6/1 kV 335+116 mm 2DB34/T 14282011 示例2:铜芯硅橡胶绝缘钢丝编织铠装硅橡胶护套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 0.6/1 kV, 31芯, 标称截面25 mm 2 , 中性线截面16 mm 2 表示为: G9G-0.6/1 kV 325+116 mm 2DB34/T 14282011 5.4 规格 规格见表 2。 表2 规格 芯数 导体截面范围/mm 2芯数 导体截面范围/mm 21 0.75300 4 1240 2 0.75300 3+1,4+1

13、,3+2 2.5240 3 0.75300 5 1240 注:多芯电缆中性线导体截面见附录 A(规范性附录)。 6 导体 DB34/T 14282011 5 导体应是符合 GB/T 3956 的第 1 种或第 2 种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者第 5 种 裸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 7 绝缘 7.1 材料和性能 绝缘应为硅橡胶混合物。 7.2 厚度 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900.1 mm。 任何隔离层的厚度应不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 表3 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mm 2绝缘标称厚度/mm 导体标称

14、截面/mm 2绝缘标称厚度/mm 0.75 0.8 35 1.2 1.0 0.8 50 1.4 1.5 1.0 70 1.4 2.5 1.0 95 1.6 4 1.0 120 1.6 6 1.0 150 1.8 10 1.0 185 2.0 16 1.0 240 2.2 25 1.2 300 2.4 7.3 性能 7.3.1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硅橡胶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绝缘 试验方法 1 老化前机械性能 GB/T 2951.11 1.1 抗张强度 最小 N/mm 25.0 1.2 断裂伸长率 最小 15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机械性能 GB/T 2

15、951.12 2.1 处理条件 温度 2002 持续时间 h 240 2.2 老化后抗张强度 最小 N/mm 24.0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最小 % 120 DB34/T 14282011 6 表4 (续)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绝缘 试验方法 3 热延伸试验 GB/T 2951.21 试验条件 温度 2003 处理时间 min 15 机械应力 N/mm 20.2 3.2 试验结果 GB/T 2951.21 载荷下的伸长率 最大 175 冷却后的伸长率 最大 25 4 耐酸碱试验 附录B 7.3.2 绝缘线芯应按 GB/T 3048.9 的规定经受表 5 规定的工频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 表5

16、火花试验电压 绝缘厚度/mm 试验电压/kV 绝缘厚度/mm 试验电压/kV 0.51.0 6 2.02.5 20 1.01.5 10 2.5 25 1.52.0 15 8 成缆和填充物 8.1 成缆 多芯电缆的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8.2 填充物和隔离层 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填充物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成缆线芯和填充物可以用非吸湿性材料薄膜带绕包隔离层。 填充物和隔离层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应不会熔融。 9 内衬层 9.1 结构 金属铠装电缆应采用内衬层,内衬层可以挤包。 9.2 材料 材料应是与护套使用温度等级相当的材料。 9.3 厚度 内衬层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 6

17、 的规定。挤包内衬层的最薄处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 800.2 mm。 DB34/T 14282011 7 挤包的内衬层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表6 内衬层标称厚度 挤包前或绕包假设直径d/mm 挤包内衬层厚度/mm d20 1.2 20d40 1.6 40d60 2.1 D60 2.3 10 金属铠装 10.1 金属铠装类型 本规范包括铠装类型如下: a) 圆金属丝编织铠装 b) 双金属带铠装 10.2 材料 圆金属丝应是镀锌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铝丝或铝合金丝。 金属带为涂漆钢带、镀锌钢带、铝或铝合金带,钢带应采用具有商品质量认可的热轧或冷轧钢带。 在要求铠装钢丝满足最小导电性的情况下,允许在铠装

18、层中嵌入足够的铜丝或镀锡铜丝,并应确保 达到这项要求。 选择铠装材料时,尤其是铠装作为屏蔽层使用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 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除特殊结构外,用于交流回路的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 10.3 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的尺寸 10.3.1 铠装金属丝 10.3.1.1 编织线直径 无论采用何种金属,编织线的标称直径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7 圆铠装编织金属丝标称直径 铠装前假设直径d/mm 铠装圆金属丝标称直径/mm d10 0.2 10d30 0.3 d30 0.4 10.3.1.2 编织密度 金属丝编织铠装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 80。 编织层编织密度

19、按公式 1 计算: 100 ) 2 ( 2 p p P .(1) DB34/T 14282011 8 式中: P - 编织层编织密度, p - 单向覆盖系数 2 1 ) 1 ( 2 2 2 L D D mnd p . (2) 式中: D - 编织层的节圆直径,mm;d - 编织线的直径,mm; m - 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n - 每锭的编织线根数(上下锭股线不一样时为上下锭编织线根数的平均数); L - 编织节距,mm。 10.3.1.3 铠装与缆芯之间允许有一层内衬层。 10.3.2 双金属带铠装 金属带铠装应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金属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金属带间隙的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 金

20、属带宽度的 50。 铠装金属带的标称厚度应分别符合表 8 的规定。 表8 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 金属带标称厚度/mm 铠装前假设直径 d/mm 钢带或镀锌钢带 铝或铝合金带 d 30 0.2 0.5 30d 70 0.5 0.5 d70 0.8 0.8 10.4 尺寸偏差 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尺寸低于标称尺寸的量值应不超过: 圆金属丝:5; 金属带:10。 11 护套 11.1 概述 所有电缆都应具有护套。根据供需双方协商,在护套外允许有适当的保护层。 护套通常为红色或黑色,若制造方和购买方达成协议,允许采用非红色或黑色的其他颜色, 以适应电 缆使用的特定条件。 11.2 材料 护套为硅橡胶混合

21、物。 11.3 厚度 DB34/T 14282011 9 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 TS (以 mm 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硅橡胶外护套 TS0.040D1.2(3) 式中: D - 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设直径,mm。 注:上式计算出的数值应按四舍五入修约到 0.1 mm。 无铠装的电缆和护套不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电缆,其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4 mm,多 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不小于 1.8 mm。 护套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8 mm。 包覆在光滑圆柱体表面的外护套(例如挤包内衬层、金属护套或绝缘上),其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 mm ,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

22、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 850.1 mm。包覆在不规则圆 柱体表面的护套(例如没有内衬层的无铠装多芯电缆护套:挤入缆芯空隙,或者直接包覆在铠装上,金 属屏蔽上或同心导体的护套)和隔离套的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 800.2 mm。 11.4 性能 硅橡胶护套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表9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12 成品电缆 12.1 导体电阻 电缆导体在 20时的直流电阻应符合 GB/T 3956 中的规定。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G 试验方法 1 老化前机械性能 GB/T 2951.11 1.1 抗张强度 最小 N/mm 26.0 1.2 断裂伸长率 最小 1

23、50 2 空气烘箱老化后机械性能 GB/T 2951.12 2.1 处理条件 温度 2002 持续时间 h 240 2.2 老化后抗张强度 最小 N/mm 25.0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最小 120 3 热延伸试验 GB/T 2951.21 3.1 试验条件 温度 2003 处理时间 min 15 机械应力 N/mm 20.2 3.2 试验结果 载荷下的伸长率 175 冷却后的伸长率 25 4 抗撕试验 JB/T 10696.7抗撕强度 最小 N/mm 25.0 5 耐酸碱试验 附录B 附录B DB34/T 14282011 10 12.2 绝缘电阻 成品电缆绝缘电阻常数 20时应不小于 150

24、0 Mkm。 12.3 电压试验 12.3.1 5 min 电压试验:成品单芯非铠装电缆应经受 3500 V 工频浸水电压试验 5 min 不击穿,多芯 电缆和单芯铠装电缆应能经受工频 3500 V 电压试验 5 min 不击穿。 12.3.2 4 h 电压试验:成品电缆绝缘线芯应经受环境温度下,浸水至少 1 h、试验电压为 4 U0的工频 电压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并持续 4 h,试验过程中应不发生击穿现象。试样长度(1015)m。 12.4 成品电缆的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4 的要求。 12.5 成品电缆的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9 的要求。 12.6 如果电缆有其他各种燃烧特性要求时

25、应符合 GB/T 19666 规定的相关试验要求。 12.7 标志 成品电缆的护套表面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 认、耐擦。 成品电缆标志应符合 GB/T 6995.1 的规定。 13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13.1 产品应由制造厂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13.2 每批抽样数量按交货批至少抽取 1个试样,也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抽样检验项目的结果不合 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应对整批产品逐一进行试验。 13.3 产品外观应在正常视力下逐批检查。 13.4 产品试验项目、试验类型及试验

26、方法按按表 10 规定。 表10 产品试验 序号 检测项目 符合标准条文号 试验种类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 1.1 导体结构 6 T,S GB/T 4909.2 1.2 绝缘厚度 7.2 T,S GB/T 2951.11 1.3 内衬层厚度 9.3 T,S GB/T 2951.11 1.4 铠装 10.3 T,S GB/T 2951.11 1.5 护套厚度 11.3 T,S GB/T 2951.11 2 电性能 2.1 导体电阻(20 ) 12.1 T,R GB/T 3048.4 2.2 绝缘电阻试验 2.2.1 绝缘电阻常数(20 ) 12.2 T GB/T 3048.5 2.3 电压试验

27、 2.3.1 5 mim电压试验 12.3.1 T,R GB/T 3048.8 2.3.2 4 h电压试验 12.3.2 T GB/T 3048.8 3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12.4 T GB/T 2951 和 JB/T 10696.7DB34/T 14282011 11 表10 (续) 序号 检测项目 符合标准条文号 试验种类 试验方法 4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12.5 T GB/T 2951 和 JB/T 10696.7 5 燃烧试验 12.6 T GB/T 19666 6 外观 6.1 标志 12.7 T,S GB/T 6995.1 6.2 标志清晰度 12.7 T,S GB/T 6995.

28、1 7 交货长度 14 R 计米器 14 交货长度 14.1 客户有定长要求的,应按约定长度交货。 14.2 其他电缆的交货长度:成圈长度为 100 m,成盘长度应不小于 100 m。 14.3 允许按用户最短使用长度的整倍数电缆交货。 14.4 允许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14.5 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 0.5。 15 包装、运输及贮存 15.1 包装 电缆应妥善包装在符合 JB/T 8137.1 规定要求的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 的电缆端头应加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 300 mm。重量不超过 80 kg 的短段电缆,可以成圈包装。 为防止贮运中损坏,盘装产品还应附加

29、适当的保护。成圈包装应用一定强度的带状材料多层包覆,并捆 扎牢固。每个电缆端头采用热缩帽进行良好的密封。 15.1.1 每个电缆盘都将标明以下内容: a) 制造厂家; b) 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 c) 电缆长度、净重、总重; d) 标准编号; e) 出厂日期; f) 表示电缆盘滚动方向的箭头。 15.1.2 装箱时,箱体外壳上应标明: a) 制造厂家; b) 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 c) 电缆长度、净重、总重; d) 制造年月; e) 防潮、防掷标志。 15.1.3 质量检验合格证 每盘电缆均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DB34/T 14282011 12 15.2 运输 电

30、缆运输应不得使电缆盘处于平放位置; 不得作长距离滚动; 不得遭受冲撞、 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 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长时间暴晒。 15.3 贮存 电缆在装卸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以避免损伤电缆。在运输工具上应进行良好的固定。电缆尽量避 免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DB34/T 14282011 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多芯电缆中性线导体标称截面 表A.1 多芯电缆中性线导体标称截面 中性线导体标称截面/mm 2主绝缘线芯导体标称截面 /mm 23+1芯,3+2芯,4+1芯 4等芯,5等芯 1.0 1.0 1.5 1.5 2.5 1.5 2.5 4 2.5 4 6 4 6 10 6 10

31、16 10 16 25 16 25 35 16 35 50 25 50 70 35 70 95 50 95 120 70 120 150 70 150 185 95 185 240 120 240 DB34/T 14282011 14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耐酸碱试验方法 B.1 耐酸碱试验方法 应按 GB/T 2951.21 规定的方法做试验。 B.1.1 使用如下条件 B.1.1.1 处理条件 酸液类型 N-盐酸标准溶液(1 mol/L) 碱液类型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 mol/L) 温度 (232) 时间 168 h B.1.1.2 试验要求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 30 断裂伸长率 最小 100 注:需要做两项独立的试验,一项使用酸液,一项使用碱液。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