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17-2018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8-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1.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B. 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C. 电路中周期性振荡电流在空间产生电磁波D. 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电磁波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其他介质中传播,例如:光;变化的电场
2、能产生磁场;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详解】电磁波不只能在真空中传播,也能在介质中传播,选项 A 错误;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时,产生恒定的磁场,则不会产生电磁波;故 B 错误。电路中周期性振荡电流在空间产生电磁波,选项 C 正确;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 D 错误;故选 C.2. 如图所示,a 为水平输送带,b 为倾斜输送带。当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a、b 上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作用B. a、b 上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作用C. a 上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b 上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作用D. a 上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b 上的行李
3、箱受到三个力作用【答案】D【解析】- 2 -分别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受力个数时可借助平衡条件进行判断分别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受力分析:a 中物体受重力支持力的作用,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的话,物体不会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物体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 a 中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b 中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所以物体如果保持平衡的话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综上所述:a 中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b 中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故选:D点评:物体受力分析时,可能有时需要根据平衡条件判断与之接触的物体对其有无支持力或摩擦力的情况,需要根据平衡平衡条件进行
4、判断3. 如图所示,ACB 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八”形框架,其中CA、CB 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0P、Q 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 CA、CB 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 P、Q 环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 O将质量为 m 的钩码挂在绳套上,OP、OQ 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 l1、l 2表示,若 l1:l 2=2:3,则两绳受到的拉力之比F1:F 2等于( )A. 4:9 B. 2:3 C. 3:2 D. 1:1【答案】D【解析】- 3 -对 P、 Q 小环分析,小环受光滑杆的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是垂直于杆子向上的
5、,故绳子的拉力也是垂直于杆子的。对结点 O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FP 和 FQ 的合力与 FT 等值反向。几何关系可知, = ,故 FP=FQ,即 F1:F2=1:1。故选:A。【名师点睛】先对 PQ 环受力分析,它们只受两个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都是垂直于杆子的,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再对结点 O 受力分析,再根据三力平衡判断 F1=F2。4. 如图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图中是光源,是滤光片, 是单缝,是双缝,是光屏,下列操作能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距离的是A. 增大和之间的距离 B. 增大和之间的距离C. 将绿色滤光片改成蓝色滤光片 D
6、.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x= ,可知:增大和之间的距离 L,由上式知,可增大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故 A 正确。x 与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无关,故增大和之间的距离不改变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故 B 错误。绿光的波长比蓝光长,由上知,将绿色滤光片改为蓝色滤光片,干涉条纹的间距减小,故 C 错误。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d,干涉条纹的间距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A。- 4 -【点睛】本实验中要获得相干光源,方法是利用滤光片、单缝、双缝组合得到,要知道装置的原理记住条纹间距的表达式x= ,并理解其中各个量的含义5. 如图是氢原子从 n=3、4、5、6
7、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时辐射的四条光谱线,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A. H B. H C. H D. 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氢原子从 n=6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时辐射的能量最大,由 可知,它的频率也最大,所以本题选择 D。考点:氢原子能级结构 氢原子光谱6. 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可以知道第一个球经过 T 时间落地,第二球落地的时间为 2T,依次 3T、4T逆
8、过来看,相当于一个小球每经过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可以知道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越来越大,所以从下而上,相邻两个小球之间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故 C 正确- 5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可以知道第一个球经过 T 时间落地,第二球落地的时间为 2T,依次 3T、4T逆过来看,相当于一个小球每经过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7. 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 A、B、C 三位置,B 为 AC 的中点,物体在 AB 段的加速度为 a1,在 BC 段的加速度为 a2。现测得 B 点的瞬时速度 vB= (v A+vC) ,则 a1与 a2的大小关系为( )A
9、. a1 a2 B. a1=a2 C. a1a1,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点睛】作出速度-时间图象,根据“面积”大小等于位移,B 为 AC 的中点和 B 点的瞬时速度 vB= (v A+vC) ,分析物体是否做匀加速运动若不匀加速运动,运用作图法分析加速度的关系8. 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 O 点(半圆的圆- 6 -心) ,产生反射光束 1 和透射光束 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 ,入射角为 45(相应的折射角为 24) 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 O 点垂直于图面轴线顺时针转过 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A. 光束 1 转过 15 B
10、. 光束 1 转过 30C. 光束 2 转过的角度等于 9 D. 光束 2 转过的角度等于 15【答案】BC【解析】【分析】光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由反射定律可确定反射光束 1 转过的角度;由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可求得出折射光束 2 转过的角度。【详解】保持入射光不变,半圆柱顺时针转过 15时,法线转过 15,则入射角变为 60,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线与竖直线成 75,故反射光线偏转了 30;故 A 错误,B 正确;由题知 ;偏转后,入射角为 60,设折射角为 ,则由,则 =30,故由几何关系可知,光束 2 转过的角度为 =15+24-=9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BC。【点睛】本题考
11、查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的应用,应注意由光路图利用几何关系求解相应的角度变化。对于反射光转过的角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经常用用到。9. 如图所示为 A-B 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一时间 (x-t)图象。A 质点的图象为直线,B 质点的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象交点 C、D 坐标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相遇两次B. tlt 2时间段内 B 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 A 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 7 -C. 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 tlt 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D. A 在 B 前面且离 B 最远时,B 的位移为【答案】AC【解析】B、 t1 t2时间段内, A、 B 通过的位移
12、相等,所用时间相同,则 B 质点的平均速度与 A 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故 B 正确A、图象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可知, A、 B 分别在 t1和 t2两个时刻相遇,故 A 正确C、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乙图线的切线斜率不断增大,而且乙图线是抛物线,有 s=kt2,则知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相等时刻为 t1 t2时间段的中间时刻,故 C 正确D、 A 质点做匀速运动, B 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当 AB 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该时刻在 t1 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此时 B 的位移小于 ,故 D 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
13、位移-时间图象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知道两图线相交表示相遇,斜率表示速度1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 注入人体, 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 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象,则根据 PET 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是B. 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是:C. 在 PET 中, 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D. 在 PET 中, 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答案】AC【解析】A: 在人体内衰变方程是 ,故 A 项正确。B:正、负电子湮灭方程是 ,故 B 项正确。- 8 -CD:在 PET 中,
14、 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11. 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的平方随位移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B. 在 xo位置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C. 两车经过 xo位置时运动的时间一定相同D. 在 xo位置甲、乙两车再次相遇【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 得两图线的斜率 k=2a,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故 A 正确;由图看出,在 s0位置甲、乙两车的速率平方相同,则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故 B 正确;根据
15、公式 x= t 得两车经过 s0位置时位移 x 相同,速度 v 相同,而乙的初速度大于零,则乙运动时间小于甲运动时间故 C错误;在 s0位置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由于两车出发点的位置关系未知,无法判断在s0位置甲、乙两车是否相遇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2. 某科研单位设计了一空间飞行器,飞行器从地面起飞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 = 60,使飞行器恰恰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 行,经时间 t 后,调节动力的方向并用最小动力,使飞行器依然可以沿原方向匀减速 飞行,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时加速度的大
16、小为 g- 9 -B. 加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 mgC. 减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 mgD. 减速飞行时间 2t 后速度为零【答案】ACD【解析】【分析】起飞时,飞行器受推力和重力,两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斜向上,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匀加速运动速度公式求解最大速度;推力方向逆时针旋转 60后,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求出继续上升的时间【详解】起飞时,飞行器受推力和重力,两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斜向上,设动力为F,合力为 Fb,如图所示:在OFF b中,由几何关系得:F= mg,F b=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飞行器的加速度为:a 1=g;故 A 正确
17、,B 错误;t 时刻的速率:v=a 1t=gt;当用最小动力保持飞行器按原方向做减速运动时,推力 F方向应该和运动方向垂直,此时合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0斜向下,推力 F跟合力 Fh垂直,如图所示,此时合力大小为:F h=mgsin30,动力大小: Fmgcos30 0=mg;飞行器的加速度大小为: ;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故CD 正确;故选 A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分析器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并能结合几何关系求解;知道施加最小动力时,力的方向与速度垂直二、本题共 7 小题,共 62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沈阳 市郊 联体 2017 _2018 年高 物理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