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课标I卷B版)2019年高考地理第二十单元环境保护课件.pptx
《(5年高考3年模拟课标I卷B版)2019年高考地理第二十单元环境保护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高考3年模拟课标I卷B版)2019年高考地理第二十单元环境保护课件.pptx(8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十单元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 (新课标专用),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6课标,44,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 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 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 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虾池在陆上,附近有农田和村庄,引海水养虾,海水渗漏会导致
2、附近的 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废水经地表排放还会造成污染。,审题方法 本题的题眼是“陆上”“高位养虾池”,在引海水和排废水时会产生渗漏,由此推 出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2016课标,44,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 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 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 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
3、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 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第一问难度中等,第二问相对简单。快递外包装带来 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说明外包装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还要说明不可降解的包装塑 料袋和胶带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此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应联系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材 料的选取,加工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注意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审题指导 废弃的快递外包装由废纸箱(或塑料袋)和胶带组成,在污染物类别中属于固体废 弃物污染,而塑料袋和胶带属于难降解物质一定要说明,审题时一定要联
4、系现实生活进行分 析。,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3课标,44,10分,0.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 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 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 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解析 本题以社会关注度较大的工业尾矿矿渣库危
5、害为背景,提供区域尾矿资料,考查工业尾 矿矿渣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以及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显示该 地尾矿矿渣库中有重污染的物质且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坡上,经纬度信息显示该地位于亚热带 气候区。则降水多发季节,该尾矿矿渣库可能对下游江河造成污染。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尾矿 矿渣库,防止矿渣污染水源等角度分析。,审题指导 本题首先要明确问题指向为“尾矿矿渣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其次了解“尾矿 矿渣库”的含义,就是开采锰矿及电解锰过程中产生的矿渣存储库。然后分析影响及防范措 施。,2.(2013课标,44,10分,0.4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6、。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 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答案 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2分)引用 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2分)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2分)(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2分)涉及地 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2分),解析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人类。从材料中“超出国家饮用水标 准”可知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身
7、体健康。从历史上六大名泉和太湖地区农业地位可推测,水 污染会影响农产品质量,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六大名泉污染治理难度大关键是地下水的自然 更新净化周期长和人工净化困难;再由图中读出六大名泉分散于太湖周围,其补给区又在四周 山区,涉及地区广泛,增加了治理难度。解题关键是要从地下水和图中信息入手。,规律总结 饮用灌溉水源污染后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也会通过动物和农作物等间接影响人 类健康。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一旦污染就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从水体自然更 新速度慢、人工净化困难、影响范围广等方面分析。,3.(2012课标文综,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
8、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 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 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答出其中三项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不难 分析变化原因。 (2)本题考查水资源保护措施。回忆所学知
9、识不难回答。,考点二 资源与生态问题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 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 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 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 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
10、层)融化(融水可 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状态下保存种子样本应考虑该地区的气温、人类活动 影响等因素。全球变暖会改变该地气温条件,进而威胁种子样本安全。,名师点睛 种子库建于地下,通过隧道进入,可以推知随气温升高,冰雪和冻土融化的液态水可 以沿隧道渗入毁坏种子样本。,2.(2018课标,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 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 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
11、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 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 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答案 (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 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 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 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
12、腐烂数量。,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与淤泥中的 营养物质,减缓富营养化过程;同时还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提高水环境质量。芦苇长成后 高出水面,能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2)注意材料中“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 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由此说明芦苇出现倒伏、腐烂现象,从而影响水质,降 低湿地生态功能。管护、收割芦苇的意义,可从减少负面影响,提高水质角度分析。,知识总结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 环境等方面,有“地球之肾”的称号。,3.(2018课标,44,10分)“洪水一片天,枯水
13、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 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 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 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 出改进建议。,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 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
14、 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 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解析 “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说明这种模式会扩大秋冬季水域面积,从而增加候鸟觅 食和栖息的范围。“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说明在候鸟迁离前,这 些新增的栖息地已不能供候鸟生存了。改进措施应立足于使碟形湖水干鱼尽时间不早于候 鸟迁离时间,则可从放水方式、时间、捕鱼方式以及对渔民进行补偿角度分析。,知识拓展 鄱阳湖秋冬季节,由于来水少、湖水补给长江而水位下降,湖滩退水而裸露,使候鸟 栖息地减少。“堑秋湖”模式在湖滩形成多个碟形湖,可增加候鸟栖息地,利于候鸟越冬。,
15、4.(2017课标,44,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 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 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 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解析 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强。种子多、易成活,说明其繁殖力旺 盛,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 取。久而久之
16、,柽柳不断挤压当地天然植被的生长,导致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 环境恶化。,知识拓展 植物入侵 植物入侵是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 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大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后,其长 势难以控制,不断压制或排挤本地植物,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植物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 多样性的丧失。,5.(2017课标,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 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 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
17、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 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 更稳定。,解析 本题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地表、地下及稳定性四个方面考查森林生态系统在防 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地上方面,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乔灌结合,植被结构复杂,截留降水效果 更好;地表方面,自然恢复的次生林覆盖在地表的丰富草本植物可更有效地延缓地表径流汇集 速度,促进地表水下渗;地下方面,人工松林植被单一,地下根系深度一致,固土能力较弱,在降水 集中
18、的地区易形成滑坡;稳定性方面,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有良好的乔灌草结构,相对于单一的人 工松林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知识链接 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降低 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还造成下游河道和水库的淤积,缩短内河通航里 程,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6.(2015课标,44,10分,0.30)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 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
19、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 并简述理由。,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3分)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 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疑难突破 做该题,首先要明确南方喀斯特地区需要保护土壤的原因,其次要分析道路施工过 程中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另外还要明确以下知识: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形成
20、慢且土 层薄、降水多而易流失,开挖石料会移除表层土壤。,7.(2014课标,44,10分,0.543)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 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 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 填埋。,解析 本题以坡耕地上的切沟景观图片为背景,考查切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结合图片理
21、解切 沟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切沟为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沟谷,从图中可看出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分 割、损坏耕地,加大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可从防止切沟的形成及切沟形成后的治理两方面分 析。,审题指导 图示景观有耕地和切沟,切沟使耕地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同时 切沟不断扩大会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文字材料提及“切沟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则成因可 从减轻流水侵蚀入手分析。,8.(2014课标,44,10分,0.67)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 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 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
22、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 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答案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3分)食用了被污染的 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2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但不超过2分。)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3分)治理水体污染; 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 等。(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但不超过2分。),解析 本题考查候
23、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护对策。候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 主要是途中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或者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及被猎杀等。保护对策具 体考虑建设与恢复湿地、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等方面。,审题技巧 提取关键信息“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 等为食”“长白山”“赣东北的越冬地”等,从栖息地、食物、迁徙路线状况等角度分析。,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江苏单科,30D,10分)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 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
24、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 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 。(2分)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3分) (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可采取的对策有 。(3分),答案 (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高 模拟 2019 地理 第二十 单元 环境保护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