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689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真题历史 一、选择题 1.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 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 ” 。此建议( ) 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使土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 B. C. D. 解析: 本题 考查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 。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 。 因此说材料董仲舒 “ 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 ” 的建议体现了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和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的思想 。 答案: B

2、 2.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 据所学知,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全盛,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 。 答案: D 3.1492 年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历时 37 天, 1938 年人们乘船从欧洲到美洲仅需 19 天,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 ) A.工业革命 瓦特 富尔顿 B.第二次工业革命 格拉姆 卡尔 本茨 C.工业革命 瓦特 史蒂芬孙 D.第二次工业革命 格拉姆 莱特兄弟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 据所学知,欧洲

3、与美洲之间隔着广阔的大西洋,所以选择的交 通工具应是轮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富尔顿利用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作为动力,发明了轮船,使人们乘船从欧洲到美洲的时间大为缩短 。 答案: A 4.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反映的主题是( ) A.巩固新生政权 B.新中国的建设 C.“ 一五 ” 计划成就 D.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观察题干图片中的内容 “1950 年土地改革、武汉长江大桥、农业合作化运动 ” 可知,这分别与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有关 , 体现了新中国的建设 。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4、;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 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都属于新中国的建设 。 答案: B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历史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5、 B.诺曼底登陆 C.德黑兰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 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特别是在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英等大国开始走向联合 。 1942 年 1 月 1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答案: D 6.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注: 1954 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中美关系不断的深化发展

6、 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 时代主题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演变 。 1954 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到 1972 年尼克松跨越太平洋与周恩来握手,再到 2012 年中美两国建立 “ 新型大国关系 ” 的握手说明中美关系不断深化发展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 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表述错误; 2012 年中美两国建立 “ 新型大国关系 ”不能说明 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 。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 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927 年至 1928 年上半年,在 “ 清党 ” 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 6 万人迅速减少到 1 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 1930 年初,红军已有 13 个军,在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 15 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 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 ,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如果再沿着

8、这条 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 10 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 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校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 解析: 由材料 “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 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基础 。 答案: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基础 。 (2)“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 ”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 。 解析: 分析材料二可知,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 ” ,包括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等 。 答案: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等 。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此作答即可 。 答案: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