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25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9,分数:66.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下列犯罪中,存在停止形态的是( )(分数:2.00)A.间接故意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4.下列犯罪,属于行为犯的是( )(分数:2.00)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伤害罪C.强奸罪D.放火罪5.下列犯罪,属于实害犯的是( )(分数:2.00)A.危险驾驶罪B
2、.故意毁坏财物罪C.非法拘禁罪D.脱逃罪6.关于犯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意表示是人的一种主观思想B.犯意表示并不是刑法评价的对象C.犯意表示已经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了现实的威胁D.犯意表示仅停留在思想表露的阶段7.关于实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实行行为,又称犯罪的着手B.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C.某一个罪的实行行为可能是另一个罪的预备行为D.实行行为对最终结果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危险8.对犯罪预备的处罚是( )(分数:2.00)A.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
3、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9.关于犯罪未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区别B.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根本区别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D.由于没有达到犯罪既遂,所以犯罪未遂不可能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具有法益侵害性10.下列不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的是( )(分数:2.00)A.投毒杀人时,毒药已经投放完毕,但被害人并未死亡B.盗窃时,虽在屋内搜了一遍,但未找到任何财物C.保险诈骗时,已经提出了虚假的保险申报请求,但被对方识破骗局D.欲强奸而遭到群众的抓捕
4、11.下列情形,属于未遂犯的是( )(分数:2.00)A.与仇人有恩怨,欲用诅咒的方法杀人,给仇人扎个小面人,然后扎了很多针,又念咒又下油锅,希望仇人死亡B.与仇人有恩怨,故意劝说仇人在雷雨天气跑步,希望仇人被雷击死C.把尸体当作活人杀害D.与仇人有恩怨,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12.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是( )(分数:2.00)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13.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乙服毒后痛苦万分,甲顿生悔意,将乙送往医院,虽经极力抢救,但乙依然死亡。甲的行为成立( )(分数:
5、2.00)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14.关于犯罪中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为人只有出于真诚悔罪并主动停止犯罪的,才能成立中止犯B.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C.自动放弃可以重复侵害的行为的,成立犯罪中止D.自动性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15.王某与一女子有染,其妻甲生怨。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王某。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甲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16.药店营业员甲与乙有仇。某日
6、乙之妻到药店买药为乙治病,甲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乙妻。后甲后悔,于第二天到乙家欲取回砒霜,而乙谎称已服完。甲见乙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乙。几天后,乙因服用甲提供的砒霜而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17.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18.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19.关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存在下列何种理论学说( )(分数:2.00)A.行
7、为说B.结果说C.目的说D.构成要件(齐备)说20.犯罪既遂的类型主要包括( )(分数:2.00)A.实害犯B.危险犯C.行为犯D.目的犯21.下列属于行为犯的是( )(分数:2.00)A.伪证罪B.非法拘禁罪C.绑架罪D.拐卖妇女、儿童罪22.关于犯罪的停止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进展的终局状态B.犯罪的停止形态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C.犯罪既遂,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上百种罪名的标准形态D.犯罪的停止形态,其实是一种修正的犯罪构成23.犯罪预备的特征是( )(分数:2.00)A.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B.行为人客观上进
8、行了犯罪的预备活动。C.行为人未能着手实行犯罪D.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24.下列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分数:2.00)A.购买犯罪工具B.打探被害人的行踪C.整天在日记本里咒骂被害人出车祸被撞死D.到犯罪现场踩点25.犯罪预备阶段可以出现的犯罪形态是(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26.犯罪未遂的特征是( )(分数:2.00)A.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未得逞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犯罪未遂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27.下列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分数:2.00)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
9、的未遂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28.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分数:2.00)A.时间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危害性29.下列哪些选项成立犯罪未遂( )(分数:2.00)A.王某欲绑架邻居家小孩小明,一日王某将小明骗到自家房中,将其反锁在屋中。但门并没有锁好,小明趁王某外出时逃走B.谢某潜入一家单位的财务室意图行窃,正在撬保险柜的谢某听到门外的风声,以为有人上来,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匆匆逃离C.张某对李某实施诈骗行为,被李某识破骗局。但李某觉得张某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 5000元钱,张某得款后离开现场D.赵某、郑某共谋抢劫出租车,二人携刀搭乘一辆出租车,但刚上车车便因为故障在闹市区抛锚,
10、二人没能抢成30.甲教唆乙去杀情敌丙,在乙买好枪支弹药准备出发时,甲怕情人责怪且感到悔悟,就让乙不要再去杀丙,但乙仍然执意前往并将丙杀死,甲的教唆行为不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31.简答题第 26-2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2.简述犯罪既遂的形态(分数:2.00)_33.简述犯罪未遂的分类(分数:2.00)_34.辨析题第 28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5.只要中止了犯罪行为,即使发生了犯罪结果,也成立犯罪中止,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36.法条分析题第 2
11、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刑法第 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问题:(分数:4.00)(1).第 1款的“在犯罪过程中”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2).对第 2款应该如何理解?(分数:2.00)_37.案例分析题第 30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8.【案情】张某和刘某谈恋爱,但刘某因嫌弃张某没有正当职业表示要断绝关系。张某由爱生恨,在夜晚把刘某诱到一个山顶上,问她能不能继续保持恋爱关系,刘某说一刀两断,张某大怒,
12、一下子就把刘某推下山去。然后他下山回家顺便看看结果,一看刘某并没有摔死,身上湿漉漉,正坐在地上哭。原来是山下有池塘,刘某被推下之后,掉在池塘里,没有摔死。他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也没有再加害刘某,径自走了。【问题】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应当定性为故意杀人罪未遂还是中止?(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25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9,分数:66.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3.下列犯罪中
13、,存在停止形态的是( )(分数:2.00)A.间接故意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解析:解析:犯罪的停止形态,又称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由于法律对过失犯罪只处罚其完成形态,不处罚其未完成形态,所以只需要探讨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而不必讨论过失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通常不处罚,所以,也不必讨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4.下列犯罪,属于行为犯的是( )(分数:2.00)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伤害罪C.强奸罪 D.放火罪解析:解析:行为犯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犯罪既遂。换言之,只要实施了某种犯
14、罪行为,就是该罪的既遂。本题中的 A项,破坏交通工具罪,是危险犯。B 项,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D 项,放火罪,是危险犯。只有强奸罪,才是行为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5.下列犯罪,属于实害犯的是( )(分数:2.00)A.危险驾驶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 C.非法拘禁罪D.脱逃罪解析:解析:实害犯的特征是,只有行为已经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才是该罪的既遂。本题中的 A项,危险驾驶罪,是危险犯。C 项,非法拘禁罪,是行为犯。D 项,脱逃罪,是行为犯。只有故意毁坏财物罪,才是实害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6.关于犯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意表示是人的一种主观
15、思想B.犯意表示并不是刑法评价的对象C.犯意表示已经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了现实的威胁 D.犯意表示仅停留在思想表露的阶段解析:解析: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口头、文字等形式将其直接故意犯罪的意图明确表露出来,没有任何具体的犯罪准备活动。犯意表示仅仅停留在思想表露的范畴,而不是任何犯罪行为,对外界不发生现实的影响,故不认为是犯罪。由于其不是犯罪,故不是刑法评价的对象。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7.关于实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实行行为,又称犯罪的着手B.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C.某一个罪的实行行为可能是另一个罪的预备行为D.实行行为对
16、最终结果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危险 解析:解析:实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符合刑法分则各本条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具体言之,实行行为已经侵害了犯罪客体,对犯罪客体具有了侵害的紧迫性,而预备行为则没有这种紧迫性。不同犯罪的实行行为不同,此罪的实行行为,可能只是彼罪的预备行为。例如,为了杀人而制造枪支的行为,该行为既是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也是非法制造枪支罪的实行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8.对犯罪预备的处罚是( )(分数:2.00)A.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可以减
17、轻、免除处罚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22条第 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9.关于犯罪未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区别B.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根本区别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D.由于没有达到犯罪既遂,所以犯罪未遂不可能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具有法益侵害性 解析: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犯罪未遂具有三个特征:(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18、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区别。换言之,犯罪未遂已经着手,而犯罪预备则没有着手。(2)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根本区别。毕竟,犯罪既遂已经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如果是由于犯罪分子自身原因而主动停止犯罪的,则属于犯罪中止。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犯罪未遂没有达到犯罪既遂的形态,但其对最终结果的发生依然具有危害性,而且具有紧迫的危险性。因此,D项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0.下列不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的是( )(分数:2.00)A.投毒杀人时,毒药已经投放完毕,但被害人并未死亡B.盗窃时,虽在屋内搜了一遍,但未找到
19、任何财物C.保险诈骗时,已经提出了虚假的保险申报请求,但被对方识破骗局D.欲强奸而遭到群众的抓捕 解析:解析: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对犯罪未遂进行划分,可以将犯罪未遂划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没有把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这两种未遂显示出二者的进展程度不同,故二者的量刑也不大相同。本题中的 A项、B 项、C 项都是实行终了的未遂,而 D项则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1.下列情形,属于未遂犯的是( )(分数:2.00)A.与仇人有恩怨,欲用诅
20、咒的方法杀人,给仇人扎个小面人,然后扎了很多针,又念咒又下油锅,希望仇人死亡B.与仇人有恩怨,故意劝说仇人在雷雨天气跑步,希望仇人被雷击死C.把尸体当作活人杀害 D.与仇人有恩怨,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解析:解析:迷信犯或者愚昧犯,是指使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按照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对法益造成损害的情况。迷信犯或愚昧犯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相当深,也为实现其恶意而付诸行动,但显然不会对法益造成任何实际损害,更无损害的可能性。本题的 A项、B 项、D 项都是这种情况。C 项,则属于不能犯未遂,确切地说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2.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是( )(分数:
21、2.00)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23条第 2款的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3.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乙服毒后痛苦万分,甲顿生悔意,将乙送往医院,虽经极力抢救,但乙依然死亡。甲的行为成立( )(分数:2.00)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解析:解析: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具有客观真正的有效性。在犯罪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将要发生的特定场合,行为人采取积极行动并实际阻止了犯罪结果发生了的,才能具
22、有真正的有效性,才能认定为中止犯。如果行为人虽有意放弃犯罪并采取了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措施,但未能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不成立犯罪中止,而应成立犯罪既遂。本题就属于这种情况。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4.关于犯罪中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为人只有出于真诚悔罪并主动停止犯罪的,才能成立中止犯 B.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C.自动放弃可以重复侵害的行为的,成立犯罪中止D.自动性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解析:解析: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也是其与预备犯、未遂犯区分的标志。在把握自动性时尤其要注意:自动中止犯罪不必一律达到真诚悔罪的程度。犯罪人
23、真诚悔悟是自动性最典型、最理想的情况,但却不是成立中止犯的要件。犯罪人因为他人规劝或者害怕受到刑罚惩罚、上天的报应等原因而放弃犯罪的,即使其内心并未达到真诚悔悟的程度,也不妨碍成立犯罪中止。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15.王某与一女子有染,其妻甲生怨。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王某。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甲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解析:解析: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具有自动性和有效性。“自动性”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
24、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有效性”要求必须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侵害结果)。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但仍然发生了行为人原本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本案中,妻子甲基于自己的自愿放弃了杀人行为,将菜倒掉,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有效性,符合犯罪中止的基本条件。实行行为,必须是对法益具有紧迫的危险性的行为。就投毒这一杀人方式而言,只有将毒药端给对方服用,才是故意杀人罪的着手,即实行行为。而在端毒药之前的阶段,尚处于预备阶段,只是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本案中行为人甲
25、的行为,应认定在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行为人的中止行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因此,根据刑法第 24条第 2款的规定,对甲应当免除处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6.药店营业员甲与乙有仇。某日乙之妻到药店买药为乙治病,甲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乙妻。后甲后悔,于第二天到乙家欲取回砒霜,而乙谎称已服完。甲见乙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乙。几天后,乙因服用甲提供的砒霜而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解析:解析: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具有客观真正的有效性。行为人为防止结果的发生虽然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最终结果依然发生了的
26、,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既遂。本题就是这种情况。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7.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解析:18.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分数:2.00)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解析:解析: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又称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而停止所呈现的形态。可分为完成与未完成两大类: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也是法律所确立的标准形态;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形态而言,它们是特殊形
27、态或者犯罪既遂的修正形态。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19.关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存在下列何种理论学说( )(分数:2.00)A.行为说B.结果说 C.目的说 D.构成要件(齐备)说 解析:解析:理论上关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不一,主要存在如下观点:(1)结果说。即认为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造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结果。据此,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没有造成刑法规定的犯罪结果的,属于犯罪未遂。(2)目的说。即认为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据此,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没有达到行为人犯罪目的的,属于犯罪未遂。(3)构成要件(齐备)说。即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
28、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据此,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具备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属于犯罪未遂。目前的通说采取的是的构成要件(齐备)说。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20.犯罪既遂的类型主要包括( )(分数:2.00)A.实害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目的犯解析:解析:在刑法分则规定的上百种犯罪中,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既遂类型:(1)实害犯。即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才是该罪的既遂。(2)危险犯。危险犯的特征是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是既遂的要件。(3)行为犯。行为犯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既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1.下列属于行为犯的
29、是( )(分数:2.00)A.伪证罪 B.非法拘禁罪 C.绑架罪 D.拐卖妇女、儿童罪 解析:解析:行为犯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犯罪既遂。换言之,只要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就是该罪的既遂形态。本题中的四个罪名:伪证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和儿童罪,都是典型的、常见的行为犯,均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22.关于犯罪的停止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进展的终局状态 B.犯罪的停止形态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C.犯罪既遂,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上百种罪名的标准形态 D.犯罪的停止形态,其实是一种修正的犯罪构成解析:解析
3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1)它是故意犯罪进展的结局形态。(2)它是依据法律规定认定的犯罪进展形态,对每一个犯罪的结局状态依法进行评价后,最终确定其犯罪的法律形态。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立法者在设置刑法分则各本条的犯罪构成和法定刑时,通常按照犯罪客体所遭到的实际损害来设置基本的犯罪构成及其法定刑。这也是基本的犯罪构成与标准的犯罪构成往往一致的原因。相比于犯罪既遂即基本的犯罪构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完成形态(既遂)和未完成形态(预备、未遂、中止),完成形态
31、是基本的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是修正的犯罪构成。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3.犯罪预备的特征是( )(分数:2.00)A.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 B.行为人客观上进行了犯罪的预备活动。 C.行为人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解析:解析: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有犯罪预备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是预备犯。犯罪预备的特征是:(1)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例如,为了便利实行、完成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的意图。(2)客观上,犯罪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活动
32、。(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犯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24.下列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分数:2.00)A.购买犯罪工具 B.打探被害人的行踪 C.整天在日记本里咒骂被害人出车祸被撞死D.到犯罪现场踩点 解析:解析:犯罪预备的成立,客观上要求行为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预备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准备工具也可属于制造条件的一种方式。如果仅仅是将犯罪意图以口头、文字等形式表露出来,没有任何具体的犯罪预备活动的,则是犯意表示,而非犯罪预备行为。本题的 C项,就属于犯意表示,而非犯罪预备行为。其余的三个选项,都是犯罪预
33、备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25.犯罪预备阶段可以出现的犯罪形态是( )(分数:2.00)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解析:解析:犯罪预备阶段,指的是从犯罪预备行为开始,至犯罪实行行为之前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之中,可以出现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至于犯罪未遂,其起点就是犯罪的着手,即犯罪的实行行为。而犯罪既遂,则是犯罪的完成形态,是犯罪的标准形态。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26.犯罪未遂的特征是( )(分数:2.00)A.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未得逞 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犯罪未遂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
34、段解析: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犯罪未遂的特征是:(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已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行为。(2)犯罪未得逞。所谓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即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犯罪未得逞并不是犯罪分子自愿的,而是由于不可克服的客观障碍造成的。犯罪未遂的起点是犯罪着手,即已实施了犯罪的实行行为,故其不可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综
35、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7.下列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分数:2.00)A.实行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 解析:解析:在刑法理论上,根据犯罪未遂行为的特征与犯罪未遂的原因,通常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28.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分数:2.00)A.时间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危害性解析:解析: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具有三个特征:(1)时间性,即在犯罪过程中。所谓犯罪过程,是指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
36、既遂以前的全过程。(2)自动性,即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3)有效性,即客观的有效性。犯罪中止不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还应当有客观的放弃犯罪或阻止结果发生的实际行动,并有效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9.下列哪些选项成立犯罪未遂( )(分数:2.00)A.王某欲绑架邻居家小孩小明,一日王某将小明骗到自家房中,将其反锁在屋中。但门并没有锁好,小明趁王某外出时逃走B.谢某潜入一家单位的财务室意图行窃,正在撬保险柜的谢某听到门外的风声,以为有人上来,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匆匆逃离 C.张某对李某实施诈骗行为,被李某识破骗局。但李某觉得张某穷困潦倒,实在可怜
37、,就给其 5000元钱,张某得款后离开现场 D.赵某、郑某共谋抢劫出租车,二人携刀搭乘一辆出租车,但刚上车车便因为故障在闹市区抛锚,二人没能抢成解析:解析:选项 A。绑架罪是行为犯,王某将小明反锁,其行为就已构成绑架罪的既遂。选项 B。谢某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而停止行窃,符合未遂要求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构成未遂。选项 C。诈骗罪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被害人因此而产生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物,将该财物交付行为人或行为人指定的其他人。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和错误处分是欺骗行为导致的。如果被害人处分财物不是因为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而是被害人的怜悯,就表明欺骗行为没有发挥欺诈作用,没有导致被害人错误认识和错
38、误处分,即便行为人自以为起作用,也不符合诈骗罪的既遂条件。胡某识破骗局,主动赠送财物,财产权并未受到侵犯,而是自愿放弃,所以不符合诈骗罪的既遂条件,甲成立犯罪的未遂。选项 D。二人搭车只是犯罪的预备,还没有实行抢劫罪要求的实行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30.甲教唆乙去杀情敌丙,在乙买好枪支弹药准备出发时,甲怕情人责怪且感到悔悟,就让乙不要再去杀丙,但乙仍然执意前往并将丙杀死,甲的教唆行为不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解析:解析:甲教唆乙故意杀人,属于共同犯罪,应当对犯罪行为整体结果负责。由于甲没有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所
39、以仍成立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中止。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31.简答题第 26-2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解析:32.简述犯罪既遂的形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刑法分则规定的上百种犯罪中,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既遂类型: (1)实害犯。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才是该罪的既遂。 (2)危险犯。危险犯的特征是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是既遂的要件。 (3)行为犯。行为犯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既遂。换言之,只要行为人实行了某种犯罪行为,就是该罪的既遂。)解析:33.简述犯罪未遂的分类(分数:2.00)_正确答案:
40、(正确答案:在刑法理论上,根据犯罪未遂行为的特征和犯罪未遂的原因,通常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1)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对犯罪未遂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前者是指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后者是指行为人没有把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 (2)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根据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对犯罪未遂进行区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前者是指有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后者是指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根据表现形式不同,后者
41、又可分为工具(手段、方法)不能犯的未遂和对象不能犯的未遂两种。)解析:34.辨析题第 28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解析:35.只要中止了犯罪行为,即使发生了犯罪结果,也成立犯罪中止,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具有时空性、自动性和有效性。在通常情况下,行为人自动放弃正在预备或实行的犯罪就具备客观有效性。在犯罪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将要发生的特定场合,行为人采取积极行动实际阻止犯罪结果发生,才具备客观有效性。如果行为人虽有意放弃犯罪并采取了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措施,但未能有效阻止
42、犯罪结果发生的,不成立犯罪中止,只能成立犯罪既遂。)解析:36.法条分析题第 2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解析:刑法第 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问题:(分数:4.00)(1).第 1款的“在犯罪过程中”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犯罪过程中”的表述意味着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此即犯罪中止的时空性特征。所谓犯罪过程,就是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如果犯罪已经既遂,则不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犯罪人在犯罪既遂后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的,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解析:(2).对第 2款应该如何理解?(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任何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这里的免除处罚,是指免除刑罚处罚,而非免除定罪。其次,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既遂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例如,甲欲杀乙,见乙痛苦不堪,顿生悔意,急忙开车将乙送往医院,经极力抢救挽救了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