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2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2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25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25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9,分数:66.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下列犯罪中,存在停止形态的是( )(分数:2.00)A.间接故意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4.下列犯罪,属于行为犯的是( )(分数:2.00)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伤害罪C.强奸罪D.放火罪5.下列犯罪,属于实害犯的是( )(分数:2.00)A.危险驾驶罪B
2、.故意毁坏财物罪C.非法拘禁罪D.脱逃罪6.关于犯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意表示是人的一种主观思想B.犯意表示并不是刑法评价的对象C.犯意表示已经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了现实的威胁D.犯意表示仅停留在思想表露的阶段7.关于实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实行行为,又称犯罪的着手B.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C.某一个罪的实行行为可能是另一个罪的预备行为D.实行行为对最终结果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危险8.对犯罪预备的处罚是( )(分数:2.00)A.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
3、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9.关于犯罪未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区别B.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根本区别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D.由于没有达到犯罪既遂,所以犯罪未遂不可能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具有法益侵害性10.下列不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的是( )(分数:2.00)A.投毒杀人时,毒药已经投放完毕,但被害人并未死亡B.盗窃时,虽在屋内搜了一遍,但未找到任何财物C.保险诈骗时,已经提出了虚假的保险申报请求,但被对方识破骗局D.欲强奸而遭到群众的抓捕
4、11.下列情形,属于未遂犯的是( )(分数:2.00)A.与仇人有恩怨,欲用诅咒的方法杀人,给仇人扎个小面人,然后扎了很多针,又念咒又下油锅,希望仇人死亡B.与仇人有恩怨,故意劝说仇人在雷雨天气跑步,希望仇人被雷击死C.把尸体当作活人杀害D.与仇人有恩怨,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12.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是( )(分数:2.00)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13.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乙服毒后痛苦万分,甲顿生悔意,将乙送往医院,虽经极力抢救,但乙依然死亡。甲的行为成立( )(分数:
5、2.00)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14.关于犯罪中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行为人只有出于真诚悔罪并主动停止犯罪的,才能成立中止犯B.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C.自动放弃可以重复侵害的行为的,成立犯罪中止D.自动性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15.王某与一女子有染,其妻甲生怨。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王某。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甲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16.药店营业员甲与乙有仇。某日
6、乙之妻到药店买药为乙治病,甲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乙妻。后甲后悔,于第二天到乙家欲取回砒霜,而乙谎称已服完。甲见乙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乙。几天后,乙因服用甲提供的砒霜而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17.多项选择题第 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18.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19.关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存在下列何种理论学说( )(分数:2.00)A.行
7、为说B.结果说C.目的说D.构成要件(齐备)说20.犯罪既遂的类型主要包括( )(分数:2.00)A.实害犯B.危险犯C.行为犯D.目的犯21.下列属于行为犯的是( )(分数:2.00)A.伪证罪B.非法拘禁罪C.绑架罪D.拐卖妇女、儿童罪22.关于犯罪的停止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进展的终局状态B.犯罪的停止形态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C.犯罪既遂,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上百种罪名的标准形态D.犯罪的停止形态,其实是一种修正的犯罪构成23.犯罪预备的特征是( )(分数:2.00)A.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B.行为人客观上进
8、行了犯罪的预备活动。C.行为人未能着手实行犯罪D.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24.下列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分数:2.00)A.购买犯罪工具B.打探被害人的行踪C.整天在日记本里咒骂被害人出车祸被撞死D.到犯罪现场踩点25.犯罪预备阶段可以出现的犯罪形态是(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26.犯罪未遂的特征是( )(分数:2.00)A.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未得逞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犯罪未遂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27.下列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分数:2.00)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
9、的未遂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28.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分数:2.00)A.时间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危害性29.下列哪些选项成立犯罪未遂( )(分数:2.00)A.王某欲绑架邻居家小孩小明,一日王某将小明骗到自家房中,将其反锁在屋中。但门并没有锁好,小明趁王某外出时逃走B.谢某潜入一家单位的财务室意图行窃,正在撬保险柜的谢某听到门外的风声,以为有人上来,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匆匆逃离C.张某对李某实施诈骗行为,被李某识破骗局。但李某觉得张某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 5000元钱,张某得款后离开现场D.赵某、郑某共谋抢劫出租车,二人携刀搭乘一辆出租车,但刚上车车便因为故障在闹市区抛锚,
10、二人没能抢成30.甲教唆乙去杀情敌丙,在乙买好枪支弹药准备出发时,甲怕情人责怪且感到悔悟,就让乙不要再去杀丙,但乙仍然执意前往并将丙杀死,甲的教唆行为不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31.简答题第 26-2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2.简述犯罪既遂的形态(分数:2.00)_33.简述犯罪未遂的分类(分数:2.00)_34.辨析题第 28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5.只要中止了犯罪行为,即使发生了犯罪结果,也成立犯罪中止,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36.法条分析题第 2
11、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刑法第 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问题:(分数:4.00)(1).第 1款的“在犯罪过程中”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2).对第 2款应该如何理解?(分数:2.00)_37.案例分析题第 30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8.【案情】张某和刘某谈恋爱,但刘某因嫌弃张某没有正当职业表示要断绝关系。张某由爱生恨,在夜晚把刘某诱到一个山顶上,问她能不能继续保持恋爱关系,刘某说一刀两断,张某大怒,
12、一下子就把刘某推下山去。然后他下山回家顺便看看结果,一看刘某并没有摔死,身上湿漉漉,正坐在地上哭。原来是山下有池塘,刘某被推下之后,掉在池塘里,没有摔死。他看到这种情况以后,也没有再加害刘某,径自走了。【问题】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应当定性为故意杀人罪未遂还是中止?(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 25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9,分数:66.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小题,满分。_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3.下列犯罪中
13、,存在停止形态的是( )(分数:2.00)A.间接故意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解析:解析:犯罪的停止形态,又称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由于法律对过失犯罪只处罚其完成形态,不处罚其未完成形态,所以只需要探讨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而不必讨论过失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通常不处罚,所以,也不必讨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4.下列犯罪,属于行为犯的是( )(分数:2.00)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伤害罪C.强奸罪 D.放火罪解析:解析:行为犯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犯罪既遂。换言之,只要实施了某种犯
14、罪行为,就是该罪的既遂。本题中的 A项,破坏交通工具罪,是危险犯。B 项,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D 项,放火罪,是危险犯。只有强奸罪,才是行为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5.下列犯罪,属于实害犯的是( )(分数:2.00)A.危险驾驶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 C.非法拘禁罪D.脱逃罪解析:解析:实害犯的特征是,只有行为已经造成法定的实害结果,才是该罪的既遂。本题中的 A项,危险驾驶罪,是危险犯。C 项,非法拘禁罪,是行为犯。D 项,脱逃罪,是行为犯。只有故意毁坏财物罪,才是实害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6.关于犯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意表示是人的一种主观
15、思想B.犯意表示并不是刑法评价的对象C.犯意表示已经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了现实的威胁 D.犯意表示仅停留在思想表露的阶段解析:解析: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口头、文字等形式将其直接故意犯罪的意图明确表露出来,没有任何具体的犯罪准备活动。犯意表示仅仅停留在思想表露的范畴,而不是任何犯罪行为,对外界不发生现实的影响,故不认为是犯罪。由于其不是犯罪,故不是刑法评价的对象。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7.关于实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实行行为,又称犯罪的着手B.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C.某一个罪的实行行为可能是另一个罪的预备行为D.实行行为对
16、最终结果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危险 解析:解析:实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符合刑法分则各本条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具体言之,实行行为已经侵害了犯罪客体,对犯罪客体具有了侵害的紧迫性,而预备行为则没有这种紧迫性。不同犯罪的实行行为不同,此罪的实行行为,可能只是彼罪的预备行为。例如,为了杀人而制造枪支的行为,该行为既是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也是非法制造枪支罪的实行行为。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8.对犯罪预备的处罚是( )(分数:2.00)A.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可以减
17、轻、免除处罚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22条第 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9.关于犯罪未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区别B.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根本区别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D.由于没有达到犯罪既遂,所以犯罪未遂不可能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具有法益侵害性 解析: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犯罪未遂具有三个特征:(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18、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区别。换言之,犯罪未遂已经着手,而犯罪预备则没有着手。(2)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根本区别。毕竟,犯罪既遂已经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如果是由于犯罪分子自身原因而主动停止犯罪的,则属于犯罪中止。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犯罪未遂没有达到犯罪既遂的形态,但其对最终结果的发生依然具有危害性,而且具有紧迫的危险性。因此,D项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0.下列不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的是( )(分数:2.00)A.投毒杀人时,毒药已经投放完毕,但被害人并未死亡B.盗窃时,虽在屋内搜了一遍,但未找到
19、任何财物C.保险诈骗时,已经提出了虚假的保险申报请求,但被对方识破骗局D.欲强奸而遭到群众的抓捕 解析:解析: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对犯罪未遂进行划分,可以将犯罪未遂划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没有把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这两种未遂显示出二者的进展程度不同,故二者的量刑也不大相同。本题中的 A项、B 项、C 项都是实行终了的未遂,而 D项则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1.下列情形,属于未遂犯的是( )(分数:2.00)A.与仇人有恩怨,欲用诅
20、咒的方法杀人,给仇人扎个小面人,然后扎了很多针,又念咒又下油锅,希望仇人死亡B.与仇人有恩怨,故意劝说仇人在雷雨天气跑步,希望仇人被雷击死C.把尸体当作活人杀害 D.与仇人有恩怨,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解析:解析:迷信犯或者愚昧犯,是指使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按照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对法益造成损害的情况。迷信犯或愚昧犯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相当深,也为实现其恶意而付诸行动,但显然不会对法益造成任何实际损害,更无损害的可能性。本题的 A项、B 项、D 项都是这种情况。C 项,则属于不能犯未遂,确切地说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2.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是( )(分数:
21、2.00)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23条第 2款的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3.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乙服毒后痛苦万分,甲顿生悔意,将乙送往医院,虽经极力抢救,但乙依然死亡。甲的行为成立( )(分数:2.00)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解析:解析:犯罪中止的成立,要求具有客观真正的有效性。在犯罪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将要发生的特定场合,行为人采取积极行动并实际阻止了犯罪结果发生了的,才能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2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