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分数:2.00)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C.教师的实际水平D.学生的实际水平3.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4.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表现是( )。(分数:2.00)A.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B.教师的政治地位C.教师的职业权力D
2、.教师的经济地位5.“教育有法,然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分数:2.00)A.观察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创造能力D.组织能力6.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 )。(分数:2.00)A.家访B.校外活动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分数:2.00)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C.民主管理权D.管理学生权8.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 )。(分数:2.00)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学生D.教师9.( )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修养的自我表现。(分数:2.00)A.热爱教育教学工作B.热爱学生C.热爱劳动D.加强自身的修养
3、10.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分数:2.00)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C.终身教育D.高等教育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的( )。(分数:2.00)A.创造性B.公共性C.示范性D.长期性12.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二、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3.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分数:2.00)_14.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分数:2.00)_15.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4、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分数:2.00)_16.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分数:2.00)_17.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分数:2.00)_18.什么是德育的正面引导原则?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19.什么是德育的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20.什么是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21.简述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分数:2.00)_22.简述德育模式。(分数:2.00)_23.简
5、述我国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的内容。(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24.必答题(分数:2.00)_25.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26.试分析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分数:2.00)_27.什么是德育过程?它有哪些规律性?(分数:2.00)_28.试论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分数:2.00)_29.联系中小学实际,分析自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
6、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分数:2.00)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C.教师的实际水平 D.学生的实际水平解析:3.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巴班斯基D.杜威解析:4.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表现是( )。(分数:2.00)A.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B.教师的政治地位C.教师的职业权力D.教师的经济地位解析:5.“教育有法,然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分数:
7、2.00)A.观察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创造能力 D.组织能力解析:6.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 )。(分数:2.00)A.家访B.校外活动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 解析: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分数:2.00)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 C.民主管理权D.管理学生权解析:8.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 )。(分数:2.00)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学生D.教师 解析:9.( )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修养的自我表现。(分数:2.00)A.热爱教育教学工作B.热爱学生 C.热爱劳动D.加强自身的修养解析:10.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
8、间应接受( )。(分数:2.00)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 C.终身教育D.高等教育解析: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的( )。(分数:2.00)A.创造性B.公共性C.示范性 D.长期性解析:12.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3.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着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道德判
9、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中包含着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道德认识的培养应该根据各种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解析:14.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品
10、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地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解析:15.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
11、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使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行动;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 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 第三,要注意
12、多端性。 第四,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解析:16.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 (2)德育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3)德育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解析:17.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 (2)德育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解析:18.什么是德育的正面引导原则?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
13、:(正确答案:(1)正面引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解析:19.什么是德育的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2)贯彻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的基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德育 教师 学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