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38887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分数:2.00)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C.教师的实际水平D.学生的实际水平3.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4.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表现是( )。(分数:2.00)A.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B.教师的政治地位C.教师的职业权力D

2、.教师的经济地位5.“教育有法,然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分数:2.00)A.观察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创造能力D.组织能力6.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 )。(分数:2.00)A.家访B.校外活动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分数:2.00)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C.民主管理权D.管理学生权8.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 )。(分数:2.00)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学生D.教师9.( )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修养的自我表现。(分数:2.00)A.热爱教育教学工作B.热爱学生C.热爱劳动D.加强自身的修养

3、10.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分数:2.00)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C.终身教育D.高等教育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的( )。(分数:2.00)A.创造性B.公共性C.示范性D.长期性12.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二、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3.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分数:2.00)_14.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分数:2.00)_15.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4、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分数:2.00)_16.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分数:2.00)_17.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分数:2.00)_18.什么是德育的正面引导原则?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19.什么是德育的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20.什么是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21.简述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分数:2.00)_22.简述德育模式。(分数:2.00)_23.简

5、述我国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的内容。(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24.必答题(分数:2.00)_25.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26.试分析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分数:2.00)_27.什么是德育过程?它有哪些规律性?(分数:2.00)_28.试论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分数:2.00)_29.联系中小学实际,分析自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和教师与学生)-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

6、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分数:2.00)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C.教师的实际水平 D.学生的实际水平解析:3.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巴班斯基D.杜威解析:4.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表现是( )。(分数:2.00)A.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B.教师的政治地位C.教师的职业权力D.教师的经济地位解析:5.“教育有法,然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分数:

7、2.00)A.观察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创造能力 D.组织能力解析:6.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 )。(分数:2.00)A.家访B.校外活动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 解析: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分数:2.00)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 C.民主管理权D.管理学生权解析:8.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 )。(分数:2.00)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学生D.教师 解析:9.( )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修养的自我表现。(分数:2.00)A.热爱教育教学工作B.热爱学生 C.热爱劳动D.加强自身的修养解析:10.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

8、间应接受( )。(分数:2.00)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 C.终身教育D.高等教育解析: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的( )。(分数:2.00)A.创造性B.公共性C.示范性 D.长期性解析:12.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3.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着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道德判

9、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中包含着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道德认识的培养应该根据各种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解析:14.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品

10、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地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解析:15.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

11、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使学生在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行动;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 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 第三,要注意

12、多端性。 第四,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解析:16.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 (2)德育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3)德育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解析:17.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 (2)德育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解析:18.什么是德育的正面引导原则?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

13、:(正确答案:(1)正面引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解析:19.什么是德育的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2)贯彻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的基本

14、要求: “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解析:20.什么是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解析:21.简述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是学校教育与

15、外部环境的矛盾运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优势,积极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2)德育过程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等。在德育中,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善于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3)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应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激起内部矛盾运动,促使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解析:22.简述德育模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道德认知发胜模式 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前者的贡献还体现在理论建设上,后者的贡献还

16、体现在从实践上开辟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对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可从他关于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来把握。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提出了以下假设:道德判断的结构反映个体道德判断的水平。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道德教育论实施的策略包括: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运用道德难题引进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向学生提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三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2)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

17、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3)价值澄清模式 美国学者路易斯.拉斯创立的。所谓价值澄清是指人们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住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 (4)社会学习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是美国学者班杜拉和米切尔倡导的一种德育模式。它认为人类的行为不是单纯的环境刺激的反应。人类并非一定要通过亲身操作才学会行为。在社会环境中,人类直接通过“观

18、察”和“模仿”人行为模式也能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观察和模仿又叫“社会学习”。 (5)集体模式)解析:23.简述我国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的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

19、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科学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2)中学教育大纲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

20、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高中阶段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解析: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24.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5.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因材施教原则也就是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

21、到最好的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解析:26.试分析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 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 知与行分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德育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 (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第一,强化道德教育,完善德育体系。 第

22、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公民。 第三,贴近现实生活,充实德育的内容。 第四,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 第五,协调各方力量,构建德育环境。 第六,加强德育科研,改进德育方法。)解析:27.什么是德育过程?它有哪些规律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德育的规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

23、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4)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解析:28.试论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直接的道德教学,就是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的理论。优点在于:可以使道德教育在课程和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有利于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如果

24、教学得法,道德课还可以迅速地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 (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道德影响,主要指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知识和技能可以直接地教,态度或价值观只能间接地教。首先,教材。教师应该注重教材显性的思想内容与暗含的价值取向。第二,课程价值观。转变教师及整个社会的课程价值观。第三,教法与德育。学科教学的中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将养成集体主义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3)学校除教学工作之外,学校管理、学校后勤以及其他辅助性服务业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4)学校和班集体生活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学校的课程、

25、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如果学校的精神、学校的纪律、教学的方法、教材的组织都能对道德教育发挥促进作用,那么学校的德育就全面地建立起来了。然而这一切取决于学校和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数育意识。)解析:29.联系中小学实际,分析自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学生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内部的矛盾斗争。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就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只有注意培养和提高学

26、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一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因此,自我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自我教育的德育,培养出来的不是奴隶就是叛逆。因为对于那种缺乏自我教育能力的人,社会规范只是他们心灵和行为的枷锁,是外界强加给他们的,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自己的需要。 同时,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社会成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如同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己可以面对全新的问题。因此,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目的之一。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短期看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长期看能给学生提高持续发展的动力。)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