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40409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文学的叙事(分数:2.00)_情节_3.情节和故事(分数:2.00)_4.讲述与展示(分数:2.00)_5.行动元与角色(分数:2.00)_6.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分数:2.00)_7.叙事时间(分数:2.00)_视角_事件_10.叙事学(分数:2.00)_11.叙事模式(分数:2.00)_12.叙事频率(分数:2.00)_13.叙事的构成(分数:2.00)_人物_场景_结构_时序_18.叙述者与作者(分数:2.00)_19.叙述者与声音(分

2、数:2.00)_20.叙述者与接受者(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21.举例说明叙事性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内涵。(分数:2.00)_22.叙述角度的转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分数:2.00)_23.叙述者的“声音”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分数:2.00)_24.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分数:2.00)_25.简要谈谈你对“叙事学”的理解。(分数:2.00)_26.举例谈谈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的关系。(分数:2.00)_27.试述事件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分数:2.00)_28.简述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分数:2.00)_29.试

3、各举一例解释时序的三种情况。(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30.请你用 20 世纪不同时期的三部(篇)以“我”为叙述者或者是主要人物的作品来分析其中的“我”与社会的关联,以及这几个“我”之间的关联和他们各自的特征。(分数:2.00)_31.小说叙事与叙事散文中的叙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述之。(分数:2.00)_32.试述几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分数:2.00)_3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声音的特点。(分数:2.00)_34.试举例分析叙事作品中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68.00,

4、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文学的叙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文学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叙事”一词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第二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第三是叙述动作,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解

5、析:情节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20 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曾对“故事”与“情节”做了这样的比较后得出结论:情节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作者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出发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的结果,其中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局限和偏见。 并不是任何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作为情节,必须有行为之间的冲突,而人物命运的幸与不幸就系于人的行为同外界的矛盾冲突及其后果上。所以,黑格尔认为,情节应“表现为动作、反动作和矛盾的解决的一种

6、本身完整的运动”。由此可见,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解析:3.情节和故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故事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延续中的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而偶然性的、相互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并不具有故事性;没有时间绵延和持续的瞬间场面、静态存在同样很难具有故事性。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定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情节与故事密切相关,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故事作为经过选择的、有因果关系的、顺时序发展的一组生活事件,为叙述提供了材料;而情节作为对故事的“叙述

7、”,作为通过“叙述”呈现出来的故事,则必须对故事本身进行艺术的加工,使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为一个具有审美意味的序列。因此,情节与故事不同。一方面,情节要叙述故事本身,否则就不能构成故事;另一方面,情节并不是故事所包括的全部事件的讲述和“如实”呈现,而必然有所突出,有所强调,亦有所舍弃和忽略,以便对故事进行加工和重构,获取某种艺术效果。情节依据叙事主题、叙事意图、读者期待等多种因素,能够使同一个故事呈现多种文本风格。)解析:4.讲述与展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讲述与展示是小说写作中常见的两种叙事方式,在观察叙事性小说中尤为突出。现代叙事理论将小说的讲述与展示做了明确的区分。

8、讲述,是传统的小说叙事方式,在文学史上,绝大多数的小说都用此法,讲述即由叙事人出面来讲述,叙述人根据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讲述,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作家的评价,因此,讲述常常带有鲜明的倾向性。所谓展示,则是指如戏剧演出一样,将故事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以展示方式所作的叙事中,故事不依赖于叙述者的讲述,而成为一种“自我呈现”。)解析:5.行动元与角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事作品中存在着各种人物,而每一个人物所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人格特征造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和独立性我们称之为“角色”。作为“角色”的人物是依据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创造的,成功的“角色”不仅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而且

9、在人物个性中包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揭示出社会生活中某种本质和规律,可产生特殊的认识与审美价值,故事中的各个事件中必然有活动着的人物,人物是故事中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动力,但同时叙事文学也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为目的,这样,处在叙事文学中的人物也就具备着二重性,著名叙事学家格雷马斯将人物的这种二重性分别命名为“行动元”和“角色”。行动元和角色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的,一个行动元往往可以由几个角色来承担,而一个角色有时也可以承担几个行动元。)解析:6.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是分析叙事作品内部结构的两个向度。表层结构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字面顺序研

10、究作品中各个单元之间在作品本文中的关系;深层结构是共时性向度,研究的是叙事内容中各个要素在叙述顺序背后的内在的关系。 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向度对叙述话语进行分析的方法是结构主义的语言分析方法,首先出自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把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从两个方向进行了区分:一个是“水平的”或句段的关系。他的意思是指语言符号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水平地”沿着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的关系,即历时性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语言表达的顺序在句子的字面中呈现出来的词语之间的关系。这是人们在语言交流中直接把握到的词语关系。另一个是“垂直的”或联想的关系,就是在话语中表达出来的词语与没有在话语中出现却对话

11、语意义产生影响的那些词语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存在于具体话语背后的整个语言背景中,而不是在话语的叙述过程中按照时间顺序出现,所以是共时性关系。而列维.斯特劳斯的深层结构分析,则是试图通过结构分析来发现在不同故事背后隐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普遍价值观念或共同的心理需要。这种分析是一种文化分析,所关注的不是故事文本本身,而是故事背后的文化环境。自 20 世纪中期以后,文化批判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活动。在文艺研究中把文艺作品作为某种文化的代表性文本,通过对文本深层结构的分析发掘隐藏其中的文化蕴涵,这类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列维.施特劳斯的深层结构观念。)解析:7.叙事时间(分数:2.00)_正确答案

12、:(正确答案:叙事是讲故事,而阅读是在听故事。在这个时间过程中涉及两个时间概念,一个是“讲”的时间,一个是“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称为“故事时间”,而“讲”(叙述)故事的过程称为“叙事时间”,亦称“文本时间”。 所谓“叙事时间”(“文本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文本时间顺序是文本中展开叙述的前后顺序,即叙述者讲述故事时从开头到结尾的次序。)解析:视角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视角即叙述角度,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根据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述的

13、不同特点可分为“无焦点叙述”和“内在式焦点叙述”。“无焦点叙述”的特点在于叙述者的无所不知,因而使读者得以洞悉故事的任何细节,充分满足了读者对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和试图公正、客观地了解故事内容、判断故事意义的愿望。“内在式焦点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深入到了角色内部,由于视角的限制而产生了更加逼真的效果。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与作品中人物更加贴近,更容易互相认同。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无焦点叙述,因为有的第三人称叙述实际上采用的是内在式焦点叙述的方式;而有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因而使得叙述实际上靠拢无焦点叙述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同一部作品中叙述视角

14、和人称变换的情况。由于视角不同,读者所处的地位、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同一部作品中视角的变换会使读者的视角与兴趣也随之变换,从而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解析:事件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事件就是事物状态的改变,包括人的行动,也包括自然界的种种改变,事件是构成故事和情节的元素,任何故事或情节都是由事件组合而成的。事件的特征在于它可以用画面的形式显现出来。根据罗兰.巴尔特的分类,可以将事件区分为中心事件和从属事件。)解析:10.叙事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事学指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俄国学者普洛

15、普于 1928 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 100 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 100 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 31 个功能中。普洛普的思想传播到法国学术界后,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即“叙事学”。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具体作品的特殊性

16、,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解析:11.叙事模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事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捷克结构主义者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三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这六种叙事模式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解析:12.叙事频率(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事频

17、率指文本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事件的重复(即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的重复(即对一个事件反复叙述)两种重复关系。不同的叙述频率会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把这种事件次数与叙述次数的关系概括出四种情况,分别是:第一,发生一次,也只叙述一次;第二,发生多次叙述多次;第三,发生一次叙述多次;第四,发生多次叙述一次。)解析:13.叙事的构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事由三方面构成:(1)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3)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18、。)解析:人物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 (1)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之争。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这样的人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的一种工具。而在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是艺术表现的中心,情节则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2)人物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指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角色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既具有鲜

19、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人物具有“行动元”与“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而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为人物“怎样做”。)解析:场景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把人物的行动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以构成场景,这样才能显现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没有场景的作品尽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但在读者的理解和想象中只有抽象的过程而构不成生动的形象画面,这就无法产生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解析:结构_正确答案

20、:(正确答案:叙事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表层结构)。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为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深层结构)。)解析:时序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所谓文本时间顺序是文本中展开叙述的前后顺序,即叙述者讲述故事时从开头到结尾的次序。而故事时间顺序是故事内容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发展顺序。具体来说,包含三种时序,即顺叙、倒叙和插叙。)解析:18.叙述

21、者与作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述动作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即“讲”的人和“听”的人,其中“讲故事”的人就是叙述者。需要注意的是,叙述者并不等于作者。叙述者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讲”故事的人,作者则是进入了创作状态中的一个自然人。)解析:19.叙述者与声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不同的叙述风格,也可以从叙述声音的差异上加以区别。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叙述者声

22、音的凸现把叙述者从故事的幕后推到了前台,使叙述者也成为读者欣赏的对象,换句话说是被戏剧化了。)解析:20.叙述者与接受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述动作即“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也就是说,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时,心目中必然要有一个潜在的叙述接受者,如话本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叙述是个双向的活动:一方面叙述者在讲述,另一方面在接收故事的信息时读者产生预期的反应。现实中的读者与理想的接受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对作品误读的可能,因此读者必须尽可能地向理想的接受者靠拢才有可能比较正确地理解作品。离开了叙述接受

23、者的特定条件,这种双向活动就不会发生,作者所期待的阅读活动也就落空了。)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21.举例说明叙事性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内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叙事中的事件包括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由事件组成,因此也可以说情节是较大的事件。但情节又不同于一般的事件,表现为: 首先,情节必须体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情节必须表现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20 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曾对“故事”和“情节”做了这样的比较:“国王死了,不久王

24、后也死去便是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他所说的“故事”同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故事不同,是特指一类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的故事。情节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这两个事件偶然地排在一起,本身并不包含什么意义;而“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因伤心而死”,这段话语便包含着叙述人对这两个事件内在关系的主观解释,而且还给这两个事件增添了一点情感成分。由此可见,情节性叙事作品的世界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作者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出发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的结果,其中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局限和偏见。由此可见

25、,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同情节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人物之所以在叙事作品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因为社会历史本由人的活动所构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他在叙事文学中的地位,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写人。从文学的本质即文学的审美性上说,因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去反映人,揭示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因为如此,在叙事作

26、品的各种题材中,都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叙述和场景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但是,在有些情节小说中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人物只是情节发展中的行动元。 上述观点分歧的根源主要是在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双重性特点:即行动元与角色。所谓“行动元”的作用,是指叙事作品中发出动作的人物推动了整个事件的向前发展。在许多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姓名、身份,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但却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些人物虽然名字、身份各不相同,其实却是同一类型的行动元,也就是说,他们行为的目的、价值与基本方式大同小异。比如很多才子佳人小说,

27、尽管人物姓名、身份,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同,却几乎都是由非常相似的几个主要行动元构成:故事中的追求者(才子)、被追求者(佳人)、牵线人(仆婢等)、反对者(有权势的人物)、竞争者与阻挠人(小人)。 但是,在叙事作品中,人物并非仅仅起“行动元”的作用,他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叙事学中把人物性格的这种独特的审美性称为“角色”。成功的“角色”不仅具有活生生的个性,而且还包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能够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典型人物”。)解析:22.叙述角度的转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叙述角度即视角。首先按照人称

28、区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同特点。重点说明不同叙述方式中视角或焦点的差别,即“无焦点叙述”和“内在式焦点叙述”的差别。“无焦点叙述”的特点在于叙述者的无所不知,因而使读者得以洞悉故事的任何细节,充分满足了读者对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和试图公正、客观地了解故事内容、判断故事意义的愿望。“内在式焦点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深入到了角色内部,由于视角的限制而产生了更加逼真的效果。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与作品中人物更加贴近,更容易互相认同。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无焦点叙述,因为有的第三人称叙述实际上采用的是内在式焦点叙述的方式;而有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因而使得叙

29、述实际上属于无焦点叙述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同一部作品中叙述视角和人称变换的情况。由于视角不同,读者所处的地位、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同一部作品中视角的变换会使读者的视角与兴趣也随之变换,从而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解析:23.叙述者的“声音”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叙述者的“声音”有以下几种类型: (1)独白式叙述。在经典的叙事文学中,作品中人物的情绪、态度、观点都是由叙述者所控制和安排的。叙述者以直接引语或

30、间接引语的方式所表达的内容,归根到底是同一个叙述者声音的不同部分,这种发自一个声音的叙述方式可以称之为“独白”式的叙述方式。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叙述者声音的凸现把叙述者从故事的幕后推到了前台,使叙述者也成为读者欣赏的对象,如明代的拟话本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开篇说道:“看官,则今日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弟子做个榜样。”又如我们常见的“话说”“正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语等等,都显现出叙述者的声音是全知全能的。 (2)在现代的某些叙事作品中,还出现了“复调”式叙述方式,如 19 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

31、夫斯作品中,人物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反思与心理矛盾倾向。在他的小说罪与罚中,大学生拉斯柯里涅科夫在谋杀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前后,就始终被矛盾的念头所困扰,最终导致了精神崩溃。这一类叙事方式中叙述者的声音与主人公的声音之间存在着矛盾,主人公似乎总是在叛离叙述者的理性意图,按照自己的怪诞念头行动,就好像不是叙述者在控制着主人公的行动,而是叙述者在与主人公对话,有时叙述者只能听凭主人公随心所欲地行动。在这里,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困惑通过叙述者声音与主人公声音的对立而表现了出来。这样在同一个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可以借用音乐术语称之为“复调”式叙述。“复调”式叙述的出现,不仅是叙事艺术的

32、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为叙事语境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出现危机的一个征兆。)解析:24.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与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在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通过口头讲述或吟唱而流传的关于神祗、英雄或祖先事迹的故事,即早期的神话和史诗。这就是最早的叙事文学。我国古代的神话也包含一部分属于叙事性质的神话,如后羿的传说。 (2)叙事的特征有二: 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现象。而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它直接传达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情感,而是客观的事件。文学都是对现实的把握,但把握的角度不同:抒情表意文学所要把握的是社会现实的精神或情感意义,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领悟与认识,因而其内容主要是对内在的思想。情感的表现。叙事文学则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叙事的兴趣不在于静止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