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404091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1.如何理解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1999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你怎样看待文学抒情和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区别?(2007 年中山大学考题)(分数:2.00)_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2008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4.举例说明抒情性作品的情与景的关系。(2008 年湖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5.作家风格在作品的内容上表现在哪些方面?(2008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

2、2.00)_6.为什么说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200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7.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创作个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007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8.为什么说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2006 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9.举例论述作为抒情文学形象的意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构成。(200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0.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你怎么看“风格即人”?(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1.话语情境指本文中由语词、体裁、

3、结构等要素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些话语情境体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文学风格与几种主要话语情境要素之间的关系。(2006 年湖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12.举例阐述文学风格的地域性特点。(2009 年暨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13.简论文学风格。(2007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4.用文学现象说明文学的风格形成与文化的关系。(2007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15.如何理解风格、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2009 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6.抒

4、情自我(2007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17.文学风格(201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2014 年暨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18.创作个性(2012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9.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2006 年苏州大学考题)(分数:2.00)_20.刚健与柔婉(2000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1.文学流派(2007 年扬州大学考题、2006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1999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2.文学流派的风格(2006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23.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2012 年华中师范大学

5、考题)(分数:2.00)_24.大众文学(2007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25.文学消费(2011 年四川大学考题、2013 年同济大学考题)(分数:2.00)_26.文学生产(2009 年暨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27.文学传播(2009 年暨南大学考题、2008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8.文学接受(2009 年暨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抒情性作品、文学风格)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1.如何理解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19

6、99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所以我们能在抒情性作品中更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声音。在这个意义上,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 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条件的。 自我不是与社会截然对立的,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解析:2.你怎样看待文学抒情和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区别?(2007 年中山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

7、确答案:首先,文学范畴中的抒情所抒发的情感乃是艺术情感,情感的宣泄则是一般的日常情感。日常情感即作为在社会中生存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个体的心理反应,艺术情感与之相比具有超越性和人类性的特征,所谓超越性即艺术情感是超越既定的实践功利关系的审美的情感,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其次,文学范畴中的情感是一种有待于形式化的情感。日常情感的抒发只表现为个体的表情和动作,而艺术情感则需要情感主体使用被克莱夫贝尔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予以表现,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对于文学而言即语言和文字符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常情感是自在的,而艺术情感则是有待的。第三,日常情

8、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经历基础上,受外界刺激而生成的直接心理感受,而艺术情感则是在日常情感基础上经过艺术家深沉的情感积淀,对日常情感的“反刍”而生成的。)解析: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2008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不是原本的自然景物,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所谓寓意,就是融情人景。诗中景有灵有性,情趣盎然。诗人的内心活动既千变万化,又细微幽眇,无法用一般的词语直接表现,所以常常借具体的景物描写,写出独特而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情景相生、情景交融就是有意境,这

9、是中国古典抒情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诗人写景,可以创造想象中的绘画美。同时,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曲是借景抒情,但前两句景语,却因“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而尽染强烈的愁苦情调。通过一些感觉化、情感性的词义给写景赋予主观色彩,正是诗中画的特点。所以,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而中国古人关于情景关系的理想境界则集中体现在“情景交融”四个字上。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在抒情性作品中,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

10、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解析:4.举例说明抒情性作品的情与景的关系。(2008 年湖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抒情性作品的结构主要指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形成抒情性作品的意义。由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所以,三个要素的关系又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分析,即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

11、关系。 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不是原本的自然景物,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人的内心活动既千变万化,无法用一般的词语直接表现,所以,常常借具体的景物描写,写出独特而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诗人写景,可以创造想象中的绘画美。同时,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所以,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而中国古人关于情景关系的理想境界则集中体现在“情景交融”四个字上。 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是抒情性作品的完美结构形态。声情并茂主要指抒情话语的声音组织与其表现的情感内涵相互协调融合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音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

12、形式的高度一致,直接可感的声音组织成为抒情内容生动有力的象征性表现。情景交融主要指抒情性作品中描写的景物(画面)与情感内涵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具体表现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景是情中之景,情是景中之情,写景之语成为象征性表现情感的写情之语。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在抒情性作品中,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解析:5.作家风格在作品的内容上表现在哪些方面?(2008

13、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就作家风格在内容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以及主题的独特性、人物画廊的一致性等方面。美国作家、批评家马肖勒说:“布封的话应该纠正,应说风格即题材。”这不无道理。例如蒋子龙主要以工厂、车间的如火如荼的生活、轰轰烈烈的改革为题材,主题思想中洋溢着一种豪迈雄壮、英雄史诗般的情调,人物形象则大多是生龙活虎的开拓者形象;张一弓主要以农村的物质贫困所带来的磨难以及为摆脱贫困所进行的抗争为题材,主题思想显得严峻凝重,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刘心武主要以十年动乱中城市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为题材,以他们所经受的磨难

14、与锤炼为主题,人物形象以青少年学生和走出校门不久的青年为主。)解析:6.为什么说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200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作个性即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有无创作个性至关重要,它影响到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和艺术成就。读者往往根据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由此体现的个人风格来判断作品的优劣。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为一个作家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艺术表现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将这种创作上的个性特点保持下来,成为他的一种

15、特色和标志。创作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创作实践,是作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的结果。与个性的形成以生理素质为基础不一样,创作个性的形成只能通过创作实践、艺术活动,在创作个性的生成过程中,主体因素的发挥有着更大的空间。 个性不等于创作个性,但是创作个性的形成却和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的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但是从创造心理学和文学的虚构性、想象性上讲,个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表现得非常复杂。“文如其人“未必是一种规律,文不如其人倒是常见的现象。中国古代文论中“才性“一词,与现代文学理论所说的创作个性极为接近。 体现在创作过程和作品中的

16、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其次是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再次,创作个性还体现在作家的艺术表现中。 创作个性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的个人化程度,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无创造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形成取决于创作实践。不能在创作实践中想成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经验,并将其保持下来,就不可能形成创作个性。具体来说,风格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客观因素,即一定的时代潮流、民族信仰、社会习尚和文化传统对作家的影响;二是作家个人的主观因素,也就是作家的世界观、阶级立场、生活道路、艺术修养和美学趣味对创作的影响。由于客观因素是事物的外因,主观因素是内

17、因,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作家主观方面的因素,常常直接决定风格的特征。)解析:7.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创作个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007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表现在他对生活的观察和对题材的选择上,表现在他以创作个性为指导去处理创作同现实的审美关系上。 (2)表现在作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上。创作个性一旦形成,它就制约着作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反过来说,作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也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个性。 (3)表现在作家的遣词造句的用语特点上。)解析:8.为什么说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2006 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

18、.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它一旦施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从主观的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还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是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但风格并不是由创作个性单方面组成和决定的,两者不应混为一谈。要将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和人格区别开来: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心理性

19、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人格则是指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人格,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日常个性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的独特性,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也只有通过创作实践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世俗生活往往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是自在的,而创作个性是有为有待的,为了实现而有待于形式化。所以,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情性和心理结构,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审美创造

20、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9.举例论述作为抒情文学形象的意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构成。(200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文学形象的一种类型,意象首先是一个语言事实,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文学形象。在文学意象的构成中,主观之“意”即主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最基本的因素,“象”因“意”生,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思想感情和内在精神是意象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所以,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意象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为虚,也就是刘勰所说的“神用象通”

21、和“拟物取心”。意象构成中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意”和“象”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解析:10.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你怎么看“风格即人”?(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国学者布封说过一句名言“风格即人”。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关于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东西。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主要表现在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

22、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创作主体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们可以从作品所显示的风貌格调大致判断出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试述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它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馆、审美趣味、艺术能力以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

23、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 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布封说的“风格即人”,也是指的作家的创作个性

24、。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说得更明白而深刻。他也引用布封的“风格即人“的话,但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做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这才是对“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较全面的理解。)解析:

25、11.话语情境指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等要素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些话语情境体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文学风格与几种主要话语情境要素之间的关系。(2006 年湖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品的风格与语词、体裁、结构、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环境描写等主要话语情境要素密切相关,下面分述之。 (1)风格与词语运用。 语词是表现风格的第一要素,作家注重运用特定的词语以使格调突出。文学是语词的艺术,文学的风格,往往通过语词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一般来说读者对作品风格的认识和感受,也首先是从语词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的。

26、(2)风格与体裁选择。 不同的体裁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适宜采用相应的风格。 (3)风格与结构安排。 不同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各类风格的表达有其相匹配的结构安排。作品必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完善的整体,只有完整统一的结构才能显示风格。完美的艺术结构,是作家根据特定的生活内容和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作家的审美趣味进行创造的。 (4)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 不同风格流派的划分,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直接相关。不同的作家,可能比较擅长不同类别的题材。对题材的处理的方式和角度,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5)风格与人物塑造。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只有尊重生活题材的客观性质,才能创造出具有审美意义

27、的风格。对题材的处理,主要是指作家对生活题材进行艺术加工,开掘和提炼出主题思想来。处理的方式和角度,对作品的风格不无影响。人物塑造,不仅反映一定生活本质和社会风貌,而且体现作家的情感愿望和风格特点。 (6)风格与环境描写。 不同的作家对环境的处境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解析:12.举例阐述文学风格的地域性特点。(2009 年暨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文学风格的地域性特点是某一地区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色,它是某一

28、地区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心理所形成的独特风貌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地域风格在历来的风格研究中受到重视。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地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它一般由地域的语言、地域的传说、地域的宗教、地域的习俗、地域的性格、地域的审美理想、地域的艺术等特点融合而成的。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地域风格。 19 世纪的法国作家、批评家史达尔夫人就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风格的影响。她把西欧分为北方和南方,认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各有各的精神面貌,自然环境起着

29、决定性的作用。南方气候清新,大自然形象丰富,人们感到生活乐趣,感情奔放,大都不耐思考,与女性交往很少拘束,比较安于奴役,却从气候的美和艺术的爱中得到补偿。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人们较易引起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但具有独立意志,不能忍受奴役,并尊重女性,而盛行北方的基督教(新教)更有助于人性的培育。因此,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北方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 我国著名文论家刘师培也指出由于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性格和文学风格。他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

30、,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著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北史文苑传也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也看到地域对风格的影响。地域实际上也是风格特色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南北朝民歌,因地域不同,风格也迥然不同,一为“骏马秋风冀北”,豪放爽朗、慷慨激昂;一为“杏花春雨江南”,清新秀丽、柔婉含蓄。读鲁迅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江浙海边沙滩迷人景色之中:临河土场上的晚餐,乡村社戏“咿咿呀呀”的演唱,小船上小孩子们煮罗汉豆的香味,除夕之夜的欢乐和悲哀,纯中国式的茶铺,等等,构成幅幅鲜明生动的江浙水乡图画,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在中国,不仅是鲁迅,许多作家作品都带有强

31、烈的地域风格色彩,赵树理的“山药蛋风格”、孙犁的“荷花淀风格”、老舍、刘绍棠、邓友梅的“京味儿”小说,贾平凹、陈忠实的西部文学风味,都显示了文学风格的地域特点。)解析:13.简论文学风格。(2007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在这个定义所包含的几种因素中,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语言、体裁、意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情境,是作品风格的外在表现,从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整体中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则是风格的现实的审美标志。 (1)风格与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

32、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明显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示。 (2)风格与话语情境。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这就是说,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是通过特定的话语语境表现出来。这种特定的话语语境是指文本中有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 风格与语词运用。 文学是语词的艺术,文学的风格,往往通过语词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一般来说读者对作品风格的认识和感受,也首先是从语词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的。 风格与结构安排。 作品必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完善的整体,只

33、有完整统一的结构才能显示风格。完美的艺术结构,是作家根据特定的生活内容和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作家的审美趣味进行创造的。 风格与形象创造。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只有尊重生活题材的客观性质,才能创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风格。对题材的处理,主要是指作家对生活题材进行艺术加工,开掘和提炼出主题思想来。处理的方式和角度,对作品的风格不无影响。人物塑造,不仅反映一定的生活本质和社会风貌,而且体现作家的情感愿望和风格特点。 (3)文学风格的本质与内涵。对于风格的本质,历史上有两种看法:一是偏于形式的、比较强调语言修辞的因素。另一种是“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钱钟书认为“文“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

34、本相”的自然流露,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法国的文学家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马克思既肯定文学风格的“真理占有我”的客观属性,又强调了文学风格的“精神个体性“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文学风格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表现自己精神个性的形式和方式。文学的风格是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既表现于内容,也表现于形式。风格既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的标志。 (4)风格的特性。 独创性。 风格的独创性同作家的创作个性密不可分。席勒认为,最理想的风格就是最高度的独创性。独创性就是排它性,它可以从一部大作中,也可以

35、从一首小诗、一篇短文中表现出来。风格的独创性,关键在一个“创“字。要想形成风格,就不能单纯地模仿他人,必须有所发展创造。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意思。 稳定性。 一般来说,当作家的一种风格形成之后,它的基本特点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因为风格同作家的个性密切相关,而作家的个性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例如郭沫若的奔腾激越、孙犁的清新秀美,都是贯穿他们创作始终的风格特点。但风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随着作家生活环境、政治地位和审美趣味的改变,他的创作个性势必会有所改变,因而影响到风格的稳定。 多样性。 风格的多样性,是由作家创作个性的千差万别、客观对象的丰富性和读者的不同需要

36、决定的。)解析:14.用文学现象说明文学的风格形成与文化的关系。(2007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时代风格总是与个人特点纠结在一起的,但作为一种共性的概念,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

37、、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文学的时代特点不是时代印记被动的承受物,它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发酵剂和催化剂。比如,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王粲、刘桢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面对军阀混战、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既敢于正视现实,又富有“拯世济物“的宏愿。因此,尽管这些作家各有各的风格,如曹操的苍凉悲壮、曹丕的通脱清丽、曹植的豪迈忧愤、孔融的豪气直上、王粲的深沉秀丽、刘桢的贞骨凌霜,但都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为时而作的文学精神。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唐代中后期的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新文风和时代风格,就是一群古文家有意识地努力创造。唐初文风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德宗贞元间,韩愈号称上继三代两汉,以自己奇句单行的散文与“俗下文字”即骈文相对立,逐渐为众多文人追随。至宪宗元和间,又有柳宗元大力支持,于是声势更大。由此古文一度压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