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960—2020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960—2020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960—2020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pdf(10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220.20 R 8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3960 2020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020 - 06 - 08 发布 2020 - 07 - 0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960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4.1 健全机构 明确职责 . 2 4.2 体系融合 规范推进 . 2 4.3 激励约束 重在落实 . 3 4.4 目标明确 机制常态 . 3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
2、 3 5.1 隐患分级 . 3 5.2 隐患分类 . 3 6 工作程序与内容 . 4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 4 6.2 编制排查计划 . 4 6.3 隐患排查组织 . 4 6.4 隐患治理 . 5 7 文件管理 . 6 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 7 9 持续改进 . 7 9.1 评审 . 7 9.2 更新 . 7 9.3 沟通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99 DB37/T 3960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3、并组织 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 岛国信上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晓东、李奉强、杨瑞建、于建军、张震、冯守珍、祝宏祥、杨雪、刘家祥、 袁绍山、丁力、杨志磊、韩啸、侯磊、秦斌。 DB37/T 3960 2020 I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通则要求,结合交通运输厅公路水路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借鉴和吸 收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的隐患排查治理经验,结合山东省公路隧道
4、运营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编 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隧道运营企业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安全措 施有效全面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DB37/T 3960 2020 1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公路隧道运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 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开展生产安全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5、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3 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3139 2018 公路水路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3 2016、 DB37/T 3139 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隧道 修筑在地下供汽车行驶的通道,一般 还兼作管线和行人等通道。 3.2 公路隧道运营场所 公路隧道内的隧道主体、相关通道及运输生产和检、维修作业相关的场所,包括洞身、洞门、避车 洞、附
6、属用房等。附属用房包括管理和设备用房,其中,管理用房包括隧道控制室、管理人员办公用房 等;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所、自备发电机房、消防应急车辆器材库等。 3.3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 从事公路隧道运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 3.4 公路隧道安全保护区 公路隧道上方、沿线两侧、洞口外沿各 100 m范围内的区域。 4 基本要求 DB37/T 3960 2020 2 4.1 健全机构 明确职责 4.1.1 主要负责人职责 企业按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 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分级落实隐患排 查治理主体责任,成立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企业主要 负
7、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主要负责人,对体系的有效性应承担责任。要确保可获得建立、实施、保 持和改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明确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并组织小组其他成员履行 职责,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明确每一个岗位都有排查隐 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同时应配套制定奖惩制度。 4.1.2 分管负责人职责 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起草体系 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按照企业机构设置及职能 分工,组织各部门、各专业、各层级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组织监督排查和考核,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 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掌握
8、三级及以上风险分布情况、 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危险源,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4.1.3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调度和指导各部门、各专业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接收企业各部门隐患排查结果的上报与分类整理,负责对重大隐患的汇总、评估, 监督各 责任单位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定期向领导汇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落实重大事故隐 患挂牌督办工作,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排查和考核。定期组织企业综合安全排查、 季节性安全排查、专业安全排查、专项排查、节假日安全排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部门和责任 人,
9、并对整改效果予以验证。负责对重大安全隐患上报政府主管部门。 4.1.4 各职能部门职责 各专业管理部门按专业职责,排查、督促、协调本专业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负责落实重大事 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负责管控风险点被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组织本专业管理部门 对相应级 别危险源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定期组织各类专业管 理部门排查和深入现场监督排查(或抽查)和考核本专业管理部门危险源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情况。 4.1.5 班组岗位人员职责 班组、岗位人员应掌握本班组、本岗位涉及的风险分布情况、风险后果、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典型控 制措施等相关知识,负责对班
10、组所管辖区、操作区场地、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上下工序、产品传递等 方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熟悉本人作业有关危险源的排查控制内容,当班排查控制情况,做到随时排 查,立即落实整改,班组及岗位不能整改 的要及时上报基层单位,并协助整改;若不能及时整改,则采 取临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本人因在危险源排查、信息反馈、事故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 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或由此而发生的各类事故应承担责任。 4.2 体系融合 规范推进 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及相关记录文件,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纳入相关体系文件中,进一步完
11、善隐患排查治 理流程,规范企业各层级、各岗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并根据安全标 准化、风险分级管控等 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活动全过程。 DB37/T 3960 2020 3 4.3 激励约束 重在落实 企业应分级建立隐患排查激励约束机制,明确隐患举报方式渠道、奖惩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 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隐患整改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期限、预 案”五到位要求,实现隐患排查闭环管理。 4.4 目标明确 机制常态 企业各级排查隐患到期整改率 100 %,逐步建立有效的“以专业排查、岗位排查为基础,综合排查、 日常
12、督查、不定期抽查及外聘专家检查为补充”的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并分层组织完善风险防控措施 的内容、加强工作 标准的培训,提高员工隐患排查技能。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5.1 隐患分级 5.1.1 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1.2 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 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以下情形为公路隧道运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存在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可能的场所,并长期滞留
13、人员在 3 人以上,且不能立即整改的;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 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重大隐患。 5.2 隐患分类 5.2.1 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 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职业卫生 基础管理、相关方安全管理等。 5.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以风险点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为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建结构、供配电系统、 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中央控制
14、管理系统、管 理中心、各类作业活动等。 6 工作程序与内容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1 基本要求 DB37/T 3960 2020 4 企业应根据各级部门职责分工及安全检查类别,结合风险点的管控等级、控制措施要求,编制生产 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以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等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中各风险点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的要求编制,包括:风险点名称、责任单位、风险等级、排查内 容、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参见附录 A。 作业活动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包括但不限于
15、以下风险 点的管控措施: 运营管理类作业:车辆通行作业、车辆调流作业、交接班作业(车辆交接、安全交底)、应急 救援作业 (应急准备、机动车驾驶作业、抢险作业)、通行环境巡视作业(保护区巡视、隧道 内巡视)、监控指挥作业( 监控作业、调度作业)、交通控制站(口)作业(收费作业、卡口 管理作业); 养护管理类作业:高压电工作业、低压电工作业、消防设备设施巡检作业、配电设备设巡检作 业、机电设备设施巡检作业、土建结构巡检作业、道路清扫作业、以及检维修作业(包括占道、 动火、高处、临时用电、有限空间、动土、吊装等危险作业和一般检维修作 业)。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生产现场类隐患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
16、险点的管控措施: 土建结构:洞口、衬砌、通行道路等; 供配电系统: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发电机、高、低压配电柜、开关柜、供电线路等; 通风系统:通风机房、射流风机、轴流风机、增压风机、风塔等; 排水系统:排水泵房、排水泵、雨水水池等; 消防系统:消防泵房、消防泵、消防水池、车行横洞、人行横洞、应急出口等;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中控室(含消防控制室)、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监控线路等; 收费系统:收费岛、收费岛罩棚等; 管理中心:办公用房、应 急物资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等; 其他:工程车辆、化粪池、地下管廊等。 6.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以
17、及风险点基础管理类隐患的内容要求,编制排查清 单 , 参见附录 B。可作为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等检查内容。 6.2 编制排查计划 企业应制定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 别及排查人员等。 6.3 隐患排查组织 6.3.1 排查组织类型 企业应以危险源、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主要项目、内容和标准,分类组织排查,类型主要 包括: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和岗 位的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隐患检查,巡视检查,各级安全 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日常性检查等; 专业性隐患排查:是指对土建结构、供配电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领域,以 风险
18、管控措施的符合性为检查重点,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法律和行业要求 DB37/T 3960 2020 5 开展;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 将一、二、三级风险点管控措施落实为排查重点,各有关专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应每 季度(公司)、每月部门组织; 季节性隐患排查:根据季节变化对隧道运营安全生产 的影响,以防台风、防汛、防暑降温、防 火、防冻、防滑、防静电等分别进行专业检查,根据行业特点组织实施; 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企业以直接委托或接受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委托安全生产专家 开展的隐患排查和治理; 其它检查。 6.
19、3.2 排查要求 企业隐患排查按照“分级排查、逐级负责”的原则,采用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 综合排查相结合等方式,全员参与隐患排查、责任到人,排查的结果应与安全目标责任绩效考核挂钩。 6.3.3 组织级别 企业应根据风险点管控层别及检查类别,确定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 6.3.4 排查周期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组织机构、职能定位及生产工艺特点,确定不同层级综合、专业、 专项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排查周期应满足行业管理要求。 6.3.5 排查结果记录 企业隐患排查结果记录包括安全检查计划、检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单、整改建议等;各级对查 出的隐患要建
20、立台帐,详细记录每次检查的情况及隐患问题整改情况。 6.4 隐患治理 6.4.1 隐患治理要求 企业隐患治理坚持“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各级根据隐患排查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按照隐患等级明确隐患整改验收责任部门和验收程序要求,已按照要求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及时销号,对 未 按期或未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要求。 6.4.2 隐患治理流程 企业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隐患检查通报、下发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情况 反馈、隐患整改情况验收等环节。 企业应当在每次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情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 理措施要求等信
21、息进行公示。 相关职能部门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 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在对隐患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并在隐患 整改完成后及时上 报。 隐患整改通知下发部门应当及时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6.4.3 一般隐患治理 DB37/T 3960 2020 6 由企业属地内的各级(公司、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 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举报或相关责任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 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6.4.4 重大隐患治理 根据本标准第 5.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9602020 公路隧道运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3960 2020 公路 隧道 运营 企业 生产 安全 事故隐患 排查 治理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