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260-2005 花生生产技术规程.pdf
《DB11 T 260-2005 花生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260-2005 花生生产技术规程.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33 备案号:16748-2005 北京市地方标准DBDB11/T 260-2005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Rules for Technologies of Peanut Production 2005-03-28 发布 2005-04-28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2602005 I 前 言 花生是北京市主要油料作物, 北京花生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五十年代中期播种面积曾达 51 万亩,但单产水平较低,单产不足 100 公斤。三年自然灾害以后面积迅速下降,一直徘徊在 20 万亩左右。粉碎 “四人帮 ”以后面积有所回升, 76 年到 80 年曾达
2、到 30 多万亩。 82 年以后又恢复到 20 万亩左右。但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后,单产有了较大提高, 85 年达到 150 公斤,以后逐年提高,到 93 年突破 200 公斤,达到一个比较稳定阶段。 花生因其营养丰富、耐瘠性强、改良土壤、效益稳定等多种特点,在部分地区成为主要经济作物,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标准指导生产,种植技术缺乏,田间管理不到位,使花生产品产量和质量不高,影响我市花生的市场竞争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急需制定出适宜北京地区生产的花生生产及质量标准,以规范生产,确保产量和质量。 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为资料
3、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起草人:邓德江。 DB11/T 2602005 1 花生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生产的基础条件、品种、种子质量、栽培、收获、产品质量、储存加工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地膜覆盖、露地、间、套作花生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4、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321986 花生果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4407.21996 经济作物种子 油料类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所有部分 ) NY/T 4202000 绿色食品花生(果、仁)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检测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花生 花生又名落花生、长生果。是食、油两用的经济作物。 3.2 地膜覆盖花生 选用透明度好的农膜覆盖在地表,能起到增温、保墒、抗旱、防涝、防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 3.3 露地花生 花生直接在适宜的土壤种植,其地表
5、不采取覆盖保护措施。 3.4 间作花生 在同一地块,同时或间隔不久,按一定的行比种植花生与其它作物(玉米、甘薯、向日葵、蔬菜等) ,以充分利用地力与光能。间作是可以获得复种产品或增加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收益的种植方式。 3.5 套种花生 在前茬作物的生长期间, 于前茬作物行间播种花生。 这种方式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提高复种指数,达到粮(蔬)油多种作物皆丰收的一项增产措施。 3.6 DB11/T 2602005 2 种子纯度 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 种子的纯度愈高生长愈整齐一致, 愈能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种子纯度 =(供检种子粒数异品种种子粒数)供检种子粒数 100%。 3.7 种子
6、发芽势 提供测试种子在 48h 内种子胚根能长到 3 以上的发芽粒数与供试种子粒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 =发芽种子粒数( 48h,胚根 3 )供试种子粒数 100%。 3.8 发芽率 提供测试种子在 72h 内种子胚根能长到 3 以上的发芽总数与供试种子粒数的百分率。 发芽率 =发芽种子粒数( 72h)供试种子粒数 100%。 3.9 早熟品种 从播种到成熟的生育天数春播 130d,有效积温 2 600 2 800(夏直播 90d 110d)为早熟品种。 3.10 中熟品种 从播种到成熟的生育天数春播 130d 140d 为中熟品种,有效积温 2 800 3 000。 3.11 晚熟品种 从播种
7、到成熟的生育天数春播 140d 150d 为晚熟品种,有效积温 3 000以上。 3.12 大粒种花生 花生百粒重 80g 以上为大粒种。 3.13 中粒种花生 花生百粒重 50g 80g 为中粒种 3.14 小粒种花生 花生百粒重 50g 以下为小粒种。 3.15 普通型 普通型,主茎上不开花,侧枝上的花序和营养枝两两交替而生,交替开花;茎枝有棱角、中空,荚角茧状;荚果两仁,果仁较大,也称大花生。 3.16 珍珠豆型 珍珠豆型,主茎上有花,枝节较疏,侧枝上至少连续着生 34 个花后才有一个营养枝,连续开花。果仁为圆珠或桃形,果皮有白、粉、红、紫 红、紫黑等多种颜色。荚果较小,茧状,果壳较薄,
8、有的呈葫芦状。 3.17 中间型 有些品种介于普通型和珍珠豆型二者之间, 3.18 栽培密度 DB11/T 2602005 3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种类的花生品种,每 667 适宜播种的穴数,每穴双粒。 3.19 最适温度 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 3.20 最高温度 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值。 3.21 最低温度 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耐受的低温极限值。 3.22 有效积温 花生生长期间大于 15的日平均温度之和。 3.23 出苗期 从幼苗出土到 50%的幼苗展现两片真叶的日期。 3.24 苗期 从 50%的种子出苗到 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 3.25 花芽分化期
9、 同一品种同一地块出现第一朵花时,标志着花生已进入花芽分化盛期。 3.26 开花下针期 从 50%的植株开始开花到 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的幼果为开花下针期。 3.27 结荚期 从 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的幼果到 50%植株出现饱果。 3.28 饱果成熟期 从 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的时期。 3.29 种子的休眠性 花生种子成熟后,有的品种即使给予最适宜的环境条件,种子也不能正常萌动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完成发芽,这种特性称为休眠性。 3.30 种子的休眠期 种子完成休眠所需要的时期称为休眠期。 4 露地花生栽培技术 4.1 种植安排 4.1.1 轮作倒茬 在一定的年限范
10、围内,花生轮作周期越长,增产幅度越高,连作年限越长,减产越严重,花生与其它作物(禾本科作物或其他经济类作物、蔬菜类等)至少以 2y 3y 时间轮作倒茬一次,增产显著。 4.1.2 轮作方式 DB11/T 2602005 4 花生主要轮作方式: a) 第一:二年三熟,春花生 冬小麦 夏玉米(主要禾谷类作物) b) 第二:二年三熟,冬小麦 花生 春玉米 c) 第三:一年两熟,冬小麦 夏花生 冬小麦 夏花生 注: “”表示套种; “ ”表示隔年轮作; “”表示轮作。 4.2 间作套种 4.2.1 主要间作方式 4.2.1.1 花生与甘薯间作 采取一垄间作 1 行花生,或隔 1 垄间作 2 行花生。隔
11、一垄种 2 行花生,花生种在相邻的两侧,而甘薯茎蔓引向另一垄沟中,这样花生在盛花期前受荫蔽较轻,间作花生采用穴播,穴距 16.5cm,每穴双株;每畦间作 1 行花生的种植密度为 2 500 穴 /667 ;每垄间作 2行花生的,种植密度为 4 000穴 /667 5 000 穴 /667 。 4.2.1.2 花生与玉米间作 以花生为主间作玉米,这种方式种植多样, 8 行 10 行花生间种 2 行玉米,每 667 花生种植密度接近单作,间种的玉米 1 000 株左右。 4.2.2 主要套作方式 4.2.2.1 西瓜与花生套作 以西瓜为主,在西瓜垄上间种 1 行花生,西瓜垄距 1.4m,密度按当地
12、种植规程,花生株距 10cm,种植密度为 4 750 穴 /667 (每穴双株) 。因为西瓜垄有地膜覆盖,花生播种期 5 上旬。 4.2.2.2 冬小麦与花生套作 以小麦为主,在小麦垄上间种 2 行花生,小麦畦面宽 1.0m,垄 宽 40 cm,小麦密度按当地种植规程,在花生株距 12cm 13.6cm,花生种植密度为 (7000 8000)穴 /667 (每穴双株) 。花生播种期 5 中旬。 4.3 播种 4.3.1 种子准备 4.3.1.1 选择品种 4.3.1.1.1 花生品种选用国家或北京市审定通过或申请认定的品种。种子纯度 98%以上,发芽率 95%以上,含水量 9%以下。花生品种选
13、择可参见附录 D。 4.3.1.1.2 春播覆膜花生,应选用中熟大果品种为主如花育 16 号、豫花 10 号、北京 6 号、农花 10号、冀油 4号。 4.3.1.1.3 夏播覆膜花生, 以中早熟中大果品种为主如北京 9 号、 北京 5号、 鲁花 11 号、 白沙 1016。 4.3.1.2 晒种 将备齐的种子选择晴天在上午 10 时左右带壳晒种子,把带壳种子铺在晒场上,厚度 6cm 7cm 左右,晒到下午 4 时,连续晒 2d 3d。 4.3.1.3 选种 首先果选,其次剥壳后分级粒选,剔除瘪粒,病虫粒,破损粒,霉粒。精选一、二级饱满的种子,分级保管。 4.3.1.4 剥壳 在播种前一个月剥
14、壳为宜,花生剥壳不宜过早,使种子失去果壳的保护易受潮,降低生活力,使种子发芽势弱,发芽率低。 4.3.1.5 籽粒分级 花生剥壳后,要将瘪小,破碎、感病、虫及有霉变特征的种子挑出,把饱满的种子按大小分级粒选,分级播种。 4.3.1.6 发芽试验 4.3.1.6.1 取样 DB11/T 2602005 5 要取包或囤上、中、下三个部位有代表性的种子,混合均匀后进行发芽试验,每个样本取 50 或100 粒,重复 3 4 次。 4.3.1.6.2 发芽试验方法 发芽时先将种子放在 40左右温水中浸泡 4h 后使种子吸足水分, 然后置于 25 3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种子湿润( 48h 以内发芽的总数为
15、发芽势, 72h 以内发芽的总数为发芽率,以胚根长 3mm以上为准) 。 4.3.1.6.3 合格种子发芽标准 经过分级粒选的种子发芽势在 80%以上,发芽率要在 95%以上,发芽率在 80% 90%作种子时,要浸种催芽,低于 80%不能作种。 4.3.1.6.4 催芽方法 花生浸种催芽的方法较多,其中以温水浸种砂床催芽法较好,砂床催芽法需要在背风向阳处挖坑,深 30cm 35cm,宽 80cm 85cm,长度不限;坑北边用 3 块土坯,南边用一块土坯砌成矮墙,成斜坡面,床底铺碎草木屑或马粪等酿热物厚约 10cm,上铺席;用 35温水浸种 2h 4h,视种子子叶横断面尚有 1/3 或 1/4
16、未浸透硬心时,捞出种子,堆放在席上,厚约 10cm,上盖一布单,布单上铺湿沙厚 6cm 7cm,再用塑料薄膜盖好。整个砂床,白天用阳光照射以提高温度。晚上用草苫覆盖以保温,使砂床温度保持在 25左右。如中午阳光过强,可盖草帘预防温度过高,或揭开塑料薄膜一角,以降低床内温度。一般 24h 就能发芽。先取出布单上湿砂倒掉,而后直接取出发芽种子,准备播种。 注:催芽时,芽不能太长,最好是刚 “露白 ”,即胚根刚露出时就可以拣出种子,把萌动的种子摊在阴凉通风处,抑制芽的继续生长。 4.3.1.7 药剂拌种 4.3.1.7.1 拌种时间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花生病害,促进根系生长采用药剂拌种, 预计好花生
17、播种期,花生种衣剂需要提前拌种,一般在播前 1015 天拌好种子为宜。 4.3.1.7.2 拌种方法 花生种衣剂的药种比例为 160, 即 0.5kg 种衣剂拌 30kg 花生米。 将分级选好的花生种子(花生米)称好,带上橡胶手套、口罩把所需药量洒在种子上,边洒边拌,要避免碰坏种皮,使每粒种子都沾满药液。拌匀后稍干,即可装入编织袋子内,放在通风地方保存,待播。 4.4 适期播种所需的温湿条件 4.4.1 温度 春花生早熟品种土壤 5cm 日均地温 12以上;中熟及晚熟品种 15 18;地膜花生播前 5 日5cm 日均地温 12.5时即可播种。 4.4.2 湿度 幼苗出土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土壤持
18、水量的 60% 70%(土壤绝对含水量:砂土 12% 13%,壤土15% 16%) 。 4.4.3 播种适期 4.4.3.1 露地春播花生:北京地区 4 月底至 5 月 15 日。 4.4.3.2 夏直播 6 月 20 日以前;套种花生 5 月 25 日30 日或在前作物成熟收获前 15d20d 套种。 4.4.3.3 地膜春花生比露地春花生提早 7d10d。 4.5 播种技术 4.5.1 播种方法 4.5.1.1 人工作业为穴播法 按密度要求开穴、点种、覆土,每穴两粒种子。 4.5.1.2 机、畜作业为沟播 边开沟边点种,随覆土结合镇压。 DB11/T 2602005 6 4.5.2 播种深
19、度 土质粘的 2cm 3cm,沙土和沙壤土 3cm 4cm 为宜。 4.5.3 播后镇压 为了保墒,播种后一定要镇压,特别是露地栽培的。 4.5.4 查苗、查苗、补栽 4.5.4.1 查苗 春花生播种后 15d 左右查苗,夏播花生播种后 7d 左右查苗。缺苗及早补种。 4.5.4.2 查苗 补种的种子用催芽后带芽补种,土较干时,浇水点种,出苗后适当用点“偏”肥。 4.5.4.3 补栽 即在花生播种的同时, 在花生田的一角做一小畦, 在畦内撒播一些花生, 出苗后在缺苗的地方补栽,可保证花生生长一致。 4.6 合理密度范围 4.6.1.1 春播花生 4.6.1.2 适宜密度范围 7 500 穴(每
20、穴 2 粒) /667 10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4.6.1.3 高产田普通型或中间型大果品种 7 500 穴(每穴 2 粒) /667 8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4.6.1.4 中肥田普通型或中间型大中果品种 8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9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 4.6.1.5 瘠薄地珍珠豆型或中间型中小果品种 9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10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 4.6.2 夏播花生 4.6.2.1 适宜密度范围 9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120 000 穴(每穴 2
21、 粒) /667 。4.6.2.2 高肥田普通型或中间型早熟大果品种 9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9 500 穴(每穴 2 粒) /667 。4.6.2.3 中肥田普通型或中间型早熟中大果品种 9 500 穴(每穴 2 粒) /667 10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 4.6.2.4 低产田珍珠豆型早熟中小果品种 10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120 000 穴(每穴 2 粒) /667 。 4.7 施肥技术 4.7.1 花生所需肥料元素 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有硼、钼、铁、锌、锰、铜、氯等。肥料
22、使用符合 NY/T 496 规定。 4.7.2 施肥的原则 平衡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酌情追肥 ,花生生长中后期叶面喷肥。提倡使用生物肥。 4.7.3 施肥的数量 每 667 底施 2 000kg 有机肥和 50kg 花生专用复混肥。酌情追肥和喷肥。 4.7.3.1 花生专用肥 氮磷钾最佳配比是 2 1.5 1。 4.7.3.2 土壤中各种养分的丰缺指标及最佳用量 4.7.3.2.1 全氮 DB11/T 2602005 7 低于 450mg/kg 时为严重缺氮,应多施; 450mg/kg 650mg/kg 时为缺氮。每 667 荚果产量低于 250
23、kg 时,纯氮的最佳用量 5kg/667 ;花生荚果产量 250kg/ha 350kg/667 时应施纯氮5.5kg/667 。 4.7.3.2.2 有效磷 有效磷含量低于 15 mg/kg 时为极缺磷, 15mg/kg 30mg/kg 时为缺磷,这两种情况必须施磷。花生单产低于 250kg 施五氧化二磷 60kg;花生单产 250kg 350kg 时,需施五氧化二磷 75kg;花生单产高于 350kg 时,施五氧化二磷 112.5kg。 4.7.3.2.3 有效钾 速效钾高于 90 mg/kg 时基本不缺钾,速效钾低于 67.0 mg/kg 时为严重缺钾,介于两者间为缺钾,在缺钾及严重缺钾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260 2005 花生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