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262-1985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pdf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76445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262-1985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 T 5262-1985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 T 5262-1985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 T 5262-1985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 T 5262-1985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 526285 本标准适用于田间和场上作业机具试验条件的测定,其他机具试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 总则 1.1 目的 本标准对试验条件测定的项目、内容、方法及其计算作了统一规定。 1.2 要求 1.2.1 试验地或试验物料应具有代表性。 1.2.2 根据试验机具的要求,选择相应精度的测试仪器。试验前应对所用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查校正。 1.2.3 本标准规定的5点取样均按对角线取样法进行。 1.3 其他 根据不同试验机具和试验目的,测定项目可有所增减。 2 名词、术语 2.1 垄高 垄顶至沟底的垂直距离。 2.2 垄(行)距 两垄(行)中心线的距离。 2.3 植被 覆盖在地面上的植物,即作物、

2、杂草、绿肥、残茬和残株等。 注:种植牧草算作物,天然草场的牧草按杂草处理。 2.4 植被自然高度 植被在自然状态下,最高点至地面的距离。 2.5 植被(牧草)生长高度 植被(牧草)在扶直状态下,最高点(芒长除外)至地面的距离。 2.6 植被密度 1m2内的植被株(丛)数(垄作,应在一条垄上测定)。2.7 土壤坚实度 页码,1/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单位面积的土壤上所能承受的力。 2.8 水层深度 水面至泥层表面的距离。 2.9 作物倒伏程度 用不倒伏、中等倒伏和严重倒伏表示。穗头根部和茎秆基部

3、联线与地面垂直线间夹角为倒伏角。030为不倒伏,3060为中等倒伏,60以上为严重倒伏。 2.10 自然破碎 籽粒在收割时已有裂纹者为自然破碎。 2.11 作物自然高度 作物在自然状态下,最高点至地面的距离。 2.12 最低结荚(穗)高度 植株最下面的一个荚(穗)的荚(穗)柄处至地面(或垄顶)的距离。 2.13 茎秆直径 指被加工部位的直径。 2.14 草谷比(叶茎比或蔓果比) 草谷比切割线以上茎秆(包括颖壳)重与籽粒重之比。 叶茎比切割线以上叶重与茎秆重之比(如甘蔗)。 蔓果比蔓叶重与果实重之比(如花生)。 2.15 穗幅差 最高和最低植株茎秆基部(地面起)至穗尖(芒长除外)的长度差。 2.

4、16 割后平均株长 植株切割处至穗尖(芒长除外)的长度。 2.17 喂入前穗层长度 铺放在喂入台上的已割作物最高穗尖(芒长除外)至最低穗根的距离(过高或过低穗不计)。 2.18 种子净度 样品中去掉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的本作物好种子的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比。 页码,2/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2.19 破碎种子 破粒、破皮(脱壳)和裂纹的种子为破碎种子。 2.20 种子用价 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净度的乘积。 3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的测定点次根据试验机具的不同要求自定。 3.1 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5、测定时,应保证仪器与周围空气全面接触,避免阳光直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将结果记入表1。 3.2 风向、风速 测定时,将风向、风速仪置于符合机具要求的位置,一般置于离地面1.5m处进行测定,将结果记入表1。 3.3 天气情况 用文字叙述天气情况。如晴、阴等,记入表1。 4 地表条件 4.1 地表起伏状况、坡向、垄向(沟向)、前茬作物和试验地形状 用文字叙述,记入表2。 4.2 试验地面积 实测后,记入表2。 4.3 地形坡度 在试验区内沿坡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最高和最低处,各立一个标杆,用倾斜仪测量两标杆等高度处的连线与水平面构成的倾斜角度,记入表2。 4.4 垄高 取5点,每点测10垄,计算平均值

6、和变异系数,计算公式见附录D(参考件),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3。 4.5 垄(行)距 可与垄高同时测定。取5点,每点测10垄,计算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3。 4.6 植被*页码,3/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4.6.1 植被种类 调查试验区内的主要植被种类,记入表4。 4.6.2 植被自然高度 取5点,每点测10株(丛),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4。 4.6.3 植被(牧草)生长高度 取5点,每点测10株(丛),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4。 4.6.4 植被

7、密度 测5点,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4。 4.6.5 植被重量 测5点,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4。 5 土壤条件 5.1 土壤类型 用文字叙述,记入表5。 5.2 土壤绝对含水率、土壤坚实度、土壤容重 可同时测定。在试验区内取5点,每点按试验机具所要求的层数取样或测定,取样时应保持原来土壤自然状态。 5.2.1 土壤绝对含水率 每层取样应不少于30g(去掉石块或植物残体等杂质),装入铝盒内,立即称重,在105恒温下烘约6h到重量不变为止。亦可采用180,烘约4h。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常温称重,按下式计算含水率,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5。 也可用其他水

8、分测定仪测定。 5.2.2 土壤坚实度 用圆锥形测头的土壤坚实度仪测定。取五点测出各层土壤坚实度,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6。 Ht( Wts Wtg)/ Wtg100(1)式中: Ht土壤绝对含水率,;Wts湿土重,g;Wtg干土重,g。页码,4/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5.2.3 土壤容重 取5点,用专用土壤容重取土器取样,取土器应垂直地压入土中,不能压实土壤,在取出取土器之前要先旋转几次,或将取土器带土挖出,用刀切去和清除取土器上附着的和露出取土器外的土壤。然后,将取土器中的土壤

9、取出烘干,烘干方法同第5.2.1款。按下式计算土壤容重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7。 5.3 水层深度 水面至泥层表面的距离。取5点,每点测10次,计算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8。 6 作物特征 6.1 作物种类、品种和成熟期 用文字叙述,记入表9。成熟期分乳熟期、腊熟期、完熟期和过熟期。 6.2 作物倒伏程度 用文字叙述,记入表9。 6.3 自然落粒 测定1m2内自然落粒及落穗的籽粒总重量。取5点,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9。 6.4 自然破碎 可与自然落粒同时测定。 6.5 每平方米籽粒(牧草)重 6.5.1 每平方米籽粒重 条(撒)播作物和垄作作物的每平

10、方米籽粒重与6.11条中籽粒重相同。穴播作物采用6.11条中的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9。 e Wg/V(2)式中: e 土壤容重,g/cm3;Wg 土壤烘干后重,g;V取土器容积,cm3。(3)式中: Wz每平方米籽粒重,g;Wx25穴籽粒重,g;页码,5/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6.5.2 每平方米牧草重 割取1m2切割线以上的牧草,立即称重。取5点,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9。 6.6 千(百)粒重 将完整(好)籽粒均匀混合,随机取样两次。中、小粒每次取1000粒,大粒每次

11、取100粒,然后称重,计算平均值,并按下式折算成标准含水率的千(百)粒重,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9。 6.7 亩产量 利用6.5条所测每平方米平均籽粒重,按下式计算亩产量,并求出平均值,记入表9。 式中: mc亩产量,斤/亩。 6.8 作物自然高度 取5点,每点测10株(丛),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0。 6.9 最低结荚(穗)高度 取5点,每点连续测10株,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0。 6.10 茎秆直径 可与自然高度同时测定。取5点,每点测10株(丛),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0。 6.11 草谷比(叶茎比或蔓果比) 取5点,条(撒)播和垄作作物,每点测

12、取1m2面积内的植株(垄作作物在一条垄上割取);穴播作物每点割取5行5穴。切割高度应基本与试验机具实际切割高度相同。割下后,分别称重、计算,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9。 a 行距,cm;b 穴距,cm。Wqb Wqs(1 Hz)/(1 Hzb)(4)式中: Wqb千(百)粒重,g;Wqs实测千(百)粒重,g;Hz籽粒含水率,;Hzb籽粒标准含水率,(见附录A(参考件)。mc1.33 Wz(1 Hz)/(1 Hzb)(5)页码,6/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6.12 茎秆(叶)含水率 取

13、5点,每点取样重不少于50g,测量方法同5.2.1款,在105恒温下烘干时间约为5h。按下式计算,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9。 6.13 籽粒含水率 取5点,每点取完整籽粒30g,粉碎至其细度:小麦、水稻、玉米等通过直径1.5mm(大豆2mm)圆孔筛的不少于90。粉碎后的样品搅拌均匀,用感量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试样3份,每份35g,在1052烘箱中烘4h,或者在130恒温下烘45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常温称重,重复二次,使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如后一次重量高于前次,以前次为准。按下式计算,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9。 籽粒水份大于18时,采用两

14、次烘干法,第一次称取籽粒30g,在105恒温下预烘3060min,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常温称重,然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按下式计算,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录入表9。 也可用其他水分测试仪器测定。 6.14 穗幅差 取5点,每点测10次,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1。 6.15 割后平均株长 随机取样5把,每把约20株,测量每株切割处至穗尖(芒长除外)的长度,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2。 6.16 喂入前穗层长度 性能测定时,随机取样10点,测量每点最高穗尖(芒长除外)至最低穗根的距离(过高Hj( Wjs Wjg)/ Wjs100(6)式中: Hj茎秆(叶)含水率

15、,;Wjs茎秆(叶)烘前湿重,g;Wjg茎秆(叶)烘后干重,g。Hz( Wzs Wzg)/ Wzs100(7)式中: Wzs籽粒粉碎后烘前重,g;Wzg籽粒粉碎后烘后干重,g。Hz( Wzs1Wzs Wzg1Wzg)/ Wzs1Wzs100(8)式中: Wzs1整粒籽粒试样重,g;Wzg1整粒籽粒烘后重,g。页码,7/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或过低穗不计)。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2。 7 种子特征 7.1 种子容重 将种子倒入底部带拉板的漏斗内,在漏斗下放一个1L的容重升筒,升筒距漏

16、斗下口5cm,打开拉板,使种子自然流入升筒中,待溢出后刮平并称重,测3次,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3。 7.2 千(百)粒重 测量方法同6.8条 7.3 种子净度 在种子堆(袋)内分点,分层取样5001000g,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分样随机取样3次,每次取样50g,将样品分成好种子、废种子、有生命及无生命杂质,按需要分别称重,并计算各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3。 7.4 种子破碎率 取样3次,每次取样50g,从中拣出破碎的种子粒称重,按下式计算破碎率,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3。 7.5 休止角 将种子放入漏斗内,漏斗下口距水平面上平放的方格纸20c

17、m,使种子自然下落,在平面的方格纸上形成一个圆锥体,测量锥体与平面构成的内角,测3次,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3。 7.6 种子尺寸 取50粒种子,分别测量其长、宽和厚度,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3。 7.7 种子含水率 Jd( Wj/Wy)100(9)式中: Jd种子净度,;Wj好种子重,g;Wy样品重,g。Zp( Wp/Wpy)100(10)式中: Zp种子破碎率,;Wp破碎籽粒重,g;Wpy样品重,g。页码,8/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同6.13条。 7.8 种子发

18、芽势和种子发芽率 从净度测定后的种子中,随机取样4次,大粒种子每次取50粒,中、小粒种子每次取100粒,温水浸泡36h,然后均匀地排列在发芽床上,种子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种子同样大小的距离。发芽床应采用吸水性好的滤纸或软纸、脱脂棉等。参照附录C(参考件)进行发芽试验。数出发芽种子数,按下式计算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并求出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3。 7.9 种子用价 计算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净度的乘积,记入表13。 8 肥料特性 8.1 肥料种类和形状 用文字叙述,记入表14。 8.2 肥料容重 测量方法同7.1条,记入表14。 8.3 休止角 测量方法同7.5条,记入表14。 8.4 颗

19、粒尺寸 颗粒肥料可测其直径,测30粒,计算平均值,将测量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4。 8.5 肥料含水率 一般取3个样品,每次取样5g。测量和计算方法同5.2.1款,加热温度为100105,约5h。 对挥发性强的肥料如尿素及含有尿素的肥料,可在751下加热4h,记入表14。 表 1 气象条件测定表 fi( fe/fy)100(11)式中: fi种子发芽势或发芽率,;fe种子初期发芽粒数或终期全部发芽粒数;fy样品粒数。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页码,9/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2 地表条件测定表 表

20、3 垄高、垄(行)距测定表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测定点次 测定时间 测定项目 1 2 3 4 5 平均值空气相对湿度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温 差 相对湿度 风 速 m/s 风 向 天气情况 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地表起伏情况地 形坡 向坡 度垄向(沟向) 前茬作物试验地面 积形 状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页码,10/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4 植被测定表 测定点次 测定次数 测定项目 1 2 3 4 5 平均值变

21、异系数 cm垄 高1 2 3 4 5 6 7 8 9 10 垄(行)距1 2 3 4 5 6 7 8 9 10 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测定点次 页码,11/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测定次数 测定项目 1 2 3 4 5 平均值植被自然高度 cm12345678910植被(牧草) 生长高度cm12345678910植被种类植被密度 株(丛)/m2页码,12/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

22、26200K.htm表 5 土壤绝对含水率测定表 植被重量 g/m2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土壤类型 取样 深度 cm 点次 盒号盒重 g湿土与盒重g干土与盒重g干土重g水重g含水率 各层平均 含水率 总平均含水率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页码,13/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6 土壤坚实度测定表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测量仪器名称及型号:

23、取样深度 cm测定点次 1 2 3 4 5页码,14/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7 土壤容重测定表 表 8 水层深度测定表 每层平均值 kgf/cm2总平均值 kgf/cm2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测定点次 测定项目 1 2 3 4 5烘干后重 g取样容积cm3容 重g/cm3平 均 值g/cm3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cm测定次数测 定 点 数 1 2 3 4 51234页码,15/24GB 5262852006-

24、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9 一般作物特征和含水率测定表 5678910平均值变异系数 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作物种类作物品种成熟期作物倒伏程度测定项目 测定点次平均值1 2 3 4 5自然落粒 g/m2自然破碎 g/m2每平方米籽粒重 g/m2页码,16/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每平方米牧草重 g/m2千(百)粒重 g 亩产量 斤/亩 草谷比茎秆重 g 籽粒重 g 草谷比 茎杆含水率湿

25、重 g 干重 g 含水率 籽粒含水率湿重 g 干重 g 含水率 测定人: 记录人:页码,17/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10 作物自然高度、最低结荚(穗)高度和茎秆直径测定表 表 11 穗幅差测定表 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cm测定次数 测定点次 测定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自然高度1 2 3 4 5 最低结荚(穗)高度1 2 3 4 5 茎杆直径1 2 3 4 5 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cm测定次数

26、测定项目 测定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1最 高 最 低 穗幅差 2最 高 最 低 穗幅差 最 高 页码,18/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12 割后平均株长、喂入前穗层长度测定表 表 13 种子特征测定表 3最 低 穗幅差 4最 高 最 低 穗幅差 5最 高 最 低 穗幅差 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cm测定次数 测定点次 测定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结穗层长度12345割后平均株长12345测定人:

27、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页码,19/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表 14 肥料特征测定表 种子名称: 品 种:测定项目测定点次 平均值12 3 4种子容重 g/L 千(百)粒重 g 种子净度 种子破碎率 休止角 种子发芽势 种子发芽率 尺寸mm长 宽 厚 种子用价 测定人: 记录人:机具名称: 机具编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肥料种类肥料形状测定项目 测定点数平均值1 2 3肥料容重 g/L休止角页码,20/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

28、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可测颗粒直径。 附 录 A 各类粮食标准含水率 (参考件) 附 录 B 种子净度检验区分好种子、废种子、有生命及无生命杂质的鉴别标准 (参考件) 好种子:指有种胚的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作物种子。 a. 发育正常的种子; b. 用规定筛孔未筛下的种子; c. 幼根或幼芽开始突破种皮,但幼根或幼芽尚未露在种皮外面的种子; d. 胚乳或子叶受损伤,但仍保存2/3以上的种子; e. 种皮破裂的种子; f. 皮大麦的裸粒种子; g. 复粒种子中只要有一粒发育正常的种子。 颗粒尺寸*mm肥料含水率 测定人: 记录人:品 名 含水率 备 注早籼稻

29、、籼糯稻 晚籼稻 早粳稻 晚粳稻 粳糯稻 冬小麦 春小麦 大 豆 玉 米 13.5 14.0 14.0 15.5 15.0 12.5 13.5 13.0 14.0 18.0 14.0东北和华北地区 其他地区 东北、内蒙和新疆地区 其他地区 页码,21/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废种子: a. 无种胚的种子; b. 用规定筛孔筛下来的小粒和秕粒种子; c. 规定不用筛选的种子,其饱满度不够正常种子的1/3的瘦秕种子(花生种子不到正常种子的2/5); d. 幼根或幼芽已露出种皮的种子; e. 腐烂、压扁

30、、压碎及残缺程度达1/3以上的种子; f. 受机械损伤的棉花种子; g. 水稻、粟、黍(稷)等的裸粒种子(米粒); h. 豆料、十字花料的种皮全部脱落的种子; i. 复粒种子中,两粒种子的饱满度,均不够正常种子的1/3的瘦秕种子。 有生命杂质: a. 杂草及其他作物种子; b. 活的害虫(包括幼虫、卵、蛹); c. 菌核、菌瘿、黑穗病的孢子团、孢子块、线虫瘿及附有黑穗病孢子的颖壳等。 无生命杂质: a. 土、砂、石块、鼠雀粪、虫粪、碎茎稃壳等; b. 异作物的无种胚种子; c. 已死的害虫。 附 录 C 农作物种子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参考件) 作物名称 发芽床温度条 件 光照条件 发芽势天数

31、发芽率天数恒温 变温 花 生 紫 云 英 砂 滤 纸 25 20 2530 4 4 7 12 页码,22/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附 录 D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 (参考件) 个体数在30以下的标准差计算公式: 个体数在30以上的标准差计算公式: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 燕 麦 甜 菜 油 菜 圆果黄麻 长果黄麻 荞 麦 大 豆 棉 花 向 日 葵 红 麻 大 麦 亚 麻 黄花苜蓿(金花菜) 紫 苜 蓿 烟 草 籼 稻 粳 稻 黍(稷) 赤 豆 绿 豆 蓖 麻 黑 麦 芝 麻 田 菁 粟 高 梁 普通小麦

32、 蚕 豆 玉 米滤纸或砂 滤纸或砂 滤 纸 滤 纸 滤 纸 滤纸或砂 砂 砂 砂 滤 纸 砂 滤 纸 滤 纸 滤 纸 滤 纸 滤纸或砂 滤纸或砂 滤纸或砂 砂 砂 砂 滤纸或砂 滤 纸 滤 纸 滤 纸 滤纸或砂 滤纸或砂 砂 砂20 20 20 30 30 20 20 30 20、2520 20 20 20 20 20 30 30 30 20 20 25 20 25 25 30 30 20 20 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5302030203020302030 光 光 光 4 5 3 3 3 4 4 3 3 3 3 3 4 4 6 3 5 3 3 3 7 3 4 5 3 3 3 4 37 10 7 5 5 8 7 9 7 7 7 7 12 12 15 7 10 7 7 7 14 7 6 7 7 7 7 7 7页码,23/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式中: S 标准差;x 度数样本的算术平均数;n 测定次数;V 变异系数,。页码,24/24GB 52628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dD526200K.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