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8828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GB 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GB 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GB 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GB T 50596-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S/N:1580177.497 统一书号:1580177 497 定价:12.00元911158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aB P GB/T 0596 - 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rainwater collection,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2010 - 07 -15 发布2011 - 02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rainwater collection, stor

2、age and utilization GB/T 0596 - 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1 年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原北2010 1JjtJ挝段也影司j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 X 1168毫米1/32 2印张50千字2010年12月第1版2010

3、年12月第1次印刷印数1-6000册女统一书号:1580177 497 定价:12.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2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596-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一0年七月十五日前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C2007125号)的要求,由中国灌概排水发展中心、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

4、程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生产中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开展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农村供水定额、雨水集蓄系统规模的确定和集蓄雨水的水质管理等专题研究。同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设计、科研、生产厂家、管理等部门及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9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工程规模和工程布置、设计、施工与设备安装、工程验收、工程管理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水利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灌概排水发展中心(地址:北京

5、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60号荣宁园3号楼,邮政编码:100054;电子信箱:jskfpxc163. com)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审查人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参编单位: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省水利厅 1 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山西省晋中市水利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主要起草人:李琪李元红程满金金彦兆高建恩李端明许建中王群庄耘天沙鲁生唐小娟张洁郎旭东康跃主要审查人:黄冠华惠士博王文元李小雁张书函蔡守华刘文朝 2 目次1总则(1 ) 2术语(2 ) 3 基本规定( 3 ) 4规划(4 ) 5 工程规模和

6、工程布置.,.、.(6 ) 5.1 供水定额确定(6 ) 5. 2 需水量确定( 7 ) 5. 3 集流面面积确定(8 ) 5.4 蓄水工程容积确定(9 ) 5.5 工程布置(1 1 ) 6设计门幻6.1 集流工程u 6. 2 蓄水工程(1 3 ) 6.3 净水设施(1日6.4 生活供水设施(16) 6. 5 节水灌溉系统(16) 6. 6 集雨补充灌溉制度(16) 7 施工与设备安装(17) 8 工程验收 9 工程管理( 22) 附录A雨水集流面面积(2 3 ) 附录B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蓄水容积典型年和长系列资料计算方法(29) 1 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2 Conten

7、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2 ) 3 Basic r巳quire口l,ent.( 3 ) 4 Planning ( 4 ) 5 Dimensioning and layout of the project ( 6 ) 5.1 Water supply quota . ( 6 ) 5. 2 Determination of water requirement ( 7 ) 5. 3 Determination of catchment area ( 8 ) 5.4 Determination of the water storage capac

8、ity ( 9 ) 5. 5 Project layout (11) 6 Design (1 2 ) 6. 1 Rainwater collection works (1 2 ) 6. 2 Rainwater storage works (1 3 ) 6. 3 Water purification installation (1 5 ) 6.4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1 6 ) 6. 5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ystem ( 16) 6. 6 Irrigation scheduling with rainwaLer harvestin

9、g system (1 6 ) 7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17) 8 Proj ect acceptance ( 20) 9 Engineeri口gmanagement ( 22) Appendix A Annex a tables of catchment area for collecting Appendix B 1 m3 of rainwater ( 23) Calculation of the rainwater storage capacity with rainfall data of typical year and 3 chronolo

10、gical series ( 2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3 1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2)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3 3 ) 1总JHH习旧川川1. 0.1 为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促进节水灌概和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或开发利用困难,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的半干旱地区和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温润、半温润山丘地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设

11、计、施工、验收和管理。1本规范不适用于城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 O. 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按单户、联户或自然村进行建设和管理。建设与管理必须贯彻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进行。1. O. 4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实施。1. O. 5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1 2术语3基本规定2.0.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rainwater collection,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指采取工程措施,对雨水进

12、行收集、存贮和综合利用的微型水利工程。2. O. 2 集流效率rainwater collection efficiency 集流面收集到的降水量与同时期降水量的比值。2.0.3 水害water cellar 地埋式有盖的雨水存贮工程。2. O. 4 水窑water cave 在窑内垂直下挖形成水池,用于贮存雨水的窑害工程。2. O. 5 水池water tank 用于存贮雨水径流的地表式蓄水工程。2. 0.6 作物需水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of crop water require 口1巳nt缺水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影响最大的作物生育阶段。2.0.7 集雨灌溉irrigation

13、 with stored rainwater 利用集蓄的雨水对作物进行的补充灌溉。2.0.8 点灌bunch irrigation 用人工对单株作物进行直接灌溉的方式。2. O. 9 坐水种irrigation during seeding 在播种时,利用专门设备或人工将一定量的水注入种子坑中,改善土壤埔情,满足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一种局部灌水方法。2.0.10 覆膜灌概irrigation with plastic sheeting 在膜上、膜下、膜侧进行灌水的灌溉方式。.1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收集工程所在地区年降水量资料和多年平均年蒸发量资料,并分析计算得出多年平均以及频率为50%、75

14、%及90%的年降水量。无实测资料地区,可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及Cv等值线图获得。3. O. 2 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时,可不测绘地形图,但应有集流面、蓄水设施及灌溉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高差资料,以及拟建工程地点的土质或岩性资料。3.0.3 对拟作为集流面的屋顶、庭院、公路、乡村道路、天然坡面、打碾场等的平面投影面积应进行量算。3.0.4 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对下列情况进行调查:1 对工程实施范围内已建集流面的材料和集流效率、蓄水设施的种类、结构和容积、提水设备、节水灌溉设施,以及节水灌溉制度和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2 对工程实施范围内的人口与牲畜数量、计划利用雨

15、水进行灌溉的作物种类、面积与需水、单产和灌溉情况以及土壤质地进行调查。3 对工程实施范围内集蓄雨水的水质进行调查。4 对工程当地水泥、钢筋、白灰、塑料薄膜,以及砂、石、砖、土料等建筑材料的储(产)量、质量、单价、运距等进行调查。 3 4规划4.0.1 县及县以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应编制地区性规划。4. O. 2 地区性规划应根据当地的雨水资源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开发利用规模。4.0.3 地区性规划应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规划相协调,并应与水土保持及节水灌溉等规划紧密结合,同时应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4.0.4 地区性规划应注重

16、资源的节约利用。4. O. 5 地区性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 应分析论证本地区缺水状况、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应与其他供水工程措施进行技术经济的对比分析。2 应分析确定规划期内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解决本地区用水困难的人畜数量、生活供水定额、发展集雨节灌的面积、作物类型和灌水定额、发展养殖业和农村加工业的规模和供水量等主要指标,以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模,并应根据近、远期解决缺水问题的迫切性和经费、劳力投入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其发展速度。3 应根据本地区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进行分区,并确定不同类型区域的雨水集蓄利用方式和工程布局。4 应根据本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用

17、途,分别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的典型设计。5 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估算本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和投资。6 应分析评价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本地区生态系统、水环境 4 及人畜健康影响。分析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应以定性分析为主。7 应编制本地区性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分期实施计划,并提出组织管理、技术支持、资金筹措、劳力安排等措施。 5 5 工程规模和工程布置5. 1 供水定额确定5. 1. 1 雨水集蓄工程农村居民生活供水定额按表5.1. 1的规定取值。表5.1.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居民生活供水定额分区供水定额L/(d人)J多年平均降水量250mm500mm地区2040

18、多年平均降水量500mm地区4060 5. 1. 2 雨水集蓄工程生产供水定额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生产供水应包括农作物、蔬菜、果树和林草的补充灌溉供水以及畜禽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的供水。2 灌溉供水定额应根据本地区农作物、果树、林草的需水特性,采用节水灌溉和非充分灌溉原理确定。缺乏资料时,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可按表5.1.2-1的规定取值。表5.1.2-1不同年降水量地区作物集雨灌溉次数和灌水定额不同降水量地区灌水次数作物灌水方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灌水定额250mm (m3/hm) 500mm地区500mm地区坐水种1 1 4575 点灌23 23 4590 玉米等膜上穴灌12 1

19、3 45 100 旱田作物注水灌23 23 4575 滴灌12 23 150225 地膜沟灌 6 续表5.1.2-1 不同降水量地区灌水次数作物灌水方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灌水定额250mm (m3/hm) 500mm地区500mm地区滴灌58 610 150180 季蔬菜微喷灌58 610 150 180 点灌58 610 90150 滴灌25 36 120150 小管出流灌25 36 150240 果树微喷灌25 38 150 180 点灌(穴灌)25 36 150180 一季水稻薄、浅、湿、晒610 300450 和控制灌溉3 畜禽养殖供水定额可按表5.1. 2-2的规定取值。小

20、型加工业供水应按照节约用水、提高回收利用率的原则确定。表5.1.2-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畜禽养殖供水定额畜禽种类定额L/Cd.头、只)J5.2 需水量确定5.2.1 农村居民生活、畜禽养殖供水需水量可按下式计算:w=o. 365人Qi (5.2.1) 式中:w设计供水保证率条件下,雨水利用生活用水工程的年需水量(m3); Ai 第i类规划需水对象的数量(人、头或只); Qi一第i类规划用水对象的供水定额L/(人、头或只).础,按表5.1.1、表5.1. 2-2的规定取值; 规划生活水需对象的种类数。 7 5.2.2 灌溉工程需水量可按下式计算:w= 5i Mi (5.2.2) 式中:w设计保证率

21、条件下,雨水利用灌溉工程的年需水量(m3) ; 5i一一一第i次灌溉面积(hm2); Mi -第i次灌水定额(m3/hm勺,按表5.1.2-1的规定取值; 灌水次数。5.3 集流面面积确定5.3.1 集流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1 供水保证率应按表5.3.1-1的规定取值。供水项目保证率(%)表5.3.1-1供水保证率生活供水集雨灌溉畜禽养殖90 5075 75 小型加工业7590 2 单用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集流面面积可按下式计算:5; k;low 5i ki二三一一(5.3.1-1) 式中:w设计保证率条件下,单用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年供水量(m3); 5i一一第z种材料的集流面面积(m2)

22、; ki 第i种材料的年集流效率;Pp一一频率等于设计保证率的年降水量(mm); 一一集流面材料种类数。3 多用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集流面总面积可按下公计算:5 i = 5ij (5.3.1-2) 式中:5i一一一第1种材料的集流面面积(m2); S一一第1种用途第i种材料的集流面面积(m2); m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用途的数量。4 年集流效率应根据各种材料在不同降水特性下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确定。缺乏资料时,可按表5.3.1-2的规定取值。表5.3.1-2不同降水量地区不同材料集流面年集流效率年集流效率(%)集流面材料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250mm500mm 500mm 1

23、000mm 1000mm1500mm 地区地区地区混凝土7380 7585 8090 水泥瓦6575 7080 7585 机瓦4055 4560 5065 手工制瓦3040 4050 4560 浆砌石7080 7085 7585 良好的沥青路面6575 7080 7085 乡村常用土路,1530 2040 2550 土场和庭院地面水泥土4055 4560 5065 固化土6075 7580 8090 完整裸露膜料8590 8592 9095 塑料膜覆中粗砂或草泥2846 3050 4060 自然士坡(植被稀少)815 1530 2550 自然土坡(林草地)615 1525 2045 5.3.2

24、 集流面面积也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确定。5.4 蓄水工程容积确定5.4.1 蓄水工程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 _!(w 1一式中:v一一蓄水容积(旷); (5.4. 1) 9 W一一设计保证率条件下年供水量(旷); 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可取O.050. 1; K一一容积系数,可按表5.4.1的规定取值。表5.4.1容积系数多年平均降水量(mm)供水用途250mm500mm地区500mm800mm地区800mm地区居民生活O. 550. 6 O. 50. 55 O. 450. 55 早作大田灌溉O. 830. 86 O. 750. 85 O. 750. 8 水稻灌溉O. 70. 8 O.

25、 650. 75 温室、大棚灌溉O. 550. 6 O. 40. 5 O. 350. 45 5.4.2 当实际集流面面积大于本规范第5.3节的计算结果50%以上时,蓄水容积系数可按表5.4.2的规定取值。表5.4.2实际集流面面积较大条件下蓄水容积系数多年平均降水量(mm)供水用途250mm500mm地区500mm800mm地区800mm地区居民生活O. 510. 55 O. 40. 5 O. 30. 4 早作大田灌溉O. 7l0. 75 O. 60. 65 O. 530. 6 水稻灌溉O. 550. 6 O. 50. 56 温室、大棚灌溉O. 50. 55 O. 320. 4 O. 260.

26、 35 5.4.3 当具有长系列降水资料时,可按本规范附录B确定集流面面积和蓄水工程容积,但集流面面积和蓄水工程容积的结果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3节和第5.4.1条计算结果的O.9倍。5.4.4 蓄水工程超高应符合下列要求:1 顶拱采用?昆凝土浇筑的水害蓄水位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0.5m,并应符合防冻要求;顶拱采用薄壁水泥砂浆或瑞士防渗的水窑蓄水位应至少低于起拱线0.2m。2 水池超高应按表5.4.4的规定取值。 10 蓄水容积(m3)超高(cm)100 30 表5.4.4水池超高值100200 200500 500 10000 40 50 6070 5.5工程布置5.5.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集

27、流工程、蓄水工程以及供水和节水灌溉设施应统一布置,用于农业生产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还应与农业措施相结合。5.5.2 集流工程的集流能力应与蓄水工程容积相对应,不得布置集流量不足或没有水源的蓄水工程。5.5.3 用于家庭生活供水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可与家庭内的畜禽养殖供水工程相结合,与其他生产用水的工程宜分开布置。5.5.4 蓄水工程的布置宜利用其他水源作为补充水源。5.5.5 用于解决生活用水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宜选用混凝土、瓦屋面和庭院作为集流面,不应采用草泥屋面、沥青路面和农村土路、土场地等作为集流面,并宜采用不同的蓄水设施分别储存屋面和庭院的集流。5.5.6 用于农业灌溉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28、宜利用有利地形。 11 6设计6. 1集流工程6. 1. 1 集流工程宜由集流面、汇流沟和输水渠组成。当集流面较宽时,应修建截流沟拦截降雨径流并引人汇流沟。6. 1. 2 集流面选址时,应避开厕所、畜禽圈舍和垃圾堆积场等污染源,宜利用透水性较低的现有人工设施或自然坡面作为集流面。灌溉用集流面宜布置在高于灌溉地块的位置。6. 1. 3 新建专用集流面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塑料薄膜、固化土等人工材料对地面进行防渗。集流面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6. 1. 4 新建专用集流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集流面应具有一定的纵向坡度,土质集流面坡度宜为1/201/30。硬化集流面坡

29、度不宜小于1/10。横向坡度可按地形条件确定。2 混凝土集流面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cm的C15现浇混凝土,并应设置伸缩缝。3 石板集流面应铺砌在水泥哇!,、浆层上,并应进行填缝和句缝处理。4 裸露式塑膜集流面可采用厚度0.08mm以上的塑料薄膜。埋藏式塑膜集流面宜采用厚度O.1mm0. 2mm的塑料薄膜,覆盖材料可采用厚度5cm的草泥或中、粗砂。5 固化土集流面宜采用预制砌块或干硬性固化士砌筑,厚度不宜小于5cm,固化剂含量宜为7%12%。干硬性固化土施工劳实干密度不应小于1.8t/m3 0 6 原土翻穷集流面翻资深度不应小于30cm,干密度不应小于1. 5t/m3;水泥土集流面可采用塑性水泥土

30、现场旁实或预制干硬性水泥土砌筑,厚度不宜小于10cmo塑性水泥土水泥含量宜为8%12%,穷实干密度不应小于1.55t/时;干硬性水泥土干密度不应小于1.8t/m3。6. 1. 5 屋面集流面宜采用接水槽和落水管。利用道路、自然坡面作为集流面或新建专用集流面集流时,均应修建汇流沟。屋面雨水与地面径流宜分开储存。6. 1. 6 汇流沟可采用现浇1昆凝土、预制混凝土、块(片)石衬砌结构或土渠,断面形式可采用矩形、U形或宽浅式。汇流沟的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确定,衬砌渠(沟)不宜小于1/100,土渠(沟)不宜小于1/300,断面尺寸应按汇流量计算确定。6.2蓄水工程6.2.1 蓄水工程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

31、土质、工程用途、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用于生活供水的蓄水工程应采用水害、水窑、有顶盖的水池或在房屋内修建的水池。6.2.2 蓄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设地点应避开填方或易滑坡地段,地下式蓄水工程外壁与崖坎和根系较发育的树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多个水害或水窑衬砌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4m。2 利用公路路面集流时,蓄水工程的布设位置应符合公路部门的有关规定。3 蓄水工程宜进行防渗处理。4 半干旱地区的蓄水工程不宜采用开敞式。5 蓄水工程的进水口应设置堵水设施,并应设置泄水道。在蓄水工程正常蓄水位处应设置溢流管(口)。生活供水蓄水工程的进水管宜延伸到底部,离底板高度宜为50cm。

32、进水管的出口宜设置缓流设施。6 蓄水工程的出水管应高于底板30cmo7 寒冷地区的蓄水工程应采取防冻措施。6.2.3 土质地基上修建的水害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顶盖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砌砖半球拱结构,也可采用钢筋1昆凝土平板结构。混凝土或砖砌半球拱厚度不应小于10cm。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应根据填士厚度和上部荷载设计。当士质坚固时,顶盖也可采用在土半球拱表面抹水泥砂浆的结构,砂浆厚度不应小于3cmo2 当土质较好时,害壁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教土防渗。有些、浆厚度不应小于3cm。害壁表面宜采用纯水泥浆刷涂2遍3遍。如土厚度可采用3cm6cm。土质较松散时,害壁应采用混凝土圈支护结构,厚度不应小于

33、10cm。3 底部基土应先进行翻芳,翻开厚度不应小于30cm,底部基土上宜填筑厚度20cm30cm的三七灰土。灰土上应浇筑混凝土平板或反拱形底板,厚度不应小于10cm,并应保证与害壁的砂浆或棍凝土圈良好连接。土质良好时,也可采用在灰土面上抹水泥砂浆的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cm。4 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10。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05 黄土地区水窑的总深度不宜大于8m,最大直径不宜大于4.5m。窑盖采用混凝土或砖砌拱结构时,拱的矢跨比不宜小于0.3,害顶部采用砂浆抹面结构时,顶拱的矢跨比不宜小于O.50 6 水害害台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cm,取水口直径宜为60cm100cmo6.2.4

34、土质基础上修建的水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窑宽度不宜大于4.5m,顶拱的矢跨比不宜小于0.5,顶拱以上的土体厚度不应小于3.0m,蓄水深度不宜大于3.0m。2 当土质较好时,顶拱可采用厚度3cm4cm的水泥砂浆抹面结构;当土质较差时,应采用混凝土、浆砌石或砖砌拱支护,矢跨比不宜小于O.3。3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厚度及强度可按本规范第6.2.3条的规定执行。6.2.5 岩石基础上修建的水害宜采用宽浅式结构。岩石开挖面比较完整坚固时,可在岩面上直接抹水泥砂浆防渗;岩石破碎或结构不稳定时,应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支护。6.2.6 修建在岩石崖面隧洞式水窑,顶部岩石破碎或结构不稳定时,应采用浆砌石或现

35、浇棍凝土支护。岩石较完整时,应采用水泥砂浆在岩石表面土抹面防渗。6.2.7 水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池宜采用标准设计,也可按五级建筑物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设计。水池防渗衬砌可采用浆砌石、素?昆凝土块、砌砖或钢筋1昆凝土结构。浆砌石、素1昆凝土块砌筑或砌砖结构的表面宜采用水泥砂浆抹面。2 采用浆砌石衬砌时,应采用强度不宜低于M10的水泥砂浆座浆砌筑,浆砌石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cm;采用?昆凝土现浇结构时,素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15;钢筋氓凝土结构1昆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0,底板厚度不宜小于8cm。3 温陷性黄土上修建的水池宜采用整体式钢筋提凝土或素混凝土结构。地基士为弱温陷性黄土时,池

36、底应填筑厚30cm50cm的灰土层,并应进行翻穷处理,翻穷深度不应小于50cm;基础为中、强温陷性黄土时,应加大翻开深度,并应采取浸水预沉等措施。4 修建在寒冷地区的水池,地面以上部分应覆土或采取其他防冻措施。5 封闭式水池应设置清淤检修孔,开敞式水池应设置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m。6.3净水设施6.3.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净水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蓄水工程进水口前应设置拦污栅。利用天然土坡、土路、土场院集流时,应在进水口前设置沉沙池。沉沙池尺寸应根据集流面大小和来沙情况确定。2 生活用水的蓄水工程进水口前应设置过滤设施。3 微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系统首部应设置筛网式过滤器。6.3.

37、2 生活供水工程宜设置初期径流排除设施。 15 6.4 生活供水设施6.4.1 生活供水系统宜采用固定式手压泵或微型取水设备取水。.2 生活供水系统供水管道应采用符合生活供水卫生要求的管材。6.5 节水灌溉系统6.5.1 利用集蓄雨水对作物进行灌溉时,应采用高效适用的灌水方法。早作农田可采用坐水种、点灌、注水灌、覆膜灌溉等简易节本灌溉方法和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小型移动式喷灌等,不应禾用漫灌方法。水稻田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6.5.2 集雨灌溉宜同时采取地膜覆盖、合理耕作、培肥改土、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化学制剂保埔等农艺技术措施。6.5.3 坐水种宜采用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灌水、施肥、覆膜等

38、作业的坐水播种机。生长期灌溉采用滴灌方法时,滴灌管的铺设宜与坐水种作业同时完成。6.5.4 集雨微灌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的有关规定。6.5.5 小型集雨喷灌工程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50085的有关规定。6.5.6 平坦地区微灌和小型喷灌工程的干、支管埋深不宜小于50cm,寒冷地区管道应埋设在冻结线以下。6.6 集雨补充灌溉制度6.6.1 对作物进行集雨补充灌溉时,应在收集当地降雨和作物需水资料和对农业实践经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确定影响作物的需水关键期及需要补充的灌溉水量,并应根据集雨工程蓄水容量和灌溉面积确定作物灌水次数、

39、灌水定额和灌概定额。.WE62 有条件的地方,集雨灌溉制度应根据集雨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16 ?一一一-十一一一一7 施工与设备安装7.0.1 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1昆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水泥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土壤固化剂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土壤国化剂)CJ/T3073的有关规定。3 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的有关规定。4 粗骨料应质地坚硬,不得采用软弱、风化骨料,骨料粒径应小于混凝土集流面厚度的1/2和蓄水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最小尺寸的1/2。5 砌筑使用的料石应坚硬完整,不得使用风化石

40、或软弱岩石;砌筑时应将石料上的泥土、杂物洗刷干净。6 拌和用水的总含盐量、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5000mg/L、2700mg/L和300mg/L。7. O. 2 土石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础应置于完整、均匀的地基上。水害(水窑、水池)开挖时如发现基土裂缝宽度大于0.5cm且为通缝,应另选工程地址。蓄水工程不宜建在地基条件不均匀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以及破碎基岩上。2 水害(窑、池)开挖中应随时注意土基或岩石有无变形,并应及时支护。雨天施工时,应搭建遮雨篷,基坑周围应设置排水沟。3 基土干密度低于1.5t/m3时,水害(窑、池)的开挖直径应小子设计直径6cm8cm,预留部分土应

41、击压至设计直径。 17 4 岩基开挖后如发现有裂缝时,应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灌填。采用爆破作业开挖时,应采取打浅孔、弱爆破的方法。7. 0.3 11昆凝土及砂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混凝土配合比的拟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泪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地、浆配合比应符合加于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阳/T98的有关规定:2 模板与支撑应保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模板和支护应在温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除。3 11昆凝土及砂浆应按规定配合比进行拌和。采用人工拌和时,应干、温料各拌3次。?昆凝土拌和后至使用完毕的时间,常温下不应超过拙,气温超过300C时不应超过础。4 混凝

42、土浇筑应连续进行,每次提筑高度不应超过20cm混凝土因故中途停止浇筑,当浇筑时气温为200C30oC时,间歇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当浇筑时气温为100C20oC时,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35分钟。混凝土浇筑中途间歇时间超过标准规定时,应在浇筑停止24h后,将棍凝土表、面凿毛,清洗表面和排除积水,再用1: 1水泥砂浆铺层2cm3cm后再浇筑新的氓凝土。5 捏凝土语筑时应进行振捣密实,宜采用机械震捣。抹面应平整光滑。6 混凝土及砂浆应在终凝后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夏天天气炎热时洒水不应少于4次/d,地下部位可适当减少养护次数。7.0.4 固化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固化土的配合比及最优含水

43、率、最大干密度应通过试验确定。所用土料应过5mm筛。土料备料宜按最优含水率士(l%2%)控制。2 干性固化土采用强制性搅拌机搅拌时,搅拌时间宜控制为1mi口。人工搅拌时,应保证握合料拌和均匀。3 混合料应在最优含水率下穷实。穷实可采用人工或机械一一一-一二一一十二方式进行,每次穷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穷压应有重叠。穷压不应小于3遍,宜测定压实度。4 固化土穷实整平24h后,应洒水养护7d。5 采用固化土砌块铺砌集流面时,砌块接缝应采用固化土浆液或纯固化剂浆液灌缝,并应抹光。勾缝应饱满、平整。砌块施工12h18h后养护不应小于7d。7.0.5 伸缩缝的形式、位置、尺寸及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44、施工缝内杂物应清除干净,填充应饱满、密实。7. O. 6 浆砌块(片)石应采用座浆砌筑,不得先干砌再灌缝。砌筑应做到石料安砌平整、稳当,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缝应采用砂浆填充密实。石料砌筑前应先湿润表面。7.0.7 塑膜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塑膜铺设接缝可采用焊接和搭接,焊接时两幅膜重叠宽度不宜小于10cm。搭接可采取折叠方式,重叠宽度不得小于30cm。2 埋藏式塑膜的覆盖层应厚度均匀、密实平整。塑膜铺设宜避开高温及寒冷天气。7.0.8 原土翻开应分层穷实,每层铺松土厚度不应大于20cm。开实深度和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穷实后表面应整平。回填土含水率宜按表7.O. 8的规定取值。士料种类含水率

45、范围表7.0.8回填土含水率(%)砂壤土壤土915 1215 重壤土1620 7. O. 9 硬化土集流面的土基应进行翻穷处理,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不少于30cm,翻穷应符合本规范第6.1.4条第6款的规定。塑膜集流面的土基应铲除杂草,并应清除杂物、整平表面,同时应拍实或开实。7.0.10 节水灌溉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嗤灌工程技术规范)GB50085和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 的有关规定。 19 8工程验收8.0.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验收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划设计文件及地方性规定进行。验收应包括工程布置、集流工程、蓄水工程、供水设施和集雨节水灌溉设施。8.0

46、.2 工程布置验收应检查各组成部分是否齐全、配套,布置是否合理。验收可采用综合评判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各组成部分均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评定为合格,其中某一项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评定为不合格。8.0.3 集流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飞1 集流面面积和质量的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评定为合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评定为不合格。2 集流面面积验收应采用量测法,不小于设计面积时应评定为合格。3 集流面质量验收可采用直观检查法。集流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汇流沟、截水沟、边境设置应合理,硬化集流面应无裂缝,塑膜集流面元破损时应评定为合格。新建1昆凝土集流面应进行厚度测定、伸缩缝及表面质量检查。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尺寸,伸缩缝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光滑密实。8. O. 4 蓄水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容积、质量和配套设施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评定为合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评定为不合格。2 容积检查宜采用量测法,不小于设计值时应评定为合格。3 蓄水工程防渗措施的防渗效果好时应评定为合格。4 沉沙、泄水等配套设施齐全且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评定为合格。8.0.5 灌溉设施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