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标 117-2009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pdf
《建标 117-2009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标 117-2009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pdf(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2009 北原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 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a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 0 0 9 年8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9J65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
2、会: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19号)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编制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在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九年三月二十七
3、日前言主TE司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J19号),由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负责编制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我国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经验,在借鉴国外有关做法和经验,考虑适应国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的基础上,遵循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满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国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多次召开讨论座谈会,最后召开审查、复审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
4、稿。本建设标准共分九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总图布置、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筑标准与建设用地、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邮政编码,43007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参编单位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中荷环保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联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1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
5、会上海绿环机械有限公司武汉华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参编人员:陈海滨陶华徐文龙邓成黄宁周治荣张来辉谈浩汪俊时魏正康王敬民秦建宁沈磊朱建军张后亮陈恩富田永汉章程万迎峰 2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 . . . . . . . . . ( 1 )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3 ) 第二章选址与总图布置.( 5 ) 第一节选址.( 5 ) 第二节总图布置(5 ) 第四章主体工程.( 6 ) 第五章配套工程(8 )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9 ) 第一节环境保护.( 9 ) 第二节劳动保护.( 9 ) 第七章建筑标准与建设用地.(10)第八章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1 2)
6、第九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3)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 4) 附件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转运站勺的决策和规划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转运站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转运站。改建、扩建项目参照执行。第四条转运站的建设必须遵
7、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第五条转运站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按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保护环境。第六条转运站的建设应在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项专业)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转运站的建设数量、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第七条转运站的建设应采用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应结合国情,遵照以下原则,并经充分的技术、经济、
8、社会和环境保护论证后合理确定:、有利于推进垃圾转运设备的国产化。二、有利于提高转运站的工艺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三、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装备,必须满足先进、成熟、可靠的基本条件。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必须进行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第).条转运站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第九条转运站的建设应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和土地、道路、交通、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建设条件。第十条转运站的建设除应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经济、参数标准和指标及定额的规定。 2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一条转运站的建设应根据城市的
9、规模与特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市环境卫生专项(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其数量、规模和项目构成。第十二条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和数量应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相协调。对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建设且远离城市的地区,可建设大型的转运站对垃圾集中转运,对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区建设的城市,可建设满足相应服务区域要求的垃圾转运站。第十三条转运站建设规模分类宜符合表1的规定。表1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规模分类d)类型额定日转运能力I类10003000 大型E类450-1000 中型E类150-450 凹类50-150 小型V类GB5022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
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 机动车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CJj7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J157号); 安全色)GB2893; 安全标志GB2894。 22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一条本条是关于转运站建设规模与数量的规定。转运站建设规模及数量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项(专业)规划的要求,结合服务区域和城市特点确定。转运站可根据其服务区域环境卫生专项(专业)规划或其从属的垃圾处理系统的
11、需求,在进行垃圾转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储存、分选、回收等项功能,成为综合性转运站。垃圾转运站所从属的转运系统可分为一级转运和二级转运,一般情况下,使用一级转运系统,如图1所示。图1生活垃圾一级转运系统当垃圾转运量很大而运距较远时(通常注30km),可建立二级转运系统。在此系统中,垃圾经由数个中小型垃圾转运站转运至一个大型转运站,再次集中运往垃圾处理厂(场)。二级转运系统的基本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级转运:)(二级转运3图2生活垃圾二级转运系统第十二条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及数量应根据其服务范围及其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第十三条此条是转运站建设规模的分类原则。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
12、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J157号)等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将转运站的规模按转运能力 23 分为三大类五小类。第十四条明确规定转运站建设项目的构成,是为了避免漏建或多列工程项目致使转运站元法运行或造成浪费。转运工艺及规模不同时,生产设施的内容也不同。规模较大的转运站,配套工程设施和生产服务设施相应更齐全。第十王条对于大、中型转运站,应保证项目建设的完整性,达到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合理配备。对于小型转运站,由于受到规模、场地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应遵循精简节约的原则,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应借助周边公共设施,避免浪费。有分选、公厕、景观等其他功能的转运站,配套工程设
13、施和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还应满足其他功能的要求。 24 第三章选址与总图布置第一节选址第十六条本条明确转运站选址的要求。转运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项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若转运站所在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未对转运站选址提出要求或尚未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则其选址应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土地、环保、交通等有关部门进行,或及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转运站应设置在生活垃圾收集服务区内人口密度大、垃圾排放量大、易形成转运站经济规模的地方,以有利于提高建设技资效益和运营管理,同时又必须注意防治二次污染。转运站设置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收集和运输线路的地方有利于生产调度和降低日常运行成本。有污水排
14、放的条件是指按环保部门要求将污水直接排放或经适当处理后达标排放。转运站选址应避开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以及影剧院、大型商场出人口等繁华地段,主要是避免造成交通混乱或拥挤。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从转运站迸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上进行优化或完善。转运站选址避开邻近商场、餐饮店、学校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主要是避免垃圾转运作业时的二次污染影响甚至危害,以及潜在的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从建筑结构或建筑形式上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完善。第十七条水路运输适用于运距远、运量大的区域。在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时,还需对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进行方案比选和技术、经济与环境的综合论证,择优选用
15、。若设置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其设计建造除符合转运站的 25 基本规定外,还必须满足特定设施及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与要求。第二节总图布置第十八条转运站的总体布局应依据其采用的转运工艺及技术路线确定,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保证转运作业,有效地抑制二次污染并节约土地。第十九条转运描内道路除满足道路设计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第二十条转运站的总体布置应利用站址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于高位卸料、设置进站引桥的竖向工艺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和场地空间尤其重要。第二十一条兼有其他功能如停车场、修理厂、分选车间等设施的转运站,仍应以转运设施与设备为中心设置,各项辅助设施根据作业流程及地形等因
16、素合理安排,确保各单元安全、高效。 26 第四章主体工程第二十二条转运站设施和容器应封闭,以保证隔离雨水,防止臭气、灰尘等污染周边环境卫生,严禁新建露天敞口转运站。为了保证垃圾转运作业对污染实施有效控制或在相对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从建筑结构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2给垃圾转运车间安装便于启闭的卷帘闸门,设置非敞开式通风口等。转运站的建设应童在实用,其建筑形式、风格、色调应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协调,不宜太华丽、铺张,也不宜对周围建筑环境的美观产生影响。第二十三条我国现行主要的垃圾转运方式有以下几类一、敞开式转运:即转运设备的容器不可密封,转运场所是敞开或半敞开的,与之配套的车辆也通常是敞开式的。这种转
17、运方式会造成垃圾散落、臭气散发、污水泄漏等严重二次污染,尤其影响周围的环境。该种原始转运方式正在逐步被淘汰或改造。二、封闭式转运:垃圾转运场所和垃圾装载容器均可封闭。这种转运方式解决了部分垃圾散落等问题,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但在垃圾量大、运距远的情况下,不能实现高效运输。三、压缩式转运:即机械填装/压缩式转运,是在封闭转运的前提下,利用机械压缩设备对垃圾进行压缩,增加垃圾的容重。这种模式除了有封闭转运的优点外,还提高了转运车的运输效率,尤其是大吨位、远距离垃圾运输,可大大降低成本。(一)压缩式转运根据物料被装载、转运时的移动方向分为卧式或立式两大类。1.卧式:将垃圾倒入卧放的容器(车箱)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标 117 2009 生活 垃圾 转运站 工程项目 建设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