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5192-2004(条文说明)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pdf
《DL T 5192-2004(条文说明)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5192-2004(条文说明)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L IT 5192 - 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条文说明25 DL/T 5192 - 2004 目录1 范围.27 3 总则.28 4 设计资料.30 5 施工场地选择与规划.325.1 场地选择.32 5.2场地规划.33 5.3 场地排水.35 6 施工分区规划.37 6.1 规划原则.37 6.2规划重点.38 6.3 场内交通规划39 7 施工分区布置.41 7.1 主体工程施工区.41 7.2施工工厂区.42 7.3 当地建材开来和加工区.44 7.4储运系统.45 7.5 大型设备和金属结构安装场地.45 7.6 工程存、弃渣料堆放区.46 7.7 建设管理区.4
2、8 7.8 施工生活区.49 26 DL IT 5192 - 2004 1范围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条文中提到的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其划分标准应按DL5180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中的规定执行。27 DL/T 5192 - 2004 3总则3.0.1 明确编制本标准的重要意义。3.0.2 本标准是根据SDJ338一19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第六章“施工总布置”的规定,按照本标准编写提纲的章、节具体内容进行分解补充编制的,是阐明在设计中应遵循该规范具体的指导性原则。还应执行爆破安全、防震、防雷、交通、建筑、环保、卫生等规程、规范的规定。3.0.3 主要施工工厂和临建设施
3、的防洪标准不宜定得太死,因各工程的工程规模、工期、河流水文条件等互不相同,正文中提出个范围,以便设计时针对工程具体情况作出较为符合实际的选择。I搞建工程防洪时还应考虑回水、涌浪、冰凌、冲刷、浸没、拥岸等影响,必要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场地和设施的安全。确定施工场内的主要交通干线、桥梁、隧道等建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时,还应参考有关专业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的规定。详见SDJ338-19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附表4.1附表4.2.一般情况下,临建工程防洪标准应低于表内所列之值。若经研究确定主要施工工厂和临建设施与城镇规划相结合时,应与城镇防洪标准相适应,详见SDJ338-1989水利
4、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附表4.3o3.0.5 本条结合己建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如某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初期,仓促上马,以致在开工三年后又回过头来补做三年施工准备和场地布置,造成现场布置混乱、拆迁重建较多。甚至导致原计划储量丰富、质量较优的勤土料场被占用,盖上了永久房屋难以拆迁,严重影响后期料源。应充分利用附近已建工程的临建28 DL/T 5192 - 2004 设施,如石塘水电站施工所需的转运站、汽车修配厂及金属结构加工厂均利用紧水滩工程在金华、丽水的原有设施:八盘峡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刘家峡水电站原有的综合加工厂、汽车修配厂、机械修配厂及生活福利房屋建筑等。这为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施工进度,创
5、造了有利的条件。3.0.6 以往有的工程因征地困难,严重影响准备工程进度,为此,施工总布置应紧凑合理、节约用地,避免占用过多耕地,减轻移民安置的难度,切实遵照国家征用土地的法规和有关条例,提出分区、分期施工征地计划报请审批。3.0.8 本条主要阐明在进行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调查了解、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本项设计工作所涉及的各种基本资料和枢纽布置型式;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种临建设施规模;布置时应纵观全局,统筹规划,协调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使施工总布置设计成果不仅能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而且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3.0.9 施工总布置是工程建设筹建期和准备期现场施工
6、布置的指导性文件。目前水利水电基建工程全面推行合同管理体制、进行招标的形势,对施工总布置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各种基本资料,分析整理施工各专业对布置上提出的场地要求,进行设计方案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和优化设计,努力提高设计产品质量,才能更好地组织工程施工,保证整个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3.0.10 方案比较应重点研究分区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相互协调的整体方案。3.0.11 随着我国招标投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工程建设全面实行了招标投标体制,施工总布置则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考虑工程分标因素。29 DL/T 5192 - 2004 4设计资料4.0.1 当地气象资料是重要的
7、基础资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施工方法和措施,也会给施工强度带来影响。如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分析计算对混凝土采取冬、夏季施工措施,将决定混凝土拌和、砂石加工及混凝土预冷、预热系统的规模:降雨强度和历时对土石坝填筑和混凝土施工有影响等。4.0.2 河段(场区溪流、冲沟)的水文资料,主要是为施工总布置中各场地的施工期防洪和防护提供数据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还应根据不同设计阶段提出相应要求或补充资料。4.0.3 应满足主要施工工厂和临建设施场地的基础承载力和边坡稳定等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还应根据不同设计阶段提出相应要求和补充地质勘探资料。4.0.4 本条所列内容是绘制施工总布置图
8、的基础资料。根据现场调查研究,结合可能的施工总布置方案,提出需要补测的范围,并满足不同阶段对地形测量的要求。4.0.5 详细调查本条所列内容,为施工总布置收集可靠的基本资料。结合施工场地布置和交通运输条件,配合有关专业初拟主要施工工厂利用当地企业的可能性:参与有关专业对施工供水、供电及通信等可能选用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为施工总布置初步规划提供依据。4.0.6 施工总布置配合交通运输进行场内、外交通方案选择时,必须充分掌握并着重研究工程所在地区可资利用的交通运输条件,结合近远期发展规划,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技术上应满足施工总布置和进度对运输的要求,便于与场内交通衔接,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和中
9、转环节。拟定中转方式和转运站的位置等。4.0.7 按SDJ17-1978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30 DL/T5192 - 2004 各设计阶段的精度要求,评价各当地建筑材料的储量、质量和开采利用条件。了解当地房屋建筑材料的产地和地方生活物资的供应情况。4.0.8 调查施工征地基本资料。收集当地省、市(县)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发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试行)等的有关文件。在研究施工征地范围时,应认真贯彻执行。4.0.9 施工总布置为了统筹规划和方案比较,拟定场内分区、交通道路和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临建设施,必须按本条中的内容收集工程各专业设计成果或中间资料,
10、作为施工总布置的设计依据。4.0.10 为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施工总布置设计,应全面掌握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文件等。31 DL/T 5192一2004 5 施工场地选择与规划5.1场地选择5. 1.1 深入坝址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包括Z水工枢纽布置的规模、型式和特点:当地建筑材料产地,场内交通条件和施工场地分布4情况等:对可供选择的施工场地,还应收集有关的地质、水文和地形等资料:选择施工场地,应根据水工枢纽布置特点,收集附近场地的相对位置、高程、面积和征地范围等主要指标的资料。研究对外交通进入施工现场与场内交通衔接条件和高程,研究各种临建设施及货运流向,特别是大量当
11、地天然建设材料和上坝填筑半成品的流向。选择场内主要运输道路走向,并以交通道路为纽带,结合场内地形、地质条件,拟定可资利用的施工场地和范围。5.1.2 根据枢纽布置特点和选定方案的主要工程量、施工总进度和强度,由有关专业室(组提供施工工厂和临建设施。计算各种站场、仓库、生活福利设施及行政办公室等的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汇总这些临建设施占地面积,考虑施工工厂的工艺要求,结合施工场地相对位置,进行施工总布置规划和方案比选。5. 1.3 施工总布置不是研究施工工地的某个局部,也不仅限于平面问题。往往涉及施工工地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地面立体协调的竖向布置,要在施工场区起到整体组织的协调作用。因此施工场地选择应
12、充分研究以上问题和条文的要求。施工场地选择应根据不同阶段工程任务的要求和施工特点,对施工场地进行分阶段布置。各阶段布置除满足本阶段施工需要外,尚应为下阶段形成生产能力打下基础,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如研究前阶段临建设施,要考虑与下阶段结合的可能性,做到前后衔接、首尾相顾。合理32 DL/T5192 - 2004 解决施工临建设施拆除转移的顺序,以提高场地利用率。避免前后阶段倒置和长期占用其他固定设施的场地,造成拆迁改建工程量大,增加投资和费用。5.1.4 选择施工场地时,还应满足枢纽主体工程施工及施工分区的要求,形成最优的工艺流程,满足临建设施的布置和工艺要求。5.1.5 如将这些地区选为施工场地
13、,布置临建设施,将给工程施工带来危害,或为国家法律(如环保法)所不允许,应避开这类地区选择施工场地。5.1.6 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耕地较少,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应尽量少占耕地良田,以减少施工征地难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颁发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试行沛的精神,水库移民安置的重要性要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积极引导并形成“修水库、建电站、迁移民是功在国家、利在地方,移民也可通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改变旧面貌,创造新生活”的观念: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施工征地和移民工作的领导,组织政府下属各部门紧密配合,上下齐动员,深入仔细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5. 1.7选择施工场地
14、时,要求调查施工征地所需的基本资料。5.2场地规划5.2.1 为了充分利用坝址区附近施工场地,应结合当地建筑材料产地、主要物料运输流向,施工总布置按本条首先规划场内、外交通主要干线走向,确定储运系统的大致位置。拟定场内干、支线交通,连接各施工场地,使整个工程场内交通形成有机的整体,满足运输量和运输强度的要求。再结合各施工分区布置要求,统筹规划施工总布置的设计。5.2.2 5.2.3 总结以往经验,有些工程施工期对两岸跨河交通重视不够,长期不能沟通,增加中转环节,不能保证两岸物资器33 DL/T 5192 - 2004 材及时可靠的安全运输,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如八盘峡水电站工程施工期在下
15、游采用渡口、浮桥等临时措施沟通两岸交通运输,待电站投入运行后,运行单位电厂在管理上深感不便,又在下游兴建永久性跨河公路桥梁。因此提出对大型工程,结合建成后的运行要求,般以选用永久性桥梁为宜。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原设计两岸的跨河交通为浮桥,在分析了施工期间的物资运输量及重件运输要求后,确定在坝下修建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实践证明后者是正确的。又如蒲听水利枢纽工程主要施工场地布置在左岸,但右岸有采石场、副坝等工程施工,两岸联系较多,而交通问题未获妥善解决。初期曾在明渠下游土渠段兴建皮带机运输便桥一座,由于桩基入土深仅5m左右,未至基岩,建成不久未经汛期洪水考验,桩基处即被刷空,桥被冲毁。汛期明渠泄洪时
16、,水流端急,两岸抗冲能力低,岸坡失稳,证明桥址选在紧靠明渠出口处是不适宜的。其后为了汽车运输右岸石料,曾两次在坝址下游800m处修建季节性便桥(仅枯水期通行),平时人员来往只靠渡船,交通十分不便,影响工程施工。此外,有的工程因总布置规划不当,在同一位置附近出现“桥上桥”的现象。因此,桥位的选择应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问段,能满足运输简捷,联系方便的要求:并考虑位于施工和运转期的泄洪冲刷和淤积范围之外,桥墩位置以不窒高发电尾水位和改变原河床流态为宜等因素择优选定。5.2.4 对施工期过坝交通运输问题,应调查现有河段通航情况,船只种类、数量及载重量等,重要水运物资的种类、流向、年运输量及季节性的运输
17、要求以及码头、仓库、装卸设备等,做好施工期临时通航设施和物资过坝的规划设计。5.2.5 5.2.6 利用弃渣填筑主问道两岸滩地或场内部分冲沟、洼地作为施工场地时,应特别重视解决施工期导流、汛期泄洪带来的冲刷问题,也要考虑主河道及两岸沟谷洪水顶托的影响,切实做好防护措施,确保下游主河道两岸一定范围内的场地度汛安34 DL/T5192 - 2004 全。这些防护所采用的不同材料和措施,其允许的抗冲流速可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选用。5.2.7 为解决山区峡谷区工地施工场地不足的问题,合理利用斜坡地形和有效高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东江、安康、宝珠寺等工程坝头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布置,充分利用地形对拌
18、和系统原材料进料、拌制混凝土出料及运输线路进行布置,都较好地利用了地形和高差:上犹江、铜街子、龚嘴、水口等工程利用斜坡地形按台阶式布置生活福利设施,是减少施工征地难度、合理利用场地的途径之一。5.2.8 库区场地仅适宜布置开工前期的临建设施。由于库区场地受截流、施工期度汛和水库建成后蓄水的上游水位变幅的影响,应按本条要求研究论证利用库区场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5.2.10 在施工场区内利用小溪截弯取直,因工程量一般不太大,又可获得较大的施工场地,是解决场地狭窄的有效途径,因此一些工程经比较后常采用这种方法。5.3场地排水5.3.1 水电水利工程一般不设污水处理工厂,而直接排入江河,利用江河自净作
19、用处理污水。当工程所在地靠近城市或结合城镇建设规划时,对施工工厂集中大量的污水、废水,均应进行处理,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排入江河的主要出水口,应根据排水量、流速和基础的土质情况做好护坡或挡墙等加固防冲措施。江河高水位时高于出水口,应采取措施,避免倒灌。为防止暴雨内涝成灾,必要时应设置排水泵站。沿场地地形布置排水干、支沟,纵横成网,应有一定的纵坡和足够的断面,以保证排水畅通。在规划排水系统时,应充分利用工程永久性建筑物的集水、排水等设施。5.3.2 排水系统干、支沟一般有土质梯形明沟、梯形干(浆)35 DL/T 5192 - 2004 砌石明沟,盖板式暗沟、暗管、涵洞等结构型式。排水系统应与
20、道路及临建设施统一规划,一般主要道路两侧均应设置排水沟。5.3.3 5.3.4 规划施工总布置场地排水时,应按条文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及时排除地表雨水及自然排水的畅通。避免因排水不畅或内涝成灾,影响生产和职工生活。5.3.5 5.3.6 对场内主要冲沟、溪流应采取防洪措施,以保证施工场地和设施不被冲毁,重要的施工场地不被淹没,次要的可临时停产的部分场地和道路,在泄洪过后能顺利排水清污,及时恢复生产。冲沟、溪流的防洪措施应与场地排水统一考虑,遵循结合场地地形,因势利导,以导为主,尽量避免主要冲沟、溪流水进入施工基坑和主要施工场地。对油水时,是否可能产生泥石流和危及河内的临
21、建设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36 DL/T 5192 - 2004 6施工分区规划6.1规划原则6.1.1 根据选定的施工总布置型式,结合水工枢纽主体建筑物的特点、规模和坝型,工程所在地区社会经济、行政区划情况,气象、水文和地质等基本资料,场内外交通衔接方式和拟定的主要交通干线,坝址区附近场地分布情况等统一分析研究,拟定施工分区规划。6.1.2 施工分期一般可分为:从准备工程开工到主体工程进入基坑开挖为准备工期:从主体工程进入基坑开挖到工程受益(或第一台机组发电)为主体工程施工期:从工程受益到全部工程基本完建为工程完建期。按选定的施工总布置型式,结合施工总进度的施工分期,首先进行总体的施工分区规
22、划,同时考虑各施工期的特点和工艺布置要求,注意各期间施工的衔接和保证施工的连续性。考虑临建设施前后期结合,协调一致,使分区规划布局合理。施工分区布置和场地划分往往是相互联系,有时则互相穿插,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各施工期调度灵活、运行方便的有机整体。6.1.3 为主体工程直接服务或供应产品的施工工厂和设施,应布置在靠近工程集中的地点附近,如混凝土拌和系统及附属设施、压气站、综合加工厂等。一些间接为工程施工服务的施工工厂和设施可布置在稍远的位置,以便充分利用不同位置的施工场地,减少相互干扰,如机械修配厂、汽车修理厂和保养站、铜管加工厂等。37 DL/T 5192 - 2004 6.2规划重点6.2
23、.1 本条规定的八类施工分区是根据国内已建工程的施工经验,按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功能和内在联系等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统施工分区名称,便于按工程分区统计建筑和占地面积,以便类似工程相互比较借鉴和总结经验。6.2.2 6.2.3 对于混凝土坝和当地材料坝,其施工分区布置侧重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混凝土坝:1 砂、石料开采应重点结合选定的主要料场,进行全面的开采和运输线路规划。2 在分区规划时应将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预冷、预热)浇筑系统相对集中布置,并靠近主体建筑物的浇筑地点,使混凝土施工形成最优的工艺流程,进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当地材料坝:1 土石料来挖应结合选定的料场进行规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192 2004 条文 说明 水电 水利 工程施工 布置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