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 质量模型.pdf
《GB 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 质量模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 质量模型.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080 L77 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嗣1: 200 1 代替GB/T16260-1996 . .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 Part 1 : Quality model CISO/IEC 9126-1: 2001 , IDT) 2006-07皿01实施2006-03-14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气中孟衍YF草制、)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斗:2001目次IE1
2、12222345556677788mm口四史H义现!-H船工哇川际盯1 型他mLU模r其E期最HHHUHHH囊自周u质型度源自存u用的模)件u口生使量uU川UU量录录录文架和项的质uuu质附附附用义框径量的型部u性的量性性性引定型途质价模内性性性性模最质范料科性性和模量品评量和能靠用率护移质用规资资在围合范语最质产需质部功可易效维可用使MK划空间空间范符规术质1234外123456使1录录录考前引1234511116队队6.6.队队77.附附陆参GB/T 16260.1一2006/180/阻C9126-1 :2001 前GB/T 16260(软件工程产品质蠢分为如下几部分z一一第1部分(即GB
3、/T16260. 1) :质量模型;一一第2部分(即GB/T16260.2):外部度量;一一第3部分(即GB/T16260.3) :内部度量;一一第4部分(即GB/T16260.4) :使用质量的度量。本部分为GB/T16260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IEC9126-1: 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ISO/IEC 9126的本部分改为本部分;b)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眉际标准的引c) 纠正了国际标准中的一些错误。ISO/IEC9126-1:2001的第5章中,这一质量模型的具体体现在第6章和7.5.1中给出,但全
4、篇并没有1.5.1,应改为第7章。本部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6260-19960 本部分与GB/T16260-1996的主要差别是z在)在结构上,GB/T16260-1996钮括软件质量特性和质量特性使用指南,不仅描述了软件质量特性,而且还描述了对软件质量的不同观点、软件过程评价模型和评价步骤,在本部分中有关软件评价的内容没有列人(这些内容已在GB/T18905. 1,._ 18905. 6中阐述); b) 在内容上,GB/T16260-1996提供了6个软件质量特性,将21个子特性作为参考倍患列在附录A中。本部分提出了质量模型的概念,提供了两种质蠢模型:内部/外部质量的模型和使用质量的
5、模型。其中,内/外部质量模型中保留了6个软件质量特性,将子特性扩充为27个,均列在标准正文中。增加的使用质量模型中有4个特性,没有子特性。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z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g朱三元、宗宇伟、陈蒜芬、冯惠、孔磊。I 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 :2001 引计算机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领域中使用,其正确的运作通常是业务成功和/或人类安全的关键,因此开发或选用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是至关重
6、要的。对软件产品质量的全面说明和评价是保证足够股量的关键因素。这可以通过考虑软件产品的使用目的的情况下,定义适当的质量特性来实现。重要的是要、规定和评价每个相关的软件产品质量特性,无论何时都要尽可能使用经确认的或被广泛接受的度量。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是为支持这些要求商制订的,它定义了六种质量特性,并描述了一个软件产品评价过程模型。因为质量特性和相关的度量不仅可用于评价软件产品,而且也可用于定义质量需求以及其他用途,所以GB/T16260-1996已经被两个相关的系列标准:GB/T 16260一2006C软件产品质量)和GB/T 18905-2
7、002C软件产品评价)所取代。本部分定义的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可用于说明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客户和用户的需求。E 本部分是对GB/T16260-1996的修订,它保留了相同的软件质量特性。主要的区别在于: 规范性子特性的引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GB/T16260-1996的资料性前录中的子特性; 质量模型的规格说明; 使用质量的引入; 删除了评价过程(现巳在GB/T18905-2002标准中对其进行了说明); 与GB/T18905. 1-2002的内容相胁调。自1描述了GB/T16260一2006和GB/T18905-2002C见参考文献)之间的关系。评价支持11 评价过程1 1 内部度最11 外部
8、度盘GB厅18905.1iGBIT 18905. 2i11jGBIT 18905. 3lI I I GBIT 16260. 1 I GB厅脚lm斤18叫11jG05.5i留1GB/T 16260与GB/T18905标准之间的关系GB/T 16260.1-2006j-ISO/IEC 9126-1 :2001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1 范围GB/丁16260的本部分描述了关于软件产品质量的两部分模型:a)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b)使用质。模型的第一部分为内部质量和外部原量规定了六个特性,它们可进一步细分为子特性。当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时,这些子特性作为内部软件属性的结果,从外部显现
9、出来。本部分并没有在低于子特性的层次上详细隔述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模型的第工部分规定了四个使用质量的特性,但没有在低于特性的黑次上详细阐述使用质量的模型。使用质量是面向用户的六个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组合效用。定义的特性适用于每一类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特性和子特性为软件产品质量提供了一致的术语,也为确定软件的质量需求和权衡软件产品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框架。即录A为软件产品度量和使用质量的度最提供了建议和需求。这些度量的实倒包含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中。这些度最可应用于说明包括中间产品在内的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和.设计目标。关于在软件产品评价中如何应用这个质囊模型的说明包含在GBjT1890
10、5. 1一2002中。本部分可使软件产品质量从软件的获取、需求、开发、使用、评价、支持、维护、质量保证和审核相关的不同视面来确定和评价。例如它可以被开发者、需方、质量保证人员和独立评价者,特别是那些对确定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负责的人员厨使用。本部分中定义的质量模型使用实例是: 确认需求定义的完整性; 确定软件需求; 确定软件设计目标; 确定软件测试目标; 确定质量保证准则; 为完整的软件产品确定验收准则。注1:本部分可以和ISO/IEC15504(与软件过程评估有关起使用以提供2 一个客户一供方过程中的软件产品质量定义框架; 在支持过程中对于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支持以及一个定蠢的质量评价框架; 在
11、管理过程中对于设置摄织质量目标的支持。注2:本部分可以和GB/丁8566-2001C与软件生存周期有关)一起使用以提供2 一个生存周期基本过程中的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定义框架p 在生存周期支持过程中对于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支持。注3:本部分可以和GB/T19001(与质量保证过程有关一起使用以提供z 对于设立质量目标的支持; 对于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支持。2 符合性遵照本质量模型的任何软件产品的质量需求、规格说明或评价应使用本部分第6章、第7章中的特性和子特性,其中,对于没有使用的特性和子特性应给出理由。否则,应描述软件产品质量属性的独特的分类,并给出相应于第6、7章特性和子特性的映射。包含用于比
12、较的度量的软件产品质量需求或规格说明应陈述这些度量是否具有A.4中规定的性质。1 GB月16260.12006/ISO/阻C9126-1:2001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626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拄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钮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雨,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报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8905. 1-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z概述(ISO/IEC14598-1: 1999 , IDT) 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以及GB/
13、T189 注:包含在GB/T18905. 1 4. 1 性能级别levelof 要求被满足的5. 1质用户质量要量特性和子特性来注:使用周境的为满足软件质量要三以通过测量内部属性典型代码执行时的行为),或者通过测所需的效用(圄2)。于本标准的所有部分。具体体现在第6章和使用用模求。当使用软件产品质求。的一个过程。软件产品质最可可份霞在阳外部属性(典型地是通过测量标就是使产品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具有过程质量即在GB/丁8566-2001中定义的任一生存周期过程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雨产品质量又有助于提高使用质量。因此,评估和改进一个过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手段,而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则是提高使
14、用质量的方法之一。同样,评价使用质量可以为改进产品提供反馈,而评价产品则可以为改进过程提供反镜。合适的软件内部属性是获得所需外部行为的先决条件,而适当的外部行为则是获得使用质量的先决条件(囱2)。软件产品质量需求一般要包括对于内部质蠢、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评估准则,以满足开发者、维2 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 :2001 护者、需方以及最终踊户的需要。见GB/T18905. 1一2002,第8章)5.2 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蠢的观点在软件生存周期中是变化的。例如,在生存周期开始阶段作为质量需求而规定的质量大多数是从外部和用户的角度
15、出发的,它与如设计质量这样的中间产品质量不罔,后者大多是从内部和开发者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为获得必要的质量级别,使用诸如质量的规格说明和评价这样的技术需要支持这些不同的观点。为了在生存周期的每个阶在正确地管理质量,需要对质量定义这些观点和相关技术。因为目标是为了获得必须的和足够的质量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所以GB/T6583根据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能力来定义质量。然而,用户所描述的要求并不总是反映该实际用户的需要,因为:(1)用户并不是经常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实路屠费7(2)要求在按说圈之后可能会变化,(3)不同的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操作环境,(4)特另4是x现货软件,咨询所有可能类型地用户是办不到的
16、。商此,质蠢需求不可能在开始设计前得到完擎的定义。主解市烬可能普雷嗨墨解实际:电户的需要并在需求中表示它们是必须的。获得完美质量旷目棒娃源也要的,但是当注品鹉奕伴蛙由用卢嚓际使用的时候,对于每个特定的使用周境,必要用于以划分为两类:不及不可接受的花费以及进度在软件生用户质量要求可通过使用质电击捏捏器噩噩酬多个类别。例如,标度可低限度地可接受的以时,这些度最确定的需求应该作为准则来使用。获得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通常需要一个可以不断从用户角度得到反馈的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外部股最需求从外部视角来规定要求的质量级别。包括用户质量要求派生的需求包括使用质量需求)。外部质量需求用作不闰开发阶段的确认目标。
17、对在本部分中定义的所有质量特性,外部质量需求应在质量需求规格说明中用外部度量加以描述,宜转换为内部质最需求,而且在评价产品时应该作为准则使用。内部质量需求从产品的内部视角来规定要求的质量级别。内部质量需求用来规定中间产品的特性。这些可以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模型,其他的文档和摞代码。内部质量需求耳用作不闰开发阶段的3 G/T 16260.1-2006/ISO/IEC 9126蛐1:2001确认目标,也可以用于开发期间定义开发策略以及评价和验证的准则。这可能会包括对于一些超出本标准范围的附加度最如适合于可囊用性的度量的使用。具体的内部质量需求应使用内部度最加以定量地说明。内部质最是基于内部视角的软件
18、产品特性的总体。内部质量针对内部质量需求被割最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枝节部分可以在代码实现、评审和测试期间被改进,但是由内部质量表示的软件产品质量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除非进行建新设计。估计的(或预测的)外部质量是在了解内部最量的基础上,对每个开发阶段的最终软件产品的各个质量特性加以估计或预测的质量。外部质量是基于外部视角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即当软件执行时,典型地是在模拟环境中用模拟数据测试时,使用外部皮囊所测量和评价的质量。在测试期间,大多数故障都应该可以被发现和消除。然而,在测试后仍会存在一些故障。这是因为难以校汪软件的体系结构或软件其他的基础设计方面,所以基础设计在整个测试中通常保持不变
19、。估计的或预甜的使用质量是在了解内部和外部质量的基础上,对每个开发阶段的最终软件产品的各个使用质蠢的特性加以估计或预测的质量。注:在适当的技术得到发展时,对于本部分中定义的每个质量特性,外部质景和使用质蠢可以在开发期闵被估计和预测。然而对于预测来说,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不能提供所有必需的支持,所以应该发展更多的用子显示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以及使用质量间相关性的技术。使用原景是基于用户观点的软件产品用于指定的环境和使用周境时的质囊。它测量用户在特定环境中能达到其目桥的程度,而不是提!量软件自身的属性使用质量在本部分的第7章中定义。注用户指的是任何类型的预期的用户,包括操作者和维护者,而他们的需求可以
20、是不同约。用户环境中的质量级别可能与开发者环境中的不同,因为不同用户的要求和能力间存在着差别,以及不罔硬件和支持环境间有差异。用户仅评价那些用于其任务的软件属性。有的时候,因为用户需求的改变,以及确定隐含要求的困难,所以在需求分析阶段由最终用户确定的软件属性,当产品投入使用时不再满足用户的需求。5.3 需评份的项项可以通过直接测蠢来评价,或者通过测蠢它们的结果来间接进行评价。例如,一个过程可以通过测量和评价它的产品来间接地进行评估,而产品可以通过测最用户的任务性能来间接地评价(采用使用质量的度量。软件从不会单独运行,它总是作为大型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常常由其伪软件产品组成,具有接-口、硬件、
21、操作员和作业流程等。完整的软件产品可在所选择的外部度量的层次上进行评价。这些度量描述了它与其所在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并通过在运作中观察软件来进行评估。使用质最可以依据由具体用户使用的产品满足他们获得包括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在内的明确目标所要求的程度进行测量。一般可根据更多的规定的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测度来完成,这有可能在开发过程中比较早地被执行。在开发的最早阶段,仅能测量资源和过程。中间产品规格说明、源代码等)可用时,就可以在选择的内部皮囊层次上对它们进行评价。这些度最可用来预测外部度量的值,也可以在自身的范自内作为外部质量的基本先决因素而被测量。4 在软件产品评价和其执行时所在系统的评
22、价之间可以做进一步的区分。注1:例如,系统的可靠性透过观察所有的无论何种原因(硬件、软件、人为错误等等)造成的失效来评估,然而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则是通过从所观察的失效中抽取那些自软件的故障源于需求、设计或实现引起的失效采评估。并且,系统的界限判定依赖于评价的目的和用户是谁。注2:例如,对于具有基于计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的飞机而言,若用户是乘客的话,则他们所依赖的系统包括机组成员、机身以及飞行控制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然而如果机组成员作为用户的话,则他们所依赖的系统仅仅囱机身和飞行控制系统所组成。GB/T 16260.1-2006/ISO/mC 9126-1 :2001 5.4 质量模型的使用软件产品
23、质量宜使用巳定义的质量模型来评价。质量模型宜在为软件产品和中间产品设置质量目标时使用。软件产品质量应该按层次分解为一个自特性和予特性所组成的质量模型,该模型可作为与质量相关的问题清单来使用。第6章、第7章定义了一个分层的质最模型(虽然在特殊环境中其他的质量分类方法可能更合适些)。对大型软件产品的所有部分,测量其所有内部和外部子特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类似地,为所有可能的用户一任务方案测量使用质量通常也是不切实际的。评价资源需要基于业务目标和产品与设计过程的性质在不同类别的测量闯进行分配。6 外部和内部肢量的质量模型本章定义了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它将软件质量属性划分为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
24、、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特性菌的。这些子特性可用内部或者外部度量来测量。适合性成熟性易王累解伎时间特性易分析饺适应位准确性容错性易学位易改变性易安装性互操作性易恢复性易主革作性稳定性共存位安全保密性吸引伎资源利用性易测试饺易替换位功能性的11古ir11节世效率依从性维护性的可移植性的依从性依从性依从性图4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对软件的每个质囊特性和影响质量特性的子特性都给予定义。对于每个特性和子特性,软件的能力由可测量的一组内部属性所决定。内部度量的实倒在GB/T16260.3中给出。这些特性和子特性可依据钮含该软件的系统所提供该能力的程度从外部来测量。外部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260.1 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部分 质量 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