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8208.3-2000 地震现场工作 第3部分 调查规范.pdf
《GB T 18208.3-2000 地震现场工作 第3部分 调查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8208.3-2000 地震现场工作 第3部分 调查规范.pdf(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一IC百91.120.25p 15 华2000-10-17发布11: “.、G/T 18208.3 2000 一一工 乡巴Post-earthquake field works Part 3: Code for field survey 2001- 05 -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次目3-2000 18208. GB/T E . . . . . . 前言1 . 范围1 l . . . . . 引用标准2 1 . . . . . . . . . . . 定义3 2 . .,. . . ., . . . 现场地震观测4 3 . 地震烈度调查5 4 . . . . . .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6
2、5 . . . . . . . 工程结构震害调查7 6 . . . 生命线工程震害调查8 7 社会影响调查9 8 . . . .,. 发震构造调查.10 9 发震地质灾害调查. 11 10 . 房屋建筑分类及破坏等级划分附录Al(标准的附录)11 . . . 房屋震窑指数调查表附录A2(标准的附录)11 . 地震时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现场调查表附录A3(标准的附录)12 . . 地震烈度调查表附录A4(标准的附录)13 . .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附录B(标准的附录)14 . . 抽样点各类房屋破坏汇总表(按面积或幢数附录C1(标准的附录)14 .,. . 各类房屋破坏比汇总表附录C2(标准的
3、附录)15 . . 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砖结构)附录C3(标准的附录16 . . .,. 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单层厂房附录C4(标准的附录)16 . 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混凝土结构附录C5(标准的附录)17 生命线工程破坏等级划分-附录D1(标准的附录19 水池或水处理池调查表. 附录D2(标准的附录19 水池破坏调查汇总表.H.附录D3(标准的附录)20 管道调查表. 附录D4(标准的附录)20 管道破坏调查汇总表.附录D5(标准的附录21 水塔调查表 附录D6(标准的附录)21 储气罐调查表. . 附录D7(标准的附录)22 储气罐破坏调查汇总表. . 附录D8
4、(标准的附录22 梁式桥调查表“. 附录D9(标准的附录)23 . . . . . 4、拱桥调查表附录D10(标准的附录)23 . . . .,. . 桥梁破坏调查汇总表附录D11(标准的附录24 道路调查表附录D12(标准的附录)_; 一-一-24 . . 道路破坏调查汇总表附录D13(标准的附录)而刊1it-ljli-4 、GB/T 18208. 3-2000 附录D14(标准的附录)涵洞调查表. . . . 25 附录D15(标准的附录)设施(供电、通信)调查表. . 25 附录D16(标准的附录)设施供电、通信破坏调查汇总表.“ . .“ 26 附录E(标准的附录)地面变形调查表. .
5、 .“ . . 26 附录F(标准的附录)地震现场调查报告内容“ . . . . 27 E l GB/T 18208.3-2000 前tZf 1=1 本标准是根据历次大地震现场调查工作的经验制定的,同时参考了地震现场科学考察指南(1998)。本标准是地震现场工作系列国家标准中的第三部分.(地震现场工作系列国家标准包括4部分2第一部分g基本规定g第二部分g建筑物安全鉴定;第三部分调查规范;第四部分:灾害损失评估规范。本标准是以GB/T17742-1999(中国地震烈度表为地震烈度的评定依据.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国
6、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g尹之i菁、那家全、徐锡伟、陈洪玲、郭恩、栋、顾建华、柳春光、孙景江、周本刚、冀萌新.E 一一一一一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G B /T 18208. 3-2000 地震现场工作=部分z调查规范Post-earthquake field works Part 3: Code for C1eld survey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现场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地震现场调查工作.引用标准2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
7、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7742-1999 中国地震烈度表定义3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地震烈度seismic izItem叮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3.2 等震线isoselsmal contour 在同一次地震影响下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和地面受到的影响程度相同地区周界点的连线,它是地震影响场的一种表示方式.3.3极震区meizoseismal町ea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3. 4 宏观震中macroscoplC eplcentre 极震区的几何中心。3.5 烈度异常区intensity anomaly ar
8、ea 在同一烈度区内少量(一般小于30%)高于或低于本烈度的异常烈度区.3.6地震宏观异常seismic macroscopic anomaly 与地震发生有关的生物、气象,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如地下流体异常、动植物习性异常、气候异常、地象异常等.3.7地下流体异常subsurface fluid anomaly 钻孔、民井、泉水、油气井等中的地下流体(液体或气体)出现的各种物理、化学动态异常变化现象。3.8 动植物习性异常animal and plant behavior anomaly 动、植物一反常态的行为、习性现象。3.9气候异常climatic anomaly 人们直接观察或感受到的气
9、候宏观异常现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17批准2001- 05-01实施1 hi-iiJKIlli -Ill-ljjlil-li GB/T 18208.3-2000 3. 10地象异常natural phenomena anomaly 人们观察到的声、光、电、气、火、磁等自然奇异现象。3. 11 发震构造selsmogemc structure 能够产生一定震级地震的、具有明确几何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的地质构造。按发震构造的运动学特征或震源力学性质,可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和盲断层一裙皱等。3. 12地震地表破裂带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10、 地震时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性质不同的次级断层、地震鼓包、构造裂缝、地震沟槽等组合而成。3. 13砂土液化sand liquefaction 在地震动作用下,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升高,其抗剪强度或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降低或完全丧失的现象。3.14 地震断层earthquake fault 地震时发生破裂或错动形成的断层,它们是先存断层再次粘滑错动在地表的反映,或者是在一定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伴随着地震的发生而形成的新生断层。现场地震观测4 ll川lfIl飞Jt/lilt4. 1 观测范围现场地震观测在5级和5级以上地震的现场进行;近海和边远地区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工作条件确定观测
11、内容和规模。4.2 观测内容4.2.1 测定余震分布范围、余震震源参数,编制相应的地震目录.4.2.2 跟踪震情发展趋势,预测强余震。4.2.3 观测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地震系列的发展过程。4.2.4 测定强余震的震源物理参数。4.2.5 测定震源区的介质和应力状态.4.2.6 宜设专项观测项目4.2.6.1 布设场地影响观测台阵g观测地形、地貌、不同场地类别和覆盖层厚度对地震动的影响。4.2.6.2 布设典型建筑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结构反应信息。4.2.6. 3 布设烈度异常观测台阵.4.3 技术要求4.3.1 用于现场观测的地震仪,应是性能稳定、可靠、一致性好、可比性强的便携式地震仪
12、。4.3.2 宜使用三分向、宽频带、大动态的数字地震仪或遥测台网。4. 3. 3 一般观测台网的台问距应不大于10km.极震区要有台站,特别是6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要有三个以上的数字强震仪台站。4.3.4 对小于6级的地震,台网的台站数宜不少于5个;对于6级地震,台站数应大于10个;对于7级以上的大地震,台站数应大于20个。4.3.5 应测定台站经纬度和高程;一般情况宜用1: 50 000的地形图标定。有条件时,可利用GPS技术进行标定。4. 3. 6 在台站地震仪正式开始记录之前和停止记录时,应分别对其时间服务系统和仪器特性进行标定,并记录在案。4.3.7 应观察、搜集、记录每个台址的地质
13、、地貌资料:必要时,可进行钻探测试。4.3.8 应在中心台站配置可视的实时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4.3.9 应合理设置地震仪的参数。2 二牛GB/T 18208. 3-2000 4. 3. 10 4.4 专项观测台阵和资料分析处理应由专项小组负责。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现场观测报告。5 地震烈度调查5. 1 调查范围r 地震烈度调查在V度及V度以上地区进行;低于V度地区可用通信调查方式固定有感范围g农村以自然村为调查单位,城镇以划分的小区为调查单位。5.2 调查内容地震烈度调查以房屋破坏程度和空间分布为重点,在低烈度区应包括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在高烈度区应注意地面破坏和变形、地下水变化等
14、.5.2.1 房屋震害调查房屋震害调查应按房屋建筑类别,将房屋的破坏按附录Al划分五个等级,统计它们的数量和所占总数的比例;并注意调查抗震性能好和差两个极端的房屋震害及建筑材料特殊的房屋的震害。5.2.2 房屋震害指数调查在调查房屋震害同时可进行震害指数调查。应先根据房屋破坏等级按附录Al确定房屋的震害指数,再求一个自然衬或小区的综合震害指数g按附录A2填写调查表。5.2.2.1 平均震窑指数计算一个自然村或小区内某一类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按公式(1)计算。ZL E E生企i立了町,式中:dij一-,类房屋破坏等级为1的震害指数snij l类房屋破坏等级为j的房屋幢数。5.2.2.2 综合平均震
15、害指数计算. ( 1 ) 一个自然村或小区有几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应以砖混结构为准,把其他类型结构的震害指数折算为砖混结构的震害指数p按公式(2)求出一个自然村或小区的综合平均震害指数,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参考指标.DEZdulVz 一N 式中z歹;第z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折算为砖j昆房屋震害指数值(下标b指砖i昆房屋); N,-第i类房屋的幢数;N-一全部统计房屋的幢数。5.2.3构筑物、大型工程的震害调查应重点调查能说明地震烈度强弱程度的工业构筑物、烟囱、大型水利工程和桥梁等工程。5.2.4 人和器物反应调查按附录A3填写人和器物反应表,一个自然村被调查的人数不应少于5人。5.2.5 :!也面
16、变形和破坏调查 ( 2 ) 地面变形和破坏调查包括地面变形与影响规模、发生的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并分析它们的地震烈度划分标志。5.2.6 烈度异常区调查调查在同一地震烈度区有少量高或低于本区烈度的分散点,并考虑是否能圈出异常区。5.3 技术要求5. 3. 1 震区房屋分类和调查房屋的破坏等级应按附录Al划分z进入现场前对房屋分类和破坏等级的3 G/T 18208.3-2000 、“山俨、ilit-u 戈tl分标准应统一认识。5.3.2 进入现场后应首先核定宏观震中位置,确定震中地震烈度.5.3.3调查点在农村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g城镇应分成小区调查,小区面积宜为1km左右.在震中区及地震烈度w度
17、以上地区,调查点的密度宜调查到所有自然村z其余地区可采用抽样调查,但不能漏掉乡、镇以上的重要居民点z人口稀少地区宜调查到所有居民点。5.3.4 评定地震烈度应以GB/T17742为依据,区别建筑类型、场地条件影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对不同地震烈度的破坏标准和标志做出具体规定,作为地震烈度的评定依据。在低烈度区,人和器物的反应应为评定地震烈度的重要依据之一。5.3.5 每一个地震烈度调查点的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4表内.5.3.6调查点的地震烈度经综合评定后,将地震烈度值标明在大比例尺(1I 100000-1 : 500000)的底图上,由极震区到外围,按等烈度值的外包线依次画出地震烈度等震线。5
18、.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烈度调查报告。地震宏观异常现叙调查6 6.1 调查范围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在地震烈度回度及M度以上地区进行,在回度以下的地震烈度区仅做随机抽样调查.6.2 调查内容地震烈度回度和M度以上地区出现的各类宏观异常现象的异常程度、时间序列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范围.6.2.1 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调查钻孔、民井、泉水等中的地下水位、流量、水温、水色、水昧、透明度等异常变化现象的量值,或翻花、冒泡、出泊、打植在等异常现象出现和恢复正常的时间g油气井泊汽量变化的幅度、规模和持续时间等.6.2.2 动植物习性异常现象调查注意鉴别真伪,择其一反常态、难于用其他原因解释,
19、且反应普遍的异常进行调查。6.2.3 气候异常现象调查震前、震时或震后反常的烈日、闷热、气压、大风、大雨、大雾、云彩、冰雹等异常值及其持续的时间。6.2.4 地象异常现象调查地象异常现象(声、光、电、气、火、磁出现的准确时间、地点和留下的痕迹等。重点调查通信中断、广播电视信号受干扰等电磁异常。6.3 技术要求6. 3. 1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的重点是震前异常,特别是短临前兆异常,重视调查宏观异常现象发生的准确时间.6.3.2 以最快的速度对震区进行异常现象普查,推荐一批异常突出、干扰较小、信度较高的灵敏点,建立l临时性的观测点或观察哨.并定时监测。6.3.3 对主震发生后新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
20、需尽快地进行调查落实,及时将落实结果通报地震调查现场指挥部。6. 3. 4 对可观测到的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地象现象留下的痕迹等进行录像和照相,附必要的文字说明。6.3.5 对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气体异常应采集必要的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判定异常成分的来源(深部成因、I是部成因。6.3.6 从当地气象、水文、农科等部门收集有关气温、气压、降水量、河流水位、地下水潜水面高低和物 4 GB/T 18208.3-2000 理化学的动态变化、动植物生长和发育习性等日变、月变或年变观测数据,量化地下水、气候和动植物习性等异常调查。6. 3. 7 按附录B填写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6.3
21、.8 编制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分布图(比例尺l100000-1 500000),分析宏观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与地震震级、发震时间、震中位置等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6.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报告。工程结构震害调查7 7. 1 调查范围工程结构的震害调查在u及回度以上地区和低于M度区的高异常区进行。7.2 调查内容调查各类工程结构在不同烈度区的破坏状态。7. 2. 1 房屋震害统计调查根据地震大小和影响范围确定采取普查或抽样调查s调查时应对震区的房屋按附录Al进行分类,抽样点以自然衬或城镇划分的小区为单位,按附录A1划分的破坏等级统计不同等级的数量和比例,按结构类
22、型和地震烈度填入附录C1和附录C2的汇总表内。7.2.2 典型房屋震害调查在不同烈度区选出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房屋,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按附录C3或附录C4或附录C5内容填写,并附调查房屋的破坏状态照片。7.2.3 典型破坏的房屋调查凡能说明房屋破坏饥制的破坏或是本烈度区有代表性的破坏形式,对这种破坏的房屋要做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按附录C3或附录C4或附录C5内容填写,并附调查房屋和破坏部位的照片.7.2.4 构筑物和其他重大工程设施的震害调查构筑物和重大工程设施一般应逐个调查。7.2.4.1 冶金企业的高炉、钱桥、化工企业的各种罐、培、采矿井架、工业和民用烟囱等.7.2.4.2 核电站、海洋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8208.3 2000 地震 现场 工作 部分 调查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