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28898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袤、深邃、 xunl多彩的世界。她如甘霖滋润着荒芜的心田,她如花朵 dinzhu了寂寞的生活。同学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传承华夏文明。 答案:绚丽 点缀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讲的是诵读 “中华经典 ”的意义。其中涉及到 “绚丽、点缀 ”这样两个词语,需要注意的是, “绚丽 ”的 “绚 ”是 “绚烂 ”的意思,不能写成读“xun”的一些同音字; “点缀 ”的 “缀 ”是 “装饰 ”的意思,不能写成读 “zh

2、u”的一些同音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语的意思以及具体的语境正确书写汉字即可。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 A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以善小而不 为。 ” B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C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1年版)。 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力求做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3、 B、 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标点符号有许多种特殊用法,比如 “法律条文 ”必须要用书名号,倒装疑问句的问号必须放在句末,在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等,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 A年届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入了 风烛残年 。 B莫言听到自己获得诺

4、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 饮泣吞声 ,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C飓风 “桑迪 ”带来的暴雨, 气势汹汹 地漫过大堤,冲毁道 路、农田、房屋,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十里溱湖,碧波荡漾,鸟欢鱼跃,真是一个 无与伦比 的旅游胜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B、饮泣吞声: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C、气势汹汹:形容气势凶猛。 D、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经分析,应该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

5、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 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丁立梅的爱到无力一文,完成题目。 (20分 )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 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

6、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 “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 ”,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批注: “摸摸 ”“抚抚 ”,运用叠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高兴。】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

7、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 (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 【批注:_】 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

8、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 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 手的操劳。 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

9、。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 (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 【批注: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

10、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小题 1】文章写的是春节回母亲家的事,为什么要写第 段中那些 “无法回避 ”的现实? (5分 ) 【小题 2】如何理解第 段 “我 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并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 ) 【小题 3】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 “批注 ”示例,在 A、 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4分 ) 我选( )句,批

11、注: 【小题 4】【甲】【乙】两个片段,题材都与 “母亲 ”有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 【甲】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 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丁立梅爱到无力) 【乙】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12、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纸船 寄母亲)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小题 1】文章是通过写春节回家这件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这一中心的( 2分);第 段那些 “难以避免的事实 ”是母亲在苦难中为这个家辛苦操劳,在磨难中更见母亲的伟大,这突出了中心,所以要写。( 3分) 【小题 1】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

13、但并不可以永恒,当母亲为我们倾尽所有时,就算她想爱,也力不从心了。( 2分)这一段点明主旨,收束全文,并点题。( 3分) 【小题 1】 A句,运用比喻( 2分),将母亲的身影比作皱褶的核桃,表现母亲的衰老之态。( 2分) B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 2分),形象的写出母亲因我没有带东西的内疚,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儿女付出的伟大形象。( 2分) 【小题 1】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热爱。( 2分)不同点:段还表达对母亲老去的哀伤、对母亲的愧疚( 2分),段还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与怀念(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通过对母亲的描写来塑造母亲伟大的形象以及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写 “母亲在我们过年回家

14、高兴的操劳 ”固然能体现母亲的慈爱,但写 “母亲在苦难中辛苦的操持这个家 ”,更能体现母亲的坚强。所以,第 6段写 “那些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一情节,更能突显母亲的感人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 点评: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在作品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欲扬先抑、对比、衬托、修辞、插叙、倒叙等。本文中作者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加的鲜明,就在文章的第 6段采用了插叙的方法,一方面交代了母亲迅速苍老的原因, 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坚强,从而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作者的情感表达的也更加的强烈。 【小题 1】试题分析: “母亲 ”年纪已大,已经对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精心

15、的照料,即使想爱,可也无能为力了。这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起到一个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 点评:文章的结尾往往都蕴含着作者的匠心,在文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比如本道题,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主旨,强烈的表达作 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小题 1】试题分析: A、把 “母亲的身影比作核桃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母亲的瘦小与苍老,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B、抓住母亲的 “动作、语言 ”等描写,逼真的写出了母亲因为没能让我 “满载而归 ”而产生的 “愧疚 ”

16、之情,体现了母亲一心为子女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点评: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比如: A、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B句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小题 1】试题分析:甲文中 “面对母亲的愧疚我感动的流下了泪水,认为母亲就是一颗老树,供我们吮吸养分 ”与乙文中 “漂洋过海还不忘折叠纸船来寄给自己的母亲 ”都表现了 “对母亲的热爱 ”。但是甲乙两文也有自己的侧重点,甲文中“作者认为母亲犹如一颗老树被我们吮吸干了 ”表现出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乙文中

17、“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侧重于对母亲的依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先要把握甲乙两文中作者流淌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两则材料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如本道题,甲乙两文虽然都讲得是母爱这一主题,但根据文章的内容,各自的侧重点有不一样。 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文,完成题目。 (10分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

18、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 “连横 ”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 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 “合纵 ”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活到老学到老 ”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庄子说: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 ”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地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 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

19、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 被时代所淘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 “劣制品 ”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学而不思则罔。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 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

20、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 “化学作用 ”,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 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 (选自星育网,有删改。)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 【

21、小题 2】文章第 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小题 3】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 “学而不思则罔 ”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4分 ) 答案: 【小题 1】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小题 1】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2分)论证了学习要始终如一的观点。(或论证了 “活到老,学到老。 ”)( 2分)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文 章的标题 “书中自有黄金屋 ”告诉我们 “读书的好处 ”,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 “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 点评:中

22、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部分来概括,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如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根据文章的开头部分来概括的。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三段引用 “庄子的经典名言 ”告诉我们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论证了 “活动老学到老 ”这一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 点评 :为了使议论文的论点更能被读者所接受,一般在文章中都要采用大量的论证方法。比如本文作者为了证明 “活到老学到老 ”这一观点,引用了庄子的经典名言来论证。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5 段的内容,我们知道学习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但是在日常学习中,

23、经常出现只学不思的现象,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却一无所得。比如:我在学数学、物理时,几乎背熟了所有相关的公式,但很少去思考某一公式应如何运用,以至在解题时我无从下手。现在我知道了学和思必须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论点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 题,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联系实际谈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如本道题,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 ”这一观点,联系自己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阅读科普短文天宫一号,完成题目。 (10分 )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 2010

24、年的珠海航展上,被问及为何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 “天宫 ”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菡表示,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 “天宫 ”,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 能与宫殿一样舒适。天宫一号的名字还让人联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 “天宫 ”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 9米,最大直径 3.35米,重量约 8.5吨,采用两舱组成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空

25、间,可容纳 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 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 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首先,试验性空间站在轨寿命通常低于 5年,而其他空间站可达 5至

26、 10年,或者更长。其次,试验性空间站的规模较小,对接口也少,没有扩展能力。而其他空间站至少有 2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载人运输器、货物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三是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 天宫一号与国外试验性空间站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 8吨,而国外试验性空间站都为 20吨级以上,因此称其为简易 “空间实验室 ”更加合适。 【小题 1】选文第 段依次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天宫一号? (4分 ) 【小题 2】第 段中划线的 “通常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2 分 ) 【小题 3】第 段运用了哪两种

27、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 答案: 【小题 1】命名由来、组成结构、主要任务、技术特点 (与其他空间站的区别 )(4分 ) 【小题 1】不能去掉, “通常 ”表示一般情况,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说明试验性空间站在轨寿命有可能超过五年,如果删去就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 ) 【小题 1】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我国的天宫一号试验性空间站与其他空间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分 )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为 “天宫一号 ”,第二段讲的是 “天空一号命名的由来 ”,第三段讲的是 “天宫一号的组成结构 ”,第四段讲的是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 ”,第五段讲的是

28、 “天宫一号与其他空间站的区别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要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然后根据题意,锁定相关段落进行概括。如本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向我们介绍天宫一号,文章的 2-5小节从各个方面介绍了 “天宫一号 ”。 【小题 1】试题分析: “试验性空间站在轨寿命 ”一般是五年,也有特殊情况,低于或高于五年,如果 去掉,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具体准确,是其特色之一,一般加点副词是不能去掉的,因为加点副词在剧中起到限制等作用,如果把加点词语去掉,则不能体现说

29、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征。 【小题 1】试题分析:通过 “实验性空间站 ”与 “其他空间站 ”进行比较以及一系列的数据,准确的说明了 “实验性空间站与其他空间站的差距 ”。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点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 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14分 ) 孙叔敖 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 “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 “蛇今安在?

30、 ” 曰: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 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 【注】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为楚令尹。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 有阴德的人, 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仁:仁慈。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4分 ) 恐 去 母而死也 ( ) 归 而泣 ( ) 蛇今 安 在 ( ) 及 长,为楚令尹 ( ) 【小题 2】下列各句中的 “之 ”和 “杀而埋之 ”中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 ) ( ) A久 之 ,目似瞑 B至 之 市 C齐 之 习辞者也 D吾欲辱 之 【小题 3】用 “/”标出

31、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读节奏。 (2分 ) 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死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小题 5】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孙叔敖身上的优秀品质。 (2分 ) 答案: 【小题 1】 去 (离开 ) 归 (回家 ) 安 (哪里 ) 及 (等到 ) 【小题 1】 D 【小题 1】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 死 【小题 1】 (1)(孙叔敖 )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2)略。 【小题 1】 “闻见两头之蛇者死 ”,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 ”,表现孙叔敖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小

32、题 1】试题分析:( 1) “去 ”为 “离开 ”的意思,不能理解为 “去某地 ”的意思;( 2) “归 ”根据语境为 ”回家 “的意思; ( 3) “安 ”在此为 “疑问代词 ”,为 “哪里 ”的意思;( 4) “及 ”为 “等到 ”的意思,不能理解为 “连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 1】试题分析: A、助词,无意义。 B、动词,到 -去。 C、结构助词,的。 D、

33、代词,代 “晏子 ”。例句中的 “之 ”为 “代词。代蛇 ”,所以,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 “之 ”“于 ”“而 ”“以 ”“其 ”“为 ”“乃 ”“焉 ”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 1】试题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为 “听说看见有两个头的蛇就会死亡 ”,根据意思以及句子的结构,句子的结构为 “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 死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 点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

34、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 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 “意义单位 ”, “单位 ”与 “单位 ”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 1)时,注意 “而表顺承,国为治理国家的意思 ”,还要补充出省略主语 “孙叔敖 ”。翻译( 2)句时,注意 “以是因为的意思,闻是听说的意思,此是这的意思,丧是死亡的意思 ”,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 译文言

35、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孙叔敖听说遇到长两个头的蛇会死亡,但想到别人会见到,就宁可牺牲自己杀了那条蛇,从这可以看出孙叔敖具有 “为他人着想 ”的高尚品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 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

36、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诗歌鉴赏 阅读柳宗元的溪居一诗,完成题目。 (6分 )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 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 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 碧。 【注】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 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 “彭 ”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小题 1】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_ ,_。(

37、2分) 【小题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分) 【小题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小题 1】早晨,我去田间耕作, 翻除一棵棵还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我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哗哗声响。 【小题 1】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自我排遣,自得其乐;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被贬谪的孤独的忧愤,壮志难酬的悲愤。 【小题 1】试题分析: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所以词中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交代了居处冉溪之畔的原

38、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诗歌的内容,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容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作者居处冉溪,感觉从此以后,脱离了官 场的束缚,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心情自然特别舒畅,从他笔下流畅出来的景色即能得知。早晨,我去田间耕作,翻除一棵棵还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我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哗哗声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意境的能力。 点评:描绘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 【小题 1】试题分析: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居处冉溪

39、时,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还的闲适、自由的生活,但字里行间依然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壮志难酬 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失望心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处境,( 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语言表达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11分 ) 金桂飘香,枫林尽染 在这叠翠流金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已建党 91周年,如歌 91年,辉煌 91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学校团委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小题 1】假如

40、你是校团委宣传委员,你准备组织开展 哪些活动?( 2分) 【小题 2】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这项活动,校团委拟组织 “我与我的祖国 ”征文比赛,请你为比赛海报写一句最引人入胜、简要易记的宣传语。(不超过 15个字, 3分) 【小题 3】在班级开展的 “颂党恩 ”主题班会活动中,根据节目表,合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之后是集体舞蹈 “党啊,亲爱的妈妈 ”,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50字左右)( 3分) 答案: 【小题 1】 示例:参观访问(或采访)、收集资料、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绘画比赛、图片展览等。(答对一个得 1分, 2分) 【小题 1】 略( 3分) 【小题

41、 1】答题要点:称呼、两个节目之间的联系、语言得体。( 3分) 试题分析: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校团委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演讲比赛、绘画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校团委还拟写了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喜迎十八大、书写爱国情;某班还举办了 “颂党恩 ”主题班会,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之后,为了引出下一个节目 “党啊,亲爱的妈妈 ”,主持人是这样说的:某某用深情的歌声告诉我们,中国中产党就是我们的大救星,没有她,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下面,我们就用 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对 “亲爱的妈妈 ”的感谢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42、点评:综合实践题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情境,题干上有一些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的提示语。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3分 )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 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

43、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答案: 贪婪者必自毙。 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 安逸让人忘记忧患。(答一点给 1分,答两点给 3分) 试题分析:本则材料讲的是 “一只老鼠掉进了米缸,最后死在了米缸中 ”,老鼠的悲剧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婪,在享受安逸的同时要有忧患意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点评: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得启示,关键在于要透过材料的现象分析出材料的本质。比如本则材料中 “老鼠躺在米缸里偷吃米 ”是表面现象,重要的是透过这一表面现象探究出其中本质的内容。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一 每题 1分, 、 题每题 2分

44、) 【小题 1】木受绳则直, 。 【小题 2】 _ ,一览众山小。 【小题 3】五岭逶迤腾细浪, 。 【小题 4】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小题 5】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 。 【小题 6】龚 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_,_”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答案: 【小题 1】金就砺则利。 【小题 1】会当凌绝顶。 【小题 1】乌蒙磅礴走泥丸。 【小题 1】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小题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小题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砺、利 ”;默写(

45、2)时,注意 “凌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磅礴 ”的写法;默写( 4)时,注意 “咀嚼 ”的写法;默 写( 5)时,注意 “烽、抵 ”的写法,还要注意 “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 ”这一提示语;默写( 6)时,注意 “吟、涯 ”的写法,还要注意 “虽然辞官,任然关心国事 ”这一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作文 (60分 ) 一次失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

46、番激烈的辩论,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 凡 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若有需要请以字母代替。 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5分) 答案:略 试题分析: 1抓住关键不离题。准确抓住文题的关键词语,明确文章的写作方向。 “我迈上了新台阶 ”,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 “新台阶 ”。所以写这个题目就要从 “新台阶 ”入手,写正在发生的事,而不适宜写回忆性的文章。还要抓住关键词是 “那一刻 ”,这就要求用倒叙的手法来 写。抓住了作

47、文题的关键词就找到了写作的钥匙,进而可以登堂入室。 2明确含义显深度。不少作文题中的关键词语含义深刻,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理解,而要善于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把握其内涵实质。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中的 “新台阶 ”,肯定不是我们登楼梯的台阶,而应该是新的起点、新的起步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近年来,随着全命题作文不断 “走俏 ”,成为作文的主要题型,全命题作文自身的特点也在发生着新变化:一是有意不再设置 “审题障碍 ”,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二是开放了立意的空间,往往允许 “自定立意 ”或 “从某个角度立意 ”;三是淡化了文体要求,可自选文体或在规定的多种文体中加以选择。特别是近年来其创新了文题的呈现方式,除了保留 “直接命题 ”的传统方式外,还出现了“复合命题 ”的形式。预测在将来的考试中,命题作文还是作文考查的主要命题形式,会继续沿着以上所言特点拟题,并适当发展和创新;直接式命题形式和复合式命题形式并存;地区性特色的命题将会加强;命题内容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特别更加关注人生体验,更加突出对成长思考的引领,特别是关注学生的励志成长,对此,有必要进行重点复习和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