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姜堰、兴化学校联盟初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袤、深邃、 xunl多彩的世界。她如甘霖滋润着荒芜的心田,她如花朵 dinzhu了寂寞的生活。同学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传承华夏文明。 答案:绚丽 点缀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讲的是诵读 “中华经典 ”的意义。其中涉及到 “绚丽、点缀 ”这样两个词语,需要注意的是, “绚丽 ”的 “绚 ”是 “绚烂 ”的意思,不能写成读“xun”的一些同音字; “点缀 ”的 “缀 ”是 “装饰 ”的意思,不能写成读 “zh
2、u”的一些同音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根据具体语境写汉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语的意思以及具体的语境正确书写汉字即可。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 A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以善小而不 为。 ” B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C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1年版)。 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力求做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3、 B、 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标点符号有许多种特殊用法,比如 “法律条文 ”必须要用书名号,倒装疑问句的问号必须放在句末,在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用逗号等,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 A年届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入了 风烛残年 。 B莫言听到自己获得诺
4、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 饮泣吞声 ,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C飓风 “桑迪 ”带来的暴雨, 气势汹汹 地漫过大堤,冲毁道 路、农田、房屋,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十里溱湖,碧波荡漾,鸟欢鱼跃,真是一个 无与伦比 的旅游胜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B、饮泣吞声: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C、气势汹汹:形容气势凶猛。 D、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经分析,应该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
5、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 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丁立梅的爱到无力一文,完成题目。 (20分 )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 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
6、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 “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 ”,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批注: “摸摸 ”“抚抚 ”,运用叠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高兴。】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
7、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 (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 【批注:_】 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
8、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 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 手的操劳。 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
9、。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 (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 【批注: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
10、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小题 1】文章写的是春节回母亲家的事,为什么要写第 段中那些 “无法回避 ”的现实? (5分 ) 【小题 2】如何理解第 段 “我 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并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 ) 【小题 3】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 “批注 ”示例,在 A、 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4分 ) 我选( )句,批
11、注: 【小题 4】【甲】【乙】两个片段,题材都与 “母亲 ”有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 【甲】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 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丁立梅爱到无力) 【乙】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12、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纸船 寄母亲)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小题 1】文章是通过写春节回家这件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这一中心的( 2分);第 段那些 “难以避免的事实 ”是母亲在苦难中为这个家辛苦操劳,在磨难中更见母亲的伟大,这突出了中心,所以要写。( 3分) 【小题 1】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
13、但并不可以永恒,当母亲为我们倾尽所有时,就算她想爱,也力不从心了。( 2分)这一段点明主旨,收束全文,并点题。( 3分) 【小题 1】 A句,运用比喻( 2分),将母亲的身影比作皱褶的核桃,表现母亲的衰老之态。( 2分) B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 2分),形象的写出母亲因我没有带东西的内疚,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儿女付出的伟大形象。( 2分) 【小题 1】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热爱。( 2分)不同点:段还表达对母亲老去的哀伤、对母亲的愧疚( 2分),段还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与怀念(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通过对母亲的描写来塑造母亲伟大的形象以及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写 “母亲在我们过年回家
14、高兴的操劳 ”固然能体现母亲的慈爱,但写 “母亲在苦难中辛苦的操持这个家 ”,更能体现母亲的坚强。所以,第 6段写 “那些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一情节,更能突显母亲的感人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 点评: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在作品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欲扬先抑、对比、衬托、修辞、插叙、倒叙等。本文中作者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加的鲜明,就在文章的第 6段采用了插叙的方法,一方面交代了母亲迅速苍老的原因, 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坚强,从而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作者的情感表达的也更加的强烈。 【小题 1】试题分析: “母亲 ”年纪已大,已经对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精心
15、的照料,即使想爱,可也无能为力了。这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起到一个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 点评:文章的结尾往往都蕴含着作者的匠心,在文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比如本道题,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主旨,强烈的表达作 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小题 1】试题分析: A、把 “母亲的身影比作核桃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母亲的瘦小与苍老,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B、抓住母亲的 “动作、语言 ”等描写,逼真的写出了母亲因为没能让我 “满载而归 ”而产生的 “愧疚 ”
16、之情,体现了母亲一心为子女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点评: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比如: A、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B句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小题 1】试题分析:甲文中 “面对母亲的愧疚我感动的流下了泪水,认为母亲就是一颗老树,供我们吮吸养分 ”与乙文中 “漂洋过海还不忘折叠纸船来寄给自己的母亲 ”都表现了 “对母亲的热爱 ”。但是甲乙两文也有自己的侧重点,甲文中“作者认为母亲犹如一颗老树被我们吮吸干了 ”表现出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乙文中
17、“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侧重于对母亲的依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先要把握甲乙两文中作者流淌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两则材料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如本道题,甲乙两文虽然都讲得是母爱这一主题,但根据文章的内容,各自的侧重点有不一样。 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文,完成题目。 (10分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
18、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 “连横 ”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 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 “合纵 ”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活到老学到老 ”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庄子说: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 ”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地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 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
19、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 被时代所淘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 “劣制品 ”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学而不思则罔。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 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
20、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 “化学作用 ”,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 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 (选自星育网,有删改。)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 【
21、小题 2】文章第 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小题 3】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 “学而不思则罔 ”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4分 ) 答案: 【小题 1】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小题 1】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2分)论证了学习要始终如一的观点。(或论证了 “活到老,学到老。 ”)( 2分)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文 章的标题 “书中自有黄金屋 ”告诉我们 “读书的好处 ”,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 “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 点评:中
22、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部分来概括,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如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根据文章的开头部分来概括的。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三段引用 “庄子的经典名言 ”告诉我们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论证了 “活动老学到老 ”这一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 点评 :为了使议论文的论点更能被读者所接受,一般在文章中都要采用大量的论证方法。比如本文作者为了证明 “活到老学到老 ”这一观点,引用了庄子的经典名言来论证。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5 段的内容,我们知道学习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但是在日常学习中,
23、经常出现只学不思的现象,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却一无所得。比如:我在学数学、物理时,几乎背熟了所有相关的公式,但很少去思考某一公式应如何运用,以至在解题时我无从下手。现在我知道了学和思必须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论点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 题,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联系实际谈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如本道题,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 ”这一观点,联系自己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阅读科普短文天宫一号,完成题目。 (10分 )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 20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姜堰 兴化 学校 联盟 初二 上学 期期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