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江都嘶马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28900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江都嘶马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江都嘶马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江都嘶马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江都嘶马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江都嘶马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江都嘶马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根据所给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小题 1】各走各的道路。( ) 【小题 2】味道鲜美可口 ( ) 答案: 【小题 1】分道扬镳 【小题 2】脍炙人口 试题分析: 【小题 1】分道扬镳:这个成语来源于北史 魏诸宗室 河间公齐传,子志 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而陈得失, 高祖曰: “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小题 2】脍炙人口: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 .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 “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 “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

2、而不食羊枣? ”曰: “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 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辨析。 修改下列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小题 1】在张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班优秀作文的现象逐步提高。 【小题 2】这个公司 2011 年录用的新毕业大

3、学生,是组建公司以来最多的一年。 答案: 【小题 1】 “现象 ”改成 “数量 ”。 【小题 2】去掉 “一年 ”。 试题分析: 【小题 1】搭配不当, “现象 ”改成 “数量 ”。 【小题 2】成分多余,去掉 “一年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 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斥安鸟 ( ) 蓬蒿 ( ) 鲲鹏 ( ) 狼藉

4、( ) 陷阱 ( ) 咫尺 ( ) 佳肴 ( ) 混淆 ( ) 幼稚 ( ) 答案: yn ho kn j xin jng zh yo xio zh 试题分析: “安 ”这个字在 “斥安鸟 ”词语中,应读 “yn”; “蒿 ”这个字不能读为“go ”,应该读为 “ ho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字音考查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常用汉字的习惯性误读; 多音字误读; 形近字误读; 形声字误读等。主要是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字和多音字,但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要做对字音考查题,考生须熟悉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

5、字符的内容。一个音节往往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一个正确的音节中,这三个要素都必须正确,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中,考查声母、韵母、声调三要素的掌握情况是重点。 现代文阅读 阅读纽 扣的方向,完成文后的题目。 我匆匆穿过潮湿阴暗的街道赶往医院,坐在了母亲病床旁边。母亲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双眼闭着,但不时微微颤动,仿佛正想着心事。我望着她暗忖: “母亲是否知道我来了?是否知道我是她儿子? ” 我把手伸到大衣的襟下,摸到一颗缝在里子上的旧纽扣,就在我胸口的上方。它是棕色的,扁圆形。关于这颗纽扣的来历,一切恍如昨天。 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美国东部一座大山深处,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 我儿时满脑子幻想,

6、总觉得不该待在这地方,一有机会就逃跑,但无非跑进深山或沿着河流走到下游去。不过,这阻碍不了我,有一次,我因为觉得在家里受到了冷落,又逃跑了。 这次我跑进了树林。我这么做,就是天真地要让母亲知道她不对,要让她难过。 我在树林里又冷又饿,只好在寒夜的月色中跌跌撞撞地奔回家。但母亲不见了,她这时应该在家的。 火炉熄了,屋里很冷。我奔出门口,在坚实的泥地上绕屋跑了一圈。接着,我沿河边朝 400米外一位邻居的家跑去,沿途不断有又尖又硬的灌木枝条抽打着我的脸。 “孩子,你妈妈不在这里 。她白天来过,没说什么,只把你妹妹留下,就匆匆忙忙跑了。 ” “跑了?为什么?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也许母亲早就想逃离这

7、个地方。毕竟,她在家里有什么好做的呢?这里没钢琴,也没谁懂得欣赏她那动人的歌喉。可她为什么竟把我一个人丢在这儿? 我走到岸边,捡起几团泥巴扔到河里,扔向柳树。这时,我看见有棵柳树上挂着母亲的一件旧外衣。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际:母亲跑了,跑到河对岸的肯塔基州去了!我朝四周不停地大喊: “妈妈! ”直到声嘶力竭。 我走到那件外衣前,觉得它是母亲已离弃我的象征,把它扯了下来撕碎,扔 在地上使劲用脚踩。有一颗扁圆形的棕色纽扣脱落在了我手掌上。 最后,我把那外衣抛到了河里。 回到家,我不想进屋,便去马棚找了张给马盖的破烂毯子,裹住身体坐下,希望这毯子能帮我抵御寒夜的潮湿冷风,融化结在心头的冰。 第二

8、天早晨,我还在那里守着。晨曦徐徐越过山脊照到山谷里了,我看见母亲沿着泥路朝着房子走回来,身上的披肩和头上的红发泛着金光。她走路姿态优雅,我们谁都比不上。 母亲见到我时一言不发,我看得出她在生我的气,怪我昨天的出走。 炉火生起了,屋里渐渐暖和起来。我悄悄走进厨房,坐在屋角的木柴 箱上。母亲说话了,她说上游有个妇人病了,她曾去帮忙。 “可我在河岸上看到了你的外衣。 ” “我的外衣?我把它给了邻家的女孩穿。我有披肩,她却连外套都没有。你知道,她身体不是很好 看来她并没把衣服穿回家去。 ” 母亲看着我,知道我正在想什么 她昨天离家出走了。 她缓缓地说: “坚强的人是不会逃避困难的。但如果前面有美好前程

9、,他们会去追求。 ” 母亲给我端来早餐,有饼干和熏猪肉。我知道她原谅我了,可我始终没告诉她我曾怎样对待她的那件外衣。 岁月流转,此时我坐在洁白的病房里,握着母亲的手,手 指轻抚着大衣内那颗纽扣。我这辈子曾经几千次要逃避困难,但只要摸摸这颗纽扣,逃避的念头就立即打消了。 我紧捏着纽扣,心里知道:母亲无论要往哪里去,总会知道自己的方向。 【小题 1】 理思路 认真阅读文章,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 逃进树林,无奈回家 回到马棚,用毯御寒 。 【小题 2】 揣心理 文中划线处 “融化结在心头的冰 ”表现了 “我 ”当时怎样的心理? 【小题 3】 品环境 文中两次写到炉火,请找出相关语言,并分别指出它们

10、的作用。 【小题 4】 析形象 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 【小题 5】 明主旨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 “纽扣的方向 ”的理解。 答案: 【小题 1】不见母亲,离家寻母;发现外衣,抛到河里;母亲回家,道明真相。 【小题 2】表现了 “我 ”当时误以为母亲抛弃我们,独自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极度不满。 【小题 3】 “火炉熄了,屋里很冷。 ”渲染了凄冷的气氛,烘托了 “我 ”对母亲抛弃我们的失望和不满,为下文寻找母亲、发现外衣,纽扣脱落等情节作铺垫。 “炉火生起了,屋里渐渐暖和起来。 ”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气氛,烘托了 “我 ”因误解母亲的不安和愧疚,为下文母亲道明真相作铺垫。 【小

11、题 4】 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爱心,乐于助人,不畏困难,勇于追求美好前程的人。 【小题 5】纽扣的方向,包含着母亲不畏困难、追求美好前程的勇气和决心,它在 “我 ”的精神世界里是不灭的,指引着 “我 ”前进的方向。 试题分析: 【小题 1】文章的 4-6讲的是 “逃进树林,无奈回家 ”;文章的 7-8讲的是 “不见母亲,离家寻母 ”;文章的 9-13讲的是 “发现外衣,抛到河里 ”;文章的 14-20讲的是 “母亲回家,道明真相 ”。 【小题 2】当时 “我 ”的心理活动可以围绕 “当时的家庭情况 ”以及 “母亲个人的情况 ”来揣摩。示例:表现了 “我 ”当时 误以为母亲抛弃我们,独自去追

12、求美好生活的极度不满。 【小题 3】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等。第一处 “火炉熄灭 ”渲染了凄冷的气氛,烘托了 “我 ”对母亲抛弃我们的失望和不满,为下文寻找母亲、发现外衣,纽扣脱落等情节作铺垫。第二处 “火炉燃起 ”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气氛,烘托了 “我 ”因误解母亲的不安和愧疚,为下文母亲道明真相作铺垫。 【小题 4】母亲的家庭情况并不好,但是依然把自己的外套送给别人,可见其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母亲去帮助生病的人,可见其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母亲说: “坚强的人 是不会逃避困难的。但如果前面有美好前程,他们会去追求。 ”可见其是一个不畏困难、勇于追

13、求美好前程的人。 【小题 5】这里 “纽扣的方向 ”其实就是一个人生的方向,文中通过具体的描写表现出母亲给我的人生影响。所以纽扣的方向,包含着母亲不畏困难、追求美好前程的勇气和决心,它在 “我 ”的精神世界里是不灭的,指引着 “我 ”前进的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点评:小说被人们称为 “生活的教科书 ”,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1、 找线索。线索是连绩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线索常见的有:人线、物线、情线。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伞中以雨伞为线索,广东省的词典的故事以

14、“我 ”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孔已己则以 “我 ”这个人为线索。 2、理解题目的含义。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几点: 点明中心,如大连市冰冻百合、锦州高等教育; 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冰冻百合、河南的六个馒头; 是本文的线索,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伞; 主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 主要内容,如:临汾的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 3、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此知识点在湖南益阳的白蝴蝶花中就有考查到。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 “代入法 ”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

15、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4、对主旨的把握。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 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 “通过 _事表达一种 _现象(思想、品格)。 5、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

16、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 “旧毡帽 ”的悲惨 命运。 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6、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也就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作用在小说中至关重要,也是屡考不衰的知识点,它在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其作用一般有: 推动情节发展。如:云南省的你遗失了感动了吗中第 20题。 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开头的 “我 ”回故乡的一段凄凉的景物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心情)。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 “炎热 ”和

17、 “暴雨 ”的描写就突出了祥子的坚韧性和悲惨命运。除此之外,它还有交代背景 的作用,在这里不做详细解释。 7、此外对情节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谈启示) ,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及小说的写法等等,也是考查的一个方面。同学们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总结规律。总之,小说的天空包罗万象、累累如珠。要想运用得心应手,非一日之功,以上几点建议如果能起到 “授之以渔 ”、 “推波助澜 ”的作用,就宽慰之至了。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 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80个国家水源不足, 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

18、计 到 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 28亿 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 5年内 “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1 4,居世界第 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 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 1 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 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19、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 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 “20 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 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 “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 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 1997年断流 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 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 600多 座城市中,有 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 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 1 13,连一些干旱的阿

20、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 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 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 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 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 1 3。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小题 1】阅读第 段,概括出题目中贫穷的依据。 【小题 2】第 段 “20年后中国将找

21、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中划线词 “将 ”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 3】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小题 1】 人均占有量少 分布不均或南多北少 地下开采过度 地下水污染严重。 【小题 2】不能,将字表示对未来的预测,如果去掉就 20年后中国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成为了现实,与原文语意不符, “将 ”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3】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农村的水资源利用率低。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段文字共 12句话。第 1句讲的是 “人均占有量少 ”;第 2-3句讲的是 “分布不均或南多北少 ”;第 5句讲的是 “地下开采过度 ”;第 6-

22、12句讲的是“地下水污染严重 ”。 【小题 2】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这一特点,常用一些副词来体现这一特点。如本句中的 “将 ”,表示对未来的预测,如果去掉就 20年后中国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成为了现实。 【小题 3】为了说明了中国农村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作者运用了列数 字这一说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到说明方法的辨析、信息的筛选以及说明语言等几个题型。信息的筛选从原文中提取信息时,一定要抓住关键的语句和关键词语。并根据设定的分值来判断是几个方面(当然内容的理解还是最主要的,分值是参考条件),并用简洁的切题

23、的语言概括出来。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 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什么

24、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扬州玉器 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 禹贡篇便有 “雍州贡琳琅 ”、 “扬州贡瑶琨 ”的记述,把扬州琢玉史追溯到 4000年前的夏代。 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 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 4000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 汉代扬州的琢玉工艺,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出土的玉器中,可知扬州玉器到了汉代,由小件发展到中件,从一般的装饰品玉镯、玉环发展至观赏的玉蝶、玉

25、璧、辟邪等。唐 代的扬州琢玉,在当时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一方面,贵族豪门用之于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 “雕栏玉户 ”者是也。另一方面,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饰用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见丰富,琢玉中的镂空、圆雕技法亦始于宋代。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可以说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 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如:有名的白玉如意,用和田羊脂玉琢制

26、,玉料洁白无瑕,凝腻如脂,造型精致典雅,被定为 “扬州八贡 ”之一,每年都要大批送缴宫廷,供皇宫内院陈设或作为对臣下进行奖赏的 “御品 ”。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由此可见,清代扬州琢玉技巧和艺术水平之高,生产规模和作业能力之大,能工巧匠之多,实是前所未有。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今天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 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全国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 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

27、塔,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 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 “山子雕 ”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 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小题 1】选文第 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小题 2】选文第 段说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 “进入全盛时期 ”,请你根据文本信息分要点归纳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内容。 【小题 3】选文第 段 “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 ”句中划线词 “主要 ”有何作用,能否去掉? 【小题 4】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

28、入到中国人的血脉。请你结合有关 “玉 ”的成语或者熟语(不少于 2个),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答案: 【小题 1】说明方法:举例子。( 1分)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 2分) 【小题 2】( 1)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 2)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 3) 两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 4)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中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 【小题 3】不能去掉。 “主要 ”一词表示现代中国玉器大部分出自扬州产区,但也有的出自中国其他地区,

29、如果去掉,就表示现代中国玉器只有扬州这一个产区,与事实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分) 【小题 4】 “玉 ”的熟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玉 ”的成语:金玉满堂。 “玉文化 ”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 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 “宁为玉碎 ”的爱国民族气节; “化为玉帛 ”的团结友爱风尚; “润泽以温 ”的无私奉献品德; “瑜不掩瑕 ”的清正廉洁气魄; “锐廉不挠 ”的开拓进取精神。 试题分析: 【小题 1】为了说明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具体的说明了这一特点。 【小题 2】根据第 3段中 “一

30、方面,贵族豪门用之于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 “雕栏玉户 ”者是也。另一方面,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饰用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见丰富,琢玉中的镂空、圆雕技法亦始于宋代。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可以说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 ”这几句话说明 “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 ”。根据第 3段 “尤其是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 ”说明 “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 中心之一 ”。根据 “两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

31、设玉器外,每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如:有名的白玉如意,用和田羊脂玉琢制,玉料洁白无瑕,凝腻如脂,造型精致典雅,被定为扬州八贡之一,每年都要大批送缴宫廷,供皇宫内院陈设或作为对臣下进行奖赏的御品 ”这几句话说明 “两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 ”。根据第 3段 “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由此可见,清代扬州琢玉技巧 和艺术水平之高,生产规模和作业能力之大,能工巧匠之多,实是前所未有 ”这几句话说明 “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中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

32、玉艺人之手 ”。 【小题 3】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这一特点,常用一些副词来体现这一特点。如本句中就用 “主要 ”一词来表示现代中国玉器大部分出自扬州产区,但也有的出自中国其他地区。 【小题 4】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只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含有 “玉 ”的成语或谚语即可;第二问,结合玉文化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到说明方法的辨析、信息的筛选以及说明语言等几个题型。信息的筛选从原文中提取信息时,一定要抓住关键的语句和关键词语。并根据设定的分值来判断是几个方面(当然内容的理解还是最主要的,分值是参考条件),并用简洁

33、的切题的语言概括出来。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 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

34、成什么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 () 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 () 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 () 者。竹节贞

35、,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 () 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 1)本:根。( 2)体:体悟。( 3)虚受:虚心接受。( 4)实:充实,充满。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 1)可爱者甚蕃( ) ( 2)陶后鲜有闻( ) ( 3)贞以立志( )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小题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小题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36、【小题 4】甲乙两文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 叙、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答案: 【小题 1】( 1)多( 2)少( 3)坚定,有节操( 4)种植,栽培 【小题 2】( 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小题 3】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小题 4】象征 描写 议论 试题分析: 【小题 1】( 1) “蕃 ”古今义一样,意思是 “多 ”;( 2) “鲜 ”在此读 “xin”,意思是 “很少 ”;( 3) “贞 ”在此为 “有节操 ”;( 4) “树 ”在此为 “动词 ”,意思是

37、“种植 ”。 【小题 2】( 1) “之 ”为 “助词,无意义 ”;( 2) “则 ”是 “就 ”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 3】根据甲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 “生长环境、外形、香气 ”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根据乙文中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这几句话分析出 是从 “本固、性直、

38、心空、节贞 ”等几个方面说明的。 【小题 4】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 “象征 ”的手法。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到词语意思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写作方法的分析等几个题型。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 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标对文言文阅

39、读提出的要求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 “浅易 ”的,对 “浅易 ”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 “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 默写 默写 【小题 1】陋室铭中与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 _。 【小题 2】写桃源人社会风尚的句子 _,_ 【小题 3】稻花香里说丰年, _。 【小题 4】黄鹤一去不复返, _。 【小题 5】无丝竹之乱耳, _。 【小题 6】正是江南好风景, _。 【小题

40、 7】土地平旷, 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 8】 _,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案: 【小题 1】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小题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小题 3】听取蛙声一片 【小题 4】白云千载空悠悠 【小题 5】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 6】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题 7】屋舍俨然 【小题 8】春潮带雨晚来急 试题分析:默写时,注意 “则、阡陌、载、案牍、逢、俨然、潮、急 ”等易错字,还要使整个默写的句子正确,有时还要注意一些提示性的语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古诗 文及现代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

41、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现代诗文的考查要求与古诗文相同。 作文 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 请以 “好心情 ”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书写要求工整整洁,字数不少于 600字 ; 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4、文中若需出现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答案:略 试题分析: “好心情 ”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苦尽甘来的一丝快慰,是失意时的一声鼓励 用心聆听身边的人和事,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去感受那精彩动人的美妙瞬间,你的心情就会暖洋洋,亮光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要想写好这个题目,要努力挖掘生活素材中那些含金量高,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理愉悦的内容来构思行文。同时,还要注意写出真情实感,不可矫揉造作。好心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生 命世界里的灵光。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不要忘了为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有文采的题目,一个好的文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文体不限,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努力张扬个性,展示才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