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 诘 据( ji)生意 盎 然( ng) B 栈 桥( zhn)言简意 赅 ( hi) C褴 褛 ( l)一筹莫展( chu) D寒 噤 ( jn)玲珑 剔 透( t) 答案: D 试题分析:了解词义,用普通话拼读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辅助判断字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和标调有无错误,声母的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的前后鼻音是易错点。分析各项词义,根据词义判断汉字的意义,注意音同或形似易错点。用反选排除法, A项中 “诘 ”为 “拮 ”, B项中 “赅 ”声母为
2、 g,读第一声。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他近日事业不顺,心情如这 阴晦 的天气一般糟糕。 B很多观众表示看着致青春, 恍惚 间,回到了渐渐远去的大学时代。 C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 分道扬镳 。 D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游人如织的风景区,近年来已经 无人问津 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
3、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C句中 “分道扬镳 ”是形容志不同道不合而分手,不是实指分开走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 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 。今 诚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 唱 ,宜多应者。 A怜:爱怜 B亡:死亡 C诚:果真 D唱:通 “倡 “,倡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B项中 “亡 ”是 “逃 ”的意思,故 B错。 考点:理解常见文
4、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有关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格列 -佛游记中,英国人格列佛出海前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 国。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来选拔官员的。 D格列佛在 “慧 国 ”有一番奇特的经历。其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马,供马驱使的对象叫耶胡。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 中人物、作品主
5、题及风格、流派等。格列 -佛游记中,英国人格列佛是航海探险到了小人国和大人国,不是因 “海难 ”,故 B错。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B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 义。 C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D拒绝为救护车加油的 行为不可原谅,应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
6、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运用反选排除法, A句 “是否 ” 与 “是 ” 主谓搭配不当, B句 “应 ”与 “对 ” 搭配使句子缺少主语, D句 “杜绝 ”与 “不再发生 ”矛盾,故 C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2分) (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 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
7、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例句句式特点,根据 “温柔轻盈 ”可排除 AB两项,再根据 “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 ”一句的句式即可选出 D为正确答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不识故乡路 于其超 我在故乡只生活了 14个年头,对于故乡的记忆好像只有那条沙黄色平直的土路和在那土路上蹒跚着的母亲的身影。 我 5岁时父亲随抗日部队远走了,再没有回来。母亲便在无望中守着活寡。她不甘家徒四壁的凄冷,便常带
8、了我到 15公里外的姥姥家去住。姥姥也是从年轻寡居,但我有舅有姨,还有舅家的表弟表妹们,比我家热闹得多。憨厚的舅舅很敬重我母亲,也爱怜他这个外甥,我在这里能得到特殊的照顾和呵护,幼小的我视姥姥家为天堂,总涌动着对姥姥家的向往。那 15公里光亮的泥土道就被我那双小脚板踩熟了。起初总是母亲牵着我的手,听着我那小脚板在她身边“呱唧呱唧 ”地响,这声音唤起母亲的惬意和希望。碰到小坑洼,那温暖的手只轻轻一提,我就蹦过去了。母亲笑,我也笑。路漫漫,但我们母子在跋涉中总洋溢着欢乐。大些,我开始不耐烦母亲那双小脚的蹒跚,常常一个人欢蹦着跑到前面去,把母亲甩得老远。 这条黄土大道平躺在农田中间,道中央是两条深深
9、的木轮铁瓦大车压出的辙沟,它就像火车的铁轨一样,伸向望不到边的远方。辙沟两边是十分坚硬光滑的人行小道,再外面便是被踩平了的野草了。这种草生命力极强,根须多而深固,不易拔出来,道两边长着这样的草,雨天也好走,踩在上面沙沙响,不沾泥。 我是 14岁跟八路军走的,辗转南下,后来在江南当兵。母亲不堪孤独,也到青岛一家猪鬃厂做工去了。后来我调离部队,母亲也退了休,到了离故乡两千里之外我的任上,一呆就是 40余年。母亲曾几次提议要我陪她回趟老家,姥 姥虽早已作古,母亲愿我们娘俩再走走那 15公里的土路,去看看我舅和我那些表弟表妹们。但我总以工作忙为由,没有满足母亲这一心愿。后来母亲以 89岁高龄而终,始终
10、没能再回我山东老家。弥留期间还讷讷地要我回姥姥家看看。 那条土路母亲算走到了尽头。可是 和 着母亲临终的嘱托,那条黄土路仍 压 在我的心上。 古稀之年,我思亲思乡情绪泛滥,凄凄然不能自已,硬是拗了女儿们的意思,孤身一人乘火车又倒汽车经一天一夜颠簸,兴冲冲地回到故乡,目的是想去再寻找那步行 15公里土路的情怀。未料希望落空。因为那土路,连同那遍野庄稼,一概没有了踪 迹,而为宽阔的柏油路、林立的高楼和一道道蔚为壮观的蔬菜大棚所替代,高高的大棚中竟然有果树、有爬上架的西瓜。啊,故乡已是一番新的天地。 我握着表弟表妹们的手,端详着他们霜发斑驳依然满面红光的喜悦神情。舅已步履趑趄,老态龙钟。望着舅,又想
11、起母亲,以致眼眶发酸,泪珠竟沿双颊滚了下来。 我在舅家住了 5天,走时大表侄用他的小汽车送我去 50里外的潍坊火车站,我向他提议让我走一段先前那样的土路,表侄面有难色,笑着摇头,他腼腆地不无歉意地说: “表大伯,就算咱转遍全市所有县区,也找不到那样的土道了。以后这里还要修铁路支线 呢,蔬菜水果可以直发广州、港澳。说不定您下次回来,坐着火车就可以直接到家门口了。 ” 我倚在小轿车的坐椅靠背上,品味着车轮在平坦的公路上那沙沙的声音,微微合眼,两幅图画同时在我脑海屏幕上出现:一条辙沟很深的黄土路,小脚的母亲在上面趱行;一条是路基高高的铁道,满载的火车如长龙一样呼啸而过。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憧憬,两幅图
12、画都如现实一样清晰而真切。 它们共同为我诠释着民族复兴 “中国梦 ”的深刻涵义。 【小题 1】全文围绕 “故乡路 ”重点记叙了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 “那条土路母亲算走到了尽头。可是 和 着母亲临终的嘱托,那条黄土路仍 压 在我的心上。 ”这句话用词精当,请结合上下文赏析 “和 ”与 “压 ”的妙处。( 4分) 【小题 3】 文章的题目是 “不识故乡路 ”,可在前面几段却清晰地记叙了 “我 ”14岁以前在故乡的情景,这是不是不符合题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小题 4】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篇末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4分) 答案: 【小题 1】( 4分)两个片段。
13、小时候在故乡, “我 ”与母亲去姥姥家,走在那 15公里光亮的泥土道上的欢乐情景( 2分);古稀之年 “我 ”再回到故乡时,记忆中的泥土路已被宽阔的柏油路、林立的高楼和一道道 蔚为壮观的蔬菜大棚所代替( 2分)。 【小题 2】( 4分) “和 ”是混合之意,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脑海中关于母亲的记忆与那条故乡土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情状( 2分); “压 ”往往指自上而下增加重力,在句中形象写出了那条黄土路在 “我 ”心上是一个沉重而无法消除的存在,难以释怀,为下文 “我 ”古稀之年的返乡之行做铺垫( 2分)。 【小题 3】( 3分) 不是。正因为能清晰地回忆 “我 ”14岁以前故乡的情景,面对现在发生
14、巨大变化的故乡土路才会不识的( 1分);记忆中的情景更衬托出现在的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分),进而诠释民族复兴 “中国梦 ”的主题( 1分)。 【小题 4】 (4分 )民族复兴的 “中国梦 ”是建立在每个中国人有梦想、有憧憬的基础之上, 正如故乡的人们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分),并且为之付出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新和不懈的奋斗,换来崭新天地( 1分),表达了作者虽因记忆中的故乡土路一去不返而生出怅惘失落之情( 1分),但更为家乡变化所反映出的民族复兴的面貌而振奋、感慨不已(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情节结构。注意表示情节转换的时间、地点的词语,
15、以人物的行为活动为中心加以概括,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点: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解释两个字的本义,再根据语境分析作者表达的含义,从所回忆母亲的一些事与故乡土路的关系、回忆往日生活 “我 ”沉重的心情以及为下文的铺垫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理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今昔对比 “故乡的变化 ”的角度结合作者在文尾的感慨来理解 “不识故乡路 ”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故乡的变化、故乡人对新生活的向往来联想到一个民族的发展之路
16、 也如故乡的路,体会作者赞美新时代的情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我给了他 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等我把 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 “吃了 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 【小题 1】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 “赶紧 ”表示感谢,你从这个细节读出了什么?( 2分) 【小题 2】文中画线部分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分) 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无锡市 南长区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www.mydoc123.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