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大西瓜的重大约 4 N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C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50g D一本物理书重大约 0.4N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个大西瓜的质量约为 m=8kg,其重力为G=mg=8kg10N/kg=80N,故 A错误;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 m=50kg,故 B正确; C、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10g,故 C错误; D、一本物理书的质量 m=400g=0.4kg,其重力为 G=mg=0.4kg10N/kg=4N,故D错误 故选 B
2、考点:质量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 点评:生活中常用、常见物品重力的估测是中考考查的一个亮点估测类题目在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既考查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还加强了同学们对生活、生产中常见物理数据的关注。 如图所示,将 P、 Q 两物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 M、 N 上,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物体 P、物体 Q 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 FP 5N、 FQ=3N,由此可以确定 A桌面 M一定比桌面 N 粗糙 B P、 Q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 Q 受到的摩擦力 D P的质量一定大于 Q 的质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 FP 5N、 FQ=3N,由于
3、甲乙都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 5N, 3N,所以两桌面受到的摩擦力不同,且是 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 Q 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不能只说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或者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选 C。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小明同学在期中复习时自主进行了知识梳理,以下他归纳的知识点中有错误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 B在天文学中,用 “光年 ”作为长度单位 C物重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错误。 考点:摩擦力的方向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摩擦力的方向,是一道易错题,难度不大。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脚印的面积为 S,积雪的厚度为 h,脚印的深度为 h1,冰的密度为冰 , 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 m雪
5、 =雪 V 雪 =雪 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为 m冰 =冰 V 冰 =冰 S( h-h1), 根据 m雪 =m冰 得: 雪 Sh=冰 S( h-h1), 所以得: 。 故选 A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 ”,联系点是脚下的积雪被挤压变成冰层质量相等,根据公式 m=V=Sh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 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物体无论静止还是运动都有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
6、: B 试题分析:不只是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同样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体吸引大头针,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B错误。 考点:力的定义、弹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力的概念和弹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属于基础题。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答案: 试题分析: A、旅行箱下面的小轮可以变滑动为滚动,即减小了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轮胎上制有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符合题意;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通过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减小了列车与车轨之间的压力,从而可以减小列车受到的摩擦力,
7、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 ( 1)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 ( 2)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 ( )、( )、 (c)、 (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 F1 = F3 = F4 F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A图 ( )和 ( ) B图 ( )和 (c) C图 ( )和 (d) D图 ( )和 (d)
8、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 a)和图( c)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 F1向左, F3向右)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故选 B。 考点:控制变量法、重力、弹力、摩擦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属于中等难度。 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A凭自己的想象随便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把物质不断地分割,直到肉眼看不见为止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D利用公式推理得出物质的内部结构 答案: C 试题分
9、析: A、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这是伪科学不符合题意;B、物质内部结构是微观结构,用眼睛无法分辨即使把物质不断分割,人眼也无法看到不符合题意;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符合题意; D、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无法推导物质的内部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猜想假设,再用实验或数据等去证明其正确性。 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 ,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
10、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沿图象中纵轴上任意一点做一条垂线,交乙图象于 C点, 然后沿 C点做横轴的垂线,交甲图象于 D点, 图象中横轴表示物质的体积,纵轴表示物质的质量,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 从图可知,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即表示物质的密度 由此可知,某一物质的质量越大,体积也大,所以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故 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所以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 比值与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故 A 说法错
11、误,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从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当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不同, 所以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即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故 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学会看图象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看清横纵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再看懂随横坐标轴数值的增大纵坐标轴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物理规律。 最近 H7N9流感病毒全国蔓延。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答案: C 试
12、题分析: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餐具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体积和密度也会随之改变,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故选项 A、 B、 D错误,选项 C正确。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点评:题的关键是把握质量的本质,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关键是抓住 “物质的多少 ”是否改变。 在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 ”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向右移动游码 C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答案: B 试题分析:移动横梁的平衡螺母只能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在
13、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说明左端下沉一点,增加最小的砝码会使右端下沉,只有向右移动游码。 考点:天平的使用 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 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几种常见仪器的使用过程,指出其中的使用不当之处: 甲: 。 乙: 。 丙: 。 答案:甲: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没有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乙:用手直接拿砝码 丙:视线没有与液体凹面底部相平 试题分析:甲:使用不当之处为弹簧伸长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应使两者在同一方向上; 乙:使用不当之处为天平游码未归零
14、,在使用天平测物时应首先把游码归零,再进行测量;丙:使用不当之处为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正确读数方法应该是视线与量筒内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平视。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必须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弹簧伸长方向与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天平测物时游码先归零;量筒读数时 视线要平视等。 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 “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 ”和 “判断重力方向 ”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 1)第一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
15、( kg) 重力 G( N) 比值( G/m)( N/kg) 物体 1 0.1 0.98 9.8 物体 2 0.2 1.96 9.8 物体 3 0.3 2.94 9.8 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 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 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 M与桌面的夹角 ,会观察到悬线 OA的方向 (变化 /不变);剪断悬线 OA,小球 (竖直 /垂直)下落。 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 。 (3)第二组:探究 “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 ”,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
16、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橡皮泥 正方体 4.8N 球形 42N 三角锥形 3.6N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 ,第二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形成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 。 答案:( 1)、 天平、弹簧测力计。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 2)、 不变 竖直 竖直向下 ( 3)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量相等 试题分析:(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重力,所以测量工具为: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2)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
17、竖直向下的,所以悬线 OA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就保持竖直方向不变;剪断悬线 OA,小球在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竖直向下运动;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3)研究小组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用小刀刻成各种形状时,改变了物体的质量,同时改变了物体的重力。 考点:探究重力有关的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探究重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属于中等难度。 小明在 “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 ”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不同个数的钩码(质量相等),使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同时在刻度尺上读出每次弹簧下端指针的位置,将 数据
18、记录于下表。 所受拉力 F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针位置 x 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 8 弹簧的伸长 x1 0 0.5 1 1.5 2 3 3.3 3.3 cm 将表格中数据补充完整。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 ,得到的结论是: 。 (3) 用题目中的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 N 。 答案: (1) 2.5cm (2)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 (3)0-3N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可知,拉力每增加 0.5N,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量增加 0.5cm,所以表中的数据是 2.5cm;分析表中数据,得
19、到的结论是: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根据表中数据到拉力为 3.0N 之后,弹簧测力计的长度与拉力不在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3N。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结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张华和同学到游子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拾到一些不规则小石块,他们很想知道这种小石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们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种小石块的密度。 (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 2)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 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 g,小石块的
20、密度 = kg m3。 ( 3)小敏的石块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他利用烧杯和天平按图所示方法也测出了石块的体积。操作如下: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 上标记; B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79g。 D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cm3。 ( 4)从图 B到图 C的操作引起的石块密度的测量跟实际值相比会偏 (选填 “大 ”或 “小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零刻度线。 ( 2) 20cm3 52g 2.6x103kg/m3 ( 3)水面与标记相平。 57 cm3 (4)偏小 将
21、石块从烧杯中取出时,石块上沾有水,杯中需加更多的水,石块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试题分析: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必须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调节到横梁标尺的左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如图所示,水的体积是 60cm3,把石块浸入水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是 80cm3,所以石块的体积是: 80cm3-60cm3=20cm3;石块的质量用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示数,为 52g,所以小石块的密度是: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相平,此时加入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水的质量是 57g,根据密度公式,水的体积是 57 ;从图 B到图 C的操作引起的石块密度的测量跟实际值相比会偏小,将石块从烧杯中取出时,石块上
22、沾有 水,杯中需加更多的水,石块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考点:测量固体的体积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知道石块的体积如何间接的测量出来。 对于用天平、量筒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其实验设计有如下二种方案: 方案一: A将烧杯中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 V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C再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 m2 D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 液 方案二: A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 m1 B将烧杯中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 V C测出 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m2 D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 液 ( 1)一、二两种方案,
23、选第 种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误差最小。 ( 2)用你选择的方案进行实验,所测密度的表达式 液体 。 ( 3)经过思考小明将另一方案稍加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的步骤 C分为两步,请你帮他写出改进内容: 第一步: 第二步: ( 4)用步骤中的字母,写出方案改进后小明所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液体 答案:( 1)二 ( 2) 液体 (m1-m2)/v ( 3)将量筒中部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 m2;再读出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 v1 ( 4) 液体 (m2-m1)/(v-v1) 试题分析:应选第二种方案,方案一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内,烧杯内多少回留有一定量的液体,所以会存在误差,方案二中
24、解决了此问题。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液体的质量是 m1-m2,所以液体的密度是: 液体 (m1-m2)/v;改进步骤是将量筒中部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 m2;再读出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 v1 。 考点:测量液体的密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属于中等难度。 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小明选用了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重力为 G、各个表面粗糙程度一样 )、质量相等的几个钩码、毛巾、弹簧测力计一只。请补全下列步骤中的相应内容: (1) 如图甲所示,要测量出木块与水平桌面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沿水平桌面拉木块做 运动。 (2)为了 “探究滑动摩擦
25、力与压力的关系 ”,小明通过增加砝码方法改变压力,做了 4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实验数据,请你帮助他用描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 实验次数 1 2 3 4 木块与砝码重G(N) 4.0 6.0 8.0 10.0 弹簧秤示数 F(N) 0.8 1.2 1.6 2.0 ( 3)为了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粗糙程度的关系 ”,小明下一步的操作应 。 ( 4)将此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相等的两块 A和 B,并把 B叠放在 A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 A,使 A和 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21乙,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26、”),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 (1)匀速直线。 (2)略 (3) 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4)不变 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没变。 试题分析:要测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摩擦力的大小;为了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粗糙程度的关系 ”,要保持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将此木块沿竖直方向
27、切成相等的两块 A和 B,并把 B叠放在 A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 A,使 A和 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弹 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中等难度。 填空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体积的相同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 ( 1)则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 ,密度之比是 。 ( 2)若把甲球从地球移到到月球上,重力将 (填 “变大 ”、 “变小 ”、 “不变 ”)。 答案:( 1) 2:1 2:1 ( 2)变小 试题分析:天平平衡, 2m甲 +
28、m乙 =m甲 +3m乙 , m甲 =2m乙 ,所以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比是 2:1; 甲 v=2乙 v, 若把甲球从地球移到月球上,重力减小。 考点:密度公式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密度公式的应用,中等难度。 增大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已作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流经宜宾境内的金沙江水中就含有大量的泥沙,经测量,每立方厘米的江水中平均含泥沙量约为 210-2g,合每立方米含泥沙量约为 kg;设在某一时间段里,每分钟流经某江段的水量为 1000m3则每小时将流失约 kg的泥沙。 答案: kg 2x104 kg 试题分析: ,所以每立方米的含沙量是: ,所以;根据题意知,每分钟流经某
29、江段的水量 为 1000m3,一小时流失的泥沙量的体积是: 60000m3,则每小时将流失泥沙的质量是: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密度公式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单位换算,难度中等。 市场上出售的 “金龙鱼 ”牌调和油,瓶上标有 “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 0.92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瓶内油的质量为 kg。 答案:每立方米调和油的质量为 9.2x103千克 4.6kg 试题分析:( 1)因为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所以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 1m3的调和油质量是 0.92103kg
30、; ( 2)油的质量: m=V=0.92103kg/m3510-3m3=4.6kg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密度单位的含义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要注意公式 m=V中单位要配套。 跳水比赛是大家最喜爱观看的项目之一 ,如图所示 ,运动员对跳板施力使跳板发生 ;从而使跳板具有 能。 答案:弹性形变 弹性势能 试题分析:运动员向下用力是为了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使跳板具有了弹性势能 。 考点:弹性势能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弹性势能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 将中各测量结果填在其下方相应的空格处。 体的质量是 g;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31、答案: .4g 2.2N 试题分析: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示数 =150g+1.4N=151.4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0.2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2N。 考点:天平的使用、弹簧测力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一些常用的仪器的读数方法,属于基础题。 某品牌牛奶每盒装有牛奶的质量约为 275 (填上合适的单位),体积为0.25 (填上合适的单位),由此可以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 kg/m3。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g L/dm 3 1.1x103 kg/m3 不变 试题分析: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约为
32、275g,符合实际;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体积约为 0.25L即 0.25dm3;符合实际;牛奶的质量m=275g=0.257kg,体积 V=0.25dm3=0.2510-3m3; 牛奶的密度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故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不变。 考点:质量的估测、密度 的计算 点评: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质量、体积、密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相应的物理单位也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不变。 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场所里烟雾弥漫属于 现象,这个现象表明 。 答案
33、:扩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试题分析:吸烟时产生的废气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考点:扩散现象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 (选填 “同 ”或 “异 ”)种电荷而相互 。 答案:同种 排斥 试题分析: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
34、散开来。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 。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后,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 (选填:甲 /乙 /丙)。答案:( 1)分子 正 负 ( 2)乙 试题分析: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
35、 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 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核外电子构成的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丙正确。 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保持物体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卢瑟福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核核式模型。 列车的车身材料与飞机的相同,采用轻但坚固的优质铝合金材料。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很多,如密度、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上述属性中, “轻 ”反映了铝合金材料的 物理属性, “坚固 ”反映了铝合金材料的
36、物理属性。 答案:密度小 硬度大 试题分析: “轻 ”是说物体的质量小,一般是指在体积一定时,质量小,密度小; “坚固 ”是说物体不易发生形变,指的是硬度大。 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物质的各种属性,属于基础题。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涉及到许多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把手紧套在车把上 d.脚踏板凹凸不平e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 f.车轮中心轴处装有滚珠 g车把的塑料把手上 有凹槽。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填序号,下同 ),属于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属于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
37、。 答案: adg ce bf 试题分析: a轮胎上刻有花纹,花纹体现了接触面变得粗糙,因此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b车轮做成圆形,圆形体现了转动,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 c塑料把手紧套在车把上,紧套,体现了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脚踏板凹凸不平,凹凸不平体现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摩擦; e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用力体现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f车轮中心轴处装有滚珠,滚珠体现了转动,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g车把的塑料把手上有凹槽,凹槽,体现了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增大和减小摩
38、擦的方法,属于中等难度。 计算题 “阿曼 ”国际慢城高淳吉祥物,如图所示的 “阿曼 ”质量为 3000kg,体积为 2m3。假设 “阿曼 ”是实心的且质地均匀,求: ( 1) “阿曼 ”的重力是多少? ( 2) “阿曼 ”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 x104N 1.5x103kg/m3 如图所示 ,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99 8%的空间。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 3kg/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 1400 的高温。因为它耐磨且富有弹性,据悉 2018年美国宇航局派宇航员登陆火星时,就用它做隔热制成宇航服。 ( 1)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金属块上
39、涂上 6x10-3m厚的气凝胶, 结果在 1kg的炸药爆炸中气凝胶毫发无损。若金属块的表面积为 5m2,则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质量为多少千克? (2)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 造,重 1.3x106N,若采用 “气凝胶 ”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 “气凝胶 的质量为多少千克?(钢的密度 =7.8103kg/m3) 答案: .09 kg 50kg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气凝胶的体积是: V=6x10-3m5m2=0.03 m3; 气凝胶的质量是: 结构钢的质量是: 结构钢的体积是: 需 “气凝胶 的质量为: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密度公式
40、的应用,难度较大。 作图题 请将图直接画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1)如甲、乙、丙三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纯水、盐水,在图中玻璃杯中画出酒精、纯水、盐水的大致液面。 (盐水 纯水 酒精 ) (2)如图所示,将一小石块用力竖直向上抛出,请画出石块离开手后在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3)图中,画出在斜面上匀速向上滑的物体 A所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说明:重力大于摩擦力) 答案: 试题分析:( 1)由已知 盐水 纯水 酒精 可知,盐水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水、密度最小的是酒精;因为三者质量相等,根据公式 可知,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 小的是盐水;( 2)石块在上升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和浮力)所以只受到的重力作用,从重心竖直向下画,并标上字母符号 G,如图所示;( 3)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点都是在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示意图、摩擦力的示意图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重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是中考常考的作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