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大西瓜的重大约 4 N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C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50g D一本物理书重大约 0.4N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个大西瓜的质量约为 m=8kg,其重力为G=mg=8kg10N/kg=80N,故 A错误;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 m=50kg,故 B正确; C、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10g,故 C错误; D、一本物理书的质量 m=400g=0.4kg,其重力为 G=mg=0.4kg10N/kg=4N,故D错误 故选 B
2、考点:质量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 点评:生活中常用、常见物品重力的估测是中考考查的一个亮点估测类题目在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既考查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还加强了同学们对生活、生产中常见物理数据的关注。 如图所示,将 P、 Q 两物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 M、 N 上,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物体 P、物体 Q 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 FP 5N、 FQ=3N,由此可以确定 A桌面 M一定比桌面 N 粗糙 B P、 Q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 Q 受到的摩擦力 D P的质量一定大于 Q 的质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 FP 5N、 FQ=3N,由于
3、甲乙都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 5N, 3N,所以两桌面受到的摩擦力不同,且是 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 Q 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不能只说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或者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选 C。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小明同学在期中复习时自主进行了知识梳理,以下他归纳的知识点中有错误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 B在天文学中,用 “光年 ”作为长度单位 C物重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错误。 考点:摩擦力的方向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摩擦力的方向,是一道易错题,难度不大。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脚印的面积为 S,积雪的厚度为 h,脚印的深度为 h1,冰的密度为冰 , 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 m雪
5、 =雪 V 雪 =雪 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为 m冰 =冰 V 冰 =冰 S( h-h1), 根据 m雪 =m冰 得: 雪 Sh=冰 S( h-h1), 所以得: 。 故选 A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 ”,联系点是脚下的积雪被挤压变成冰层质量相等,根据公式 m=V=Sh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 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物体无论静止还是运动都有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
6、: B 试题分析:不只是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同样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体吸引大头针,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B错误。 考点:力的定义、弹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力的概念和弹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属于基础题。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答案: 试题分析: A、旅行箱下面的小轮可以变滑动为滚动,即减小了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轮胎上制有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符合题意;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通过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减小了列车与车轨之间的压力,从而可以减小列车受到的摩擦力,
7、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 ( 1)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 ( 2)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 ( )、( )、 (c)、 (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 F1 = F3 = F4 F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A图 ( )和 ( ) B图 ( )和 (c) C图 ( )和 (d) D图 ( )和 (d)
8、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 a)和图( c)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 F1向左, F3向右)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故选 B。 考点:控制变量法、重力、弹力、摩擦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属于中等难度。 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A凭自己的想象随便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把物质不断地分割,直到肉眼看不见为止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D利用公式推理得出物质的内部结构 答案: C 试题分
9、析: A、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这是伪科学不符合题意;B、物质内部结构是微观结构,用眼睛无法分辨即使把物质不断分割,人眼也无法看到不符合题意;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符合题意; D、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无法推导物质的内部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猜想假设,再用实验或数据等去证明其正确性。 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 ,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
10、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沿图象中纵轴上任意一点做一条垂线,交乙图象于 C点, 然后沿 C点做横轴的垂线,交甲图象于 D点, 图象中横轴表示物质的体积,纵轴表示物质的质量,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 从图可知,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即表示物质的密度 由此可知,某一物质的质量越大,体积也大,所以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故 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所以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 比值与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故 A 说法错
11、误,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从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当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不同, 所以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即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故 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学会看图象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看清横纵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再看懂随横坐标轴数值的增大纵坐标轴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物理规律。 最近 H7N9流感病毒全国蔓延。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答案: C 试
12、题分析: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餐具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体积和密度也会随之改变,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故选项 A、 B、 D错误,选项 C正确。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点评:题的关键是把握质量的本质,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关键是抓住 “物质的多少 ”是否改变。 在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 ”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向右移动游码 C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答案: B 试题分析:移动横梁的平衡螺母只能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在
13、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说明左端下沉一点,增加最小的砝码会使右端下沉,只有向右移动游码。 考点:天平的使用 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 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几种常见仪器的使用过程,指出其中的使用不当之处: 甲: 。 乙: 。 丙: 。 答案:甲: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没有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乙:用手直接拿砝码 丙:视线没有与液体凹面底部相平 试题分析:甲:使用不当之处为弹簧伸长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应使两者在同一方向上; 乙:使用不当之处为天平游码未归零
14、,在使用天平测物时应首先把游码归零,再进行测量;丙:使用不当之处为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正确读数方法应该是视线与量筒内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平视。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必须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弹簧伸长方向与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天平测物时游码先归零;量筒读数时 视线要平视等。 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 “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 ”和 “判断重力方向 ”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 1)第一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
15、( kg) 重力 G( N) 比值( G/m)( N/kg) 物体 1 0.1 0.98 9.8 物体 2 0.2 1.96 9.8 物体 3 0.3 2.94 9.8 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 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 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 M与桌面的夹角 ,会观察到悬线 OA的方向 (变化 /不变);剪断悬线 OA,小球 (竖直 /垂直)下落。 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 。 (3)第二组:探究 “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 ”,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
16、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橡皮泥 正方体 4.8N 球形 42N 三角锥形 3.6N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 ,第二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形成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 。 答案:( 1)、 天平、弹簧测力计。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 2)、 不变 竖直 竖直向下 ( 3)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量相等 试题分析:(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重力,所以测量工具为: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2)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
17、竖直向下的,所以悬线 OA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就保持竖直方向不变;剪断悬线 OA,小球在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竖直向下运动;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3)研究小组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用小刀刻成各种形状时,改变了物体的质量,同时改变了物体的重力。 考点:探究重力有关的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探究重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属于中等难度。 小明在 “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 ”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不同个数的钩码(质量相等),使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同时在刻度尺上读出每次弹簧下端指针的位置,将 数据
18、记录于下表。 所受拉力 F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指针位置 x cm 2.5 3.0 3.5 4.0 4.5 5.0 5.5 5.8 5. 8 弹簧的伸长 x1 0 0.5 1 1.5 2 3 3.3 3.3 cm 将表格中数据补充完整。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 ,得到的结论是: 。 (3) 用题目中的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 N 。 答案: (1) 2.5cm (2)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 (3)0-3N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可知,拉力每增加 0.5N,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量增加 0.5cm,所以表中的数据是 2.5cm;分析表中数据,得
19、到的结论是: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根据表中数据到拉力为 3.0N 之后,弹簧测力计的长度与拉力不在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3N。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结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张华和同学到游子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拾到一些不规则小石块,他们很想知道这种小石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们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种小石块的密度。 (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 2)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 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 g,小石块的
20、密度 = kg m3。 ( 3)小敏的石块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他利用烧杯和天平按图所示方法也测出了石块的体积。操作如下: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 上标记; B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79g。 D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cm3。 ( 4)从图 B到图 C的操作引起的石块密度的测量跟实际值相比会偏 (选填 “大 ”或 “小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零刻度线。 ( 2) 20cm3 52g 2.6x103kg/m3 ( 3)水面与标记相平。 57 cm3 (4)偏小 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县 年级 下学 期期 质量 调研 检测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