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 20W D 160E 答案: B 试题分析: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称北半球,以南称南半球,是赤道将地球平均分为了南北半球,作为了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所以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点评:这是一道毫无悬念的基础知识题,意在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这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称北半球,以南称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
2、般出现在( ) A 1月、 7月 B 7月、 1月 C 6月、 12月 D 8月、 2月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气温年变化规律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 7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 1月,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点评 :注意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方法。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 7月,海洋上出现在 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 1月,海洋上出现在 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 1月,海洋上出现在 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 7月,海洋上出现在 8月。 某地山脚下的温度为 220C,山顶温度为 1
3、00C,这座山的相对高度为( ) A 600米 B 3666米 C 200米 D 2000米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同一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 0.6 的规律,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 22 -10 =12 ,用气温差除以0.6 再乘以 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 12 0.6 100=2000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2000米。所以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点评:依据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来解答此题,考查了如何根据气温差来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考试常见题目,难度适中。 降水最主要的形式是
4、( ) A雾 B降雪 C冰雹 D降雨 答案: D 试题分析: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降雨,能占到降水的 80%以上,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降水的类型及其区别。 点评: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类型及其区别,降水类型有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 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特点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如下: A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故符合题意; B热带草原气候的主
5、要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故不符合题意; C热带沙漠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终年高温干燥,故不符合题意; D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故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回答本题需要熟记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七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美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卫生事业落后,所以非洲是世 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所以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上
6、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此题难度不大,是道基础题。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可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自然增长率较低,如欧洲。 阿拉伯人属于( ) A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阿拉伯人分布于西亚和北非地区,故人种应为白色人种。所以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平时学习生活中还可以关注一下混血人种的情况。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
7、英语 B法语 C汉语 D阿拉伯语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其次是英语,排第三位的是西班牙语,所以本题应该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是道基础题,但要区分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的区别, 世界上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以及世界华人的分布,所以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 D 试题分析: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再是佛教,基督教在西方国家中信仰人数众多,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考点:
8、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是道基础题。世界宗教的分布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东亚、东南亚居民大都信仰佛教。 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山地崎岖 答案: D 试题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所以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点评:本试题比较简单,容易简单。聚落的位置、形态和建筑风格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聚落基础设施的建设。 下列国家中属于南半球发达国
9、家的是( ) A南非 B日本 C澳大利亚 D加拿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日本、加拿大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所以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南北半球的划分。 点评:本题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属于基础题。南非虽然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在世界范围上只能算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所以不能算是发达国家。 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是(
10、) A世界贸易组织 B红十字会 C联合国 D国际奥委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所以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重要的国际组织。 点评:本题较简单,需要牢记重要的国际组织。 1945年 10月 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们的户外活动最为适宜的一组是( ) A体育锻炼 B晾晒
11、衣服 C播种水稻 D高空作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四个选项分析如下A选项中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是降雨,不适合体育锻炼,故 A错误; B选项中的符号代表的是晴天,适合晾晒衣服,故 B正确; C选项的符号代表的是降雪,不适宜种植小麦,故 C错误; D选项的符号代表的是雷雨,不适合高空作业,故 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点 评:此题一方面考查对天气符号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基础性题目。依据对天气符号的认识我们判断不同的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对对应关系是否正确作出判
12、断。 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答案: A 试题分析:狂风暴雨、晴转多云、风和日丽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冬冷夏热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所以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点评: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然后逐一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 ) A 1年 B 1月 C 1周 D 1天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大
13、约是 24小时,为 1天。所以本题选择 D。 1年为地球公转的周期。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周期 点评: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周期要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地球自转一周约为 1天,地球公转一周约为 1年。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能分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现象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更替);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的差异。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点评: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
14、地理现象解答。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在学生学习记忆过程中容易混淆。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记忆,可以记住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或者记住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然后用排除法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所以北半球为冬季,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所以南半球为夏季,所以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导致的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根据太阳光照图判断地球上 的季节需要注意: 哪个极地附近出现极昼即为该半球的夏半年, 南北半球的季节状况相反。 划分地球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阳光的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泉州 三中七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