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0500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正确,发声体的振动能产生声音; B、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错误,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都有关; 所以选 A 考点:声现象 点评:(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 2)发声体由于材料和结构的不

2、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音色是辨别声音的最重要的特征; ( 3)在不同的介质或温度下,声速一般不同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 , 从俯视图中的 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哪个图形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内的俯视图, A处为筷子, 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 B射向观察者 P处的一条光线 ON为过 B点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即在 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 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 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 i和角 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 r i所以观察者在 P处看到的筷子 A的像 A的位置不是在

3、 A的实际位置,而是由其实际位置偏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据此可知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该是图中的 A或 D图才与实际情况相符 同时,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 所以选 D 考点:光的折射 点评:画图说明: A处为筷子, 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 B射向观祭者 P处的一条光线 ON为过 B点沿半径方的直线,即在 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 AB则相当于在 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的光线,角 i和角 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即可作出判断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

4、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 D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所以选 D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 将一张北极熊跳跃时的照片置于平面镜前,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照片所成的像应该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符合该条件的只有 B图 所以选 B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点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像的形状

5、: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下图 a是某物体运动的 v-t图像,则右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 s-t图像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v-t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该物体运动的 s-t图象应该是 S与 t成正比关系 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静止,不合题意 B表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不合题意 C中 S与 t成正比关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 D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少,直至减小为 0,不合题意 所以选 C 考点:物理图像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的 v-t图像, s-t图像的分析 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

6、球跳动 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B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C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 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D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光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不符合题意; B、研究不可见光时把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分类法,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蜡烛火焰的摆动,可以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研究响度和振幅关系时,控制钢尺的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是采用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 C 考

7、点:声现象,物理学研究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与能量和物理学的方法,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通常我们可以利用转化法来进行研究,把不便于我们观察的物理现象转换为便于观察的物理现象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 “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 B “它的轻 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 C “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 D “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本选项的问题是 “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没有具体的探究

8、对象,且防火与隔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B、本选项的问题是 “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不是围绕题意要求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C、 “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紧紧围绕题意的要求,且提出了具体的探究内容 -厚度,具有较大的探究价值,符合题意; D、本选项 的问题是 “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不是围绕题意要求的保温隔热的性能,因此,探究价值不大 所以选 C 考点:物理学方法;物质的物理特征 点评: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进行探究实验的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在分析时,重点要看是否围绕了实验的目标要求,同时关注其是

9、否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5s内通过了 10m的路程,则它在前 2s内通过的路程是 A一定等于 4m B可能大于 4m C不会小于 4m D不会是 4m 答案: B 试题分析: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可变的,所以有各种可能,但不能一定是那种状态。 所以选 B 考点:变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可变的。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

10、、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 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答案: D 试题分析:冰水的甲杯,杯内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外壁,液化;内壁因为本身温度就低,没有液化现象; 热水的乙杯,热水汽化出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温度相对低的杯壁,液化在内部 考点: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液化现象,解答的关键是知道液化放热,是温度高的气体遇到低温物体液化。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

11、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地上的水吸热蒸发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冰块吸收饮料放出的热量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吸热的现象符合题意 C、身上的水吸热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干冰吸热直接由固体变气体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 B 考点:物态变化 点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 4m B中学生课桌身高约 1m C中学生的脉

12、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 75次左右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 12m s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 4m,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体重约 500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 75次左右,不符合题意;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约 8m/s,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选 D 考点:常见物理量的估计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

13、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2011年 11月 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萤火一号 ”与俄罗斯 “火卫一 ”探测器捆绑发 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萤火一号 ”是静止的 A地球 B “火卫一 ”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答案: B 试题分析: “萤火一号 ”与 “火卫一 ”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 “火卫一 ”探测器为参照物,它们这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以地球、太阳、火星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 B 考点:机械运动 点评: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

14、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实验题 在 “研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 (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 _的温度计 (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_ _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 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 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_ _ . (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答案:水银 水蒸气液化 96 试题分析:( 1)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100 ,酒精的沸点是 78 ,水银的沸点是 357 ,水银的沸

15、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 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 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 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 96 (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考点:研究水的沸腾 ”实验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不同物质沸点的比较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液化的概念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如图甲所示,是 “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

16、物 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 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 (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 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 ABCD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 。 ( 4)图像中 DE段是过程 答案:晶体 吸热 固液共存 50 CD比 AB段升温快 沸腾 试题分析:(

17、 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 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 3)物质在第 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b0 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 50 物质是固态时,吸热 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 30 ( 50 -20 =28 )物质是液态时,吸热 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 40 ( 90 -50 =40 )所以该物质熔化前( AB段)升温比熔化后( CD段)升温慢 ( 4)如图, 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 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 考点: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18、点评:( 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 2)熔化是吸热过程 ( 3)如图,物质先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之后,温度再升高,不断吸热,液体的温度升高,到达沸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沸腾过程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某兴趣小组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 ( 1)如图所 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 (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 90cm处移至距透镜 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 5cm透镜

19、的焦距约为 cm,判断的依据是 。 ( 3)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 ( 4)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 (5)小明终于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 像,小强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 _(靠远 离近)透镜移动光屏 。 答案:同一高度 5 物距远大于焦距时,像距近似等于焦距 放大 物距小于焦距 远离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要求,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

20、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2)从 “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 90cm处移至距透镜 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 5cm”,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的焦距约为 5cm; ( 3)当如图位置时,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有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一定是放大的, ( 4)从实验装置上考虑:实验时若像很远,像距很大,光具座不够长,则光屏不会接收到像;蜡烛、透镜、光屏若不在同一高度上,所成的像有可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从成像规律上考虑:若蜡烛恰好放在焦点上,则不会成像;放在焦点以内,则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

21、屏上 (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离近透镜移动光屏 。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 1)为使像 能完整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 2)物远像小像变小,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 ( 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且能成清晰的像时,应是放大的实像,而当物距小于像时,也成清晰的像时,应是缩小的实像 ( 4)本题首先从实验器材的安装上考虑:若凸透镜成实像,器材安装必须能保证能呈现在光屏上; 其次要考虑物距焦距关系,保证成实像,才能成像在光屏上 在探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的实验

22、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 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如图乙所示),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光斑的 _,以方便比较 .确定光斑的位置,方便比较 ( 2)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答: 没有控制 _相同。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和入射角相同 ( 3)某小组同学根据修改后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_ 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答案:位置 液体深度

23、或入射角 油 试题分析:( 1)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 (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小明在实验没注意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和入射角相同; ( 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考点:光的折射 点评:( 1)为了把液体对光线的偏折程度体现出来,需要在水槽底部贴上刻度尺,记录折射光线照射在水槽底部的光斑的位置; ( 2)为探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在实验时应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液体的种类; ( 3)通过记录的位置,和

24、空气中照射点光斑相比较,距离空气中光斑越远,说明对光的偏折本领越大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 n。 (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_ _,应将其中错误的步骤改正为 _ _。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_ _ 。 答案: A 绕圈总长度除以圈数 DBEC 试题分析: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 n

25、,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 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所以答案:为: A 绕圈总长度除以圈数 DBEC 考点: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点评: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也叫累积法 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下降 15厘米、30厘米、 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距离 /厘米 时间 /秒 实验次数 15 30 45 1 1.00 1.92 2.82 2

26、0.99 1.94 2.80 3 0.96 1.90 2.78 (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填 “是 ”或 “不是 ”)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 1: 方法 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填 “方法 1”/ “方法 2”/都正确) (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27、; 答案:不是 方法 1 增加高度 换更长的玻璃管或倾斜玻璃管或换成油 试题分 析:( 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同的路程( 15cm)内,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z)方法 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 z是加起来被 3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 ( 3)增大纸板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 ( 4)乙实验的物体是自由下落,下落时间短,如果增长玻璃管的长度,可以增加下落时间,便于测量 考点: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点评:( 1)分析实验数据,看在相同的路程内所

28、用的时间 ,得出结论; ( 2)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 3除); ( 3)现在路程一定,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由速度公式可知就要减少下滑时间,可从下列方法考虑:增大纸板角度、或增大铅笔放置高度、在更光滑的桌面上实验; ( 4)乙实验的物体是自由下落,下落时间短,不易测量,为了增加下落时间,可以增长玻璃管的长度 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 ,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 A 及 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支蜡烛 A、 B,其目的是为了 _ _; (3)

29、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 (5)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蜡烛 B位置放置光屏,眼睛 _ _ (直接 /透过玻璃)观察;若 _ 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 ,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_ _(选填“转向自己 ”、 “转离自己 ”或 “不动 ”) 答案: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确定像的位置 物距与像距 直接 光屏上没有像 转向自己 试题分析:( 1)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看到蜡烛 A的像,又能看

30、到蜡烛 B,当看到蜡烛B也像点燃一样,蜡烛 B的位置就是蜡烛 A的像的位置,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3)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 4)平面镜成虚像,所以把蜡烛 B移去,在蜡烛 B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 ( 5)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 OO向人转动时,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 考点:探 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 1)掌握实验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例如选择蜡烛的原因、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选择刻度尺的作用、选择透明的薄玻璃板的原因、光屏的作用等 ( 2)掌握实验过程中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玻璃板要和水平台垂直、为什么要从蜡烛

31、 A一侧观察等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小华对物理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小华也注意到,在进行物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为此,小华想以表格形式将物理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整理出来。现请你帮小华完成下表中的空白部分。(每章只须举 1例) 章次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声现象 在测试噪声对每分钟脉博次数影响的活动中,对噪声的响度应加以控制,以免损害人听力。 二、物态变化 三、光现象 四、透镜及其应用 五、物体的运动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活动中,应谨慎操作,防止玻璃管破碎。 答案: .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不用激光照眼睛 不用望远镜看太阳 试题分析:实验是物

32、理学的基础,但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问题,在物态变化试验中,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酒精溢出,发生火灾,在光学实验中要注意不用激光照眼睛 不用望远镜看太阳,因为强光会刺激人的眼睛。 考点:实验安全 点评: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但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问题,防止对同学的身心造成伤害。 填空题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 面被拍打得越响 .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 _

33、_。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_ 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_ _。 答案:不应收集拍打桌面的声音 低 频率太低或次声波 试题分析:实验时眼睛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耳朵听钢尺振动产生的响度我们不是研究桌子振动的幅度和桌子的响度,不能收集桌子的声音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 小,音调越来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 20Hz,人耳感觉不到 考点:声音的特性 点评: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响度跟钢尺振幅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幅度和钢尺响度

34、,收集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频率在 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 红外线具有 _ _效应;对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 B超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_ _。早晨看到的 “太阳 ”,实际是光经过大气层发生 _ _,而形成的 _ _像。 答案 :热 验钞机 折射 虚 试题分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响尾蛇就是通过这一特点来跟踪食物,进行捕食电视遥控器也是红外线的应用 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来做验钞机 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和红外线、紫外线无关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早晨看到的 “太阳 ”,实际

35、是光经过大气层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 点评: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所以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 紫外线可以用来验钞,它和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使用范围也就不同 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刮的是 _ _风,车上乘客从窗户伸出手臂感觉 _ _风(填 “有 ”或 “ 无 ”)。 答案:西 无 试题分析:火车向东运动,而其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空气的流动速度与车的速度相同,即相对静止所以风向为向东 因为空气的流动速度与车的速度相同,所以车上乘客从窗户伸出手臂感觉无风 考点:机械运

36、动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润扬大桥下江水深为 20m,桥上一 彩灯距水面 30 m,则该彩灯的 “倒影 ”距水面 _ _m;若江水上涨 0.4 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 “倒影 ”相距 _ _m。 答案:; 59.2 试题分析:( 1)平静的江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彩灯与江面距离 30m,彩灯的像离江面也是 30m; ( 2)江水上涨后,彩灯与水面的距离减小了 0.4m,即 30m-0.4m=29.6m,此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仍然相等,所以 “倒影 ”离水面也是 29.6m,灯与倒影的距离就是 29.6m+2

37、9.6m=59.2m 所以答案:为: 30; 59.2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准 “像与物的距离 ”还是 “像与镜的距离 ”;水下的 “倒影 ”就是平面镜成的像 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_ _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_ _。如果图中 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_ _cm 答案:倒立、放大 改变光路 20 试题分析: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凸透镜的作用就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平面镜将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射到银幕上,所以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得, f 40cm 2f,所以 20cm f

38、40cm 所以答案:为:放大;倒立;改变光路; 20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 u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现在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至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眼的光路图如图 A的 _ _ 图(选填 “甲 ”或 “乙 ”) 所示,可选用图 B中的 _ _(填序号)镜来配制近视眼镜; 答案:乙 2.4 试题分析: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

39、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中乙图表示近视眼成像,会聚点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所以答案:为:乙 2.4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点评: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根据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可知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 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_ 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_ _。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窗玻璃震碎,说明声音

40、可以传递 _ _,机场的工作人员戴上有耳塞的工作帽,这是在 _ _处控制噪声。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 小球弹开或听不到声音 能量 人耳 试题分析: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小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能表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窗玻璃震碎,是因为声音的能量将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战斗机飞行时产生声音属于噪声,机场的工作人员戴上有耳塞的工作帽,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 考点:声现象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利用小球的运动验证声音的振动要注意声音传播需要

41、介质;空气是可以传声的真空不能传声 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 _镜。 A 、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_ _像头( “靠近 ”、 “远离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 _ 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答案:凸透镜 靠近 反射光线很弱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汽车的像越来越大,物距越来越小,所以汽车靠近摄像头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

42、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光线很弱,摄像头几乎 无法成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 点评:(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V 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f U 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U 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 13.01 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 “冻结 ”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液体氯乙烷 _ _的原理;冬天人呼出 “白气 ”是 _ _现象;石油气是通过 _ _方法变成液态,利于运输储存的; 答案:汽化吸热 液化 压缩体积 试题分析

43、: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 “冻结 ”起来,就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液体氯乙烷在常温下可以汽化,汽化要吸热,使实施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 冬天人呼出 “白气 ”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方法变成液态,利于运输储存的; 考点:汽化、液化 点评: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要放热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下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_ _cm。如 图所示,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 _ _s。答案: .95cm 337.5 试题分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的长度为

44、L=13.95cm-10.00cm=3.95cm; 此秒表的分度值为 0.1s,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5分 37.5s; 337.5s 考点:刻度尺、秒表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计算题 2010年 12月 22日 10时,宜万铁路在恩施举 行首发仪式,正式通车。宜万铁路修建中最难是齐岳山隧道,如果一列火车长 300 m,以 72 km h的速度通该隧道, 9分钟后通过, 求:( 1)齐岳山隧道的长度。( 2分) ( 2)下面是万州到宜昌的列车车次表,假如你要乘坐 K1196次列车从万州到宜昌,全程

45、377公里,请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 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分) 车次 出发 -到达 发时 -到时 参考票价 K1048 万州 宜昌 05:55 10:12 硬座 54 硬卧下 108 K1196 万州 宜昌 08:35 13:05 硬座 54 硬卧下 108 T252/T249 万州 宜昌 21:57 03:30 硬座 54 硬卧下 108 K1270/K1267 万州 宜昌 15:33 19:38 硬座 54 硬卧下 108 K504/K501 万州 宜昌 17:10 21:21 硬座 54 硬卧下 108 答案: m 83.8Km/h 试题分析:( 1) 9分钟火车通

46、过的距离。 t=9min=540s v=72km/h=20m/s 隧道的长度: ( 2)由图可知, K1196次列车从万州到宜昌的时间是 t=13:05-8:35=4.5h 平均速度是: 考点:路程时间的计算 点评:( 1)火车过隧道或过桥时,走的路程是一个隧道(桥)长加一个车长。 ( 2)会看列车时刻表 作图题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通过一个小窗口能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在图甲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所看到的范围大小(用带有箭头方向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为光的传播方向)。 ( 2)画出图乙中入射光线 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用字母 表示 ) (3) 画出经过透镜后折射光线 (4)一束与水平方向成 50角光线从空气 射向平静的水平面(如图所示),画出这束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试题分析:( 1)根据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作图 ( 2)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过反射点作法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 3):连接入射点与像即可 ( 4)光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分居在两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考点:光路图 点评:本题综合考察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图。属于光学基础知识。注意作图的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