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济南市历城区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济南市历城区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济南市历城区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济南市历城区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食醋除水垢 B浓盐酸挥发 C黑糯米酿酒 D纯牛奶变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食醋除水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浓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黑糯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纯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的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
2、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 表示 A原子, 表示 B原子,则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3A2+B2=2BA3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中只含有 2 种原子,故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含有 2种元素,错误; B、根
3、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3A2+B2=2BA3,故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 1,错误;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两种分子都分别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故都属于单质,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正确。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
4、力。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 Q、 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该变化的基 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13g C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为 5:4 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 N 的质量是 1g,反应后是 26g,则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25g;而 P则是由 32g变成 12g,即反应中反应了20g, Q 的质量没变仍为 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M也应为反应物,且其反应的质量为 25g-20g=5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M+
5、PN。 A、由于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 =18g-5g=13g,正确; C、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 =25g:20g=5:4,正确; D、由于 Q 的质量在反应中没变,故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解答本题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四川泡菜 3.23.6、葡
6、萄汁 3.54.5、牛奶 6.36.6、鸡蛋清 7.68.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B葡萄汁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C鸡蛋清为碱性食品 D牛奶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A四川泡菜的 pH为 3.23.6,小于 7,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正确; B葡萄汁的 pH为 3.54.5,小于 7,呈酸性,故葡萄汁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正确 ; C鸡蛋清的 pH为 7.68.0,大于 7,
7、呈碱性,故鸡蛋清为碱性食品,正确; D牛奶的 pH为 6.36.6,葡萄汁的 pH为 3.54.5,故牛奶的 pH大于葡萄汁的pH,所以葡萄汁的酸性比牛奶强,错误。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石灰石和稀盐酸 镁和稀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 NH4NO3和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图中装置的小气球鼓起来,说明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了。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 镁和稀硫酸反应
8、生成氢气,能使瓶内压强增大;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压强增大;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压强增大; NH4NO3和水溶解吸热,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瓶内压强减小。故选 A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溶解时的热现象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化综合 题,首先要会根据压强变化分析气球鼓起的原因,再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分析判断,即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温度升高。 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C干冰可作制冷剂 D服用 NaOH固体治疗胃酸过多症
9、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价格又便宜,故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B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度,正确; C干冰升华时会吸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 D由于 NaOH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错误。故选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故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有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 BaCl2溶液和稀NaOH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不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A
10、Na2CO3溶液 B CuSO4溶液 C食盐水 D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 A、 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 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碳酸钡沉淀,与稀 NaOH溶液不反应,三个现象各不相同,故可以鉴别; B、 CuSO4溶液与盐酸不反应,与 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三个现象各不相同,故可以鉴别; C、食盐水与稀盐酸、 BaCl2溶液和稀 NaOH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盐酸、
11、BaCl2溶液和稀NaOH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故遇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时,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才可以一一鉴别。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主要物质氢气不能反应,故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能除去杂质,正确; B、主要物质碳酸钠和杂质硫酸钠都 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故不能用硝酸钡溶液除去碳酸钠中的硫酸钠,错误; C、主要物质氯
12、化钠溶于水,杂质细沙不溶于水,故可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来除杂,只是加水无法除杂,错误; D、主要物质铁粉和杂质氧化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错误的是 A向草木灰滴加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该固 体可能含有 CO32-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该溶液一定显中性 C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C、 H两种元素 D
1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是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A、碳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当草木灰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可以猜测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正确; B、酚酞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不会变色,所以不能根据酚酞不变红,来判断该溶液一定是显中性,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由于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可以判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正确;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是氧气,正确。故选 B 考点:证明碳酸
14、盐( CO32-检验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相关反应的现象,并能根据反应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锰( Mn)、镍( 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 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 Mn Cu Ni B Ni Mn Cu C Cu Ni Mn D Mn Ni Cu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镍强;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铜镍锰。故选 C 考
15、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已调平 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注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调至天平平衡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2.2gFe2O3,要使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金属镁的质量为 A 4.8g B 2.4g C 2.2g D 0.2g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天平加酸后是平衡的,再向左边烧杯中加入 2.2gFe2O3,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左盘增重 2.2g;而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是金属镁,镁与盐酸反应会
16、放出氢气,故天平右边增加的质量 =加入固体质量 -放出气体的质量,且只有净增加的质量等于 2.2g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设天平右边烧杯内加入金属镁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x,则加入的金属的质量为2.2g+x; Mg+2HCl=MgCl2+H2 24 2 2.2g+x x 24:( 2.2g+x ) =2: x 解得 x=0.2g 则加入镁的质量是 2.2g+0.2g=2.4g。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一道天平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无论哪种情况,要保证天平再平衡,必须保证左右两边净增加量要相等。 20 时, 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A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17、数为 20% B 中所得溶液时饱和溶液 C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 20 时,向 中再加入 1gNaCl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氯化钠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增加,当 10g水中溶解了 3.6g氯化钠后不再溶解,说明此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A、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6.7%,错误; B、 10g水中溶解了 3.6g氯化钠后才不再溶解,故 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 溶液都是饱和溶液,由于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
18、 20 时 10g水中最多能溶解 3.6gNaCl,向 中再加入 1gNaCl,就相当于溶液 ,为饱和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点评:理解和熟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还要注意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交警 常用 “酒精检测仪 ”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与检测仪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2H5OH+4CrO3+6H2SO4=XCr2(SO4)3+2CO2+9H2O。其中 x的数值和三氧化铬( Cr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
19、是 A 2, +3价 B 2, +6价 C 4, +3价 D 4, +6价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4CrO3+6H2SO4=XCr2(SO4)3+2CO2+9H2O 分析,方程式左边有 Cr原子 4个,方程式右边有 Cr原子 2x个,则 2x=4,解得 x=2; 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O 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设 CrO3中 Cr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x+( -2) 3=0,解得x=+6价。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
20、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的计量数,对于化合价的计算,要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利用已学化学知识来判断,处理下列突发事 件的措施不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D误服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立即喝食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这样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
21、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中和剩余的碱,正确; C、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增大空气流通,也就是增加了氧气的量,使燃烧更充分,错误; D、误服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可以喝食醋,因为二者能发生反应而使生石灰消耗掉,正确。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锦绣历城,山清水美。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我区环境保护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小清河 B
22、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秸秆还田,严禁焚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环境的污染来源与治理措施分析。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错误;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 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省资源,错误; 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故严禁焚烧秸秆,有利于环境保护,错误。故选 B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 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熟记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
23、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称量固体时,要 “左物右码 ”,图示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要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来验证,正确; D、用 pH试纸测定溶液 pH时,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到 pH试纸的一端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而不能把 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来测定,否则会污染整瓶试剂,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济南市 城区 期末 质量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