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济南市历城区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食醋除水垢 B浓盐酸挥发 C黑糯米酿酒 D纯牛奶变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食醋除水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浓盐酸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黑糯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纯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的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
2、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 表示 A原子, 表示 B原子,则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3A2+B2=2BA3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中只含有 2 种原子,故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含有 2种元素,错误; B、根
3、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3A2+B2=2BA3,故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 1,错误;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两种分子都分别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故都属于单质,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正确。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
4、力。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 Q、 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该变化的基 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13g C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为 5:4 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 N 的质量是 1g,反应后是 26g,则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25g;而 P则是由 32g变成 12g,即反应中反应了20g, Q 的质量没变仍为 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M也应为反应物,且其反应的质量为 25g-20g=5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M+
5、PN。 A、由于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 =18g-5g=13g,正确; C、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 =25g:20g=5:4,正确; D、由于 Q 的质量在反应中没变,故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解答本题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四川泡菜 3.23.6、葡
6、萄汁 3.54.5、牛奶 6.36.6、鸡蛋清 7.68.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B葡萄汁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C鸡蛋清为碱性食品 D牛奶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A四川泡菜的 pH为 3.23.6,小于 7,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正确; B葡萄汁的 pH为 3.54.5,小于 7,呈酸性,故葡萄汁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正确 ; C鸡蛋清的 pH为 7.68.0,大于 7,
7、呈碱性,故鸡蛋清为碱性食品,正确; D牛奶的 pH为 6.36.6,葡萄汁的 pH为 3.54.5,故牛奶的 pH大于葡萄汁的pH,所以葡萄汁的酸性比牛奶强,错误。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石灰石和稀盐酸 镁和稀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 NH4NO3和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图中装置的小气球鼓起来,说明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了。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 镁和稀硫酸反应
8、生成氢气,能使瓶内压强增大;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压强增大;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压强增大; NH4NO3和水溶解吸热,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瓶内压强减小。故选 A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溶解时的热现象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化综合 题,首先要会根据压强变化分析气球鼓起的原因,再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分析判断,即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温度升高。 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C干冰可作制冷剂 D服用 NaOH固体治疗胃酸过多症
9、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价格又便宜,故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B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度,正确; C干冰升华时会吸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 D由于 NaOH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错误。故选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催化剂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故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有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 BaCl2溶液和稀NaOH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不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A
10、Na2CO3溶液 B CuSO4溶液 C食盐水 D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 A、 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 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碳酸钡沉淀,与稀 NaOH溶液不反应,三个现象各不相同,故可以鉴别; B、 CuSO4溶液与盐酸不反应,与 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三个现象各不相同,故可以鉴别; C、食盐水与稀盐酸、 BaCl2溶液和稀 NaOH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盐酸、
11、BaCl2溶液和稀NaOH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故遇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时,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才可以一一鉴别。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主要物质氢气不能反应,故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能除去杂质,正确; B、主要物质碳酸钠和杂质硫酸钠都 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故不能用硝酸钡溶液除去碳酸钠中的硫酸钠,错误; C、主要物质氯
12、化钠溶于水,杂质细沙不溶于水,故可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来除杂,只是加水无法除杂,错误; D、主要物质铁粉和杂质氧化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错误的是 A向草木灰滴加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该固 体可能含有 CO32-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该溶液一定显中性 C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C、 H两种元素 D
1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是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A、碳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当草木灰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可以猜测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正确; B、酚酞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不会变色,所以不能根据酚酞不变红,来判断该溶液一定是显中性,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由于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可以判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正确;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是氧气,正确。故选 B 考点:证明碳酸
14、盐( CO32-检验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相关反应的现象,并能根据反应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锰( Mn)、镍( 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 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 Mn Cu Ni B Ni Mn Cu C Cu Ni Mn D Mn Ni Cu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镍强;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铜镍锰。故选 C 考
15、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已调平 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注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调至天平平衡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2.2gFe2O3,要使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金属镁的质量为 A 4.8g B 2.4g C 2.2g D 0.2g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天平加酸后是平衡的,再向左边烧杯中加入 2.2gFe2O3,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左盘增重 2.2g;而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是金属镁,镁与盐酸反应会
16、放出氢气,故天平右边增加的质量 =加入固体质量 -放出气体的质量,且只有净增加的质量等于 2.2g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设天平右边烧杯内加入金属镁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x,则加入的金属的质量为2.2g+x; Mg+2HCl=MgCl2+H2 24 2 2.2g+x x 24:( 2.2g+x ) =2: x 解得 x=0.2g 则加入镁的质量是 2.2g+0.2g=2.4g。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一道天平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无论哪种情况,要保证天平再平衡,必须保证左右两边净增加量要相等。 20 时, 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A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17、数为 20% B 中所得溶液时饱和溶液 C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 20 时,向 中再加入 1gNaCl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氯化钠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增加,当 10g水中溶解了 3.6g氯化钠后不再溶解,说明此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A、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6.7%,错误; B、 10g水中溶解了 3.6g氯化钠后才不再溶解,故 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 溶液都是饱和溶液,由于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
18、 20 时 10g水中最多能溶解 3.6gNaCl,向 中再加入 1gNaCl,就相当于溶液 ,为饱和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点评:理解和熟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还要注意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交警 常用 “酒精检测仪 ”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与检测仪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2H5OH+4CrO3+6H2SO4=XCr2(SO4)3+2CO2+9H2O。其中 x的数值和三氧化铬( Cr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
19、是 A 2, +3价 B 2, +6价 C 4, +3价 D 4, +6价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4CrO3+6H2SO4=XCr2(SO4)3+2CO2+9H2O 分析,方程式左边有 Cr原子 4个,方程式右边有 Cr原子 2x个,则 2x=4,解得 x=2; 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O 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设 CrO3中 Cr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x+( -2) 3=0,解得x=+6价。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
20、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的计量数,对于化合价的计算,要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利用已学化学知识来判断,处理下列突发事 件的措施不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D误服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立即喝食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这样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
21、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中和剩余的碱,正确; C、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增大空气流通,也就是增加了氧气的量,使燃烧更充分,错误; D、误服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可以喝食醋,因为二者能发生反应而使生石灰消耗掉,正确。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锦绣历城,山清水美。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我区环境保护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小清河 B
22、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秸秆还田,严禁焚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环境的污染来源与治理措施分析。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错误;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 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省资源,错误; D、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故严禁焚烧秸秆,有利于环境保护,错误。故选 B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 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熟记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
23、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称量固体时,要 “左物右码 ”,图示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要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来验证,正确; D、用 pH试纸测定溶液 pH时,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到 pH试纸的一端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而不能把 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来测定,否则会污染整瓶试剂,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
24、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是 A多食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 B食用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 C向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防腐 D青少年多吃油炸类食品,补充热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水果和蔬菜中富 含维生素,故多食水果和蔬菜,能补充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故可防治碘缺乏病,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不支持呼吸,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可向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防腐,不符合题意; D、大量食用油炸类食品,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不利,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
25、养素,常见气体的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故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储备,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是人们在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认识。其中科学合理的是 A用洗洁精除油污属于乳化作用 B火炉旁放盆石灰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C “缺铁性贫血 ”中 “铁 ”指铁单质 D厨房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能对油渍起乳化作用,故可用于除油污,正确; B、 “煤气 ”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石灰水反应,所以在火炉旁放盆石灰水不能防止煤气
26、中毒,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缺铁性贫血 ”中 “铁 ”是指铁元素,错误;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而打开电器开关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将液化气引爆,开窗通风可以减小室内天然气的浓度,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液化气开关,再开窗通风,错误。故选 A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一氧化碳的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Mg2+:一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 B 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 2H: 2个氢元素 D
27、:氧化钙的化合价为 +2价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1”要省略,故 Mg2+中的 “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正确;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故 CO2中的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错误; C一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原子,就把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前面,故 2H表示 2个氢原子,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 价的数值可知, 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错误。故选 A 考点
28、: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B稀释浓硫酸时,出现液滴大量飞溅,可能是把水向酸中倾倒的原因 C你做过的 “纸船烧水 ”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燃烧条件中的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放应后要冷却至室温在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分析。 A氢气为可燃性气体,当混有空气且达到其爆炸极限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29、,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则可能会出现液滴大量飞溅,正确; C纸船烧水实验中,由于水吸热降温,故使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而不能燃烧,故本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燃烧条件中的 “可燃物必须达到其着火点,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 如果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由于此时集气瓶中的温度较高,剩余气体仍处于膨胀状态,瓶内压强较大,故水进入的就较少,会使测量结果偏低,正确。故选 C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空气组成的测定,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练掌握化学实
30、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 表示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B 表示的微粒属于阴离子 C 和 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NaO D 表示的 微粒相对原子质量为 17g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和 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 8和 11,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表示的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错误; B、 微粒的质子数为 17,核外电子数为 18,即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为阴离子,正确; C、微粒 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为氧离子,故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微粒
31、带有 1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钠离子,故在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由钠离子和氧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O,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错误。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钙、消石灰、 CaO B氧化铁、铁锈、 Fe3O4 C碳酸钠、纯碱、 NaHCO3 D氢氧化钠、烧碱、 NaOH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32、知识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A、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是 Ca(OH)2,错误; B、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 Fe2O3,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是 Na2CO3,错误;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和苛性钠,化学式是 NaOH,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 ,就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名称相近的物质的成分,会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一 种最小粒子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中含有 H2和 O2分子 D天
33、然气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被分成原子,错误; B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但能生成盐和水,错误;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可能含有 H2和 O2分子,错误; 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是甲烷与氧气的反应,故属于氧化反应,正确。故选 D 考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中和反应,电解水实验,氧化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下列对
34、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体温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都有 H+ C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 A、体温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之间存在间隔,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汞原子本身体积受热时不变,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 H+,故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正确; C、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当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时,酒精和水的分子会进入到
35、相互的间隔中,故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ml,正确;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并最后进入到缉毒犬的鼻腔中,正确。故选 A 考 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填空题 下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检验 。 ( 2)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
36、干燥的 CO2气体。 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序号) 。 产生 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检验集气瓶中是不是 CO2气体的方法 。 ( 3)同学甲为验证制取 CO2后剩余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且 CaCl2溶液呈中性),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取样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盐酸。你是否同意该方案?简述理由。 。 ( 4)将少量 CO2气体通入盛有足量 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瓶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填写下列各项序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 ( 2) ACE CaCO3+
37、2HCl=CaCl2+2H2O +CO2 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 CO2 ( 3)不同意,因为溶液中一定含有 CaCl2,不管是否有稀盐酸,都能和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4) A 试题分析:( 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逸出; (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故应选用发生装置 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只能 选用收集装置 E;根据题意,要 “收集干燥的 CO2气体 ”,故在收集前要用浓硫酸
38、进行干燥,所以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CE;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2H2O +CO2; 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要检验 CO2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 CO2。 ( 3)由于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一定生成 CaCl2,即溶液中一定含有 CaCl2,故不管溶液中是否有稀盐酸剩余,都能和 AgNO3溶液反应,并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因此该方案不完善。 ( 4)由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将少量 CO2气体通入盛有足量
39、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时,二氧化碳会被 NaOH溶液吸收,故瓶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增加。故选 A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Cl-检验方法) 点评: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和可溶性 Cl-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中和反应实验时, 某化学兴趣小组认真观察、详实记录,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 1)小明同学利用 “pH计 ”测定并绘制了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图示可知:小明的实验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将 (选填 “稀盐酸 ”
40、或 “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另一种溶液中。 在加入溶液的质量至 5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 2)细心的小华同学观察非常仔细,在实验进行几秒钟之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经过小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 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了,依据是 。 为此,他们还进一步设计了两个检验 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来重复验证: 方案一: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 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 NaOH溶液变质了。 方案二: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加适量酚酞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 你不同意上述两个实验方案中的哪一个?简述你的理由。 。 答案:( 1) HCl+NaOH
41、=NaCl+H2O( 2) 稀盐酸 NaCl 、 NaOH ( 2)稀盐酸与 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只能与 NaOH变质后生成的 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方案二。因为 NaOH和 NaOH变质后生成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用来判断 NaOH溶液是否变质。 试题分析:( 1)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由图象可知, pH值开始时大于 7,并逐渐的减小到 7然后小于 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不断的加入的是酸性溶液,故使 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当加入盐酸溶液的质
42、量为 5g时,溶液的 pH大于 7,即溶液显碱性,说明仍有氢氧化钠剩余,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 ( 2)由于稀盐酸与 NaOH反应时无明显现象,而 NaOH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即变质),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故可知 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了。 无色酚酞遇碱变成红色,而 NaOH和 NaOH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不能用来判断 NaOH溶液是否变质。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氢氧化
43、钠的性质以及碳酸根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 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硫元素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系密切,在战国时期,我国的炼丹家们就开始了对硫元素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应用。图 14是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流程 ( 1)以上 A、 B、 C、 D四个物质中,硫元素表现的化合价为零的物质是 ( 2)请写出 B-C的化学方程式 (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 ,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必要时再到医院治疗。 ( 4)煤和石油中都有硫元素,它们燃烧的废气中含有硫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与水及氧气反应 会导致硫酸型酸雨
44、的形成。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酸雨危害的是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增加燃煤用量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 答案:( 1) S ( 2) 2SO2+ O2 2SO3( 3)大量水冲洗 ( 4) 试题分析:( 1)化合价是元素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故单质的化合价为0,在上述 A、 B、 C、 D四种物质中,只有 S是单质,故选 S; ( 2)根据题意,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 O2 2SO3; ( 3)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 4)根据题意,酸雨主要是由硫
45、的氧化物与水及氧气反应形成的,故 .由于汽油中含有 S元素,故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就能减少减少酸雨的危害,正确;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减少酸雨的危害,正确; .增加燃煤用量,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从而增加酸雨的危害,错误;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能有效减少含硫化合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减少酸雨的危害,正确。故选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 方程式,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点评:环境污染问题是近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化学考试的考查热点之一,要学会从环境污染的原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其中,减少化石燃
46、料的燃烧是防止形成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 “DEHP”的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 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塑化剂 “DEHP”的一条以上物理性质 。 ( 2)塑化剂 “DEHP”属于 (选填 “单质、氧化物、化合物 ”中合适的一项)。 ( 3)一个 “DEHP”分子中,氢原子和
47、氧原子的最简个数比为 。 ( 4)塑化剂 “DEHP”中 H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 5)针对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人认为化学物质是这些问题的罪恶之源。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 答案:( 1)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 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物。 ( 2)化合物( 3) 19:2( 4) 19:32( 5)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化学知识缺少科学的认知。 试题分析:(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根据题意可知, “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物 ”,都属于物理性质。 ( 2)根据塑化剂 “DEHP”的化学式为 C24H38O4,可知其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 3)一个 “DEHP”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38: 4=19: 2。 ( 4)塑化剂 “DEHP”中 H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 =( 138):( 164) =19: 32。 ( 5)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