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0967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 、 、 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B 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C 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D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盛一时的隋朝 南北重归统一 课外活动小组将

2、举办 “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 ”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 A卫青 B岳飞 C文天祥 D韩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宋抗金的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又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金和南宋的对峙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3、查学生对元朝政治制度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诗歌: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商业繁荣 B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C音乐艺术普及 D民族大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

4、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元朝诗歌: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反映的历史现象就是汉蒙人民的融洽关系,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民族融合的发展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宋朝建立,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这

5、就是材料里的 “陈桥兵变成君主 ”;后来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大将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这就是材料里的 “限制武功向文治 ”,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右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陶瓷业在宋朝的发展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

6、已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我国从 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原始的瓷器,所以 A项是错误的,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电视连续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 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里的 “契丹人、大理人、大宋人,西夏公主 ”等词语,可以知道此电视剧是以北宋、辽、西夏形势 为历史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的有关常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图属于唐朝疆域分布图; B图属于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C属于金、南

7、宋对峙图; D属于元朝疆域图,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夏的和战 金和南宋的对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匈奴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里的 “金城公主 ”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8、分割的一部分,它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 如果你是唐太宗中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有幸与魏征同朝为官 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道理 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死后,继位的是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武则天登上皇位已经是 690年了,所以 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10、册 “贞观之治 ” 女皇武则天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A专制与跋扈 B开明与开放 C封建与宗法 D集权与融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全盛时期的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民族政策看,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从对外交往看,唐朝积极弘扬唐朝文化,吸收别国先进文化,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对外友好往来 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

11、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贞观之治 ” 女皇武则天 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 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 军机处 A B C

12、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隋两朝政治制度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则是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诞生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结束割据分裂、实现统一王朝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A隋 西晋 秦 元 B秦 西晋 隋 元 C秦 隋 西晋 元 D西晋 隋 元 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西晋建立于 266年;隋建立于 581年;元建

13、立于 1271年,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盛一时的隋朝 南北重归统一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综合题 材料: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 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 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 )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 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 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

14、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 C的 “瓦子 ”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张三出生在何地?( 1分) 张三离船登岸之地 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 C地是哪一个城市?( 2分) 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 考试,你如何看待当时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 2分) 举例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的繁荣

15、景象?( 2分) 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来并说明原因。( 3分) 答案: 江都(今扬州)。( 1分) B:洛阳;( 1分) C:长安。( 1分) 开创了中国古代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使有才能的人进入统治阶层,增强了国家机构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或流动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 2分) 评分说明: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唐玄宗实行有利的政策措施,如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2分) 评分说明:措施能列举出一两点即可。 “全身棉布新衣湿透

16、”,棉布成为衣料是宋朝棉纺织业兴起以后的事情。( 1分) “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 ”,占城稻的引入是在宋朝时期。( 1分) 到京城 C的 “瓦子 ”中玩, “瓦子 ”的出现是在宋朝。( 1分) 评分说明:学生只指出错误不说明原因不得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 取有效信息,材料中 “A地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第二代皇帝是隋炀帝,他曾经三次乘龙舟来江都游玩,最后在此处被杀,所以张三出生在江都。 第( 2)问,主要考查隋朝历史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 “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

17、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 ”等信息可以得出 B处指的是洛阳;依据材料中的 “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 C”,可以知道 C处指的是长安。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形成于隋完善于唐朝的科举制,开创了中国古代 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使有才能的人进入统治阶层;增强了国家机构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玄宗时期的经济繁荣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重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改进生产工具,提倡节俭,重视

18、生产等。 第( 5)问,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里的 “全身棉布新衣湿透 ”里的棉布新衣与史实不符,棉布成为衣料是宋朝棉纺织业兴起以后的事情;材料里的 “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 ”与史实不符 ,占城稻的引入是在宋朝时期;材料里的:到京城 C的 “瓦子 ”中玩于史实不符, “瓦子 ”的出现是在宋朝。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影响 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 ” 盛世经济的繁荣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商业的繁荣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材料一: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材

19、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 (根基、基础 )。 宋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分析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2分)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对当时的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二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 2分) 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2分 ) 你觉得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分 ) 答案: 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意思相同即可, 2分) 变化原因: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相对安定

20、。( 2分)影响: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分) 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南移。( 2分) 农业方面: “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方面:精美绝伦的宋瓷行销海内外;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商业方面:开封和杭州的繁华程度超过唐代长安;海外贸易发达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市民娱乐中心 瓦子;商店营业时间延长,不仅有日市、夜市,还出现 “鬼市 ”,几乎全天候营业;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 东京经济的繁荣 评分说明:学生从任一方面举出一个例子得 1分,共 2分。 政局

21、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2分) 评分说明:学生从任一角度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得 1分,共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的观察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比较图表,获取有效信息。通过观察图表可以知道,从西汉到唐代再到北宋我国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从19.8%上升到了 62.9%;而北方人口在同 一时期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从 80.2%降到了 37.1%,即: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第( 2)问,主要考查北宋时期

22、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变化的原因是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相对安定;影响是北方人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的变化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 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经济繁荣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我国在农业方面: “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方面:精美绝伦的宋瓷行销海内外;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商业方面:开封和杭州的繁华程度超过唐

23、代长安;海外贸易发达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市民娱乐中心 瓦子;商店营业时间延长,不仅有日市、夜市,还出现 “鬼市 ”,几乎全天候营业;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经济的繁荣 第( 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 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商业的繁荣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

24、风貌 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水 平。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李老师在帮助学生复习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设 计,请你一起来完成设计内容。 【历史线索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涉及的是哪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其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2分) 【和谐盛世篇】 在首尾将近 300年的大唐王朝,分别出现了 “治世 ”和 “盛世 ”的局面。请你写出其名称及开创者。 ( 2分) 比较两位皇帝在位时实行的政治措施,你认为这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什么?( 2分) 【民族关系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朝

25、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也为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和教训。 唐朝和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1分 ) 元朝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元朝时期形成 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1分 ) 【学习收获篇】 通过这两单元的学习,从学史方法的角度和认识历史的角度谈谈你的收获。 (2分 ) 【学以致用篇】 请你仿照此题形式,提出一个不同的主题并设计至少一个问题。 (1分 ) 答案: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2分) 评分说明:只写出历史时期只得 1分。 唐太宗:贞观之治( 1分);唐

26、玄宗:开元盛世( 1分)。 评 分说明:全部答出才可得分 重视农业、重视人才、提倡节俭等。( 2分) 评分说明:学生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唐朝实行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的开明政策( 1分),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造就了唐朝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1分)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1分),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元朝灭亡。( 1分) 评分说明: “影响 ”意思对即可。 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时战时和。(意思对即可, 1分) 回族。( 1分) 学史方法的角度:主题归纳;构建知识框架;分类归纳;注重历史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2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寻规律等等。( 1分) 认识历史的角度: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等。( 1分) 评分说明:从两个角度分别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得 1分,共 2分。 评分说明:学生列出主题并提出问题得 1分,只提问题或只列出主题不得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隋唐和宋元时期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涉及的是我 国隋唐时期的内容,其主要特征是繁荣与开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涉及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内容,其主要特征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 2)问,第一小问主

28、要考查我国唐朝时期出现的政治局面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开元盛世 ”。 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 重视农业生产,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还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时,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人做宰相,还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在农业方面还积极改进生产工具,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等。两者的共同措施有:重视农业、重视人才、提倡节俭等 第( 3)

29、问,第 小问主要考查唐朝和元朝的民族政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造就了唐朝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加速了元朝灭亡。 第 小问主要考查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依据已学知识 可知,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时战时和。第 小问主要考查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方法的总结和对历史认识的角度的归纳。

30、结合对历史的学习可以知道,可以用以下方法学习历史:主题归纳;构建知识框架;分类归纳;注重历史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寻规律等等;认识历史的角度: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 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等。 第( 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主题可以是:【繁荣文化篇】,问题可以是: 分别列举两个单元里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分别列举两个单元里在文体方面的创新。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贞观之治 ” “贞观之治 ”的措施 “开

31、元盛世 ” 盛世经济的繁荣 “和同为一家 ”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填表题 请将下列政权的基本信息补充完整。( 4分) 政权名称 建立者 民族 亡于何国 辽 耶律阿保机 契丹 北宋 赵匡胤 汉 金 西夏 元昊 蒙古大汗国 金 女真 蒙古大汗国 南宋 赵构 汉 答案: 金 党项 完颜阿骨打或阿骨打 元 评分说明:每空 1分,共 4分。错字不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0世纪初建立的辽是被 1世纪初期阿骨打建立的金政权所灭; 11世纪前期,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

32、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辽、宋、夏的和战 金和南宋的对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问答题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4分) 图中向西和向东的路线分别反映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1分) 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 1分) 试举出唐朝与 A地区建立联系的一个事例。( 1分) 请你为这幅地图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1分) 答案: 玄奘、鉴真。( 1分,顺序颠倒或只写出一人名字不给分。

33、) 丝绸之路。( 1分) 文成公主人藏或金城公主人藏。( 1分) 如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示意图或唐朝的对外交往等。( 1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由材料中的 “唐、长安、西域、日本 ”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中向西的路线反映的是唐朝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的路线;图中向东的路线反映的是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路线 。 第( 2)问,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可以知道,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从我国长安到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的丝绸之路,而唐朝时高僧玄奘去往天竺时要经过此路

34、。 第( 3)问,读图可知, A地区指的是今天我国的西藏地区,所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汉藏两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又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题主要讲了唐朝与日本与天 竺的友好往来,所以结合图片主要内容,标题可以是: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示意图,也可以是唐朝的对外交往示意图。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合同为一家 ”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