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 、 、 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B 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C 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D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盛一时的隋朝 南北重归统一 课外活动小组将
2、举办 “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 ”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 A卫青 B岳飞 C文天祥 D韩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宋抗金的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又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金和南宋的对峙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3、查学生对元朝政治制度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诗歌: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商业繁荣 B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C音乐艺术普及 D民族大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
4、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元朝诗歌: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反映的历史现象就是汉蒙人民的融洽关系,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民族融合的发展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宋朝建立,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这
5、就是材料里的 “陈桥兵变成君主 ”;后来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大将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这就是材料里的 “限制武功向文治 ”,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右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陶瓷业在宋朝的发展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
6、已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我国从 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原始的瓷器,所以 A项是错误的,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电视连续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 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里的 “契丹人、大理人、大宋人,西夏公主 ”等词语,可以知道此电视剧是以北宋、辽、西夏形势 为历史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的有关常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图属于唐朝疆域分布图; B图属于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C属于金、南
7、宋对峙图; D属于元朝疆域图,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夏的和战 金和南宋的对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匈奴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里的 “金城公主 ”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
8、分割的一部分,它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 如果你是唐太宗中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有幸与魏征同朝为官 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道理 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死后,继位的是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武则天登上皇位已经是 690年了,所以 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10、册 “贞观之治 ” 女皇武则天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A专制与跋扈 B开明与开放 C封建与宗法 D集权与融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全盛时期的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民族政策看,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从对外交往看,唐朝积极弘扬唐朝文化,吸收别国先进文化,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对外友好往来 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
11、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贞观之治 ” 女皇武则天 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 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 军机处 A B C
12、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隋两朝政治制度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则是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诞生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结束割据分裂、实现统一王朝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A隋 西晋 秦 元 B秦 西晋 隋 元 C秦 隋 西晋 元 D西晋 隋 元 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西晋建立于 266年;隋建立于 581年;元建
13、立于 1271年,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盛一时的隋朝 南北重归统一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 综合题 材料: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 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 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 )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 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 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
14、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 C的 “瓦子 ”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张三出生在何地?( 1分) 张三离船登岸之地 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 C地是哪一个城市?( 2分) 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 考试,你如何看待当时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 2分) 举例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的繁荣
15、景象?( 2分) 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来并说明原因。( 3分) 答案: 江都(今扬州)。( 1分) B:洛阳;( 1分) C:长安。( 1分) 开创了中国古代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使有才能的人进入统治阶层,增强了国家机构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或流动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 2分) 评分说明: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唐玄宗实行有利的政策措施,如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2分) 评分说明:措施能列举出一两点即可。 “全身棉布新衣湿透
16、”,棉布成为衣料是宋朝棉纺织业兴起以后的事情。( 1分) “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 ”,占城稻的引入是在宋朝时期。( 1分) 到京城 C的 “瓦子 ”中玩, “瓦子 ”的出现是在宋朝。( 1分) 评分说明:学生只指出错误不说明原因不得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 取有效信息,材料中 “A地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第二代皇帝是隋炀帝,他曾经三次乘龙舟来江都游玩,最后在此处被杀,所以张三出生在江都。 第( 2)问,主要考查隋朝历史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 “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
17、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 ”等信息可以得出 B处指的是洛阳;依据材料中的 “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 C”,可以知道 C处指的是长安。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形成于隋完善于唐朝的科举制,开创了中国古代 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使有才能的人进入统治阶层;增强了国家机构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玄宗时期的经济繁荣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重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改进生产工具,提倡节俭,重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西 运城市 稷山县 年级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