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江苏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江苏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江苏江阴市青阳片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 “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收集证据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明的过程包括了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认证三个环节,其中 “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属于猜想假设环节 考点:学习科学探究 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 “试镜 ”前试穿,如图所示,但他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
2、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 A弯腰或下蹲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D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一些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 只有弯腰或下蹲,这样才会看到镜中的鞋, 考点:平面镜成像 当室内温度为 20 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室内温度为 20 ,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 20 ,排除选项 D;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
3、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排除选项 A;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排除选项 B 考点:温度和温度计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 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
4、,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下列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A杀菌 B监测森林火情 C使日光灯管发光 D促进人体维生素 D合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杀菌使用的是紫外线;不符合题意; B、红外线热作用强,当森林有火情时,树木产生红外线强,人们可以对其进行监测;符合题意; C、日光灯管发光时为可见光,不符合题意; D、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合成; 考点:人眼看不见的光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太阳
5、光下我们能看到黄色的花是因为太阳光中的黄光被黄花反射了,而太阳光 中的其它色光都被黄花给吸收了 . 考点: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 如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一块不透明的物体挡住了光线时,由于光线不能绕过该物体,所以被物体所挡住的一块区域所接受到的光亮便减少,就形成了一块黑暗的与遮挡物形状相同的影子,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产生月食现象的原因是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6、、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反射与反射规律 黑板发生反光会使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坐在两侧的学生容易观察到黑板反光 B黑板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强 C字发生漫反射,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D为了避免反光,黑板应打磨得粗糙些 答案: C 试题分析:( 1)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当从某一角度看黑板,这一角度的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强度大,看黑板时会很刺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故选项 A正确, B正确, C错误; ( 2)为了避免反光,可以采取的方案有: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
7、角度,或黑板采用漫反射光材料等 如果是玻璃黑板,打磨得更粗糙些如果是木头黑板,刷上黑板油就可以也可以挡上窗帘故 D正确 考点:光的反射与反射规律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 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 考点:声音的特性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 隔
8、墙有耳、 掩耳盗铃、 低声细语、 悦耳动听、 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 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考点:声音的特性 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 “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答案: B 试题分析: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9、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用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 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考点:汽化与液化 下列温度最接近 23 的是
10、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7 左右;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 的最低气温约为 0 左右; C、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约为 0 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D、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室温为 23 左右; 考点:温度和温度计 双选题 “掩耳盗铃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 1)产生;( 2)传播(说明:两空中的内容,顺序可颠倒) 试题分析:( 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
11、动产生, “掩耳盗铃 ”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 ( 2)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掩耳盗铃 ”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 “禁止抽烟 ”、 “请熄火 ”“请不要使用手机 ”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这一过程中要 热量。 答案:汽化;吸 . 实验题 ( 4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 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 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 答案:( 1)如图所示 ( 2)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通过入射
12、点 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OO,做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 OB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 2)分别作出物体 AB端点 A、 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 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考点:光的反射与反射规律 ( 5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
13、下表: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_、 _的琴弦进行实验。 ( 2)为了 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_、 _的琴弦进行实验。 (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则缺少的数据为_。 答案:( 1) ;( 2) ;( 3) 20 试题分析:(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 ; (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 ; (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
14、该是 20cm 考点:声音的特性 ( 3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 “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 弹出的距离,共做 10次。 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右表中的数据: (
15、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 3)、受敲 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试题分析:(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 (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 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考点:
16、声音的特性 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 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_随着时间的推移 ,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_(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 、减小 试题分析:根据图解,入射角等于 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 60,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象图中的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考点:光的反射与反射规律 ( 7分)每年冬天的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
17、无区别 ?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甲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 _(选填 “A”、 “B”或 “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 10 ),这样选择选择的理由是:( 1) _ _;( 2) 。 【测量数据】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纯冰对应曲线 、淡盐冰对应曲线 、浓盐冰对应
18、曲线 ) 【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 _ (选填 “是 ”或 “不是 ”)晶体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 _(选填 “提高 ”或 “降低 ”)冰的熔点 【拓展思维】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 ( 1)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_选填( “快 ”或 “慢 ”) ( 2)小明想起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 0 ,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 0的原因是什么? _ _ _(只要讲出一点即可) 答案: A B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 江阴市 青阳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