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目前西方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A非洲南方古猿 B非洲早期猿人 C中国南方古猿 D中国元谋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目前西方普遍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它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制造工具。再经过长期发展,才出现 “完全形成的人 ”,人类最终于猿类分道扬镳。 A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的出现。 点评:劳动在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人类学家把 “完全形成的人 ”分为早期猿
2、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体貌特征的不同可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三大人种。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美国人发明了轮船 D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世纪 60年代、织布工年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机 ”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由此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A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
3、识记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 1765年 1840 年,首先发生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随后蔓延到欧洲和其他生产领域。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机 ”;最具代表性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工具的发明: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影响:促进了生产 力的巨大飞跃,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工厂制度的出现,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先机 ”和 “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
4、贸易 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 “世界工厂 ” D确立海上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强了海外贸易,虽然扩大英国海外市 场,但它主要是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 A不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项明显错误。题干关键词之一是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 ”,这一历史转变是指英国社会制度的转变,英国最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后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 C 项符合题意。 17 世纪下半叶,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
5、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 1763年英国取得 “七年战争 ”的胜利。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这是 18世纪了, D项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生容易错选 D项,完成工业革命并没有为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8世纪,英国打败荷兰、法国之后,才确立霸主地位。 亚历山大二世说 “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说明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动机是 A解放农奴 B发展资本主义 C避免革命 D维护沙皇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俄国 1861年
6、改革的背景来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是因为俄国农奴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沙皇不得不进行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法令规定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B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俄国 1861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根据俄国 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就可以解答。本题还可以联系到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南北战争,三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 之后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
7、于总结。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这说明德国的对外政策是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 C扩大德国在欧洲的版图 D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别的国家主要是指 “英国和法国 ”, “ 阳光下的地盘 ”主要是指殖民地。东西两德的统一使德国经济得到发展,德国希望能推翻欧洲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自己的欧洲霸权地位,夺得更多的殖民地。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德国的殖民主义政策。 点评:当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经沦为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殖民地,而德国在世界中
8、没有足够的殖民地供其积累原始资金、原料、劳动力等,所以才要向其他国家抢夺殖民地。 导致了国家的政策向世界扩张倾斜,直到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 1920年冬,列宁发现 “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 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一年后,却出现了 “无产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结合 ”的局面。带来这种转变的主 要因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整风 C反革命暴动被平定 D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是因为苏联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就是无偿征收农民的粮食,取缔一切商业行为。
9、在全社会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配给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后来,苏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 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出现“无产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结合 ”的局面。 A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需要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其实质是利用行政手段调控国家
10、经济,是在战争前提下的非常措施,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在国家 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直接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的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不列颠空袭战 C德国空袭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 D 试题分析: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不列颠空战 ,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企图进犯英国的计划。使二战开始以来在欧洲战无不胜的德国军队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德国渡海进攻英国计划失败,西欧战事陷入僵局。希特勒责成陆军总司令部制订了进攻苏联的 “巴巴罗萨 ”计划,企图用 3个月时间先击败苏联,于是德国空袭苏联。 A、 B、 C
11、都不符合题意。 1941年12月 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 1月 ,苏中美英等 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绝大多数独立国家,无论是主 动还是被动,几乎无一幸免,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人类历史的面貌被这场极其残酷和极端对立的战争根本改变,它对人类社
12、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A布尔什维克注意的胜利 B四月提纲 C庶民的胜利 D共产党宣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了准备。 1847年 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立的以德国工人 为主体,吸收英、法、比利时等国工人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 1848年 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战斗口
13、号,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D符合题意。布尔什维克注意的胜利、庶民的胜利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表,四月提纲是在二月革命之后发表。 考点: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马克思 、恩格斯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题还可以改为:共产党宣言指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宪章运动 D新中国成立 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
14、B第三世界的兴起 C欧盟的形成 D联合国的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 点评: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 ,是世界经济 ,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 ,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
15、,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 ,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 ,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 ,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 ,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 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允许买卖土地,最支持和拥护国家的这项政策阶层是 A广大农民 B广大手工业者 C中下级武士 D新兴地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采取了以下的具体措施:在政治方面,改革封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
16、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土地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 ,因此广大农民支持和拥护国家的这项政策。 A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明治维新领导人说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 ,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下列体现这一主张的措施是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C.提倡文 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D.积极扶持私人兴办企业 这位科学家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但他清楚地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他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他是 A牛顿 B居里夫人 C居里 D爱
17、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词是 “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即最著名的方程式就是 “相对论质能方程 ”。 数学表达式为: E=mc2( E 能量 m 质量 c 光速) 由于 c的平方是一个很大的数,所以一个很小的质量都可以爆发出很大的质量。如果铀原子核裂变成总质量稍小的两个核,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即核裂变,这也是原子弹的能量释放的原理。因此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爱因斯坦主张和平、反对战争,1914年 10月,他参加签署告欧洲人民书,呼吁
18、停止战争、停止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表达自己对和平的渴望。 19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 “打破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 ”的观点, 它沉重的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这种观点是 A原子 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微生物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彻底推翻了 “神创论 ”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是课文基本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属于送分题。 “1640年革命和 1789年革
19、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 会的 新政治制度 。 ”这里的 “新政治制度 ”指的是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史称 “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这场革命对欧洲、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 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从此,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它又标
20、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点评:难度较大,本题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等角度来考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意义在于它的开创性。此后欧美各国纷纷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成为了 1718 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 偏 “背道而驰 ”,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 B他得到了航海地图 C郑和航海也是向西 D他相信地圆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 “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 ”,按照常理应该直接向东前进到达东方。
21、 “哥伦布偏偏 背道而驰 ,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 ”说明他认为东方和西方不是绝对的对立和分开,两者应该有 “交点 ”。换而言之,他相信地圆学说。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达 伽马:西欧 大西洋 好望角 印度洋 印度:迪亚士:西欧 大西洋 好望角;哥伦布 西欧 大西洋 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西欧 大西洋 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西欧 . 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 “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
22、出自 A黄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句是 “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根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也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两河流域。 B 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考点:本题考查两河文明。 点评:本题还可以改为:以下古代文明成果与产生地区有误的是 (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尼罗河流域 B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恒河流域 C司母戊鼎、甲骨文 黄河流域 D种姓制度、佛教 印度河流 域 在古代社会形成严格的
23、等级制度即 “种姓制度 ”的国家是 A古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中国 D古印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 吠陀时代 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云南省 西盟佤族自治县 第一 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