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内蒙古根河市第一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91 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 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9,相对原子质量为 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15 B 49 C 66 D 164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元素的原子来讲,核电荷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总数,核电荷数为正值,核外电子数为负值。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属于送分题,考察原子核电荷数和其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考生只有清楚两者关系才能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游刃有余。 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 (Na2FeO4)中,铁
2、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2 B 3 C 5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合物正负化合价总和为零,设铁元素化合价为 a,有 2( +1)+1a+4(-2)=0,得 a= 6。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这类题目较为简单,中考时常出现在填空题中,但注意不要和将运算符号和化合价的正负混淆。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放 A、 B、 C三种物质各 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变化如下: A B C 新物质 D 反应前物质质量( g) 30 30 30 0 反应后物质质量( g) 待测 33 0 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物质中所含有的的元素种类是 A、
3、B、 C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B变化后待测的 A质量为 5g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 B物质增重 3克, C物质质量减少 30克, D物质增重 22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增重物质总质量等于减少的物质总质量, A物质反应后增重 5g, 变化后待测的 A质量为 35g, B错;由题知此反应是 C物质的分解反应,生成 A、 B、 D三种物质,所以 C物质中所含有的的元素种类是 A、 B、C 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A、 C 正确; A 物质为生成物,有可能是单质,有可能是化合物。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注意细心,注意题目中隐
4、含的条件,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不发生变化的要么是没有参加反应要么是催化剂,以此为标准写出反应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2A + B = C + 2D中 A、 B、 C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 103、71、 160,则 D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58.5 B 117 C 114 D 14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根据此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两个 A原子和一个 B原子反应生成一个 C原子和两个 D原子,则有 2103+171=1160+2D,则 D相对分子质量为 58.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题目较为简
5、单,注意细心,此知识点属于中考必考题型。 1985年发现了一种组成为 C60的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 1个分子中含有 60个碳原子 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D它是一种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60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一个 C60分子中含有 60个碳原子。 B 由化学式可以看出 C60中只含有碳元素,为单质。 C C60中只含有碳元素,只有碳元素组成。 D C60为单质。 考点:化学式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考察较为直接,属于较简单的题目,考生应全面掌握化学式的意义,这部分知识点在中考选择题里面经常出现,应引起重视。 我国首次展
6、示了自制的核潜艇,使用 Na2O2与 CO2反应放出 O2, 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 + 2CO2 = 2M + O2, 则 M的化学式为( ) A Na2O B NaOH C Na2CO3 D NaH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中必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且原化学方程式已经配平,化学反应前后钠原子和碳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后两个 M分子中共含有四个钠原子和两个碳原子,反应前共含有八个氧原子,反应后氧气分子中有两个,故两个 M分子中含有六个氧原子。综上所述, M的化学式为 Na2C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该题不难,需细心审题,不要想当然,要注意 生成物中是两个
7、M分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CaO B Fe3O4 C SiO2 D Al2O3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多少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氧、硅、铝、铁,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 Al2O3。 考点:地壳中元素含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化学常识,属于一个小型的推断题,考生应注意平时的积累总结。 根据下图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属于同种元素 B 属于离子 C 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D 的结构不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
8、元素。 B 核内质子数为 11,核外电子数为 10为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为 9,核外电子数为 10,为阴离子。 C 失去电子后核内有 12个质子,核外有 10个电子,为阳离子。 D 核外有 7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达到稳定结构; 核外有 2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两个而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都不稳定。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点较为简单,应仔细审题,这类题目主要就是考察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等则是原子,不相等则是离子,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考生应该做到灵活运用。 国际互联网上报道: “目前世界上有近 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 ”。我国政府将启动 “酱油补铁工程 ”。这里的铁是指(
9、) A铁单质 B四氧化三铁 C三氧化二铁 D铁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缺铁缺的是铁元素,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多种,包含了离子和原子等。人体补充的物质是组成是较为复杂的,有离子也有原子,统称为元素。 考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 点评:属于较为简单的概念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要理解并掌握元素的概念。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中子存在于原子核中,不带电,重量和质子相当。 B 对于原子来讲核外电子总数等于其核内质子总数。 C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D 化学反应只涉及元素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
10、子数。 考点: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点评:考察较为直接,概念题,较为简单,但要注意是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所有的电子。 填空题 ( 3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反应事实 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 “白加黑 ”产生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单质 答案:) 3Fe+2O2 Fe3O4 2H2O2 MnO22H2O+O2 2KClO3 2KCl+3O2 试题分析: 1)答案:并不唯一,注意化学式、反应条件以及配平的准确;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实质是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过程; 3)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单质是氧气, “白加黑 ”指的是反应物,所以反
11、应物为白色氯酸钾和黑色的二氧化锰,此反应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其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考点: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这类题目要注意反应物的状态以及与方程式的联系,近几年中考题目中直接考察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考察的方程式都是课本上出现的,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 4分)将下列物质前面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石墨、 炭黑、 活性炭、 金刚石、 氧气、 一氧化碳、 不锈钢。 (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_,( 2)可用于做干电池电极的物质是_, ( 3)常用于制造餐具的材料是 _,( 4)能用于冰箱除味的物质_。 答案: (1) (2) (3) (4)
12、 试题分析: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组成物质是碳;干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石墨;日常使用的餐具是不锈钢,主要组成物质为铁、铬、镍;活性炭疏松多孔,容易吸收冰箱中的异味分子,用来除臭。 考点: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点评:常识类题目注意积累,考生应加强对常见化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否则考试时容易模棱两可。 ( 8分)用 符号或文字填空: ( 1)个氮原子 ; ( 2) 2个碳酸根离子 ; ( 3)个二氧化碳分子 ; ( 4)个氢分子 ; ( 5) 2Ca2+ ; ( 6)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 ; ( 7)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 8)氯化亚铁 。 答案:( 1) 3N ( 2) 2CO32- ( 3)
13、5CO2 ( 4) 2H2 ( 5) 2个钙离子 ( 6) ( 7) ( 8) FeCl2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代表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同理,分子和原子团前加数字代表分子和原子团的个数。注意 FeCl3和 FeCl2的区别,亚铁为正二价的铁,通常铁离子是指正三价的铁离子。 考点:分子式的意义。 点评:分子式的书写容易混淆,注意细心,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考生应注意问的是此化学式的哪一种意义。 计算题 ( 3分)某同学在通风橱里进行三次实验:每次把 16g硫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如下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给定 的质量 8g 16g 20g 生成 的质量 16g ag bg
14、 请回答:( 1)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 _次恰好完全反应;第 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 ( 2)在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 S、 以及生成的 三种物质的质量之比_; ( 3) a=_, b=_。 答案:( 1)第二次 第三次 ( 2) 1:1:2 ( 3 ) 32 32 试题分析:由化学反应方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果硫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三者质量比为 32:32: 64,第一次加入 8g氧气生成 16g二氧化硫知氧气恰好反应完, 16g硫反应 8g,还剩 8g;第二次反应是 16g硫、 16g氧气,由化学反应方程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2g二氧化硫, a= 32;第三次
15、氧气比第二次多了 4g,硫的质量没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和第二次一样,所以 b=3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这种题目最主要的是看懂表格,表格中蕴含的信息是解题的题眼,这种题目中蕴含了对应的各组化学实验的变化规律,从规律中考生可以找出量的关系,判断出反应物在各组反应中是否反应完全,而这个正是解题的关键,这种解题方法是中考的常考点,需重点掌握。 ( 4分)我过南方地区抗击暴风雪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中一种融雪效果好,无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钾( CH3COOK) 请回答 ( 1)醋酸钾中 C、 H、 O 的原子个数比是 ; ( 2)醋酸钾中 C、 H、 O 元素质量比
16、是 ; (3)醋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4)醋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2:3:2( 2) 24:3:32 (3) 98 (4 )39.8% 试题分析: ( 1)醋酸钾中 C、 H、 O 的原子个数比是 2:3:2 ( 2)醋酸钾( CH3COOK)中 C、 H、 O 的元素质量比是 212:31:216,化简得 24:3:32。 (3) 醋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2+31+216+139=98。 ( 4)醋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39/(212+31+216+139) 100%=39.8% 考点:物质组成表示。 点评: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和某元
17、素质量分数这类问题较简单,但在中考题中也属于必考题,对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同学由于粗心失分,计算时应特别注意细心。 ( 4分)足量的稀盐酸与 250g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g 试题分析: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X CaCO3 + 2HCl=CaCl2 + H2O +CO2 100 44 250g X X=110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110 g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察的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较为简单,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常常作为压轴题,考察数形结合,做这类题目首先审题要仔细,计算的时候步骤要写明,另外计算的时候要注意细心。 探究题 (4分
18、)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1)充分反应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还有什么现象: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是是 (填数字序号)。 原子种类 原 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 答案:( 1) A ,冒白烟,气球先鼓后瘪, 4P+5O2 2P2O5( 2) 试题分析:( 1) A中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小颗粒,冷却后沉降下来没有脱离反应体系,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2)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以及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9、的意义 点评: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以及应用要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每年的中考中是必考的内容,考生要对定义有深入的理解。 ( 3分)下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 ; ( 2)刚开始加热,澄清的石灰水中立即产生气泡,但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 : ; 。 答案:( 1)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 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里的空气,不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 3)固体黑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边浑浊。 试题分析: ( 1)网罩可以集中酒精灯火焰,从而提高加热温度;( 2)装置中原本含有空气,刚开始加热时空气受
20、热膨胀,所以澄清的石灰水中立即产生气泡 ;( 3)此反应为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试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木炭还原氧化铜 点评:此题考查常见化学反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现象,考查基础,较为简单,此外近几年中考中对此类题目的考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往往和别的知识点结合,应引起重视。 ( 7分)某校同学选用下列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a名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药品 和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都填字母序号)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化
21、学方程式是 答案:( 1)长颈漏斗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 B C (3) A C (A E)2KMnO4 K2MnO4+MnO2+O2 试题分析: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 2)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有液体所以采用 B装置,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故采用 C装置的向上排空气法;( 3)高锰酸钾为固体,且用其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用 A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可以是 C也可以是 E。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收集装置 点评:对于气体制取的考察几乎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型,考察范围较小,基本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考生平时应注意总结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