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03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宁夏银川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

2、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将一定质量的 a、 b、 c、 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a和 b是反应物, 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 a、 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 a与物质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 1,则反应中 a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3、: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 c质量增加了 3.2克,是生成物; b质量减少了0.64克,是反应物; 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者未反应;由于反应物还少2.56克,所以 a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 a的质量 为 3.84g。 A、反应物是 a和 b,生成物是 c, d可能是催化剂或者未反应,正确; B、反应后物质 a的质量为 3.84g,错误; C、此反应是 a+b=c,属于化合反应,故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 a、 b二种物质中元素

4、的种类,正确; D、物质 a与物质 b的质量比为 2.56g: 0.64g=4: 1,若物质 a与物质 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 1,则反应中 a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1,正确。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不变的原理,以及在反应时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不变的。此外,还要学会分析表中数据,并能够结合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作出具体判断。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现 象 解 释 A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酒精敞口放置体积变小 分子是运动的 C 固态氧

5、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是相同的 D 氧化汞高温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具有微粒的特性:很小,不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等。 A、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错误; B、酒精敞口放置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跑到空气中去了,正确; C、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D、氧化汞高温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其实质是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正确。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分子

6、的性质,并能用分子与原子 的性质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说明该粉尘一定是面粉 B燃烧掉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用扇子扇灭蜡烛的火焰,原因是蜡烛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说明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的事实分析判断。 A、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不一定是面 粉,还可能是煤粉,错误; B、燃烧掉的蜡烛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才

7、等于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C、用扇子扇蜡烛的火焰时,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正确;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是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从而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错误。故选 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这些都是基础性的知 识,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和甲

8、烷 答案: A 试题分析: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的,故选 A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点评: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理解和熟练掌握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的差异 ,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相同 B金刚石、石墨和 C60由不同原子构成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金刚石、石墨和 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金刚石、石墨和 C60,它们是由同种的碳原子构成

9、,所以原子的大小相同,但由于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三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选 D。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点评: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 C60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图中的胶头滴管横放在桌面上,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台,故 A错误; B、砝码用完后,应用镊子把它放回砝码盒中,防止污染砝码,故 B

10、错误; C、试剂瓶在存放时,要盖上瓶盖,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故 C错误; D、试管用完后,要洗刷干净,并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是考查热点之一,熟记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物质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原子的数目 物质的总质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种类不变;而化

11、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化,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延伸,记住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的生成,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乙酸是食醋的重要成分, 乙酸( CH3COOH)可通过粮食发酵获得。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B.乙酸 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C.乙酸中 H、 O原子个数比为 2:1 D.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3.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乙酸的化学式 ( CH3COOH)分析判断。

12、A.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122+14+162=60,错误; B.乙酸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22: 14: 162=6:1:8,正确; C.乙酸中 H、 O原子个数比 =4:2=2:1,正确; D.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53.3%,正确。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明确,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构成,利用化学式可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等。 古语说:

13、 “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燃烧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 ”的目的是 (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及以上;只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且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把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更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空气中的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燃烧才能更旺。故选 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可燃物

14、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熟记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判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B、铁丝要点燃后,才能在氧气中燃烧,并不是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就能燃烧,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故选 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有关催化 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B在化学反应后催

16、化剂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一变二不变 ”,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选 C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 下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17、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可知,反应物是 H2 和 Cl2,生成物是 HCl,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2HCl,据此判断。 A.生成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被分成原子,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错误。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本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

18、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能力。 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还原性、可燃性 B密度、硬度 C颜色、状态 D熔点、沸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判断,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A、还原性必须通过还原反应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而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者都是化学性质,正确;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C、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熔点、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19、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物理性 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一定是( ) A阳离子 B阴离子 C分子 D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分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分子、原子显电中性。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形成的,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故选B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

20、是要熟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实验室加热 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烧杯 试管 酒精灯 石棉网 试管夹 铁架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加热 150mL的液体,试管的容积较小,只适合加热少量的液体,加热大量液体应该用烧杯,烧杯的底面积较大,灯焰小,会使烧杯受热不均匀,故需要加垫石棉网,而且烧杯需要放在铁架台上加热,试管夹是用来夹试管的,不能用,故 使用的仪器有 ,故选 A。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点评: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基本操作,所以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

21、此类题的前提。 填空题 ( 9分)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罗莉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李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李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 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 H2、 O2、 N2、CO、 CO2、 CH4 ( 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伸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 ( 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 在进行实验( 3)时,除了使

22、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 来确定该气体。 请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反应方程式。 ( 4) 反应方程式 答案: (2)H2、 CO、 CH4 ( 2分,答对 2个给 1分) ; O2、 ; (3)CO2、 ; (4)紫色石蕊试液 ;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震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 + H2O = H2CO3。 (2分 ) 试题分析:( 2)因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瓶口处未见火焰,说明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一定不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又因为氧气有助燃性,能使木条燃烧更旺,而现象是木条的火焰熄灭,说明气体一定不是氧气。 ( 3)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

23、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所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4)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而除此之外的其它几种气体都没有酸性,且不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不能使紫色的石蕊溶 液变红,所以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紫色的石蕊溶液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方法是: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荡;如果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一定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点评: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化学实验考查的热点之一,是学生应掌握的

24、基本技能。解答此类题,就要熟悉气体的性质,并能利用其性质对其进行检验、鉴别,能利用气体间性质的差别进行分离和除杂。 ( 5 分)( 1)黄河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用次氯酸可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利用黄河水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A B C D E F 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 _(填编号)。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_(填编号)。 ( 2)宁夏属于严重缺水的地区,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25、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 3)水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 ;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 (1) D ; E (2) D (3)水能降低温度,同时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表述一条就可以。表述合理即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表述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 根据净化水操作的净水的原理分析,加明矾、沉淀只能把固体杂质沉至水底,过滤才能彻底除去水中悬浮物杂质,故选 D; 加入氯气后,氯气与水作用而杀死水中病毒,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选 E; ( 2)根 据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及

26、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等。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能有效减轻水体污染;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能有效减轻水体污染;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有效减轻水体污染; D、在水库边建造纸厂,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 D ( 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第一,可燃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可燃物;第二,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离;第三,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水能灭火,是因为水分蒸发时会吸热而降低温度,同时水蒸气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灭火。 考点: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本题是对

27、基础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水污染的原因和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但难度不大,只要学生在日常的学 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即可。 ( 7分)( 1)从物质种类、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 S + O2 SO2给你提供的信息是:反应物是 ;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 ;反应条件是 。 ( 2)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对人类有利,也可能对人类不利。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表面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答案: (1)硫和氧气;每 32份质量的硫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点燃。(表述

28、合理即可) (2) 可以燃烧,有毒;植物光合作用(或气体肥料),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表述合理即可,各写一条就可以) 试题分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表示反应物、 表示生成物、 表示反应条件、 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 生成物的状态等;故由 S + O2 SO2可知,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硫:氧气:二氧化硫 =32:32:64,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 (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只有充分理解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可以 做燃料,但它有毒性;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

29、过多易引起温室效应。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理解方程式的含义,明确方程式中体现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物质都有两面性,物质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8分)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人们通常用下列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 1)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 , ( 2)再将氧化钙加 水制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 3)然后将净化后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轻质碳酸钙,化学方程式是: 。

30、 张佳蕾同学对上述生产过程产生怀疑,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的成分也是碳酸钙,为什么还要花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转化一番?请你帮张佳蕾同学解开这个结: 。 答案:( 1) CaCO3 CaO + CO2 ( 2) CaO + H2O = Ca(OH)2 ;化合反应 ( 3) Ca(OH)2 + CO2 =CaCO3+H2O 石灰石的杂质含量较高,影响牙膏的品质,而转化后的轻质碳酸钙比较纯净,适宜卫生要求。(只要表述出石灰石中含有杂质就可以。表述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反应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 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

31、程式是 CaCO3 CaO + CO2; (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化学方程式是 CaO + H2O = Ca(OH)2,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故属于化合反应; ( 3)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酸钙和水,故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由于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含量较高,直接用于牙膏会影响牙膏的品质,而转化后的轻质碳酸钙比较纯净,适宜卫生要求,故需要转化。 考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 14分)回答下列问题: (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 和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 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 、 和 等。例如:构成氧气的粒子是 、构成铁的粒子是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和 。 ( 3)下列物质: 氧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 液氧; 空气中 0.03%的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说明其中的成分 。 答案: (1) 电子、质子和中子;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表述合理即可) (2) 分子、原子和离子;氧分子;铁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符号或名称都可以) (3)

33、( 2分,答对 2个给 1分);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和 稀有气体(或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稀有气体) 试题分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氮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等; ( 3) 根

34、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来判断; 氧气, 液氧, 二氧化碳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其余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如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而稀有气体含有氦、氖、氩、氪、氙、氡等多种物质。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构成以及原子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和物质的构成微粒 ,理解和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分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中 “2

35、”所表示的意义: ( 1) 2N ; ( 2) 2CO ; ( 3) 2Mg2+中元素符号前面 2表示 , 元素符号右上角 2表示 ; ( 4) 中元素符号右下角 2表示 , 元素符号正上方 2表示 答案: (1) 表示 2个氮原子; (2) 表示 2个一氧化碳分子 (3) 表示 2个镁离子;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4)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个氢原子;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 2价。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

36、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据此分析。 ( 1)一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原子,就把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前面,故 2N表示 2个氮原子; ( 2)前面带有数字的化学式表示几个某分子, 2CO表示 2个一氧化碳分子; ( 3)离子符号的前面带有的数字表示几个某离子,故 2Mg2+表示 2个镁离子;而离子符号的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 带的正负电荷数,故 Mg2+表示 1个镁离子带有 2个单位的正电荷; ( 4)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 H2O的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即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 2价。 考点:化学符号

37、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学生应能熟练应用化学用语并理解其意义来解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 ( 8分)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 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 件 ”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

38、按改进后的图 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 ,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a试管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 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装置与图 1装置比较,优点是 。 (2)王泽同学指出图 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李颖同学说: “待 a 试管冷却恢复原温度后,如果将试管倒置水中,并在水中取下橡皮塞,将看到试管中液面升高。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韩晶问: “如果不考

39、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1 5;乙:小于试管容积的 1 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 “甲 ”或 “乙 ”),理由是: 。 答案:【改进与实验】 4P + 5O2 2P2O5; 没有氧气;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 (1) 阻止了磷燃烧生成的大量五氧化二磷向空气中扩散,避免了危害人体健康;(表述合理即可) (2) 燃烧温度升高,气球膨胀,避免了试管塞的喷出。(表述合理即可) 【拓展与迁移】 甲;试管中的物质除了白磷,还有空气,白磷充足,燃烧结束,消耗完了空气中的氧气,所以是甲。 或乙:试管中的物质除

40、了白磷,还有空气,白磷不充足 ,燃烧结束,没有消耗完空气中的氧气,所以是乙。 (表述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要有可燃物, 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及以上;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没有氧气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即 4P+5O2 2P2O5,是因为它的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装置与图 1装置比较,燃烧反应可以在较密闭的空间内完

41、成,所以燃烧后的产物会留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也就是说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 2)由于燃烧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试管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图 2装置中的橡皮塞会因此而松动,甚至冲出;图 3装置中气球可随气体的膨胀而变大,避免了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如果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试管中的氧气能消耗完,则进入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1/5;若装置的气密性不 严,即装置漏气的情况下,或白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反应掉空气中的氧气时,那么进入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要小于试管容积的 1/5,

42、所以要保证进入试管的水接近试管容积的 1/5的前提条件是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白磷足量等因素。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熟练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而且要明确,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才可以燃烧;另外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计算题 ( 7分)小欣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兴趣,以下是他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题目 将 24.5g 氯酸钾和适量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等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小刚很快列出计算过程,求出了 KCl的

43、质量。请你帮他检查是否正确。 解:设生成的 KCl为 x g 2KClO3=2KCl+O2 2122.5 275.5 24.5 x x=15.1g 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 15.1。 上述计算过程是否有误? (填 “是 ”或 “否 ”) 若有,请重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 KCl的质量。 答案:是 解:设生成的 KCl为 x 2KClO3 2KCl + 3O2 2122.5 274.5 24.5 g x 或 x=14.9g 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 14.9g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首先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配平等;在进行设未知量时,一般要求设物质质量为 x,不需要单

44、位;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要求对应写在各物质的下方,不能错位;使用物质质量时,要带单位,且正确列出计算所需要的比例式方程;严格遵循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求格式,才能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本题中化学方程式没 有反应条件,更严重的是还没有配平,如果涉及氧气的计算,将会造成计算结果严重错误;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KCl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过程中没有列出比例方程等等,因此,他们的计算过程中存在许多错误或不规范之处。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严格按照规范的格式要求进行书写是计算的正确保障。 探究题 ( 19分)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你

45、对化学实验有了一些认识,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 和 ,两者的体积比约为 ,这个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 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填序号,下同)_;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 O2该装置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 O2应选用 _;制取 H2应选用 _; 制取 CO2应选用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收集 O2可选用 _, 理由是 ; 收集 CO2应选用 。( 3)过滤操作中的要点常简记为 “一 贴二低三靠 ”,请你解释

46、 “三靠 ”的具体含义:。 “三靠 ”: , , 。 答案: (1)氢气和氧气; 2:1(注意:要和前面的物质顺序一致);氢元素和氧元素; 2H2O 2H2 + O2 (2) B;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A; A; A;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C或 E;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易溶于水 ; C 。 (3) 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的地方; 漏斗下端的长管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表述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

47、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二倍,由此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即 2H2O 2H2+ O2进一步推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 “固体加热型 ”,故选发生装置 B;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 O2,由于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高锰酸钾颗粒会随着氧气流跑到导气管中,甚至水槽中,所以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 O2,属于 “固液不加热型 ”,故选发生装置 A;实验室制取 H2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故也属于 “固液不加热型 ”,故选发生装置 A;实验室制取 CO2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而制得,即 CaCO3+2HCl = CaCl2+H2O+CO2,故也属于 “固液不加热型 ”,故选发生装置 A;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 E收集,又因为密度比空气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