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泰州市姜堰实验初中九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省泰州市姜堰实验初中九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省泰州市姜堰实验初中九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省泰州市姜堰实验初中九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 s C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 1.8A D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大小的估测,考查学生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在 20 左右, 40 会感觉很热,不适应;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5m/s太快了;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应该小于 1s,人的正常脉搏为每分钟 60至 90次,个体有差异; D、一只普通鸡蛋
2、的质量大约 50g左右,个体有差异。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 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 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 P点;如果水面升至 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 Q 点,则 A P点在 S点的下方, Q 点在 S点的上方 B P点在 S点的上方, Q 点在 S点的下方 C P点在 S点的上方,
3、Q 点在 S点的上方 D P点在 S点的下方, Q 点在 S点的下方 答案: A 试题分析: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 ,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 ,当池内无水时 ,站在池旁左边的人 ,看到在 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 a位置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空气那侧是大角,所以人看到亮斑的位置的 P点在 S点的下方;如果水面升至 b位置时 ,射灯发出的光线在水中是直线传播的,亮斑的实际位置在 S点,由于人从水面上看时,池底会变 “浅 ”,人看到亮斑 Q 点在 S点的上方。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光的折射现
4、象。 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 L1、 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 S后,发现灯泡 L1较亮,灯泡 L2较暗,此现象说明 A灯泡 L1的阻值大于灯泡 L2的阻值 B灯泡 L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泡 L2的额定功率 C灯泡 L1两端的电压小于灯炮 L2两端的电压 D通过灯泡 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炮 L2的电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 L1、 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 S后,发现灯泡 L1较亮,灯泡 L2较暗。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等的, L1较亮,灯泡L1较亮说明灯泡 L1的电阻大,它两端的电压大,它的实际功率大。 A灯泡 L1的阻值大于灯泡 L2的阻值 符合题意
5、; B灯泡 L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泡 L2的额定功率 不合题意; C灯泡 L1两端的电压小于灯炮 L2两端的电压 不合题意; D通过灯泡 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炮 L2的电流 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 中灯泡亮度的比较。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较亮的灯泡的电阻大,它两端的电压大,它的实际功率大。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 “眼睛 ”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
6、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 “眼睛 ”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此题中的近视镜对光的作用是发散的。在拿走近视眼镜后,成像会在光屏的前面,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或者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近视镜对光的作用是发散的。 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
7、的 是 A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C甲、乙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 D甲、乙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图甲中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的段数是 2段,在图乙中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的段数是 3段,所以图乙省力;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此题中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的功,相同的动滑轮额外功是相等的,有用功也是相等的,所以机械效率相等。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是有用功和做功的比值。 小明观察家中的电风扇、白炽灯和电烙铁几种电器,发现它们上面都标有“220V 40W ”
8、的字样,若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 ,消耗电能最多的是 A电风扇 B白炽灯 C电烙铁 D一样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额定电压是用电器在正常工作的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小明观察家中的电风扇、白炽灯和电烙铁几种电器,发现它们上面都标有 “220V 40W ”的字样,若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 ,根据公式w=Pt,功率和时间都相等, 则它们消耗的电能也是相等的。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能的计算。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运用公式 w=Pt判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可以用来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图是用来探究磁场对电流作
9、用力; B图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C图是电磁铁的运用; D图是奥斯特实验。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力实验。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区分常见的几种电磁实验,即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原理、电磁铁的运用和奥斯特实验。 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晓燕以 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 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答案: B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是用总的量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 计算。晓燕以 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 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
10、为 7.5m/s,她在前 50m所用的时间是 ,后 5om所用的时间是,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平均速度是用总的量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 计算。 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一小时耗电接近 1. 2kWh的是 A空调 B电冰箱 C电视机 D台灯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调的功率大约是 1000w,电冰箱的功率大约是 100w;电视机的功率大约是 200w;台灯的功率大约是 20w;正常工作一小时耗电接近 1. 2kWh,此用电器的功率是 1200w。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用电器功率的估测。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用电器的功率是
11、解决此题的关键。 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 “较暗 ”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地面不发生反射 D水面发生漫反射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迎着月光走,月光经 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积水面亮;而地面发生漫反
12、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为了避让水洼,应走 “较暗 ”的地面。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 点评: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我国生产的歼敌 20隐形战斗机具有良好的隐身功能是因为其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强 C两 只相同的白炽灯串联起来接入家庭电路比单独使用其中一只灯更亮 D龟兔赛跑乌龟胜,是因为全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13、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我国生产的歼敌 20隐形战斗机具有良好的隐身功能是因为其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强;两只相同的白炽灯串联起来接入家庭电路比单独使用其中一只灯更暗;龟兔赛跑乌龟胜,是因为全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不合题意; B我国生产的歼敌 20隐形战斗机具有良好的隐身功能是因为其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强不合题意; C两只相同的白炽灯串联起来接入家庭电路比单独使用其中一只灯更亮 符合题意; D龟兔赛跑乌龟胜,是因为全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 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电磁波、灯泡的亮度和平均速度。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简
14、单的光现象、电磁波、平均速度和灯泡功率的判断。 如图 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态变化共有六种: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 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
15、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 (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厚为 2mm的茶色玻璃、 厚为 5mm的透明玻璃、 直尺、 光屏、 两只相同的蜡烛 A和 B、 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 2)点燃蜡烛 A,小心地移动蜡烛 B,直到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 ( 3)在寻找蜡烛 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_ (选填
16、 “A”或 “B”)这一侧观察,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 “控制变量法 ”或 “等效替换法 ”); ( 4)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 “能 ”或 “不能 ”)承接到蜡烛 A的烛焰的像; (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答案:( 1) ( 2)物与像的大小相等 ( 3) A 等效替换法 ( 4)不能 ( 5)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 试题分析: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 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7、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时应该在 A侧观察蜡烛 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点评: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在测定 “小灯泡电功率 ”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4.5V,小灯 泡额定电压为 2.5V、电阻约为 10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a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时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2)闭合开关前,图
18、a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应位于 (选填 “A”或 “B”)端; (3) 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 b所示)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 a中滑片 P向 (选填 “A”或 “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4)小向同学移动滑片 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c所示的 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图 23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连图略 ( 2) A ( 3) 2.2 B ( 4) 0.5 ( 5)灯泡断路 试题分析: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由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
19、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灯泡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电压表与灯泡串联。闭合开关前,滑片处于最大阻值处以保护电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与电压表两接线柱连接的电路是通路,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从而判断出故障的可能原因。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通过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关系,判断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在图象上找出灯泡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根据 P=UI计算额定功率。计算出灯泡在 1V、 2V、 3V时的电阻 值,比较电阻与电压的关系,通过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找出变化原因。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防止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电路电流过大,损坏元件。滑动变
20、阻器滑片处于 A端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起保护电路的作用。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与电压表两接线柱连接的电路是通路,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所以电路的可能故障原因是:灯泡断路或接触不良等。电压表选择 0 3V量程,分度值为 0.1V,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 2.2V,小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由图象知:灯泡在额定电压 2.5V时的电流为 0.2A,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A=0.5W。由图象可知:灯泡在 0.5 V、 1.5 V、 2.5 V时,对应的电流分别为: 0.06A、 0.16A、 0.2A, 根据公式得出,对应的电阻分别为: 8.3、 9.4、
21、 12,所以,灯泡电压增大,电阻逐渐增大。在实验过程中,灯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不变,电压增大,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所以,灯丝电阻可能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定 “小灯泡电功率 ”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 “小灯泡电功率 ”的实验中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电路的连接、注意事项、电路 故障分析和利用欧姆定律及功率的计算等问题,虽综合性强,但都是很基础、很重点的知识,只要掌握以上知识点,解决此题不难。 小明和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 ( 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材料与长度均相同的金属丝,已知甲电阻比较小,则两根金属丝中
22、横截面积较大的是 (选填 “甲 ”或 “乙 ”); ( 2)实验中,小明和小丽发现乙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较快,这表明: ; ( 3)小明提议利用该装置改做 “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 ”的实验,则他们应将其中一烧瓶中的煤油换成 质量、温度均相等的水,并使甲、乙两烧瓶中金属丝的电阻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 “温度计示数 ”或 “加热时间 ”);实验发现水的温度上升得慢,表明 的比热容比较小 答案:( 1)甲 ( 2)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不体现控制变量法,不给分 ) ( 3)相等 加热时间 煤油 试题分析: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泰州市 姜堰 实验 初中 九年级 学期 三月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