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省邗江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大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它对人体危害很大。 10月26日 19时扬州空气质量监测点监测 24小时内 PM2.5的均值符合国家标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B露天焚烧废旧塑料解决 “白色污染 ” C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植树造林增加绿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A、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不开私家车出行,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B、露天焚烧废旧塑料,虽然解决了 “白色污染 ”,但产生了大量的
2、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 C、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所以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D、森林能吸收很多空气污染物,故植树造林增加绿化,有利于净化空气,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 B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 、造林、种草等,熟记这些措施即可轻松作答。 利尿酸( C13H12Cl2O3)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能快速降低体重并稀释尿液,可以掩盖服用的兴奋剂而逃避检查,因此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尿酸属于氧化物 B利尿酸由 30个原子
3、构成 C利尿酸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D利尿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3122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利尿酸的化学式 C13H12Cl2O3分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C13H12Cl2O3是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利尿酸是由利尿酸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个 C13H12Cl2O3分子是由 13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 2个氯原子和 3个氧原子,共 30个原子构成的,错误; C、根据 C13H12Cl2O3 可知,利尿酸是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D、利尿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1213):(
4、 112):( 35.52):( 163)=156: 12: 71: 48,错误。故选 C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 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此类题中常出现的错误是,用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来表示元素质量比,解答时要注意区分。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加热碱式碳酸铜检验气体产物,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时,先旋紧连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 C用简易装置制氢气时,先向容器内添加锌粒,再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稀硫酸
5、 D制取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口,再加热盛高锰酸钾的试管 答 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加热碱式碳酸铜检验气体产物,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正确; B、检查气密性时,先旋紧连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正确; C、在加入药品时,应先加固体再加液体,若颠倒,会引起液体迸溅,正确; D、制取氧气时,由于试管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空气,若先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口,再加热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则收集的氧气会不纯, 错误
6、。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 SO2、 CO、 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SO2 SO2、 CO SO2、 N2 CO、 N2 SO2、 CO、 N2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推测混合物的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由于 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50%, 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57%, N2中没有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
7、。而题中某气体的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50%,所以该气体可能只有一种,即是 SO2;也可能是一种大于 50%,一种小于 50%,即为 CO与 N2;当然也可能是三种气体的混合物;但不可能出现 SO2与 N2、 SO2与 CO的组合。故选 C 考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推测混合物的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即若某个平均量 M是由若干个量决定时,如果若干个量中最小量为 M1,最大量为 M2,则其平均值一定在 M1与M2之间,即 M1 M M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B含氧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大于或等于氧化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C用双氧水与
8、二氧化锰混合,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减少直至为零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一个氖原子和一个水分子都含有 10个质子,但不能属于同种元素,错误; B、氧化物也属于 含氧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一定小于或等于含氧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正确; C、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后,由于反应生成氧气并逸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减少,但由于最后所得物质中仍含有氧元素,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能为零,错误; D、由于化合物中要含有
9、2 种或 2 种以上的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正确。故选 BD 考点:元素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概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基本概念,所以理解和熟练掌握 一些基本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在判别时,可学会举出一些特例来反证,这样解答会更容易些。 下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是化合物, Z、 W是氧化物 B 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0%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O2 CO2+H2O D点燃 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粒子构成模拟图可
10、知, X为 CH4, Y为 O2, Z为 CO2, W为H2O;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2O2CO2+2H2O。 A、由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 X是化合物, Z、 W是氧化物,正确; B、 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75.0%,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2O2 CO2+2H2O,没配平,错误; D、由于 CH4具有可燃性,在点燃或加热时,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
11、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 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 CO2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故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错误; B、 CO2能灭火,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
12、无色气体不一定是 CO2,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错误;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也发光发热,但不是燃烧,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的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以下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 正确的是 A 14 g碳与 32g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6g B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
13、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出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氯化钙中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根据电荷守恒一个氯离子带二个单位负电荷 D水电解生成 H2和 02的分子数比为 2: l,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 H、 0原子数比为 2: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32g氧气与 12g碳恰好完全反应,由于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故生成的二氧化碳 的质量为 32g+12g=44g,错误; B、根据反应物为某物质和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物质
14、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此选项与化学反应无关,故不适用;另外,氯化钙中一个钙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一个氯离子带 1个单位负电荷,根据电荷守恒,钙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为 2:1,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由于反应后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 1,则反应前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 2: 1,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范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的气体物质 M,它们在反应前的质量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
15、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M 反应前的质量 (g) 100 1 1 46 反应后的质量 (g) 4 89 55 未测值 下列叙述正确是 A未测值为 3 g B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C M中只含碳和氢 D M的化学式为 C2H6O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可知,反应后二氧化碳、水的质量增大,则为反应的生成物,且二氧化碳、水增大的质量分别为 89g-1g=88g和55g-1g=54g,即生成物总质量为 88g+54g=142g;而氧气的质量减小,则为反应的反应物,且氧气减小的质量为 100g-4g=96g,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96g;根据质量
16、守恒定律可知, M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 M的质量为 142g-96g=46g,则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46g-46g=0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M+氧气 二氧化碳+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可知,未测值为 0 g,错误; B根据题意,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C 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 100%=24g, 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54g 100%=6g,由于参加反应的 M的质量为 4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M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为 46g-24g-6g=16g,错误; D设 M 的化学式为 CxHyOz,则 M 中碳、氢、氧的质量
17、比 =12x: y: 16z=24g:6g: 16g,则 x: y: z=2:6:1,所以 M的化学式为 C2H6O,正确。故选 B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化反应,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计算与推断 点评: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另外,还要理解和熟记: “宏观上的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 和微观上的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的六不变 ”。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18、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 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能起到隔绝空气而灭火的作用,正确; B、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扑灭火灾,如立即用水扑灭,可能引发触电事故,错误;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损坏图书,正确;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首先要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降低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正确。故选 B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知道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
19、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 X 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2X 9O2点燃 4CO2十 2SO2十 6H2O,则 X是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X 9O2点燃 4CO2十 2SO2十 6H2O 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 0 4 硫原子 0 2 氢原子 0 12 氧原子 18 1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反应物 2X分子中含有 4个碳原子、 2个硫原子和 12个氢
20、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C2H6S。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质量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 “铜丝 ”质量增加 C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质量减少 D将一定质量的水冷凝后结成冰,质量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可见,这个规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而与物理变化无关。 A、木材燃烧后,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跑到
21、空气中去了,故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相等,故灼烧后的 “铜丝 ”质量要比铜的质量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参 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逸出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将一定质量的水冷凝后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故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下列造成空气
22、污染的物质主要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是 A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烟尘 B建筑施工时飞扬起的灰尘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气体 D机动车行驶时排放的尾 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A、焚烧垃圾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建筑施工时飞扬起的灰尘,是空气流动引起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多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机动车行驶时排放的尾气,是由汽油或柴油在内燃机中燃烧产生的,其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多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3、。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集气瓶中共有氧气和臭氧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集气瓶中共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烧杯中的冰水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D、烧杯中共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C 考点:纯净物 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
24、,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请预测下列实验不可能成功的是 A用铁钉等材料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用水垢和食醋来获得二氧化碳 C用过滤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D将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获得炭黑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实验进行分析判断。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一般要用到:铁钉、水、植物油、容器等,这些在家中都具备,所以实验可以成功,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有醋酸,碳酸钙和醋酸能反应生成醋酸钙、水、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可以成功,正确; C、过滤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从液体
25、中分离出来,而硬水和软水相比,主要是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而过滤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实验不能成功,错误; D、石蜡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可以将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以获得炭黑,所以实验可以成功,正确。故选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常规实验手段、 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对于实验方案的评价,要能从其是否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安全环保、节约快捷、效果显著等方面来分析。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
26、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A、由于电子的质量约是质子和中子质量的 1/1836,故可忽略不计,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很多,分子和原子只是其中的两种,错误; C、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加压时能使分子间隔变小,故气体易被压缩,错误;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化而引起的,而不是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错误。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微粒性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原子
27、的构成,以及微观粒子性质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聚磷酸钠 (Na5 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料,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则 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3 C +4 D +6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设 Na5P3O10中 P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1) 5+x3+ ( -2) 10=0,解得 x=+5价。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
28、,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正确;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
29、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铜绿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木炭、红磷、铜绿、硫等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反应的现象分析判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固体),而不是白雾,错误; C、铜绿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黑色)、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30、,错误。故选 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 “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 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结构)不同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的运动 C 患侏儒症 是因为缺钙元素 D CO做燃料 CO具有可燃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正八面
31、体结构排列,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排列,正确; B、由于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在远处就能闻到酒精的香味,正确; C、侏儒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造成的,与缺钙元素无关,错误; D、 CO具有可燃性,所以能做燃料,正确。故选 C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填空题 请阅读以下摘自今年的扬州日报,与化学关系密切的信息,并填空 资讯 1据市环境监测站专家分析: 5月 4
32、日至 7日,由于阳光灿烂,臭氧( O3)也出来 “作怪 ”,连续四天的日平均浓度也均超标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气体,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刺激呼吸道。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原因是:在静风条件下强烈的阳光就成为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从而推高了臭氧浓度,形成污染。 ( 1)臭氧 “自行分解 ”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强光条件下促使其分解产生了 O3和 N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资讯 2吴江某公司研发的一层看似普通的白色薄膜,却有超高防水透气、阻燃、抗菌和耐腐蚀的神奇功能 这种膜的专业术语叫聚四 氟乙烯纳米微孔薄膜,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特殊设备
33、和工艺制作而成,该树脂是一种超高分子量材料 ( 2)制作这种薄膜的聚四氟乙烯树脂 ( CF2CF2) 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08,其 n值等于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 1) 2O33O2; 6NO2 4O3+3N2( 2) 106; 24%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臭氧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说明该反应的反应物是臭氧,生成物为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O33O2; 根据题意,二氧化氮在强光条件下分解产生了 O3和 N2,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氮,生成物是臭氧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强光,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 4O3+3N2; (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可知,( C
34、F2CF2) n的相对分子质量 =( 12+192+12+192) n1108,解得 n=1106; 在( CF2CF2) n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24%。 考点: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1)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 M1质量差表示的质量是 (填序号 ) A生成 MgO 的质量; B Mg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 D多余的 O
35、2的质量。 ( 2)小凤又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她做了这个实验(如图三),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根据上述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了新的发现,你认为新的发现是 (填序号):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B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答案:( 1) C (2) 2Mg+CO2 C+2MgO ABC 试题分析:( 1)镁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的反应,反应后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36、氧化镁的质量等于镁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从图示可以看出, M1表示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即镁条的质量; M2表示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即氧化镁的质量,则 M2-M1就表 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选 C ( 2)根据题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反应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和氧化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C+2MgO; 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可知: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正确; B由于活泼金属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正确; C根据题意分析,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正确。故选 ABC 考点:质量守恒
37、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 “参 加 ”、 “化学反应 ”、 “质量 ”、 “总和 ”这四个关键词。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A 1 1H 氢 A A A A A A 2 6C 碳 xN 氮 8O 氧 3 llNa 钠 12Mg 镁 13Al 铝 15P 磷 16S 硫 17C1 氯 4 19K 钾 20Ca 钙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 1)氮元素的核电荷数 x = 。( 2)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 。 ( 3)氧、氯、硫、磷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 4)
38、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 A 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 5)从表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6)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 118号元素,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答案: ,S,得, A, Al, 118。 试题分析:( 1)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氮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7, 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故氮元素的核电荷数 x =7。 (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
39、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而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纵行的所有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相同的,故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硫元素。 ( 3)原子核外最外层具有 8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 2 个电子)的结构,被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时一般不会有电子的得失,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 4个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当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多于 4个时,容易获得电子,从而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由于氧、氯、硫、磷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 4个,故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电子。 ( 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
40、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 A。 ( 5)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6)第 118号元素,即原子序数为 118,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18。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符号的书写 点评:理解和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的解答,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要记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
41、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如图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甲中的白磷未燃烧,而乙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 ( 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 2)白磷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3)如仅用该装 置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应做到: 白磷 ; 将锥形瓶 B 。 答案:( 1)燃烧需要氧气 ( 2) 4P+5O2 2P2O5( 3) 过量; 密闭 试题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甲中的白磷不能够燃烧是因为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而乙中的白磷能够燃烧正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所以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 2)白磷在
42、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 3)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1/5 ,应保证白磷足量,这样才能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与白磷反应;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可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影响测量的结果。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点评:本题是在课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只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即可轻松解答。 今年 3月 22日是第二十个 “世界水日 ”,它的主题是 “水与粮食安全 ”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问题,请按要求填空: ( 1)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中氢、氧元素的
43、质量比为 2: 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2)注意饮水安全,保证人体健康,在天然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事利用活性炭的 性。此外还需加入漂白粉消毒杀菌,其有效成分为 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 答案: (1)B (2)吸附 +1 试题分析:( 1)根据水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且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 12):16=1:8,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故选 B (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能吸附异味和色
44、素;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已知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2) +( -2+x) 2=0,解得, x=+1。 考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能是由分子构成的;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用化学用语表示: ( 1)氖气 ; ( 2) 3个氢氧根离子 ; ( 3) 2个二氧化硫分子 ; ( 4)亚铁离子 。 答案 : Ne, 3OH-, 2SO2, Fe2+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氖气
45、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的,故其化学式为 Ne; ( 2)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 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 ( 3)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2; (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1”要省略;由于亚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表示为 Fe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计算题 下图为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的 “新盖中
46、盖牌 ”高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 1)维生素 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 D2的化学式为: C28H44O,试计算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维生素 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计算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 3)根据你对补钙产品的调查和已有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可作为补钙品直接服用的是 (填字母 )。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葡萄糖酸钙 答案:( 1) 396 84: 11: 4 ( 2) 50% ( 3) C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维生素 D2的化学式为 C28H44O,故维生素 D2的相对分子质量 =1228+144+16=3
47、96;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1228):( 144): 16=84: 11: 4。 ( 2)在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00%,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 =钙片中钙元素质量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结合标签内容可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 =500mg 100%=1250mg=1.25g;所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00%=50%。 ( 3)由于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且氢氧化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虽然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钙元素,但由于两物质都有较强的腐蚀性,故不能用作补钙品使用。故选 C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的分子构成,故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质量比、组成元素质量分数等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取一个三通管(三个管口都未密封,与空气相通),在三通管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