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103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北省保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盐 B雪碧 C酱油 D干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A、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 A错; B、雪碧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错; C、酱油中含有水、氯化钠、添加剂等,属于混合物,故 C错;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

2、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 1)如图 1是某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 U型管液面左端高,右端低,说明铁钉生锈后使试管内气压 ( 2)铁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怎样转化为铁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图 2所示的四个装置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 1)减小 ( 2) Fe2O3+3CO 2Fe+3CO2 ( 3) D 试题分析:( 1)一开始时,试管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 U型管液面左端高,右端低,说明外界大气压大于试管内的气压,因此铁钉生锈后使试管内气压减小; ( 2)一氧化碳在

3、高温条件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 3)锅炉水位计、茶壶、 U形管都是底部相连通,静止时液面相平,都是连通器的原理,橡皮膜是受到液体压强的原因向外突出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铁生锈、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以及连通器的原理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没有利用到其他三个实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该实验是( ) A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伏安法测电阻 D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紫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颜色

4、变化,紫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颜色变化,研究中物质改变; B、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温度相同,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其着火点,一个与氧气接触,一个不与氧气接触通过对比实验,该实验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研究中物质改变; C、伏安法测电阻是利用了欧姆定律,研究中物质不变,本身量改变; D、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探究 “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则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要探究 “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则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研究中物质改变 ABD物质改变,而 C是物质 不变,本身量改变

5、 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本题所考查实验的研究方法,分析清楚图示情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学习科学知识可指导生活实践,从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潮湿的手去拔掉电源 B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 C家用净水器中使用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D发生煤气中毒后应立即服用鸡蛋清减轻毒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潮湿的手去拔掉电源时容易触电,故做法错误; B、三孔插座中多出一个专门用于接地的孔,目的是为了让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若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万一带电,电流会通过导线导入大地,防止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因此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

6、故做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而明矾用于净水是因为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因此家用净水器中使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故做法错误; D、煤气中毒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吸入一氧化碳后,会使血液失去输送氧的能力因此发现煤气中毒病人后,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 空气流通的地方,如果病人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而重金属盐中毒,可服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蛋清,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有解毒作用,故做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水的净化;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点评:人民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中

7、可能会遇到中毒现象或其它灾难,了解中毒原理、或事故发生原因,才会正确对事故进行处理,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A研究影响音调大小因素 B验证 Zn、 Fe、 Cu的活动性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所以该实验不能研究影响音调大小因素,故 A错误; B、金属锌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金属锌比金属铁活泼,金属铜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金属铁比金属铜活泼,故 B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烧杯中,故 D

8、正确 故选: 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 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 光的折射 B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光速大于声速 C暖气片上涂铝粉防腐 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D食盐水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雨后在空气中有若干的小水滴,故太阳光经过小水滴后能色散成七种色光,由此而产生的彩虹现象,故该说法正确; B、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

9、音的传 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故该说法正确; C、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坚硬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内部金属不被氧化,而不是铝的化学性质稳定,故该说法错误; D、食盐水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 C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物质的性质及物理现象的解释,属于基础性的考查,但容易出现混淆,要注意加强理解 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 B石蜡是晶体 C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D常温下铝的导电性比铜好 答案: A 试题分析:合金的性质是:合

10、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石蜡在融化过程中,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就不断的上升,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是非晶体;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常温下铜的导电性比铝好,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居第二位 A、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故选项正确; B、石蜡在融化过程中,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就不断的上升,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是非晶体,故选项错误; C、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不是大,故选项错误; D、 常温下铜的导电性比铝好,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居第二位,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等,合金概念

11、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但硬度比各成分硬度高,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事实 解释 A 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空气容易压缩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C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解答分子原子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

12、、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空气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说法正确; B、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说法正确 C、水通 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说法正确; D、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改变了,原子本身大小没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分子、原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变,注意分子、原子本身的大小在物理变化中是不变的

13、 下列活动不是由化学变化提供能量的是( ) A蜡烛照明 B使用天然气做饭 C利用电熨斗熨烫衣服 D利用火药爆破拆除楼房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用蜡烛照明的过程中,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使用天然气做饭的过程中,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利用电熨斗熨烫衣服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火药爆破拆除楼房的过程,火药爆炸中有新物质二氧化

14、 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013年 1月份,保定市出现了持续雾霾天气,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天气无效的是( ) A增大燃煤供暖力度 B春节期间减少燃放烟花炮竹 C禁止露天烧烤、焚烧垃圾落叶 D鼓励市民采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有关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如大量燃放烟花炮竹、常见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都会产生大气的污染,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则有利于

15、环境保护 A、增大燃煤供暖力度,要大量使用煤做燃料,会产生 CO、 SO2和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能引起大气中 PM2.5增大,产生雾霾天气,故做法错误 B、燃放烟花能产生大量的 CO、 SO2和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能引起大气中 PM2.5增大,产生雾霾天气,故少燃放烟花炮竹的做法正确; C、露天烧烤、焚烧垃圾落叶会对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故禁止露天烧烤、焚 烧垃圾落的做法正确; D、汽车尾气中含有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 PM2.5增大,产生雾霾天气,故采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的做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防治

16、空气污染的措施 点评: “环境保护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空气污染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如图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 ,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两查、两禁、一不可 ”,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

17、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C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器皿 -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空气的某些性质能反映出其组分气体的性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导致石灰水试剂瓶内壁附着白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空气中的多种气体成分都是与人类至关重要的,是人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

18、气的某些性质能反映出其组分气体的性质,如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导致石灰水试剂瓶内壁附着白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重要作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013央视 3.15晚会曝光某品牌的黄金首饰中掺杂铱元素铱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最耐腐蚀的单质之一如图是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从中 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铱是一种金属元素 B铱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77 C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19、 77 D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2.217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来分析解答即可 A、根据汉语名称 “铱 ”可知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由信息可知,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7,根据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铱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77,故说法正确; C、由小格中的信息可知,铱原子的 原子序数为 77,而不是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7,故说法错误;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2.217,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元素

20、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明确一个小格中的信息是解答的关键,并学会利用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元素名称与元素类别的关系等来解答 因果关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个因果关系你认为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B铵盐能和某些碱反应,所以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化肥一起施用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金属单质的重要性质,石墨这种非金属单质也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故 A说法错误

21、; B、铵盐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化肥一起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故 B说法正确; C、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故 C说法错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分析因和果之间的关系,例如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难度不大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22、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乙溶液都变饱和 C t 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一定相等 D t 时,向 100g水中加入 50g甲物质,只可以得到 130g甲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如 t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描述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后,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乙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 t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该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D、 t 时甲的溶解度是

23、30g,即该温度下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0g的甲,故向100g水中加入 50g甲物质,只可以得到 130g甲溶液,正确; 故选 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掌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并能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较好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填空题 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被称为 “万能瓶 ”的装置 用途一:做储气瓶若要排水集气,此时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如果需要测量所收集气体的体积,可将排出的水直接引入 (仪器名称)即可 用途二:做洗气瓶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往往在氧气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盛有水的该装置,既

24、可以过滤杂质,又可以达到 (答出一条即可)的目的 答案: b;量筒; 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 试题分析:用途一:由于氧气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收集的气体在水的上部,利用气体的压力将水排出,气体应该是短导管进,长导管出;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因此如果需要测量所收集气体的体积,可将排出的水直接引入量筒即可 用途二:此装置还可给氧气加湿,通过冒出气泡的快慢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 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 点评:本装置是一 个很重要的装置,具有多种功能,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它的具体使用方法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 1)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央视新闻曝光的用工业明胶制成的医用“毒胶囊 ”和 “毒酸

25、奶 ”震惊全国其中混有的重金属铬对人体有害这里的铬是指 (填 “元素 ”、 “单质 ”或 “离子 ”) ( 2)日常饮用水的硬度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 区别软水和硬水 ( 3)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请举出 “三大合成材料 ”中的一种 ( 4)当空气受 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 X粉末,使空气中的 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2X+2SO2+O2=2CaSO4+2CO2, X的化学式是 ( 5)市面上出售的饮用水分为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两种,实验室可以用 (填字母)测定溶液酸碱度 A紫色石

26、蕊试液 B pH试纸 C酚酞试液 ( 6)最清洁的化石燃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1)元素 ( 2)肥皂水 ( 3)塑料 ( 4) CaCO3 ( 5) B ( 6) CH4+2O2 CO2+2H2O 试题分析:( 1) “毒胶囊 ”混有的重金属 “铬 ”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铬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 2)硬水加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少,软水加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多,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 ( 3)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是人工

27、合成的高聚物高聚物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金属,成为现代社会使用的重要材料 ( 4)由反应 2X+2SO2+O22CaSO4+2CO2,反应后 2CaSO4、 2CO2中含 Ca、 S、O、 C原子个数分别为 2、 2、 12、 2,而反应前的 2SO2、 O2中仅含 S、 O 两原子个数为 2、 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则物质 X的 2个分子中含Ca、 C、 O 原子个数分别为 2、 2、 6,则每个 X分子由 1个 Ca原子、 1个 C原子、 3个 O 原子构成,物质 X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 CaCO3 ( 5)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用 PH来

28、表示,其范围一般在 0 14之间测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可用 PH试纸 ( 6)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式是: CH4+2O2 CO2+2H2O 考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点多,难度不大,但需要同学们细心考虑 图甲是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插有一根上端系有一小气球、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的玻璃管 ( 1)引燃白磷,气球胀大,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又看到气球变瘪,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玻璃管上方系一气球的主要目的是 ( 2)实验结束

29、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的容积的 (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 答案:( 1) 4P+5O2 2P2O5;防止把橡皮塞冲出; ( 2) ; ( 3) 试题分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为: 4P+5O22P2O5;在玻璃管上方系一气球的主 要目的是:防止把橡皮塞冲出; ( 2)白磷燃烧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了,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所以水会进入 ; ( 3)

30、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种类、各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因此选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结论,要抓住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 探究题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同学们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实验二】小芳改进了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说明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实验二) ( 1)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2)请你帮他们再设计一个实验,(写出操作及现

31、象)也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3)实验二给你提供的信息是: 【实验三】小芳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黄,证明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 【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变色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可以通过 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获得结论 【反思应用】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 【拓展延伸】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和镁不反应; ( 2)

3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3)不仅证明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能同时验证酸和金属的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实验三】 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交流】借助其他试剂(合理均可); 【反思应用】实验三中稀盐酸过量; 【拓展延伸】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 试题分析:【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没有现象,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和镁不反应; ( 2)还可以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而酸性、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设计实验,具体为:向氢氧化钠溶 液中滴入几

3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可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或据氢氧化钠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稀盐酸可与氢氧化铜反应进行设计; ( 3)通过实验二现象 开始时没有气泡,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镁遇到盐酸即可生成氢气,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还能和镁发生反应; 【实验三】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表达交流】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的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可以通过借助酚酞、镁等其他试剂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获得结论,或改变实验装置实现; 【反思应用】若继续向实验三

34、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盐酸,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完毕后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拓展延伸】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钠和水,据碳酸钠与酸可反应生成气体,与可溶性钙盐、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设计实验; 考点:探 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学生对酸和碱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掌握并理解知识才能熟练地利用知识设计实验、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推断题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省略),其中 甲、乙、丙、丁、戊都是氧化物, A和 B组成元素相同,乙和丙组成元素

35、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丁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G为蓝色沉淀,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1) A的化学式为 ; ( 2)将甲和 B的混合物先溶于水,然后经过 操作即可分离出甲物质; ( 3)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 4)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KMnO4 ( 2)过滤 ( 3)置换 ( 4) 2H2O2 2H2O+O2 试题分析:此题的解题突破口是乙和丙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则乙和丙可能是水和过氧化氢,丁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则丁可能是氧化钙,丙能与丁反应,则丙是水,乙是过氧化氢;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则 F是氢氧化钙; A能分解生成 B、甲和

36、 C,且 A和 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 A可能是高锰酸钾, B是锰酸钾,甲能与过氧化氢一起反应生成水和 C,且甲不变,则甲是二氧化锰, C是氧气; G为蓝色沉淀,则 G是氢氧化铜, F能与 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 E是含有铜离子的盐,可能是硫酸铜,故 D是铜,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戊是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 1) A是高锰酸钾,故填: KMnO4; ( 2)甲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B是锰酸钾,能溶于水,将甲和 B的混合物先溶于水,然后经过过滤操作即可得到甲,故填:过滤; ( 3)转化过程中,有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有铜和氧气的化合反应,有氢氧化钙和硫酸铜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 4)反应 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水和氧气,故填: 2H2O22H2O+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