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青海省西宁七中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1145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青海省西宁七中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青海省西宁七中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青海省西宁七中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青海省西宁七中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青海省西宁七中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青海省西宁七中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研究领域不涉及化学学科的是: A合成新物质 B寻找新能源 C治理环境污染 D物体的运动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合成新物质、寻找新能源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都是研究新物质,故都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治理环境污染,同样需要利用新的物质,故也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而物体的运动形式,不需要化学变化来实现,是物理研究的内容。故选 D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点评:解答此类题,就要对化学的研究领域有个大致的了解,熟记几个典型的关键的事例,并将其与相关知识关联起来理解

2、。 向盛有 10ml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像分析判断。向盛有 10ml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由于氢氧化钠本身是碱性的,故开始时溶液的 pH 7;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均为中性),故碱性会减弱, pH 值会变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 pH=7;酸过量后,溶液呈酸性,pH 7,但 不会是正比例函数,故只有图像 C符合。故选 C 考点:溶液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

3、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以下灭火措施和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灭火措施 主要原理 A 盖灭酒精灯 隔绝氧气 B 吹灭蜡烛 隔绝氧气 C 浇水灭火 降低温度 D 砍伐隔离带有助于扑灭森林大火 清除可燃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解答,即(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通过隔绝空气,使酒精灯熄灭的,正确; B、吹灭蜡烛,是通过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熄灭蜡烛的,错误;

4、C、浇水灭火,是通过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正确; D、砍伐隔离带扑灭森林大火,是通过清除可燃物来灭火的,正确。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要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操作正确的一组是: A把 Fe片和 Cu片分别插入 ZnCl2溶液中 B把 Cu片分别插入 FeCl2溶液和 ZnCl2溶液中 C把 Zn片分别插入 CuCl2溶液和 FeSO4溶液中 D把 Fe片分别插入 CuSO4溶液和 ZnCl2溶液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A、把 Fe片和 Cu片分别插入 ZnCl2溶液中,由于铁

5、和铜都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故只能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强,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错误; B、把 Cu片分别插入 FeCl2溶液和 ZnCl2溶液中,由于 Cu与 ZnCl2溶液、 FeCl2溶液都不反应,故只能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铁和锌弱,而不能说明铁和锌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错误; C、把 Zn片分别插入 CuCl2溶液和 FeSO4溶液中,由于锌能与 CuCl2溶液和FeSO4溶液反应,故只能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强,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错误; D、把 Fe片分别插入 CuSO4溶液和 ZnCl2溶液中,由于铁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由于铁能与

6、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可以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顺序,正确。故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除去下列 4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甲: CaCO3( Na2CO3) 乙: NaOH( Na2CO3) 丙: NaCl( NaHCO3) 丁:炭粉( CuO)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 ( 1)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 ( 2)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 3)加适量盐酸,蒸

7、发 ( 4)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 A甲 -( 2),乙 -( 4) B乙 -( 3),丙 -( 1) C丙 -( 1),丁 -( 2) D丁 -( 2),丙 -( 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主要物质 CaCO3不溶于水,杂质 Na2CO3易溶于水,故可以通过加适量水,搅拌、溶解,过滤来得到 CaCO3;主要物质 NaOH不与 Ca(OH)2溶液反应,而杂质 Na2CO3能与 Ca(OH)2溶液反应生成 CaCO3沉淀和 NaOH,且由于 CaCO3不溶于水,故可通过进一步过滤、蒸发来得到 NaOH,正确; B、主要物质 NaOH 和杂质

8、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故二者均能被除去,错误; C、 D、主要物质炭粉和杂质 CuO都不溶于水,故无法过滤除去,错误。故选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将 5.6g生石灰投入 94.4g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大于 5.6% B小于 5.6% C等于 5.6% D无法确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生石灰溶解于水,会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CaO+H2O=Ca(OH)2,但是由于 Ca(OH)2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即 010

9、0 时,溶解度都不会超过 0.2g,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大于 1%。故选 D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 Ca(OH)2是微溶于水的物质这一特性,否则容易出错。 下列 “家庭小实验 ”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收集炭黑 B用鸡蛋壳和醋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在密闭容器中用燃烧木炭的方法获得比较纯净的氮气 D在锁孔中放入少量铅笔芯的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在不充分燃烧时,会有碳黑的生成,故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

10、以收集到炭黑;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由于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得到比较纯净的氮气; D、铅笔芯中含有石墨,而石墨具有润滑性,所以可在锁孔中放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更灵活。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空气组成的测定,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市场上一种俗称 “摇摇冰 ”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

11、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生石灰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溶于水时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一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时表现为吸热,如铵盐类物质;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时表现为放热,如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等;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溶于水时表现为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物质。故选 A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常见溶于水时能吸、放热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

12、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 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A、反应中的各分子的个数比是 1: 1: 1,质量比是 3: 8: 11,错误; B、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反应中的分子个数比是 2: 1: 2,质量比是 7: 4: 11,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1: 8: 9,错误; D、只有反应条件符合,其他皆不相同,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了解方程式的读法,理解方程式的含义,明确方程式中体

13、现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使用玻璃棒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捣碎固体药品 B蘸取少量液体测定其 pH C配制溶液时搅拌,加速溶解 D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玻璃棒在不同的操作中的不同作用来分析判断。 A、捣碎固体药品的工具不是玻璃棒,而是杵和研钵,错误; B、测溶液 pH 的方法是:将 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的一端上,然后将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结论,正确; C、配制溶液时,搅拌能加速分子运动的速度,故能加速溶解,正确; D、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这样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向,正确。故选 A 考点:常用仪

14、器的名称和选用 点评:熟记玻璃棒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即固体溶解时搅拌能加速溶解,过滤时能引流,测 pH值时要用玻璃棒蘸取。 通常所说的 “白色污染 ”是指: A白色建筑废料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废弃物 D冶炼厂的白色烟灰 答案: C 试题分析:白色污染就是难降解塑料垃圾对 环境的污染。 A、建筑废料主要是砖瓦石块等,不是塑料垃圾,不属于白色污染,错误; B、石灰窑产生的白色粉尘,主要是 CaO粉末,不是塑料垃圾,不属于白色污染,错误; C、聚乙烯等塑料废弃物属于塑料垃圾,是白色污染,正确; D、冶炼厂的白色烟灰,不是塑料垃圾,不属于白色污染,错误。故选 C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15、点评:所谓 “白色污染 ”,就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污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碘易发生骨质疏松 C缺乏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 D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坏血症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A、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份,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易患甲状腺肿大,错误; C、缺少维生素 A会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等,正确; D、缺少维生素 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正确。故选 B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

16、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健康问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练掌握人体化学元素以及所需维生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 时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钙元素和铜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A元素符号不同 B核电荷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所以钙元素和铜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故选 B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本题较简单,理解元素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即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填空

17、题 图为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曲线上 Q点表示 ; ( 2)在 20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B(选填 “”、 “”、“” )各为 ;(精确到 0.1%) ( 3) 30 时,将 10gA物质加入到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 A物质 g或降温到 ,都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 时,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相等 9.1% 10g 20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 (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曲线上的交点的含义表示: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溶解度曲 线上 Q点的含义是 20 时, A和 B两物质的溶

18、解度相等,都是 10g。 ( 2)根据上面的分析, 20 时, A和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再结合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 20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即为 100%= 9.1%。 (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30 时, A物质的溶解度是 20g,即 30 时,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 20g溶质而达到饱和状态,故 30 时,在将 10gA物质加入到 100g水中后,需再加 10gA物质,就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又 20 时, A物质的溶解度是 10g,即 20 时,每 100g水中最多溶解 10g溶质而达到饱和状态,故也可以降温至 20 来恰好形成饱和溶

19、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 1) “西气东输 ”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 ; ( 2)水银不是银,是一种金属的俗称,这 种金属是 ; ( 3)既可以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 4)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的氧化物是 ; ( 5)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

20、的 “碱 ”是指 ; 答案: CH4 Hg Ca( OH) 2 H2O2 Na2CO3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干叙述判断出要填写的物质名称,然后根据物质名称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根据书写原则和符合化合价原则。 ( 1) “西气东输 ”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甲烷,故其化学式为 CH4; ( 2)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是 Hg; ( 3)既可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 Ca(OH)2; ( 4)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的氧化物,应该是由氧元素和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组成的,而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氢,其氧化物有水和过氧化氢两种,其中过氧化氢中含氧量更高,

21、故其化学式为 H2O2; ( 5)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的 “碱 ”是指纯碱,故化学式为Na2CO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点评:化学式的书写是 化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律,准确的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 ( 1)两个镁离子 ; ( 2)锰酸钾中锰为 +6价 ; ( 3)碘酒中的溶剂为 ; 答案: Mg2+ C2H5OH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

22、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 Mg2+, 2个镁离子就在其前再加 2,故表示为 2Mg2+; ( 2)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锰酸钾中锰为 +6价,可表示为 ; ( 3)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故其中的溶剂为酒精,故化学式为 C2H5O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

23、题 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稀硫酸 20g与足量锌粒完全反应,收集到 0.08g氢气。 ( 1)化 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据此可知, 20g稀硫酸里溶质硫酸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 g。 ( 2)用两种方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0.08g ( 2) 19.6% 化学方程式 和 化学式两种方法计算 试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根据题意,稀硫酸与足量的锌完全反应,故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0.08g就是 20g稀硫酸里溶质硫酸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 ( 2)方法一:利用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可

24、以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 可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稀硫酸中溶质质量 =0.08g =3.92g, 则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0%=19.6% 方法二: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再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 20g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为 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08g 98: x =2: 0.08g 解得, x=3.92g 则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0%=19.6%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19.6%。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质量守恒,以及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另外,注意要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简答题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以盖房子的游戏来建立几种重要物质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游戏规则是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反应。 ( 1)根据规则从 CaCO3、 CuSO4、 KNO3、 Ca( OH) 2中为图 处选出 合适的物质并填空。 是 ; 是 ; ( 2)写出图中有 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 CuS

26、O4 Ca( OH) 2 CuO + H2SO4 = CuSO4 + H2O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 “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 ”, CaCO3、CuSO4、 KNO3、 Ca(OH)2中,能与 Zn反应的只有 CuSO4,故 是 CuSO4;而能和 CuSO4反应的是 Ca(OH)2,且 Ca(OH)2能与 CO2反应,符合题意,故 是Ca(OH)2。 ( 2)根据题意, “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 ”,故有 CuO参加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 + H2SO4 = CuSO4 + H2

27、O,或 2CuO+C 2Cu+CO2。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灾后的防疫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 ClO2)作消毒剂。 ClO2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 以下为红色液 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可用氯酸钠 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ClO3 + 4HCl = 2 ClO2 + Cl2 + 2X + 2NaCl (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总结出 ClO2 的化学

28、性质: 。 ( 2)推断上述反应中 X的化学式 ,你推断的依据是 。 答案:见光易分解; 作消毒剂 H2O 质量守恒定律 试题分析:( 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根据题意, “ClO2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 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 ”,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故属于物理性质;而 “能作消毒剂,见光易分解 ”这两个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故属于化学性质。 (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O3 + 4HCl = 2ClO2 + Cl2 + 2X + 2NaCl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Na

29、原子 2 2 Cl原子 6 6 O原子 6 4 H原子 4 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2X分子中含有 4个 H原子和 2个 O原子,故 1个 X分子中 含有 2个 H原子和 1个O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H2O。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至于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婷婷被蚊子叮咬后,痛痒难忍(蚊虫分泌一种蚁酸)。妈妈给她买了一种“绿膏药 ”,其主要成分中

30、有稀氨水,抹上后果然有效。请你说说其中的化学原理,并据此谈谈同类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至少两点) 答案:酸 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中和酸性土壤用 Ca( OH) 2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蚊虫能分泌一种蚁酸,显酸性,而 “绿药膏 ”的成分中有稀氨水,显碱性,稀氨水与蚁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而把酸性物质反应掉;农业上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或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处理工厂排放的废水(或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都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由

31、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玲玲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 1)由实验 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 2)原营养液的组成一定是 和 ;还可能有 。 答案: K2CO3 KCl 和 Ca( NO3) 2 KNO3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 1的现象 “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硝酸钙(因为碳酸钠能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那么原溶液中就肯定没有碳酸钾,因为硝酸钙和碳酸钾不共存(二者能反应生成沉淀)。 ( 2)根据实验 2的现象 “滴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含

32、有氯化钾,因为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原溶液中肯定含有硝酸钙与氯化钾;而由于硝酸钾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无法推断其是否存在。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Cl-检验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反应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时先要排除原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物质,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逐一得出一定存在的物质和一定不存在的物质。 下图是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 ( 1)实验室制取 H2的化学方程式 ; 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 2)某学生利用上述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

33、置表演趣味化学实验 -“发射火箭 ”。表演时,挤压胶头滴管,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完成发射。细木棒向上冲出的原因是 : 。 ( 3)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 D或 E装置的原因分别是 。 ( 4)实验室收集 CO2时,验满的方法是 。 答案:( 1) Zn + H2SO4 = ZnSO4 + H2 B C或 E ( 2) H2O2分解产生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大于瓶外。 ( 3)密 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 4)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试题分析:( 1)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H2SO4 = ZnSO4 +

34、 H2;由此可知,该反应属于固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故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时,也应选 B作为发生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C 或排水法 E 来收集。 ( 2)挤压胶头滴管时,过氧化氢溶液会被滴加到二氧化锰上,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迅速分解放出 O2,导致瓶内气压快速增大,并大于大气压,故能使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 ( 3)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D或排水法 E来收集。 ( 4)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口已有二氧化碳,即已收集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

35、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常见气体的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探究题 小林和小明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做 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人对试管内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 CaCO3后残留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 CaCO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 猜想二: C

36、aCO3未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CaO、 CaCO3 猜想三: CaCO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 CaCO3 【实验与事实】 小林取少量残留固体 于试管中,加适量水震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接着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过程中固体逐渐消失,你认为还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 【结论与交流】 小林认为猜想一成立,他的结论是 (填 “合理 ”或 “不合理 ” )的。你认为猜想 成立。 【拓展与迁移】 若给上图实验装置增加下列仪器中的 (填序号),就可以直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CaCO3是否分解。答案: CaO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37、+ H2O 溶液会由红色变成无色 不合理 二 试题分析:【做出猜想】猜想一:由于 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再结合题意 “CaCO3完全分解 ”可知,固体成分为氧化钙。 【实验与事实】根据实验现象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说明溶液中有碱的生成,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再根据反应现象 “加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说明有碳酸钙的剩余,即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所滴加 的盐酸过量,会使溶液最终显酸性,故酚酞试液会变无色。 【结论与交流】根据小林同学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现象可知, CaCO3 未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CaO和 CaCO3,即猜想 2是正确的,其余的都不合理。 【拓展与迁移】由于 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采用 来检验其是否分解,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 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