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预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铜丝折弯 C瓷碗破碎 D纸张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关键就是看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A汽油挥发 ;B铜丝折弯 ;C瓷碗破碎 都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D.纸张燃烧 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定义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经常作为单项选择题出现,属于基础题。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2、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 /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 Z是反应物, Y、 W是生成物 B a 15 C反应中 Y、 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29 D Z为化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 10g+2.2g+16.2g+0.9g=a+4.4g+8.1g+1.8g,解得 a=15,所以 B正确; 反应前 X的质量为 10克,反应后 X质量为 15g, X质量增加。 X增加的质量=15g-10g=5g,说明 X为生成物,生成 X的质量 5g,所以 A错误;反应
3、前 Y的质量为 2.2克,反应后 Y质量为 4.4g, Y质量增加。 Y增加的质量 =4.4g-2.2g=2.2g,说明 Y 是生成物,生成 Y 的质量 =2.2g;反应前 Z的质量为 16.2 克,反应后 Z质量为 8.1g, Z质量减少。 Z减少质量 =16.2g-8.1g=8.1g,说明 Z为反应物, Z反应的质量 8.1g。反应前 W的质量为 0.9克,反应后 W质量为 1.8g,W质量增加。 W增加的质量 =1.8g-0.9g=0.9g,说明 W是生成物,生成 W的质量为 0.9g,反应中 Y、 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 =2.2g: 0.9g=22: 9,所以 C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
4、式为: Z=X+Y+Z,由于 Z物质生成三种物质,所以 Z为化合物, D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的掌握,综合性较强,有难度。解题的关键在于从质量守恒定律入手,求出 a 的值。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等质量的 Al、 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稀硫酸中加入 Ba(OH)2溶液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 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pH 大于 7,加水时碱性减弱, pH 减小,pH接近 7但不会等于 7或小于 7,
5、 A选项错误; B中,等质量的 Al、 Zn都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因为 Al的化学性质比 Zn活泼,所以反应时间应比 Zn少,B选项错误; C中,向稀硫酸中加入 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不断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 C选项正确; D中,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 NaCl溶液的水分,溶剂减小,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 D选项错误。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溶解度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察,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有难度。 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
6、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分类 不同类物质 A 干冰、白酒、加碘盐、食醋 混合物 干冰 B CaO、 H2O、 P2O5、 K2CO3 氧化物 H2O C HgO、 NaOH、 KCl、白磷 (P4) 化合物 白磷 (P4) D 甲烷、乙醇、硝酸钾、葡萄糖 有机物 硝酸钾 答案: B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A正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 B选项中的不同类物质是 K2CO3, B选项错误;化合物是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C选项正确;有机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D选项正确。故选择 B。 考点:物质类别的判
7、断 点评:物质类别的判断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相结合,考查基础,通常较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 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 pH为 5 B用 10 mL量筒量取了 6.53 mL水 C用 20 g氯化钠和 100 g水配制的 120 g食盐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纯碱样品的质量为 10.57 g 答案: A 试题分析: A.PH试纸一般指广泛 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位, A选项正确;量筒测量溶液的体积,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 1位, B选项错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用 2
8、0 g氯化钠和 100 g水配制的 120 g食盐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16.7% , C选项错误;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 1位, D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 点评: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把握,难度较低。 现有化学反应 X Y=Z,若将 a g X和 b g 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Z的质量 ( ) A等于 (a b) g B大于 (a b) g C小于 (a b) g D不大于 (a b) g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要看 ag X和 bg Y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完全反应,则生成 Z物的质量为( a+b) g, 若未完全反应 (
9、即 X或 Y物质中有一种过量 ),则生成的 Z物质的质量小于( a+b) g 。故选择 D选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察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而解题的关键在于要考虑清楚反应物是否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4 B 70 时, 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70 时, B点为硝酸钾的 饱和溶液 D A、 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曲线分析, A 中 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应为 114g; B 中 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4g ,故 C点为硝
10、酸钾的饱和溶液;同理, 70 时, B点则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B错误; 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4g,故 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正确。 考点:溶解度 点评:本题考察溶解度等相关知识,结合了溶解度曲线,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是中考的必考点。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应掌握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要注意身体仔细,避免粗心。 稍有难度。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 A空气能被压缩 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甘蔗甜,苦瓜苦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 0 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 50 mL水和 50 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100 mL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
11、案: B 试题分析: A中分子体积不变,而是分子间间隔变小,错误; B中有甜味的分子与有苦味的分子不同,因此性质不同,正确; C 中分子总在不断运动,错误;D中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两种分子互相穿插,各自占据了对方的空隙。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多大关系,错误。 考点:分子与原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及原子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应注意积累和掌握。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A选项正确;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 B选项错误;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胶头滴
12、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滴管口不能伸入容器内部;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 应倒放在实验台上, D选项错误。 考点: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读数、液体药品的取用 点评: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常作为选择题出现,难度不大,要注意记忆的准确性和注意总结。 高锰酸钾( KMnO4)中钾的化合价为 +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4 C +6 D +7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法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的化合价为+1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假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x+( -2) 4=0,解得
13、x=+7。 考点:化合价 点评:本题考察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法则,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计算,难度不大。 2013年 1月 10日夜间到 11日上午,北京市细粒子 PM2.5污染严重,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普遍达到级,属严重污染级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 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2012年 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 PM2.5 答案: A 试题分析: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 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不包括氮气。 考点:空气
14、的污染和防治 点评:本题考查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无铅汽油 B无氟冰箱 C无磷洗衣粉 D加碘食盐 答案: D 试题分析: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的会排放含有铅尘的尾气,铅尘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因此,使用无铅汽油能有效控制汽车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冰箱如果含有氟里昂的成分,排放后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一定的破坏。因此,无氟冰箱更环保、低炭,能够保护大气臭氧层。无磷洗衣粉就是指没有添加磷的洗衣粉,减少了含磷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持。而加碘食盐是为了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的碘,与环境保护无关。故选择 D。 考点:化学
15、与环境保护 点评:从化学学科延伸到化学用品对环境保护的利弊,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难度不大。 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 A黑色固体 B易溶于水 C有吸附性 D能够燃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竹炭的性质与木炭相似,是一种黑色固体,不溶于水,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能够燃烧。故竹炭不具有的性质就是 B。 考点:木炭及碳的相关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对碳的知识的迁移与拓展,难度不大,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柠檬酸( C6H8O7)是一种常用于制汽水、果冻、水果糖的添加剂。柠檬酸属于
16、(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根据概念分析,柠檬酸( C6H8O7)属于化合物。 考点:物质的类别及其区分 点评:本题属于对物质的类别及其区分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经常作为单项选择题出现,属于基础题。 填空题 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根 据流程图回答: ( 1)操作 的名称是 ,加入的试剂 A是 ,沉淀是 ; (
17、 2)写出 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加入试剂 B的目的是 ; (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答案:( 1)过滤 碳酸钠(或 Na2CO3) 碳酸钙(或 CaCO3) ( 2) 2NaOH+MgCl2 Mg(OH)2+2NaCl ( 3)除去 NaOH和 Na2CO3 ( 4)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试题分析:( 1)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沙土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将沙土与液体分离开;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杂质氯化镁,接着为了除去杂质氯化钙,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应加入的试剂 A 是碳酸钠,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 在过滤时,除了用到玻
18、璃棒,漏斗,还需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结晶过程中也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 2)加入的氢氧化钠能与杂质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是: 2NaOH+MgCl2=Mg( OH) 2+2NaCl; ( 3)除杂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之后仍有剩余,因此,加入试剂 B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的提纯 点评: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除杂质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过量试剂应在后续操作
19、中除去;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用过滤的方法;注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确。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完成填空。 ( 1)逻辑关系: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其 中酸和盐属于 _关系。 ( 2)转化关系:下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 M。 上图中物质 M属于 _(选填 “单质 ”、 “氧化物 ”、 “酸 ”、 “碱 ”或 “盐 ”); 从 表示的化学反应中任选一个,写出化学方程式: _ _ _。 答案:( 1)并列 ( 2)盐 MgO+H2SO4 MgSO4+H2O 试题分析:( 1)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其中酸与盐属于并
20、列关系; ( 2)根据题意,氧化镁、硫酸锌、硫酸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由此推断 M为硫酸镁,应属于盐类。化学方程式 ZnSO4+Mg MgSO4+Zn; MgO+H2SO4 MgSO4+H2O; MgO+H2SO4 MgSO4+H2O 或 Mg+H2SO4 MgSO4+H2 考点:物质的类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物质的类别是中考的考点,较简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并加以区分。同时考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这也是考试中必考的基础题型,要注意书写的正确。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 1)在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省 初中毕业生 学业 考试 第一次 预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