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湖北省武穴市龙坪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秋湖北省武穴市龙坪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秋湖北省武穴市龙坪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秋湖北省武穴市龙坪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1月 11日到 1月 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的颗粒物,单个 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 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2.5um=2.5 um10-6m B 2.5um=2.5 10-5dm C 2.5 um=2.510-6cm D 2.5 um= 2.5 10-9m 答案: B 试题分析: 1um=10-6m=10-5
2、dm=10-4cm, 2.5um=2.5 10-6m=2.5 10-5dm=2.5 10-4cm, A的错误在于算式中不能再出现 um,它已被 10-6m代替,物理运算中要求数与数运算,单位与单位运算, umm会得到面积单位,而不是长度单位m。 考点:长度单位换算 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 “白雾 ”,而 在 “白雾 ”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 “白雪 ”,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答案: A 试
3、题分析:水变成白雾,并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白雾还是液态的小水滴,由小水滴变成雪,则是由液体变成固态,为凝固。 考点:物态变化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冷气 ”和 “热气 ”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 D 试题分析:雪糕周围的冷气是空气
4、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雪糕周围的凉空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泡方便面时冒的热气是碗里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空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考点:液化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 “熄火加油 ”、 “禁止抽烟 ”、 “不要使用手机 ”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 B 试题分析:汽油的挥发即汽化,汽油在常温下极易汽化,气态汽油弥漫在空气中,如果有电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 考点:汽化 2013年 4月 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 “海巡 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
5、示, “海巡 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 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答案: D 试题分析: 150分贝的声波具有强大能量,瞬间可致人鼓膜破裂,造成耳聋,我护航官兵可佩戴耳罩以减弱噪声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些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是一种可闻声波,而不是次声波;喇叭、听诊器的原理都是利用减少声音的分散,以增大响度。 考点:声现象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 ) 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D医生用 “B超 ”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错;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B错;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错; “B超 ”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D对。 考点:声现象 在 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 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
7、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旗子飘动方向可知,风向向左,则甲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也可能向右运动,乙的火焰向右偏,则乙一定向左运动。 考点:参照物 2013年 4月 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 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 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 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 126km/h B 70km/h C 52.5km/h D 30km/h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其中抢修道路的时间
8、要计算在内,所以 t=50min+2h+40min=3.5h, 。其他如龟兔赛跑、列车停靠问题等,求全程的平均速度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 考点:平均速度 在炎热的夏天里,皮尺因受热而变软,当用力拉伸后去测课桌的长度,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拉伸后尺变长,再用它去测量,等于标准变大,相比较而言,被测量的数相对变小,给测量带来更大的误差。 考点:长度测量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 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 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
9、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 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 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 t1t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 1 B只能验证猜想 2 C既能验证猜想 1,也能验证猜想 2 D既不能验证猜想 1,也不能验证猜想 2 答案: A 试题分析:他只测量了手的温度和酒精的温度,只能验证猜想一,若要验证猜想二,可把温度计在酒精中蘸一下取出,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温度计示数降低,说明酒精蒸发吸热。 考点:蒸发 双选题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 ”和 “孤
10、帆一片日边来 ”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答案:行船 太阳 试题分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 ”是指青山在运动,则参照物为作者所乘行船, “孤帆一片日边来 ”是指船从天边驶来,以太阳为参照物。 考点:参照物 实验题 小明暑假去旅游,曾看到海边人们用海水 “晒盐 ”,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研究,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 A、 B、 C、 D 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200s、 100s、 50s、80s (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湖北省 武穴市 中学 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