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九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九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九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九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 “感知 ”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河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170万年前 ”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等材料信息,可知应是知生活在距今约 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们对未来并不失望,因为美国人民并没有失败 让我明确地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 恐惧 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克服 “恐惧 ”而采取的
2、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C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D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BCD 都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是核心措施是对工业进行调整,因为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经济大危机。 1943年 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 “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个 “转折点 ”是指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3、 C斯大林格勒会战 D诺曼底登陆 答案: C 试题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在 1941年 12月,莫斯科保卫战是 1941年 10月至 1942年 1月 ,诺曼底登陆是在 1944年 6月,而斯大林格勒会战于 1943年 2月胜利结束,成为苏德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右图是 1942 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印制 “united”“win”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与此海报密切相关的文件的是 : A慕尼黑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 “1942年 ” “u
4、nited”“win”“美、英、苏等国国旗 ”。慕尼黑协定是在 1938年签订。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结束后实施,雅尔塔协定是在 1945年初签订, 1942年美、英、苏等国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现在,很多欧洲人从 “我是法国人 ”或 “我是德国人 ”转变为 “我是欧洲人 ”。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世界银行, B是世贸组织, D是亚太经合组织, C是欧盟,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淡化了欧洲人的国家观念。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 “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 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但是多极化局面尚未完全形成。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
6、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对应工业 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因此 ABC都可排除,但是三次科技革命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蒸汽时代 ”的到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
7、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A乘火车到武汉 B乘轮船游览长江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家乡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车、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子邮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人类社会进入 “信息时代 ”。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Iphone 4S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由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 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A贸易自由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 D政治多极化 答案: B 试
8、题分析: “该手 机却是由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 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 ”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 ”。 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协约国同保加利亚和约的签订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同盟国同保加利亚和约的签订 D九国公约的签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都是在 1919年巴黎和会上通过的,是一战后 “凡尔赛体系 ”的组成部分;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
9、约, 1922年 2月 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 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全球通史写道: “苏联虽 然号称 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
10、因是 : A斯大林模式 B二战的影响 C与美国军备竞赛 D西方国家封锁 答案: A 试题分析: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在空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掩盖着经济效率极低的现实,这表现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
11、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 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 1991年解体 . 因此选 A。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 “列宁 ”、 “斯莫尔尼宫 ”、 “阿芙乐尔号
12、巡洋舰 ”、 “冬宫 ”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五月流血周 ” C俄国 “二月革命 ” D苏联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7年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斯莫尔尼宫是十月革命的指挥部 , “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发出起义的信号,革命队伍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五月流血周 ”与 1871年巴黎公社有关;俄国 “二月革命 ”时列宁没有亲自领导;苏联成立是在 1922年。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 “稻花香里话丰年, ”。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
13、渡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谋人、北京人时期尚未出现原始农业,半坡居民最 早种植粟,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物人文始祖。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妻子嫘子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D中华原始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原始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应是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神农氏见到人们被疾病和伤痛折磨着,心中很是不安,便下定决心去寻找可以治病救命的药物。他顶烈日、冒酷暑地在山野之间采集各种草木的花、实、根、叶,细心的观察
14、形状,仔细的品尝味道,并体会服食之后的感受。终于有一天,他掌握了几百种草药的性味和功用,把它们带给了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他还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明者。他教人们开垦土地,播种五谷,带动了原始社会后期,由渔猎畜牧到农业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他,便是以 “大德 ”闻名于世的三皇之一 “ 炎帝 ”。 “神农尝百草,日遇 七十毒 ”,是神农氏的大德的完美写照。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 “天府之国 ”, “它 ”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15、D大运河 答案: A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四川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 “天府之国 ”; 郑国渠位于今陕西;灵渠位于今广西;大运河是北至北京、南至杭州,沟通南北。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 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答案: C 试题分析:屈原创作文学体裁 “楚辞 ”, 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改进造纸术,郦道元写出地理学著作水经注。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不
16、可能记载的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曹操 答案: D 试题分析:史记记述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作者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汉武帝时期,而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因此选 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A公元前 1世纪 30年代 B公元前 2世纪 30年代 C 2世纪 80年代 D 2世纪 30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每 100年为一个世纪,每 10年为一个年代。如秦始皇统一六国
17、在公元前 221年,处于公元前 3世纪 20年代。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 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政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今欲断诸北语 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可知是指北魏孝文帝厉行汉化政策,学习汉语。 考点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
18、是 : A祖冲之 B刘徽 C郦道元 D贾思勰 答案: A 试题分析: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 “割圆术 ”,郦道元写出地理学著作水经注,贾思勰写出农书齐民要术,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祖冲之。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综合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中描述的江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 莆田 第二 十五 九年级 五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