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136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度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 1)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岁寒, 。 ( 3) ,思而不学则殆。 ( 4)不义而富且贵, 。 ( 5)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十年前还是穷山恶水的镜泊湖,经过近几年的科学经营,合理开发,充分发挥了旅游方面的优势,目前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B姚明再次面临脚 部手术并将缺席下赛季 NBA所有比赛的消息已经传得满城风雨,姚明的健康问题在球迷的心中再次变得 “要命 ”起来。 C今年是国庆年,荧屏上军旅题材的

2、作品层出不穷,昨天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我的兄弟叫顺溜,今天又凑在一起聊在那遥远的地方。 D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即使年过九旬,依然精神矍铄,每天都挥毫泼墨,他的作品看起来总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气势。 答案: D A、 “穷山恶水 ”不是形容贫穷落后的地方,而是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B、 “满城风雨 ”形容某件(不好的)事情到处流传,感情色彩不当; C、 “津津乐道 ”指很有兴趣地谈论某件 事,与后面的 “谈论 ”重复。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一周年之际,我国迎来了首个 “全民健身日 ”,全国各地开展了环城跑、太极拳、武术等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 B近年来

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生活的赡养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大量的 “空巢 ”家庭。 C绍兴的鲁迅先生塑像,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发起,由海内外敬仰鲁迅的人士集资 30万元铸造的。 D国际象牙市场日渐萎缩,直接导致了以象牙制品加工业为主的黑市的扩张速度骤然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A、不合逻辑, “武术 ”包括 “太极拳 ”,不能并列; B、搭配不当,不能赡养 “生活 ”,应该把 “生活 ”删去; D、成分赘余,应该将 “的主要原因 ”删去。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奥帆基地除了仍然覆行着体育赛场的原始职责,它还是青岛青少年帆船运动的训练基地,越来越多的帆船爱好者投入奥帆中心海

4、域的怀抱。 B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间收藏不断升温,电视台 “鉴定 ”等栏目受到热捧。在利益趋动下,文物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C实施绩效工资制,有利于在事业单位形成激厉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也有利于 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的增长。 D据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到会并致辞,他追悼水灾中的罹难民众,向救灾中殉职的人员致敬,强调执政当局将尽力协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 答案: D A、履行; B、驱动; C、激励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曹雪芹 无人见证的牺牲 牺牲精神是伟大的,但牺牲者总还是希望自己的牺牲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见证,这是人之常情,无损于牺牲者的伟大。但我们能想

5、象一种无需人们见证和理解的牺牲,一种既不为现世功利也不为流芳千古的牺牲吗?这样的人有,你信不信?他就是曹雪芹。 曹雪芹的生平至今 仍是一个谜,这个谜恐怕不可能有解开的一天了。甚至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还存在争议。而他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且,距今只有两百多年!后人只是朦胧地知道,曹雪芹少年时代曾经历了一段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家道确已大不如从前,晚年贫病交加, “举家食粥 ”,终于在四十多岁时 “泪尽而逝 “。这样一位才华卓著的人物,生前应得到社会的礼遇,死后应得到后人的追怀。可惜,这只是后人善良的愿望。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生命凝聚之作,我们无法了解其作者,也许我们只能凭作品去揣想他的心理能

6、量和生命能量 。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付出一生,写这样一部 “字字是血 “的生命之作呢? 是为了追求富贵荣达吗?早年的曹雪芹确实有过借登科取士来实现自己的富贵荣达的梦想,跟当时的同类子弟没什么两样。但事实是,他着手写这部惊世之作时早已 “将富贵荣达视为过眼云烟 ”,多少人只将这话挂在嘴边来掩饰内心的渴望,而他却用生命真正去实践了。 红学权威周汝昌则认为他是迫于眼下的生活。写这么一本书也许可以暂时改善他困顿不堪的境遇,而用不堪回首的往事换来自己和家人腹内的暂时充盈,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以曹氏的人格心性,这断不会长久。所 以,写这么一本书实在不能使他从潦倒中完全解脱。何况以他的才情,做一

7、个豪门清客,何处不留?又何至于衣食不给、举家食粥? 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名声。名声是一种社会评价,这对任何文人来说都是基本的心灵动力。对一个文人来说,淡泊名声比淡泊富贵难得多。但在曹雪芹的时代,小说不是文学正途,为士大夫所不屑。更何况雍乾时代,文字狱遍布全国,文人动辄得咎,红楼梦这样一部怨世骂时之作,又何敢传世以求名?另外还有 “为了身后的名声 ”一说,这似乎是对作者心灵动力的唯一解释了。但事实上,民间对红楼梦的传抄却是在曹氏在世时就存在了 。 曹雪芹是超凡的人,我们不能用凡俗的精神境界和价值标准去揣想他。也许极少有人能想到,他写红楼梦,只是为了一吐胸中之郁结,并希望后人理解这份情怀。这就够了。至

8、于自己,他希望完全隐退。 大精神,大境界,然后有大文章。将现世的名利欲求置之度外,这是极难得的;将身后的名声也置之度外,对于一个具有巨大心理能量的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即使如此,他仍愿主动地承受那样的精神重负!文学天才和道德圣者如此偶然而奇妙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 由此看来,认为曹雪芹受了天大的委屈的人,也是用一双俗眼在看他,这无全不合他的心意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曹雪芹最有资格接受这种景仰,虽然他本人对此毫不在意。 1、下列选 项中关于 “无人见证的牺牲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是位才华卓著、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他的生平至今竟然还是一个谜。 B、极少有人

9、能理解曹雪芹的情怀,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写作红楼梦的心灵动力。 C、 “无人见证的牺牲 ”表明后人对曹雪芹所受的委屈感到不平。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可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却无人问津。 2、下列不属于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原因的一项是 A、早年的富贵 荣达之梦对曹雪芹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周汝昌认为眼下困顿的生活逼迫曹雪芹不得不暂时通过写小说来养家糊口。 C、有人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求取身前或身后的名声,但事实似乎不是这样。 D、事实上,曹雪芹是为了一吐胸中的郁结,并希望得到后人的理解。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只是后人揣测曹雪芹当时的心境一个依据,我们不能借此完

10、全了解作者。 B、以曹雪芹的才华,他完全可以借科举实现富贵荣达之梦,但他不屑于此。以致沉沦下层。 C、作者否定了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求取名声的说法和红学权威周汝 昌的 “生活所迫论 ”。 D、曹雪芹写红楼梦并非为了表明自己内心的委屈,这体现了他的大精神、大境界。 答案: 1.D“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却无人问津 ”说法错误,原文第 段说“民间对红楼梦的传抄却是在曹氏在世时就存在了 ”。 2.A 原文第 段有 “但事实是,他着手写这部惊世之作时早已 将富贵荣达视为过眼云烟 ”,这句话表明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富贵荣达之梦对他早已没有影响。 3.B“他不屑于此,以致沉沦下层 ”说法错误。另外,文章只说他早

11、年也 “有过借登科取士来实现自己的富贵荣达的梦想 ”,并没有说他 “完全可以借 科举实现富贵荣达之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神木 李磊 那棵树长得并不特别,在树当中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段都算是很平庸的那一种。它生长在一座破败的祠堂背后,过了近百年也没有伸出头来。一位寄住在村子里的东北人爬上祠堂,去打探那棵树的 “尊容 ”。那人从房顶上下来后,给我们描述那树的样子:那是一棵驼背的树,树干只有碗口粗,离地不足两米便枝蔓丛生,而且所有枝丫都蛇一样在半空中爬行。 那是像灌木一样生长的树,当然是一棵废树。它的所有枝丫不分主次,都平等地拥有生长的权利。可是 每根枝条的愿望都得到充分表达后,树便

12、没了树的样子而变得有些匪夷所思。 一棵树在没有任何乔木压迫,也没有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只要从墙后伸出头来便可以过上阳光丰足、雨水充沛的日子,而它却始终缩头缩脑,对头顶的风花雪月视而不见。 我们关注那树的那几年里,它一直保持原状,没有长壮更没有长高,仿佛独立于世界之外。它年复一年地枯荣,只是维持生命存在的状态,所以对于它,我觉得不能用生长这个词来形容。它的存在,只能说明它还活着;与其他树相比,它要卑微很多。当它身边那些高大的乔木纷纷被委以重任,成为房屋的栋梁时,它一 直安安稳稳地生长在那里,一副昏昏沉沉、与世无争的样子。这样的日子谁都不知道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也没有人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年。就

13、当这棵树的索然无味的生活将永无止境地持续下去的时候,突然而来的一场风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祠堂倒了,那棵树获得了自由,我们也看清了那棵树,它的根部已有坛口粗,根部以上便扭曲如一棵古虬的老藤。在这块水土丰盈的平原上,坛口粗的树木早该高耸入云了。我想如果那树不是生在高土墙的背后,而是生长在人的身边,如果人可以轻易地接近它,随随便便地修剪几斧子,它还会是现在这扭曲狰狞的样子吗?也许在它的身 上会发生奇迹。 可是, 如果奇迹真的发生了,它还是它自己吗? 事实上,这些年里生活在它身边的一些乔木已经离开了它们的位置,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随便便推开一家的房门,就可以见以那些树木的身影:一年生的荆条做成了棉

14、弓,两年生的杏树做成了秤杆,三年生的刺槐做成了锄柄,四年生的桑树刚好可以做扁担,而一些具有某种特质的树木未及成年便被委以重任。保持平庸与低调,以换取长久的安宁,也许就是这棵树的生存智慧吧。 在重建祠堂时,村里人决定将那棵百无一用的废树伐掉。锯条在进入那棵树的核心时猝然迸断,换上新的锯条还是如此。有人说 ,里面难道藏着石头或者钢铁?树倒下之后,人们在它的核心区看到的是一种肉红色木质,细致缜密的年轮紧紧地缩在一起,像凝固在岩石里的纹理。可以想象那些年它生长得多么艰难。 树倒了可根还活着。有人毛遂自荐去挖根,可挖开泥土就傻了眼,因为他面对的不是一棵树的根,而是一棵树埋藏在地下的王国。那根不是普通乔木

15、的须状根,而是球状根,那根像红薯一样把阳光的能量与泥土的养料都悄然储存在 泥土下面。那树的根系异常浩荡,体积几乎与树冠等同,连青砖的墙基都被搂抱怀中。谁能想到看上去那么卑微的一棵树,会有这么浩荡的根呢? 有人觉得 这棵树活得太委屈:这样的一辈子活得值不值?其实,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想法,都会选择自己认定的活法,有的树喜欢以十分招摇的姿态生活在泥土之上,而有的树则恨不得将自己的头颅也深深地埋进土里。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选自散文,有删改) 【小题 1】请概括文中所描述的这棵树的特点。( 6分) 答: 【小题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 1)每根枝条的愿望都得到充分表达后,树便没了

16、树的样子而变得有些匪夷所思。( 3分) 答: ( 2)如果奇迹真的发生了,它还是它自己吗?( 3分) 答: 【小题 3】举例说明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6分) 答: 【小题 4】你认为这棵树活得值不值?请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7分) 答: 答案: 【小题 1】特点: 驼背、低矮,生长缓慢,根系浩荡而壮观; 看似平庸卑微,与世无争,却顽强坚韧,生命力旺盛。 【小题 1】( 1)这棵树充分展现出自由平等的天性后,就和一般的在人的意志下生长的树不同了,始终缩头缩脑,对头顶的风花雪月视而不见,因而让人匪夷所思。 ( 2)所谓奇迹是指它会像其他树一样,长成栋梁之材;而这里用

17、了一个假设性否定句,实际是肯定了这棵树的选择 ,表达了对它的敬意。 【小题 1】总体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树喻人,赞美那些看似平庸卑微,骨子里却坚韧顽强的人。另外还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如将这棵与众不同的树与一般的树的生活轨迹进行对比,将这棵树的外表与根系进行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它的误解,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 【小题 1】值。因为它毫不张扬,从而活得长久;众多树木生存在人的意志下,而它却独立、自由地保留了自己的天性;它在逆境中仍活得坚韧与顽强,给人以精神上的启示。 不值。因为一棵树的价值不能仅靠生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与其他树相比,它固然活得更长久,但它没有给 人类带来更多的实用价值。 文言文阅读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 ,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待,遭父忧去职。 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 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时中书范缜闻子野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曰: “河东裴子野,幼禀至人之行,长厉国士之风。且家传素业,世习儒史。栖迟下位,身贱名微,而性不 ,情无汲汲。臣历观古今人君钦贤好善,未有圣朝孜孜若是之至也。敢缘斯义,轻陈愚瞽,乞以臣斯忝, 回授子野。 ”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

19、合境无讼。 元嘉中, 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 “吾弗逮也 ”。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 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及五鼓,敕催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 ,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 符要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

20、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先是子野自克死期,不过庚戌岁。是年自省移病,谓同官刘之亨曰: “吾其逝矣。 ”遗命俭约,务在节制。高祖悼惜,为之流涕,谥曰贞子。 (选自梁书 列 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 偏孤:早年丧父或丧母。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禀至人之行禀:领受 B吾弗逮也逮:及、达到 C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昧爽:爽快 D先是子野自克死期克:预料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尚书仆射范云嘉

21、其行 A 吾其逝矣 时中书范缜闻子野行业而善焉 B 既奏,高祖深嘉焉 乃上表让之曰 C 不尚丽靡之词 民有争者,示之以理 D 高祖以其事体大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子野从小死了母亲,靠祖母抚养。他继承了祖上传下的儒学,在居下位时被范缜推荐,最后因资历尚浅没有通过。 B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接受皇命编撰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继承了曾祖的事业,最终编成宋略二十卷,沈约对他也十分叹服。 C裴子野才思敏捷,高祖命他撰写檄文,他能立即写成;他写文章文辞典雅,不尚华丽,师从古人,与时下文法不同。 D裴子野为官十多年,清廉自守,妻子儿女虽十分贫寒,但都听从子野的教诲

22、;子野临终时还不忘自己的职责,提醒君王及同 僚要节俭。 【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 3分) 译文: ( 2)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 4分) 译文: ( 3)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昧爽:天将明,黎明。 【小题 1】 B、 A 项,前一个是代词, “他的 ”,后一个是副词,表示猜测。 B 项,均为代词,相当于 “之 ”,可译为 “他 ”。 C项,前 个是代词, “他 ”,后一个是助词, “的 ”。 D项,前一个是介词, “

23、用 ”,后 一个是介词, “因为 ”。 【小题 1】 .D、该项对 “遗命俭约,务在节制 ”的理解有误,裴子野并不是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而是说自己死后丧事要一切从简。 【小题 1】( 1)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关键词:尽礼,之) ( 2)子野的曾祖松之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曾祖的事业。(关键词:受诏,卒,继成) ( 3)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关键词:谓,侍)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李 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

24、,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小题 1】诗中的李中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寄予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概括。( 4分) 答: 【小题 2】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李中丞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答案:示例:李中丞是一个退伍将军,他早年征战沙场,忠勇爱国,舍生忘死,战功赫赫,晚年却罢归流落。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将军的无限同情。 【小题 1】答案:示例:对比手法。将李中丞的叱咤沙场与不幸遭遇进行对比,表现作者对他的遭遇的不平与同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最后一联描绘了一幅江水茫茫、夕阳西下的图景,含蓄地表现了老将日暮途穷

25、的不幸遭遇,充满伤感之情。 语言表达 将下面的这组句子连缀成一段连贯的话,只填序号即可。( 4分) 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绿树和阳光达到了和谐 阳光,温柔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答: 答案:、 2、 1、 3、 4 有许多熟语稍作改动,就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意思。请依照下面所给的例子,另选一个熟语,稍作改动,然后写一句与原意相反的阐释。( 5分) 改动熟语:熟难生巧 阐释:仅靠不断重复以取 “巧 ”的时代已经走远,没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思维, “巧 ”怎能持久? 改动熟语: 阐释: 答案: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不在其位 ”岂能成为 “不谋其

26、政 ”的借口?要使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就应该以天下为已任。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一个整天只专注于自己的小屋子的打扫的人,怎会有收拾天下这个大屋子的气度与胸怀? 2009年 8月 18日,已经称霸田坛多年,从 未在重大比赛中失败过的俄罗斯女子撑竿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在柏林田径世锦赛上三次试跳均未成功,没有成绩,无缘世锦赛三连冠。下面请你以一下中国网友的身份对伊辛巴耶娃的失利写一段感言,表达对她的支持。要求:运用较为工整的句式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30字。( 6分) 答: 答案:田径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田径场上却有你永恒的微笑。 你没有输给对手,只是输给了面前的横竿,征服它只在下一次。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 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面,平静地说: “我服输 ”。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软蛋看看咱的本领。 ”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是他根本不听朋友的话,转眼之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浪头打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件,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