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1398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小题作答,多选则按前 3小题计分,每小题 2分,共 6分)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此予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答案: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罗帏 wi华裔 y俯瞰 kn押解 xi悲

2、恸欲绝 tng B杯杓 sho诘难 ji捍卫 hn目 chn顶礼膜拜 m C稻菽 sh屏气 b ng 粗犷 gung伺候 c忧心忡忡 zhng D荟萃 cu笑靥 y谂知 shn挣揣 chui觊觎权位 j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3分)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以改造, 。 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 “拔根 ”感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

3、病的一项是 ( ) A “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 ”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应该下降 15% 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B之前发生的 “苏丹红 ”、 “结石宝宝 ”、 “OMP”等食品安全事件对广大市民是非常熟悉的,而近日发生的广州 “瘦肉精 ”中毒事件又使市民忧心忡忡,大家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法上。 C世界上第一艘大型专业医院船 “866岱山岛 ”号日前已交付使用,该船的使用结束了中国海军没有大型制式医院船的历史。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 ) A世上举案齐眉的夫妻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和睦是虚伪。 B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C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为 “人间天堂 ”实不为过。 D张家辉近来在杜其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在黑社会系列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的守成态度与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 喻 中 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 70岁的孔子从政治转向文化,潜心于春秋的编纂等多项文化事业;通过传统文化的整理与提炼,孔子

5、完成了为人间制定规则、确立准据、寻找意义之使命,从而达到了 “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自由境界。与之不同的是, 70岁的苏格拉底被人控告,并被判处死刑。中西圣贤在七旬之际的不同境遇,体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思想与文化。 孔子表达的是守成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肯定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强调历史对于当下及未来的规范作用,侧重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孔子对于从夏商二代沿袭到周朝的礼乐制度高度礼赞,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守成或传承 的态度。孔子的这种思想倾向,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思想史来说,长期盛行的是 “代圣人立言 ”,即使是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比如朱熹,也要通过 “集注四书 ”的方式来表达

6、自己的思想。就政治史而论,数千年来,真正触及内核的政治革新极为罕见,政治运作方式代代相袭,鲜有根本性的变化。譬如,从秦始皇开始的 “皇帝之下的三公制 ”一直到当代中国的 “人代会之下的 一府两院 制 ”,一以贯之的政治结构似乎已经达到了 “超稳定 ”的程度。 苏格拉底代表的则是批判的思想倾向。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毛病;对于传统的做法、普遍性的积习,绝不视为当 然。这种具有批判精神、质疑性格的思想倾向从苏格拉底后就一直流淌在西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譬如,在中世纪,有哥白尼的 “日心说 ”对 “地心说 ”的挑战;在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洛克对于 “君权神授论 ”的驳斥;到了 20世纪,早期的法兰

7、克福学派也是以 “批判理论 ”而著称的。 苏格拉底坚守的质疑性格与批判精神,是他陷入不自由困境的重要根源。因为,这样的坚守常常把他置于流行观念与大众趣味的对立面,因而会受到多数人的反对与厌烦。然而,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坚守的批判立场,整个社会就将缺乏自省自救的能力,失去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 说,苏格拉底以自己的不自由(死亡)作为代价,为西方文化注入了自我省察、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因子。 孔子的自由,源于他在年届七旬之后,终于为自己确立了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整理者的角色。这种角色所承担的核心职责,就是承前启后,既总结、提炼人世间的秩序,同时也为这套秩序赋予 “意义 ”。孔子对 “旧 ”

8、文化的 “守护 ”与整理,既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凝聚,更有助于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孔子晚年的文化劳作,确实为中华民族规定了一种秩序与一套意义,从而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提供了一颗最坚硬的内核。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相互对 立的思想倾向,在现当代中国都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一方面,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要么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要么彻底倒向另一边,认为只有儒家学说才能救中国、才能救人类。在这种非此即彼、看似坚定的立场背后,实际上是生硬、武断、简单化,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另一方面,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我们更缺乏足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性格。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式的批判精神,无论是一个小邦还是一个大国

9、,都可能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一直酣睡下去,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符 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 ( ) A从秦始皇开始的 “皇帝之下的三公制 ”一直到当代中国的 “人代会之下的 一府两院 制 ”,政治运作方式鲜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体现了孔子 “守成 ”思想的影响。 B孔子和苏格拉底在七十岁时不同的生活状态,是他们不同思想形成的原因。 C苏格拉底之后西方的许多思想观点与潮流,都受到其批判精神的影响。 D苏格拉底的质疑性格与批判精神,能促使人们自省、自救,自我更新。 认为只有儒家学说才能救中国、才能救人类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10、 【小题 2】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孔子和苏格 拉底代表的是两种 “相互对立的思想倾向 ”?分点列出。( 5分) 【小题 3】根据文意,在现当代中国,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与苏格拉底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倾向?( 5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2】 对历史的态度:孔子强调传承,苏格拉底则经常质疑。 对现实的态度:孔子侧重于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苏格拉底则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毛病。 对后世的影响:孔子使后世思想趋于保守,政治稳定;苏格拉底鼓励了后世的质疑和批判精神。 【小题 3】 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孔子的守成态度; 在面对现实时,我们 需要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

11、 这两种思想倾向虽然对立,但对于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来说,都能起到有益的积极的影响。 【小题 1】 B项原文说是 “中西圣贤在七旬之际的不同境遇,体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思想与文化 ”,二者并非是因果关系 E项要么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要么彻底倒向另一边,认为只有儒家学说才能救中国、才能救人类。从两个 “要么 ”可知二者不能等同。 【小题 2】 5分。答对 1点给分,答对 2点给 3分,答对 3点给 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5分。答对 1点给分,答对 2点给 3分,答对 3点给 5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一个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新华社记者 朱玉、万一、刘红灿 他矮

12、,胖胖的。 他所在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连续 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 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第一波震荡刚过去,他立即驱车飞快地往学校赶。 路上他就怕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会出事。 上世纪 80年代中,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那栋楼连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 后来,他当 领导了,下决心要修这栋楼。 他发现与这栋楼相连的厕所楼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就先拆除了;他发现楼板缝中填的是水泥纸袋,生气地重新灌注了混凝土;他将原来华而不实、却又

13、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 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 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 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 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 15厘米。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左一个 5万元、右一个 5万元地化缘,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 16个 教室的楼修好。 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就是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也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于是,他从 2005年开始,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演习的这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

14、急疏散! 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教室里面一般是 9列 8行,前 4行从前门撤离,后 4行从后门撤离,每班必须排成单行,两个班合用一条楼梯,在楼、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楼、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疏散到操场上站在自己的固定位置 上。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 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要求老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拐弯处孩子最容易摔,如果摔了,老师可以一把将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

15、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 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唯一没按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一位挺着大肚子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全校 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里,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 1分 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 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 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

16、,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他的学生, 11岁到 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 ,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 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 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 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这时,他浑身都软了,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学校的墙上写着: “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 2008年 5月 24日新华社稿,有删改) 【小题 1】通观全文,叶志平校长的 “避险意识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7、 【小题 2】本文没有什么直 接褒贬的议论和抒情,通篇却充溢着对叶志平校长的敬佩与赞誉。请以文章第 8段(划线部分)内容为例,评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 5分) 【小题 3】有人认为,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只从 “避险意识 ”一个角度来写叶志平,而学校教学质量高等方面仅一笔带过,错失了多视角全面表现一个优秀校长的机会。你认为呢?( 6分) 答案: 【小题 1】( 1)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重视教学楼的建筑质量,千方百计进行加固维护。( 3)重视平时和紧急疏散的演练,坚持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小题 2】这篇通 讯用事实说话,通篇使用第三人称,用

18、数据(字),用旁观直描的叙事手法(写实手法)为主,如第 8段,没有出现一句明显的抒情和议论,甚至没有任何修饰,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和细节,只用简明的数据对比,就已经完全表现出叶志平校长对保障师生生命安全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的认真细致。 【小题 3】我不同意此种观点。示例一:这篇通讯叙事不枝不蔓,集中表达了文章的写作意图。汶川 “5 12”地震之后不久,灾区校舍的质量问题已经凸现出来,记者具有敏锐的职业敏感,及时记录和表现了一个尽其所能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中学校长形象,一定程度回答了当 时人们关于 “灾难能否避免 ”的疑问。而其他与此关系不大的素材则一笔带过,防止喧宾夺主,避免了 “高大全 ”类型化

19、的写作模式,鲜明、集中、准确地诠释了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 示例二: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却有深度。作者独辟蹊径,从校长对师生生命安全的关注这个角度,紧紧围绕着 “避险 ”来写,只从一个角度切入,其他素材一笔带过,抓住 “加固教学楼 ”和 “组织应急疏散演练 ”的两个核心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描叙,着力表现叶志平校长的责任心和远见,他的谋略和能力,他的坚韧和执着。文章目标明确,开拓得深,远胜于面面俱到的 叙写,更显现了报道的深度。 我同意此种观点。示例:叶志平是四川地震灾区一名难得的优秀校长,记者如果能够多方面深入了解、开拓素材,比如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学校,如何在条件差、待遇低

20、的情况下提高教育质量等等,给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叶志平,人物形象更为饱满、鲜明,对于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灾区的教育状况,了解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的灾区师生,更有助于抗震救灾工作,会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仅从 “避险 ”一个角度来描述他,确实有所遗憾。 【小题 1】答对两点即可。每点 2分。 【小题 2】 5分 【小题 3】略 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 阅读( 35分) 杜纂,字荣孙,常山九门人也。少以清苦自立。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瘗,纂以私财殡葬。由是郡县标其门闾,后居父丧尽礼。郡举孝廉,补豫州司士。 稍除积弩将军。领众诣淮,迎降民杨箱等。修立楚镇,招纳山蛮李天保等五百户。从征新野,除骑都尉。又

21、从驾寿春,敕纂缘淮慰劳。豫州刺史田益宗率户归国,使纂诣广陵安慰初附,赈给田廪。从征新野,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数日之中,散之知友。时人称之。又诣赭阳、武阴二郡,课种公田,随供军费。除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中,迁汉阳太守,并以清白为名。又随都督杨椿等 诣南秦军前,招慰逆氐。还,除虎贲中郎将,领太仓令。遭母忧去职。久之,除伏波将军。延昌中,京师俭,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劝督农桑,亲自检视,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吊死问生,甚有恩纪。还,以本将军除东益州刺史。无御边威略,群氐反叛。以失民和征还。 正光末,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纂德政,乞重临郡。

22、诏许之。孝昌中,为葛荣围逼,纂以郡降荣。荣令纂入信都慰喻,都督李瑾欲斩,刺史元孚德纂,还。出,又劝荣以水灌城,荣遂以纂为常山太守。至郡未几,荣灭。定州刺史薛昙尚以纂老旧,令护博 陵、钜鹿二郡,纂以疾辞。少时卒于家。 纂所历任,好行小惠,疏食弊衣,多涉诬矫,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永熙中,赠平北将军、殷州刺史。 魏书 列传良吏七十六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是郡县标其门闾标:做标记,用以表彰。 B课种公田,随供军费。课:督促 C延昌中,京师俭俭:节省、俭省。 D吊死问生,甚有恩纪吊:悼念。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23、的一项是 ( ) A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孝昌中 ,为葛荣围逼于人为可讥 C久之,除伏波将军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小题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纂 “轻财 ”的一项是 ( ) 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瘗,纂以私财殡葬 数日之中,散之知友 课种公田,随供军费 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 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 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纂少年时因清苦而自立,曾出资办理了县令齐罗的丧事,在守父丧时又很尽礼,后来被推举为孝

24、廉。 B杜纂从任积弩将军开始,到正始年间做汉阳太守,都能尽职尽责,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清白的名声。 C杜纂调任虎贲中郎将,兼任太仓令时,因为母亲的担忧而离开了职位,这与他尽礼守父丧的表现是一致的,充分显示了他的孝心。 D孝昌年间,杜纂迫于葛荣围逼,投降了葛荣。葛荣灭亡后,定州刺史薛昙尚念及杜纂是老臣旧官,让他统辖博陵、钜鹿两郡,他因病推辞。 【小题 5】用斜线 / 给下面文段断句。( 4分) 孔 子 曰 君 子 有 三 思 而 不 可 不 思 也 少 而 不 学 长 无 能 也 老 而 不 教 死无 思 也 有 而 不 施 穷 无 与 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

25、 法行) 【小题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 3分) 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5】孔子曰: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 法行) 【小题 6】 (1)杜纂生性简朴节约,尤其关心贫穷老人,很能访问民间疾苦,(甚至)对着百姓哭泣流泪。 但他轻财洁身,始终不收礼受贿,被百姓所思念,号称良守。 【小题 1】俭:歉收,年成不好 【小

26、题 2】 “而 ”,连词,表转折。 A项 “以 ”,前者是介词,因为;后者是介词,用。 B项 “为 ”,前者是介词,被;后者是动词,是。 C项 “之 ”,前者是时间名词后的助词,凑足音 节,可不译;后者是代词,它。 【小题 3】 有才干。 赏罚分明。 受命赈济。 【小题 4】 “母忧 ”指母亲的丧事。 【小题 5】译文:孔子说 :一个君子有三种事情不能不去思考 :小时候不好好学习 ,长大就会无所作为 ;年纪大了而不去教育下一代 ,死也不能瞑目 ; 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有钱。所以君子要从小展望将来 ,就要学习 ;老的时候不想死不瞑目 ,就要去教育下一代人 ;有钱但是想着穷困时有人援助

27、,就应该去施舍别的穷苦人 .(每错、漏两处扣 1分,扣完即止) 【小题 6】 (1)( 3分,句意 1分, “尤 ”“泣涕 ” 各 1分。) 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纂,字荣孙,是常山九门人。少年时以清苦自立。当时的县令齐罗死亡,没有亲属收殓埋葬,杜纂自己出资把他埋葬。因此郡县标榜表彰了他的门第。后来守父丧很尽礼。郡中推举他为孝廉,被补为豫州司士。 逐步提拔为积弩将军。率领兵众到淮,迎接投降之民杨箱等人。修筑建立楚镇,招徕收纳山蛮李天宝等五百户人家。跟随征战新野,授骑都尉。又跟随皇帝到寿春,皇帝命令杜纂沿淮河慰劳军民。豫州刺史田益宗率领民众归降,派杜纂到广陵去安慰刚依附的人,用田粮赈济他们。随

28、征新野,等到南阳平定,因功封井陉男爵,赏给五百匹帛。几天 之内,他将绸帛散发给好友,当时人们称赞他。又到赭阳、武阴二郡,督种公田,随时供应军中消费。授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年间,调任汉阳太守,并能享有清白的名声。又跟随都督杨椿等人到南秦军队前线,招降抚慰叛变的氐族人。回来后,授于虎贲中郎将,兼任太仓令。遇上母亲去世守丧而离职。许久以后,授伏波将军。延昌年间,京师饥荒,下令杜纂监督京中开仓库赈济民众粮食一事。杜纂生性简朴节约,尤其关心贫穷老人,很能访问民间疾苦,(甚至)对着百姓哭泣流泪。劝督农桑,亲自检察巡视,勤劳者就赏给物品布帛,懒惰者加以谴责和责罚。悼念死者慰问生 者,很有恩情可载。回朝后,以

29、原将军授任益州刺史。没有防御边疆的威信和谋略,氐族人纷纷反叛。因百姓失和被召回。 正光末年,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扬杜纂的品德政绩,乞求派他重新到郡任职。皇帝下诏同意了。孝昌年间,被葛荣包围逼攻,杜纂交出郡城投降了葛荣。葛荣派杜纂到信都安抚军民,都督李瑾想斩杀他,刺史元孚认为杜纂有仁德,把他放回去了。杜纂出了信都,他又劝葛荣用水灌城,葛荣便用杜纂做常山太守。到郡不久,葛荣灭亡。定州刺史薛昙尚鉴于杜纂是老臣旧官,让他统辖博陵、钜鹿两郡,杜纂以病推辞。不久在家中去世。 杜纂在历任的官位 上,好施小恩小惠,吃粗粮穿破衣,多涉嫌矫情做作,但他轻财洁身,始终不收礼受贿,被百姓所思念,号称良守。永熙年间,追

30、赠为平北将军、殷州刺史。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 7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此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 答案:( 1)本诗通过描写了露水坠落,寒月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愈远而愈响的泉水声,山上的鸟儿有时偶尔鸣叫一声 露 月 泉 鸟 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 2分)描绘了一幅孤寂冷清的画面,( 1分)表现诗人所

31、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心境。( 1分) ( 2)以动衬静,( 1分)用泉水声、鸟儿的鸣叫声反衬了四野的空旷和寂静。( 1分)更好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寂寞郁悒。( 1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写适当的文字。( 6分) 2007 2009年大学毕业生求职去 向调查统计 求职 地区 经济 特区 沿海 地区 大城市 中等 城市 小城镇 老少边穷 地区 农村 出国 其他 比例( %) 14.2 24.7 24.6 18.1 2.1 1.1 1.3 11.7 2.2 ( 1)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向的发展趋势是:( 4分)(不得出现

32、具体数字) ( 2)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2分) 答案:( 1)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到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就业,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愿意到小城镇、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工作。 ( 2)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加突出。 依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 6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答案: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神迷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 你是我迷茫中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童年时在家的窗前遥望远方 ,读书时在老师的指引下遥望远方 冬去春来 ,当你迈开青春的脚步 ,远方就更有梦幻色彩、更有神奇的魅力了。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远方 ,在心灵的世界里有远方 ,在追求的跋涉中有远方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 ,更有洒满阳光也有呼啸风雨的远方 请根据以上内容 ,以 “远方 ”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开放性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