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55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杜甫) (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劝学荀子) ( 3)庄生晓梦迷蝴蝶, 。( 锦瑟李商隐) (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白居易) ( 5)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李煜) (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声声慢李清照) 答案:( 1)不尽 长江滚滚来 ( 2)金石 可镂 ( 3)望帝春心托杜鹃 ( 4)犹抱琵琶半遮面 (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6)怎一个愁字了得 简答题。( 100字左右)( 5分) 请简述聂赫

2、留朵夫先后三次去监狱探访时,玛丝洛娃的不同表现。 答案:第一次探监时,马斯洛娃认为了涅赫柳多夫,并盘算怎样利用他,同时跟他要了十卢布;第二次涅赫柳多夫把要与她结婚的决定告诉了她,遭到回绝;第三次马斯洛娃同意了调去医院做护士的建议,并已经戒酒。 选择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雍也) 注释 济众:周济大众。 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已及人的意思。 ( 1)下列

3、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于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反映了孔子 “推己及人 ”的思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 “恕 ”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 “仁 ”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 “推己及人 ”的方法来阐明关于 “仁 ”的基

4、本主张。 答案: (1)A ( 2)孔孟最高的道是 “仁 ”,而 “恕 ”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 别人。这种“恕 ”是人人都以做到的。 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书记官念完起诉书, 大家都愉快地感到现在就要开始审讯,正义就要伸张了。只有聂赫留朵夫想到十年前他所认识的天真可爱的玛丝洛娃竟会犯下这样的罪行,不由得大惊失色。(第一部 9) B聂赫留朵夫看出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玛丝洛娃。他惊奇于玛丝洛娃非但不觉得自己妓女的身份可耻,甚至好像感到满意,几乎为此自豪。(第一

5、部 44) C玛丝洛娃因与一个医生调情而被主任医师打发走。聂赫留朵夫得知后,首先觉得羞愧和 可笑,他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终于决定改变决心,玛丝 洛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再也不管了。(第二部 29) D玛丝洛娃与政治犯队伍的相处,内心渐渐起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在外貌上表现出来。她消瘦、晒黑,仿佛苍老了似的。聂赫留朵夫对她的变化感到惊讶,开始有点厌恶这么不修边幅的玛丝洛娃。(第三部 5) E得到西蒙松要与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解脱了自愿承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在他意志脆弱时,总是使他感到沉重而古怪。可是现在,他的心情 非但有些不愉快,甚至感到痛苦。(第三部 17) 答案: C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

6、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杜牧写扬州的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 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 “贵人多

7、难 ”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 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 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 “瘦 ”与 “小 ”字,便成 了扬州的特色。我一 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 “瘦 ”与 “小 ”呢?这两个字用之于

8、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 “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 ”,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 “他专门做小事儿 ”,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 “大西湖 ”或 “金西湖 ”,小秦淮也可叫 “中国秦淮 ”或 “银秦淮 ”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 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 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如是,话题就回到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上头,知道扬州的

9、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 “秋尽江南草木凋 ”,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 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 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为了这梦境,我

10、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 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 鞯慕 希 莘锰拼 难镏荩 咽峭耆 豢赡芰恕镏莸姆被 乖冢 拼 姆缌 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选自中国小说,有删节) 【小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分) ( ) A与凛

11、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文中引用唐人诗句 “秋尽江南未凋 ”,说 明秋老时分的扬州,风光依然怡人。 C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D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E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小题 2】描术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写作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请结合第 段加以赏析。( 6分)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 “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 ”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作者从 “小秦淮 ”和 “瘦西湖 ”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扬州景物 “尺水

12、玲珑 ”“小家碧玉 ”的特点。写法上,作者旁征博引,以表现扬州城的诗化。语言上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口语与书面语相互结合。 【小题 3】因为扬州已无水路可通,无画舫可觅,不可能再现 “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自然风光。古时的风流韵致,浪漫诗情,这些人文风情已被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冲刷得荡然无存。 【小题 1】写秋天到扬州意义不大,衬托出春天的扬州最好) E(作者写到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扬州的 “风流不再 ”的叹惋 .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自由和科学 爱因斯坦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

13、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 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产。 第二,满足物质 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 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 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和艺术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和社会过程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

14、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 。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 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使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 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是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

15、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 种 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的实现,至少不

16、该去干涉它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由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 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进。 (选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赵中立、许良英编译) 【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3分) ( ) A促进一切科学工作是达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个目标的要求。 B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理智和艺术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 C第一种 “外在的自由 ”对于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法律的保障和全体人民的宽容精神对于第一种 “外在的自由 ”具有重要意义。 【小题 2】下列对第二种 “外在的自由 ”的理

17、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 A工作之余还是有可能从事个人活动,属于第二种 “外在的自由 ”。 B第二种 “外在的自由 ”是实现爱因斯坦所指的第二个目标的基本前提。 C第二种 “外在的自由 ”与第一种 “外在的自由 ”相辅相成,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D第二种 “外在的自由 ”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 【小题 3】根据文意,可能影响 “内心的自由 ”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4 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权威、社会偏见、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 社会 (学校 )的促进或干涉。 个人认识和自觉追求的程度。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8、完成下列各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 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 ,

19、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 “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 ”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 而

20、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 !其真乏才也耶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 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小题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 “有情 ”“有义 ”的一组是( 3分) ( )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21、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仪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 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 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 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 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 .追名逐利的小人。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 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

22、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 (彭子 )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小题 1】 “率 ”;都,全 【小题 2】略 【小题 3】后半部分的分析不合文意。 【小题 4】参考译文: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担任前朝明代的总兵官。沈通明为人行侠仗义,不重财货,士大夫都称赞他。顺治二年,之前有个叫田仰的巡抚,向来熟悉沈通明的为人,对他礼遇优厚;至此看到明朝将

23、要灭亡,就把自己的家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乘船渡海而去。沈通明把田仰的妻子儿女藏匿到其他地方。 恰好清军渡过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这时,沈通明已经闭门在家很久了。追捕的人围住了他的家,沈通明走进寝门,喝了数斗酒,然后撕开束帛捆住他的爱妾,把她背在背上,牵着马,手里握着弓箭出来,大喊道: “你们这些人也知道沈将军吧 ! ”于是把箭搭在弓上准备抓捕他的那些人都迟疑不敢向前而退却。沈通明上马飞驰,和爱妾都得以逃脱。租住在苏州,改变了姓名,靠给人算卦养活自己。不久爱妾去世,想到自己没什么寄托,就削发做了和尚。后来,又脱下了僧衣,北上到邓州寻访老友。 沈通明本来就是个高大

24、的男子,胡须很漂亮,以能饮酒而自豪。每次喝醉了就在邓州街市上唱歌呼号,全街市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子 ,邓州人,一向就在江淮之间很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探听到沈通明的住处,就步行前往和他谈论,沈通明沉默不答。后来询问到这个人 就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的吐露实情。彭子 握着他的手说: “你的形态容貌有些不同于一般,必将有搜捕你的人,如果不是我,还有谁能够作鲁国的朱家呢?(汉初鲁地的朱家保护项羽的得力部下季布,意即欲效法之而保护沈通明) ”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和沈通明尽情喝酒,很是高兴。过了很长时间,沈通明被赦免才能够复出。 沈通明很小的时候就以勇猛力大而闻

25、名,曾经与敌人作战,敌人射穿了他的胸,沈通明随即拔出箭来,撕裂盔甲和衣服裹住伤口,然后去追射箭的人,最终杀了那个人回来,全军的人都认为他很豪壮。现在八十多岁了,体力渐渐衰减,喝酒还 不减少,自爱行侠仗义,还像原来 一样。 明末战争的时候,各地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些人,一般都是风流倜傥非同寻常的,这些都是我经常听说的人。其他那些流落民间,湮没无闻,没有被我听说过而我不能够拿笔写下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在这时,有的有这样的人却不任用,有的任用了却没有发挥他的全部才能。至于那些在朝堂之上主持事务的臣子,不是淫荡邪恶相互勾结,就是拿着俸禄沉溺宠幸的人。当

26、发生了事情,这些人不仅仅是拉别人胳膊,干扰别人,一定还要借端诬陷别人。等 到有一天国家败亡,大 概就要欺骗说天下缺乏人才。唉,难道天下真的缺乏人才吗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各题。( 6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醒。 【小题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首联用 “晨光 ”与 “开门鼓 ”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 “乡梦不多成 ”呼应 “心空 ”,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

27、清新自然之 感。 【小题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3 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新脱冬衣 ”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 “体乍轻 ”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 ”呼应 “新脱 ”,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小题 1】颔联告诉我们的是 “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 ” 【小题 2】一点 1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 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10年堪称经典翻拍年,不光 “四大名著 ”纷纷走上荧屏,银幕上

28、同样争相向经典致敬。除了徐克筹拍 3D版新龙门客栈外,倩女幽魂唐伯虎点秋香 2等即将开拍,或已经上映。初步算来,纳入拍摄计划的翻拍影片就有 7部之多。 材料二 昨天下午, “经典文艺作品改编创作及法律问题 ”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面对时下的改编热、翻拍热,与会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7分) 答案:( 1)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爱关注。 /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引发热议 。 ( 2)观点一: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 观点二: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 示例一 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文艺的发展,在于不

29、断创作新的作品。如果不愿意开发新的故事创意,只向旧的成功的作品做一些改造,虽然省时省力,但对文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示例二 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经典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通过改编、翻拍,可以让经典作品产生新的价值,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创作模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 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 1)从靠近北极的西伯利亚向南延 伸,一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一条很长的鹤类迁徙路线。 ( 2)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对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 3)全场 2.4公里的大型石灰岩洞穴内,钟乳石琳琅满目,质地之纯净,形态之完美,国内少见,很有保护和研究的价值。 有语病的一项是 。 修改: 。 答案:有语病的一项:是( 2)。在 “泄漏 ”后加 “的 ”。 作文 作文( 70分) 题目:我对微笑的解读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字体不少于 800字。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