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自北京维京银河公司对外发布将于 2014年开启太空畅游服务之日起,很多原来 不堪设想 的新的旅游项目被开发了出来。 B艺术家大多有流浪者的内心 ,无法忍受 别具只眼 的生活 ,即使身体安顿了 ,精神还是需要漫游,永远在寻找什么,这让艺术家自己和周围的人很不舒服。 C涉及鸡的残留物检测一共有 8种,但山西此次检测却只针对其中 4种。速成鸡体内的抗生素残留物到底是哪些、含量多少,调查结果 语焉不详 。 D比赛进行了 30分钟时,卢西亚诺在一次争项中直接用手将皇马的
2、科恩特朗击倒在地,这次冲突一度引发了场上的混乱,而他却 罚不当罪 地领取了一张黄牌。 答案: C 试题分析: 语焉不详: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 A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可以改成 “令人不可思议 ”。B别具只眼:另有一种独到的见解。使用对象不当。 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 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日积月累。而我们做成语试题,既要正确理解意义,更要全面把握语言环境。八种误用类型,是从词义、对象、范围、色彩及搭配运用等不同角度来归
3、纳。同一误用的成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可归为不同类型而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也往往以这几个类型为角度。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 _, _。 _, _。_。 _。 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 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 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 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 只有这样,每次所得的新知识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
4、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紧承前文的 “中心 ”,因此首句应该选 ; 中有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假定 ”,因此,下一句的语气应该和 的语气衔接, 中的 “则 ”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因此 应在 之后; 都是在紧紧围绕 “系统 ”这个话题而展开,因此,应该把这几句放在一起; 中的 “这样 ”很显然是对上文的一个总括,因此,应该放在文章结尾。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本题考到了连贯题中常用的方法:话题一致、前后照应,是一道较好的连贯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下列 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5、分 ) A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我们的责任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我们更要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责任。 B证监会正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住房公积金投资运营方案,目前,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C昨天,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市政府召开,出差在外的模范司机王大新和中学优秀教师李正没有到会。 D外国人在中国的犯罪率逐年攀升,如果在华 “三非 ”(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不加以有效控制,势必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可改为 “我们更要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 C修饰语 “出差在外 ”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D介词残缺,在 “如果 ”后加“
6、对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平时应多朗读以培养语感。借助语感,对句子的正误、繁简、 优劣做出判断。如 A项如果有一定语感的话,轻易就能判断出是两个句式的杂糅。还要熟知六种病句类型及它们的子类型,寻找各种类型病句的规律。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林外史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范进中举后跌倒在地,不省人事,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揍醒了他,这时旁边有人讨好着起哄 说: “胡老爹这巴掌打得亲切,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这段情节如一幅漫画,仿佛围观的人那势力谄媚的脸孔就在眼前晃动。用此手法针砭科举倒是比喋喋不休的谩骂要有趣得多。不过漫画有时又像哈哈镜,容易扭曲事物的本来
7、形象。从制度分析的角度说,科举制总习惯被人放在哈哈镜里乱照。比如今人印象中科举就像古代高考,万人争抢一根独木桥,少数过去了,大多数都掉到河里淹死。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八股文照搬儒典教条,摧折灵气,有天分的人落在里面绝无生存机会。 以上两点对科举功用的理解把它狭隘地缩窄为考试和作文,可在我看 来,科举还应增加两条功用,这两条还是它能存活到晚清的最重要理由。一则科举是选拔官僚的一种相对有效的体制,它可以通过授予功名,分层次地在不同地点配置官员,如进士在宫廷阁部,举人在中层行政机构,秀才沉到村庄底层,这样就可保证在社会各个高低层次都能配置有文化的人群做领袖。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讲 “清流 ”“浊流 ”
8、的分野,一方面谈的是舆论争议会导致一种道德判断,但从根基上说还是身份分层的问题。其中被看作 “浊流 ”的秀才一旦沉到底层就能变成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与宗族的形成和管理有莫大关系。历史上往往 “清流 ”喜欢唱高调, “浊流 ”反而办实事,尽管有时浊流作恶的曝光率更高。 需要为科举正名的第二条理由是,不要误解通过科举入选的官员人人只会作八股。真正出色的官僚,他的早期教育一定是多元的,除跟着一般塾师,还可请专门的私人老师,或者去书院接受试前教育,或为某名师的私淑弟子。士子本人出色,中举前接受过优秀教育的例子俯拾皆是。就如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杨度师从王 运都是例子。如果他们全如范进般猥琐,一听中举了就中
9、邪发疯,或如后人营造出的哈哈镜里的木讷书生,只会写得一手酸腐文,哪可能有后来那些惊世骇俗之举? 我们还可注意地方学问的草根训练 素有差异,从性格气质到行动风格都殊绝不同,科举一张网哪里能随意把人罩起来生杀予夺?如近世湖湘人气质彪悍,擅长打仗,好玩政治,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一条线顶下来居然力挺住了大清半壁江山,能使清半个世纪不倒。广东人好做浪漫之思,喜欢宣传鼓动的文字游戏,就多有些宣传家出来。江浙人考据成癖,浸淫于古人典章制度,后来科技人才辈出与这种执着不无关系。成名的资源多与八股无关,却又多从科举网络中得利。所以不如说科举只是官员的选拔程序,却不一定能限制他们知识结构的训练。科举不一定公平,也可
10、能生产平庸烂人,却是一种初步体现公平正义的考试制度,尽管缺陷明显。 再说说秀才的功能,秀才虽是 “浊流 ”,却是科举底盘中人数最多的人群;秀才没有行政级别,却是乡村中自我管理的主力。秀才凭低级功名身份,往往能当上宗族族长。乡下自治靠的是宗族力量的大小。 “宗族 ”要坐大必须要祭祖,可明清以前,祭祖是皇家贵胄的专利,老百姓只能在家里设牌位祭父母,根本没机会在家外专门设祠堂祭祀。明清百姓不甘心,终于突破了限制,不仅堂而皇之地模仿官家在外设祠堂,而且不仅嫡长子主祭,庶子也可主持祭礼。这些举动今人看来貌似平常,在当时可是一场了不得的革命。这主持祭礼的活儿自然要推 举有文化的人充当,他虽不是贵族,却因有
11、文化貌似有些贵族范儿,秀才虽是 “浊流 ”,在乡下却是香饽饽就是这个道理。 【小题 1】下列对于科举功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科举就像古代高考,万人争抢一根独木桥,少数过去了,大多数都掉到河里淹死。 B科举的八股文照搬儒典教条,摧折灵气,有天分的人落在里面绝无生存机会。 C科举通过有效的体制选拔官僚并授予他们功名,将官僚分层次地配置在不同地点。 D科举尽管缺陷明显,却是一种初步体现公平正义的考试制度,可借此选拔真正出色的官僚。 【小题 2】下列理 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范进中举后发生的情节就像一幅漫画,有趣地针砭了科举,不过漫画就像哈哈镜,扭曲了
12、事物的本来形象。 B历史上,尽管有时 “浊流 ”作恶的曝光率更高,但他们办实事,一旦沉到底层就能变成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C通过科举入选的官员并非人人只会作八股,他们成名的资源多与八股无关,却又多从科举网络中得利。 D因为科举这张网并不能随意把人罩起来生杀予夺,所以科举下的官员从性格气质到行动风格都殊绝不同。 【小题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科举保证了在社会各个高低层次都能配置有文化的人群做领袖,会导致一种道德判断,但从根基上说还是身份分层的问题。 B真正出色的官僚,他的早期教育一定是多元的。士子本人出色,加上中举前接受过优秀的教育,这些人可能做出一些惊世
13、骇俗之举。 C近世江浙科技人才辈出与江浙人考据成癖,浸淫于古人典章制度的执着不是没有关系。 D明清以后,百姓可以在外设祠堂,嫡长子甚至庶子也可主持祭礼,在当时是一场了不得的革命。秀才因有文化貌似有贵族范儿,成为乡下受欢迎的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A与 B的两种说法正是文中批驳的观点,因为 “科举制总习惯被人放在哈哈镜里乱照 ”。 C.第三段中有 “科举是选拔官僚的一种相对有效的体制,它可以通过授予功名,分层次地在不同地点配置官员 ”的句子,注意其中的 “相对有效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点评:对概念含义的考查,
14、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 阱。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 ( 2)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缩小。 ( 3)联系语境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 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注意第二段 “不过漫画有时又像哈哈镜,容易扭曲事物的本来形象 ”中的 “有时 ”、 “容易 ”。 B.注意第三段 “历史上往往 清流 喜欢唱高调, 浊流 反而办实事,尽管有时浊流作恶的曝光率更高 ”中的 “往往 ”。
15、D.参见第五段第一句。强加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 “筛选与整合 ”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因 此一定要把选项和原文一一比对。它只是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只要稍加留意,就可看出与原文的区别。 【小题 3】 试题分析:参见三段 “一方面谈的是舆论争议会导致一种道德判断,但从根基上说还是身份分层的问题 ”这个句子。 B.参见 4段。 C.参见 “江浙人考据成癖,浸淫于古人典章制度,后来科技人才辈出与这种执着不无关系 ”。不无:不是没有,多少有些。 D.参看最后一段。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 考点:分析概
16、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意思的错误,有的只是说法的不同,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气一身清风两袖 蔡元培一生,甚为清苦。 蔡元培在上海办女校的同时兼办警钟报,十分艰苦。冬日滴水成冰,室内无烤火设备,蔡先生披件蓝色棉大衣,每晚要写两篇论文(一文言,一白话),其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如馒头一般。右手套一只半截露指的手套写稿,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清涕直流如水。是年除夕,报社经济窘迫到揭不开锅。蔡先生不得不 与同仁某君商量,借他一颗蜜蜡朝珠去典当;谁知当铺朝奉说是假的,只
17、能典一块钱。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初,上下班都是步行。孙宝琦看不过去,送他一部马车。当孙再访时,发现马车并未曾用,因为没有马,孙宝琦又送去一匹马。当北平街上已飞驰流线型汽车时,蔡元培仍坐在表斑面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他在南京临时政府任教育总长时,强调平民化,除去总长、次长,其余工作人员统称部员,不授官职,月薪一律三十元。到北平后,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蔡元培一生好酒。据程沧波回忆,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岁月,每顿中午要喝一点酒,用的是锡制 方型暖壶(里圆,夹层放开水温酒),不吃饭,因胃病只吃几片面包,菜是中研院食堂大锅菜。任鸿隽说,蔡元培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他与某君住里
18、外两间,他住里面,外出须经某君之屋;而蔡先生平时起身较早,外间某君犹酣睡未醒。先生恐惊动他,只好在己室看书,等某君起床后,他才盥洗。蔡元培专任中研院院长后应酬多、开销大,一次有关人士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了二百元。他很奇怪,得知真相后,当场将钱退了回去,并召集部属开会,说: “一切要按规定办理,生活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 有趣的是 1932年前后,陈西滢 与蔡元培同车由宁赴北平。在火车上蔡先生请陈西滢喝酒(朱家骅送的)吃饭。结账时,陈西滢要买单,先生坚持由他开销。理由很可笑: “中央委员乘车是不用花钱的,所以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 “可以
19、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 ”。 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先后寓居京、宁、沪、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鉴此,台湾胡适纪念馆馆长陶英惠先生称其类似今天的 “无壳蜗牛 ”。归隐田园后,蔡元培寓居上海华山路,居所也是租赁的。这令他众多已获声名、位居庙堂的门 墙桃李于心不安。 1936年蔡元培七十寿诞,以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旧师生蒋梦麟、王星拱(抚五)、罗家伦(志希)、赵畸(太侔)和丁 炅郑愀 纫晕袷档木 瘢 呋 艘桓觥跋孜葑佟被疃 盟 蔷窗 睦闲谀耗暧写 约旱钠苌碇 赦巡赝际椤 毙闹 觥 醚 炷辍派 呛苋险妫 诓淘 嗥呤 俪降那耙荒辏 阒仄涫碌刂潞滔壬 泶镎
20、庖灰庠浮: 饰 俗俸 氪堑耐滋 棺赂 跏澜堋 藜衣椎刃葱牛 切薷摹酢 拮终寰渥米髁嗽錾尽 笫巍溲源侵 仪校 楦兄 嬷浚 辰缰 咴叮 钊顺扑獭胖星康飨孜葑僦 佟罢庖部煽醋魃 缁岬囊蛔 布湍罘弧薄 笆羌赴俑龉 裼美醇湍钏 亲罹窗 囊桓龉 竦摹保 湍钜桓鲆恍奈 安患捌渌降墓 瘛钡摹淘 嗍盏叫藕螅 安雁煤堋薄 鲈率奔涫炻牵 沼诮邮芰说茏用嵌杂谒 崩 拿酪狻 br天有不测风云。据蔡元培年谱述: “嗣因全国对日抗战,淞沪沦陷,建屋之举未能实现。 ”日寇的炸弹摧毁了胡适等 “献屋祝寿 ”之梦,蔡元培直至终老,仍是一只 “无壳蜗牛 ”。 蔡元培晚年流寓香港,目疾已重,不能阅小字,常向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借大字本书
21、读。其时生活费用常感不敷,因中研院月薪支付少数法币,换成港币所得无几。房租 既昂,又米珠薪桂,加以子女教育医药等费,难以维持。另有原在沪之苍头老妪随同来港,在难中蔡元培又不忍抛弃,食指益繁,还要款接亲朋、周济寒士。亲睹其艰的余天民说,真所谓 “三晋之大夫,不若邹鲁之仆妾也 ”。 1940年蔡元培病逝后,社会各界举行悼念活动。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毛泽东等都致挽联。港绅罗旭苏爵士代表港督及香港各界祭文曰: “惟公之来,斯土之光! ” 蒋梦麟的悼联是: “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作为蔡元培执校时的总务长,作为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
22、 这样回忆: “他们(指蒋梦麟和梅贻琦。梅贻琦曾任清华校长)作为昆明高校的两位领袖,都是以其苦行僧形象著称的,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物。 ”从中国古训,君子 “立德、立功、立言 ”一端看,蒋梦麟写得最贴切。 (节选自传记百年风度,作者张昌华)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蔡元培曾在上海办女校,同时还办报纸,在经济条件极差时,不得已向同事借了一颗蜜蜡朝珠,这颗假朝珠只典当了一块钱。 B蔡元培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在南京中研院任职时,不搞特殊,只吃食堂大锅菜,一生连 以供安心做学问的固定场所都没有。 C在火车上,蔡元培用朋友赠送的酒请陈西滢吃饭,席
23、间表达了对中央委员乘车不用花钱的愤慨之情,深得陈西滢的赞同。 D蔡元培曾历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却同中国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一生清贫,令人感叹。 E文章语言朴实,叙事简洁,避免主观性的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通过客观记录蔡元培先生的生活点滴,彰显了他的高风亮节。 【小题 2】胡适等人决定给蔡元培先生 “献屋祝寿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蔡元培的 “清风两袖 ”具体表现 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4】文章第三段中有 “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 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 ”的话,你是否同意陈西滢的看法?请结
24、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DB(选 D得 3分,选 B得 2分,选 A得 1分。选 C、 E不得分。) 【小题 2】 蔡元培先生先后寓居各地,却一直赁屋而居,学生们想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能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 师生们借生日之机向正气一身清风两袖的老校长表达敬意。 借 “献屋祝寿 ”之举为社会树立 “一心为公,不及其私 ”的公民楷模。 【小题 3】 任北大校长之初,蔡先生上下班都是步行。后来当别人乘坐汽车时,仍坐在别人送的表斑面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到北平后,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工作时,在南
25、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 蔡元培先生后来寓居各地,却一直赁屋而 居,寄人篱下,直至终老。(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4】观点一:不同意,蔡先生的人格,不仅使人钦佩,而且使人师法,让人崇拜。因为 蔡先生七十寿辰时,师生们 “献屋祝寿 ”,源于他们对老师的钦佩与尊敬。 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是有人师法的典型例子。 蔡先生病逝后,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可以证明他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与敬仰。 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像蔡元培先生一样,一生清贫,高风亮节。如梅贻琦被视为做人的楷模和清华精神的化身,不仅是因为他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更因为他有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美德。(观 点明确
26、得 2分,答出三点理由,每点得 2分) 观点二:同意。蔡先生的人格虽然使人敬佩,但难让人师法,让人崇拜。( 2分)因为 陈西滢的评价本身就代表了一般人对蔡先生的看法。( 2分) 担任过众多要职,却一直赁屋而居,寄人篱下,让人钦佩,但未免让人感叹,一般人怎会效法、崇拜?( 2分) 蔡先生晚年流寓香港,生活难以维持,连邹鲁之仆妾都不如,很难让人师法、崇拜。(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在经济条件极差时 ”表述不够准确,应该是 “报社经济窘迫 ”。 C项: “达了对中央委员乘车不用花钱的愤慨之情 ”“深得陈西滢的赞同 ”错 误。原文是 “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 ”,
27、陈西滢对蔡元培的人格的钦佩,但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E项: “通过客观记录蔡元培先生的生活点滴 ”错误,作者在叙述蔡元培事迹的同时,饱含浓郁的情感。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先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筛选区域,概括重要信息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划定答题区间,即文章的第 5自然段。只需把本段划分层次,即可把答案:筛选整合出来,本段主要从三个层次来说:蔡元培先生先后寓居各地, 却一直赁屋而居,学生们想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能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 /师生们借生日之机向正气一身清
28、风两袖的老校长表达敬意。 /借 “献屋祝寿 ”之举为社会树立 “一心为公,不及其私 ”的公民楷模。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点评: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要想答对,首先必须把答题区间找对,然后还要会概括,要点要简洁。本题答案:比较简洁,很好。 【小题 3】 试题分析:蔡元培的 “清风两袖 ”是贯穿本文的一条线索,因此,本文的很多事例均表现了这一点。根据这些事例,可以概括为:蔡元培先生后 来寓居各地,却一直赁屋而居,寄人篱下,直至终老。包括在南京中研院工作时,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任北大校长之初,蔡先生上下班都是步行。后来当别人乘坐汽车时,仍坐在别人送的表斑面驳的马车车
29、厢里到北大上下班。到北平后,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考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点评: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 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所谓开放性,是指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有自己的见解、看法。如本题答案:可以为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无论哪种观点,都要先亮明自
30、己的观点,然后还要结合文本对自己的观点作出相关的分析。 考点:探究对某种问题的看法。 点评: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也。举进士甲科,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江南饥,为体量安抚使,行便民事数十条;宣州守廖询贪暴不法,下吏置诸理,民大悦。仁宗谓绛曰: “用卿出自朕,卿凡论事,不宜过激,当存朝廷大体,要令可行,毋使朕
31、为 不听谏者。 ” 帝祷茅山求嗣,绛草祝辞,因劝帝汰出宫人,及限内臣养子,以重绝人之世,皆从之。真定守吕溱犯法,从官通章请贳之,绛曰: “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 ”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数月,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熟羌据堡为乱,即日讨平之。加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张咏镇蜀日,春粜米,秋粜盐,官给券以惠贫弱,历岁久,权归豪右;中人奉使至蜀,使酒吏主贸易,因附益以取悦,绛悉奏罢之。召知开封府,为三司使。请以川、陕职田谷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给直。帝叹曰:“众方姑息,卿独不能徇时邪! ”即行之。内诸司吏 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为帝言: “身犯众怒,惧有飞语。 ”帝曰: “朕在藩
32、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 ” 神宗立,拜枢密副使。始请建审官西院,掌武臣升朝者,以息吏奸。元丰元年,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入为西太一宫使。六年,知河南府。夏,大雨,伊、洛间民被溺者十五六。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数月,水复至,民赖以免。哲宗立,更镇江军节度使,封康国公,为北京留守。河决小吴,都水议傍魏城凿渠东趋金堤,役甚棘。绛曰: “功必不成,徒耗费国力,而使魏人流徙,非计也。 ”三奏,讫罢之。 元 二年,请老,以司空、 检校太尉致仕。明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谥曰献肃。 (选自宋史 韩绛传,有删改) 【小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3、3分) A绛 草 祝辞草拟 B内诸司吏数 干 恩泽干涉 C以 息 吏奸消除 D以司空、检校太尉 致仕 退休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韩绛 “秉公执政 ”的一组是( )( 3分) 行便民事数十条 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官给券以惠贫弱 绛悉奏罢之 内诸司吏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 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 A B C D 【小题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韩绛善于治事安民。面对江南饥荒、熟羌作乱、伊洛大水等天灾人祸,他都能妥善处理,安定民心。 B韩绛为官刚正,对犯法官吏严惩不贷。他亲自审理贪婪残暴的宣州太守廖询,还贬退真定太守吕溱。 C韩绛善言敢谏。
34、他借写祝辞之机谏言皇帝减少宫人,限制内臣收养儿子;他请求终止一项劳民伤财的劳役。 D韩绛深得仁宗器重。仁宗提拔任用韩绛,还嘱咐他言事不要过激;当韩绛遇到困惑时,仁宗鼓励他。 【小题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 4分) ( 2)朕在藩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 6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 4分)法律施行应当从地位高的人开始,大家交相求情,那么公道就废弃了。 ( 2)( 6分)朕在藩邸的时候,听说官吏把国家政事当做私人交情。你所坚守
35、的本来就是好的,何必惧怕谗言? 【小题 1】 试题分析: 干:求取、谋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点评: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 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6.语境分析推断。 【小题 2】 试题分析: 不是韩绛的表现。 是韩绛关心民生方面的表现。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
36、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 含的, 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 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小题 3】 试题分析: “亲自审理 ”错。 “宣州守廖询贪暴不法,下吏置诸理 ”,即宣州太守廖询贪污残暴不守法度,韩绛交付官吏进行处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4】 试题 分析:注意得分点:( 1) “行 ”、 “
37、更相 ”、 “废 ”各 1分,句顺 1分。 “行 ”,译为施行、实行、实施皆可; “更相 ”,译为交相、互相、相继皆可; “废 ”,废弃、废止。( 2) “以 为 ”, “人情 ”, “固 ”“善 ”“何惮 ”各 1分,句顺 1分。“以 为 ”,把 当作;人情,私人交情; “固 ”,本来; “善 ”,好的; “何惮 ”,何必惧怕、为什么要惧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 子要简明通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考中进士甲科
38、,任陈州通判。历任户部判官。江南发生饥荒,韩绛担任体量安抚使,实行方便老百姓的措施几十条。宣州太守廖询贪污残暴不守法度,韩绛交付官吏进行处理,老百姓非常高兴。仁宗对韩绛说: “任用爱卿你出自我的心意,爱卿大凡谈论事情,不应当过于激烈,应当存念朝廷根本,关键的政令可以推行,不要让我成为一个不听从谏言的人。 ” 仁宗到茅山祈祷求得子嗣,韩绛草拟祝辞,趁机规劝仁宗减少宫人,以及限制内臣养子,来表示对绝人之世的重视,仁宗都听从了。真定太守吕溱犯法, 从官上章请求赦免他,韩绛说: “法律施行应当从地位高的人开始,大家交相求情,那么公道就废弃了。 ”并对求情的各位官吏进行弹劾,于是吕溱被贬职。 几个月后,
39、韩绛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熟羌占据堡垒发动叛乱,韩绛不久就对羌人进行讨伐并平定了羌人叛乱。兼任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张咏镇守蜀地的时候,春季卖米,秋季卖盐,官府发放奖券恩惠贫弱者,时间一长,权益全部归了豪门大族;宦官奉命出使到蜀地,让酒吏执掌贸易,于是酒吏依附豪强来取悦他们,韩绛全部上奏罢免了这些。召请他知开封府,担任三司使。韩绛请求把川、陕掌管的田谷运送到常 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根据官吏所任事和道路的远近的不同给予工钱。仁宗感叹说: “众人在无原则地宽容,唯独你不能顺从时俗! ”立即实行。宫内众多官吏多次求取恩惠,韩绛总是坚持不这样做。他对仁宗
40、说: “我冒犯众人,害怕有各种流言蜚语。 ”仁宗说: “朕在藩邸的时候,经常听说官吏把国家政事当做私人交情。你所坚守的本来就是好的,何必惧怕谗言? ” 神宗即位,授职枢密副使,开始请求设置审官西院,掌管武臣升朝之事,来消除官吏为奸之事。元丰元年,授职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进入京师担任西太一宫使。元丰六年,知河南府。夏季,天下大雨,伊、洛之间老百姓被水淹死的人达十分之五六。韩绛打开粮仓粮食赈济百姓,围绕全城修筑堤防。几个月后,又发生大水,老百姓靠此而免除水患。哲宗即位,担任镇江军节度使,被封为康国公,担任北京留守。黄河在小吴决口,都水司建议依傍魏城开凿水渠东达金堤,劳役十分紧迫。韩绛说: “一定
41、不能收到实效,(这会)白白耗费国家财力,让魏人流浪迁徙,不是一种(好)办法。 ”三次上奏,请求终止这一举动。 元 二年,请求告老,以司空、检校太尉的官职退休。第二年,死,终年七十七岁。追赠太傅,谥号为献肃 。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日登石壁精舍 林鸿 携琴向何处,因访梵王宫 。潭影漾秋白,枫林鸣晚红。 涧空啼鸟寂,地僻野泉通。欲辨来时路,苍茫翠霭中。 【注】 “精舍 ”,隐士居处。或僧道居住和讲学之地,石壁精舍,建于公元四世纪,在今浙江上虞县境内。 梵王宫:佛教庙宇,此指石壁精舍。 【小题 1】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2、 6分) 【小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内容,作简要分析。( 5 分) 答案: 【小题 1】 或答 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分) 。如颔联选取了“潭影 ”、 “枫林 ”、 “鸟鸣声 ”等意象,写山下的一潭清水被秋风吹起涟漪,枫林火红,不时传来鸟鸣声(或颈联选取了空涧、鸟声、野泉等意象,写山涧空旷,鸟鸣声静寂下来了。这时候,脚下远僻的山径已经可以连通不远处的山泉了)。写出了石壁精舍四周的自然环境之美,营造了静谧清新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留恋。( 2 分) 或答 “以景结情 ”( 1 分)。末两句以景写情,回首看来时的路,早已笼罩在无边无际的翠色雾霭之
43、中,这样的结尾,丰富了读者对处在大自然静谧优美怀抱 中的石壁精舍的想象,显得意味隽永,余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分)(答出某种手法得 1分,能具体结合诗句分析得 2分,答出两种手法并作简要分析的可得满分。) 【小题 2】表现了诗人恬淡宁静、超脱世俗的隐逸心境。( 2分)诗人在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口吻交代出游的地点,中间两联用清秀的笔墨描述了在秋天造访石壁精舍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尾联笔锋一转写来时的路,展现一个苍茫的新境界,全诗意境清幽、静谧,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心境。(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诗后三联貌似都在写景,但景中含情,因此,本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44、。如颔联颔联选取了 “潭影 ”、 “枫林 ”、 “鸟鸣声 ”等意象,写山下的一潭清水被秋风吹起涟漪,枫林火红,不时传来鸟鸣声;颈联选取了空涧、鸟声、野泉等意象,写山涧空旷,鸟鸣声静寂下来了。这时候,脚下远僻的山径已经可以连通不远处的山泉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留恋。尾联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已经淹没于翠绿之中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如比兴、象征、 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 ;谋篇布局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
45、技巧 ,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小题 2】 试题分析:表现了诗人恬淡宁静、超脱世俗的隐逸心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本诗的题目 “秋日登石壁精舍 ”就已经表明了作者的隐逸心境,作者所登临之处的意境必然和作者的心境是相契合的。 诗人在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口吻交代出游的地点,中间两联用清秀的笔墨描述了在秋天造访石壁精舍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尾联笔锋一转写来时的路,展现一个苍茫的新境界。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
46、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一位 90后年轻人的 “消费观 ”。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同学,告诉他,他所理解的 “消费观 ”不正确,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 100字。( 5分)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钱挣来就是为了花,虽然存款不多,甚至经常 “赤字 ”,但我的生活质量很 高。再说了,以我现在的收入,得存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车子啊,还不如提前享受生活呢! 答案:即使你走上了工作岗位,即使你短期内生活质量提高了,但这种消费观也只考虑自己当下的感受,不考虑自己未来的经济规划和父母的经济负担,这是缺
47、乏家庭责任感的表现,长此以往,必捉襟见肘,因而不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 试题分析:再写这段话之前,首先在大脑里应该有一个意识就是,告诉对方他所理解的 “消费观 ”不正确,这是首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徒劳的。同时,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最好不要空讲道理,而应该用一定的事实去说 服对方,使得对方比较好接受。另外,还要注意语言一定要简洁,不要废话连篇,说话要得体,不要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 考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 “如果 ”开头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随意污染它,那么小溪也会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答案: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它,那么泥土也会在你饥肠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