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 “品 ”字形阵势,互为 角, 逐鹿中原 ,机动歼敌。 B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 八面玲珑 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C马克思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事资本论的写作,其 坚苦卓绝 的精神令人惊叹! D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 厉兵秣马 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之后,别转马头跑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逐鹿中原 ”出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指争夺天下。
2、B项 “八面玲珑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C 项 “坚苦卓绝 ”卓绝:超越一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D 项 “厉兵秣马 ”厉:同 “砺 ”,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用在此选项中不符合语境,可改为“严阵以待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交通运输部在对革命老区农村公路建设已给予支持的基础上,将加大对中西部 “少边穷 ”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对这些地区公路建设的补助标准。 B理科综合、文科
3、综合的考试形式,对许多习惯了单科考试的高三学生,最初的确会感到不适应。 C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D许多网友认为,标榜 “大众 ”和 “草根 ”的山寨文化之所以能大行其道的原因,是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通人的文化需求、适应了大众文化的消费需求所致。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为 “许多习惯了单科考试的高三学生,对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最初的确会感到不适应。 ”C项 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 “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 ”后应加 “的目的 ”。 D项 语义重复和句式杂糅。 “的原因 ”和 “由于
4、”重复, “由于 ” 与 “ 所致 ”杂糅,应删掉 “的原因 ”和 “ 所致 ”或删掉 “的原因 ”和 “由于 ”的 “于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向西越过桐庐县城, ,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 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隐而复现, 。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 ( 2)鸟儿鸣叫着,一批又一批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淌;时而飞过丛林,窥见 。 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 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遥遥地对着 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 在桃花杨柳洋
5、槐榆树的中间盘曲出没 在枝头闪烁的鲜红的果实 鲜红的果实在枝头闪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句 说的 “青峦 ”正是下句 “这 ”的指代。句 说的是桐庐县城,与下句不衔接。句 能紧承 “长蛇 ”的比喻和 “隐而复现 ”的动态描写。句 只强调了官道出现的位置。句 与上句 “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淌 ”结构相同更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18分) 超山的梅花 郁达夫 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和时间的经济的关系,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以为雅兴已
6、尽,尘土已经涤去,杭州的山水佳处,都曾享受过了。所以古往今来,一般人只知道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或西湖十景,苏小岳王;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 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杭州的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 水道。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所以
7、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 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面,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 (亦称大明寺 )前
8、头, 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 线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 “所谓 ”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许多同梦
9、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 (俗称中圣殿 )外, 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 “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 如人兽状。 ”诸记载的不虚。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
10、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 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是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 【小题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A文章以游 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
11、情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木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 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 E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然后令人掩 卷难忘。 【小题 2】文章 、 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3】指出文章第四段所用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6分 )
12、【小题 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 (4分 )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把超山今昔不同的地位进行对比,( 2分)既是让读者对超山的历史有个全面的了解,也为下文具体写超山的梅花作铺垫。( 2分) 【小题 3】( 1)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 “香气远传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 ”,写出超山梅花之多(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自然自成一个雪海 ”,写出了超山 梅花之白之多。( 3)使用对比(或衬托)的修辞手法, “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突出超山梅花之美。(每点 2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4】( 1)在结构上和前文内容相呼应。
13、( 2分)( 2)在内容上,是超山的梅花给塘栖镇的人们带来了富庶安定的生活( 2分),意在提醒镇上的人们也应尽心尽力的维护和爱护梅花,意在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错在处处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文中并非处处体现。 D项错在先叙述后议论,应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现代文写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本题在回答时可根据题干限定的答题区域结合第
14、一、二段内容思考。第一段是写现代超山的地位,而第二段是写古代超山的地位。从内容慨括中可得出作者在此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然后再思考对比的作用应不难得出突出超山的地位,为下文写超山梅花做铺垫的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判断修辞手法关键是各种修辞的特点,判断出修辞手法后一般应对该种修辞的使用效果进行鉴赏。 “香气远传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 ”香气能传十里自然是夸张的修辞,突出超山梅花香的特点; “自然自成一个雪海 ”把花开的景象比作是雪海,当然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超山梅花数量多,颜色白的特点;最后再将超山梅花与罗浮的
15、仙境对比,突出其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尾语段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解题思路: (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照应题目、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含蓄蕴藉、或表现作者的情感。本题可从超山梅花与塘栖镇的联系思考解答,它们的美应是相互的。 考点:探
16、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早自习检测(每题 2分,共 10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乙】 景公 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 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17、。晏子曰: “晏闻古之贤君,饱而 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 “晏子能 明 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 善 也。 ” 【注】 景公:齐国国君。 霁( j):天放晴。 被:同 “披 ”。 陛:皇宫的台阶。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曰: “齐人也, 坐 盗。 ”坐:因为 B晏子避 席 对曰。席:宴席 C叶 徒 相似,其实味不同。徒:只 D晏子入见,立有 间 。间:一会儿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雨 雪三日而不霁。 A楚王赐晏
18、子酒, 酒 酣。 B王曰: “缚 者何为者也? ” C晏子能 明 其所欲。 D景公能行其所 善 也。 【小题 3】下列各句中 “所 ”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然者何。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能明其所欲。 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A 相同 B 相同 C 相同 D 不同 【小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圣人 非所与熙也。 B于是相如 前进 缶。 C叶徒相似, 其实 味不同。 D皆为陛下所 成就。 【小题 5】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晏子机智善辩,具有可贵的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B楚王自视尊大,随意戏弄外国使臣,被批驳、遇
19、尴尬后又自责、自嘲。 C景公虽生活奢华,亦有着民本思想,能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D楚王的 “齐人固善盗乎? ”不过是楚王跟晏子开的一个玩笑,晏子有些小题大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A 【小题 5】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席 ”应为 “座位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例句中 “雨 ”名词用作动词,下雨的意思。 A项 “酒 ”名词用作动词,饮酒; B项 “缚 ”,动词未活用,绑着; C项 “明 ”阐明,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D项“善 ”认为正确,形容词用作动词
20、。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所以:连词,表原因。 所,所字名词结构。 “所 ”是高中文言虚词里很重要的一个,它的一般用法有: 1用作助词。(一)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 “所 ”字结构。 “所 ”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 “所 的人 ”、 “所 的事物 ”、 “所 的情况 ”等。( 二) “所 ”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2在有些句子中, “为 ”和 “所 ”呼应,组成 “为 所 ” 的格式,表示被动。 3复音虚词 “所以 ”。 “所 ”和 “以 ”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
21、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 B项 “前进 ”,上前进献;现代汉语中指上前;向前行进;向前发展进步。 C项 “其实 ”,他的味道;现代汉语中指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D项 “成就 ”,提拔;现代汉语中指取得的成 绩,完成,成全,成功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 “小题大做 ”错。从文中内容来看,此为维护本国的声誉,绝不是小题大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甲文: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
22、当酒喝到尽兴的时候,两个差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说: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差吏回答说: “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 “齐国人原本就爱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 “我听说,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柑橘,长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果实就是酸枳, (橘和枳 )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楚王听了苦笑着说: “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乙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
23、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 “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 “天气果真不寒 冷吗? ”景公笑了笑。晏子说: “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 ”景公说: “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 古文观止检测(每题 2分,共 10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 易 小,甚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黑龙江 哈尔滨 第六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