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翔实家具百废待新平心而论 B湮没熟稔悬梁刺骨众口烁金 C猩红惊蛰顶礼膜拜张皇失措 D题纲幅员涣然冰释唉声叹气 答案: C 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 求田问舍 ,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B伊拉克 “跳蚤市场 ”在美国撤军后异常 “繁荣 ”,枪支子弹、美军勋章、小型发电机和家用电器等 浩如烟海 ,应有尽有。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耧,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 江河
2、日下 ,诗意油然而生。 D由于旅途匆忙,恕我不能举些例子来商讨,而只能 泛泛而谈 。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3分)( ) A二中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B国家海洋局今天表示,我国下一步将开展包括黄岩岛在内的海岛及附近海域海洋环境预报。 C天后王菲 2012年合肥演唱会将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届时,王菲那那独特的舞台风格以及天籁般空灵清透的歌声将再次让她的歌迷们大饱耳福。 D 2011年 12月 31日,在悼念南京大屠杀 30万遇难同胞的集会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的部分代表撞响了和平大
3、钟。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 ”眼前,蓟塞披沙 ,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 ”,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
4、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 走吧。渐渐的, 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 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杯衰草,一带疏林。莫不
5、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 “草色遥看近动无 ” ! 重又 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 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 ”,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 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
6、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 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
7、春生。 ”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 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小题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文中描写的作者 “寻找早春 ”的过程是:希望一失望一惊喜一怀疑一肯定一领悟。 B作者 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 “寻春 ”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 C “草色遥看近却无 ”,说明了一个道理:过分的细心不易发现春天,胸襟
8、开阔、不拘细节反而能看到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 D “今朝腊月春意动 ”一句诗,写出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自然规律。 E文中大量引用了古诗句,这些诗句都为揭示作品的哲理含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题 2】第 1段中说: “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散步,沉思。 ”1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追求?( 3分) 2这句话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3分) 【小题 3】 “春天在哪里? ”对这一问题,文章记叙了作者三次逐渐深入的认识,请概括如下:( 6分) 【小题 4】 “草色遥看近却无 ”, 1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作者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哲理?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哲理的
9、理解和感悟。( 5分)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1】( 1)表达了作者喜爱早春的素淡的心境和对清新美好事物的追求。( 3分) ( 2)暗示有这样的心境追求,才能真正探寻到春天的足迹。( 3分) 【小题 1】( 1)春天在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里。(见第 3段) ( 2)春天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里。(见第 6段前半 部分) ( 3)春天在登高望远所见的大地母腹里。(见第 6段后半部分) 【小题 1】( 1)低眉顺眼难觅春,只有扬眉放眼,才能寻找到早春的踪迹。( 2分) ( 2)在人生道路上,在遇到人生阴霾霜雪时,只有放眼远望,才能寻觅到人生的春天。 【小题 1】 C,得出的道理,在文中没
10、有描写内容的照应。作者在寻春过程的描写中,突出对比的是 “低眉所见 ”、 “放眼望去 ”,而不是粗心与细心、不拘细节的对比。 D,错, “今朝腊月春意动 ”,从诗句本身看,古有 “寒冬腊月中孕育着春意的躁动 ”的意思,从诗句前后语境看,是说腊月的春意不明显,须放眼遥看才 可见。 E,错在一个 “都 ”字上,这篇文章不少诗句有哲理,但不是每一句都有哲理。 6分,答对一个得 3分 【小题 1】 “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散步,沉思。 ”写出了喜爱早春的心情,这句话与后文有什么联系,后文是去探寻春天,所以起暗示作用。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文本第 3段可得 “春天在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
11、草地里 ”, 结合文本第 6段前半部分可得 “春天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里 ”, 结合文本第 6段后半部分可得 “春天在登高望远所见的大地母腹里 ”。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第一问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 为 B,侧重“理解 ”能力的考查。第二问要结合现实谈哲理,没有结合现实,最多得分不超过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首先表现在景物的动态上。一座面积有限、四面围墙的园林,难免给人一种凝固、闭锁的感觉,但造园家却能运用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使一座小园平添活力,俯仰成趣。比如一条弯弯的园林小路,因曲折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
12、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如亭、廊、楼、阁,是庄重的、静止的,但为什么不让人感到沉闷、压抑呢?这就妙在中国古人创造了 “飞檐 ”这种形 式。它使房顶四角像飞鸟一样展翅欲飞。在屋脊和飞檐上又有龙、风、麒麟、人物、飞禽走兽等饰物,以及瑞云、卷草这类纹饰,具有腾跃之美和天马行空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设置,都是力求营造山高水低、错落有致的空间变化,使得游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园中漫步,随着地形的起伏和建筑的高低错落,既可仰砚亭台楼阁,也可俯视绿水红鱼,美不胜收。 造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二者结合,死山也就变活了。
13、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常常是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都是静态形象中的动态美;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某种张力,;更加强了园林生机勃勃的动态美。这正是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体现的综合艺术,它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动态追求。 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 ,其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古代构造园家们早就掌握了园林景观的时间性,使 “良辰 ”和 “美景 ”互相融合,使时间和空间互相交感,构成一个个动态的风景系列。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园林的景色也变化无穷,所以园林审美讲究季节的的 j态变化。事实上,季节变 化之
14、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被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的,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借助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配置的花木以及光影效果,使四季假山各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游园一周,如度一年;再如杭州西湖的造景,春有 “柳浪闻莺 ”,夏有 “曲院风荷 ”,秋有 “平湖秋月 ”,冬有 “断桥残雪 ”。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的审美理想,因此它是一种空间艺术。游人对园林的审美活动,总是通过静观与动观这两种不同的赏景方式进行的。适合静观的位置多在厅堂、轩榭、楼阁、亭台、古迹等处,这些地方往往视野开阔,景色迷人,文 化底蕴深厚,宜坐宜留。当然,即使是相对静止的景物也因观赏角度的不同而面貌各
15、异,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小题 1】下列说法不属于 “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不会感到静止与凝滞 ”的原因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国古典园林中众多动势的互相作用,强化了古典园林富有生机活力的动态美。 B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 “动静合宜,化静为动 ”的特点,体现了园林的综合艺术。 C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强调有山有水,山静水动,那活泼的流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D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都力求营造 “处 处有美 ”的氛围,使人获得诗情画意之感。 【小题 2】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飞檐 ”这种形式是灵动的,有飞禽走兽等饰物与瑞
16、云等纹饰,屋脊和飞檐呈向上飞升腾跃之美。 B引用苏东坡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意在说明静观园林所欣赏的是静态美。 C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借助景观的时间性,使 “良辰 ”“美景 ”融合,有意识地突出季节变化之美。 D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一种依赖山水、建筑等有形物质实体来表现造园家们审美理想的空间艺术。 【小题 3】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态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概括。(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1)园林景物的动态造型;( 2)园林空间方位的变化多样;( 3)园林静景动景的巧妙搭配;( 4)园林时间季节的变化。 【小题 1】 “处处有美 ”
17、、 “诗情画意 ”不属于 “动态美 ” 【小题 1】苏诗要说明的是,即使是相对静止的景物也会因观赏角度不同而呈现一定程度的动态美,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美 【小题 1】评分要求,答出其中一点得 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9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 “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 ”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
18、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 、芳洲杜若 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
19、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 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 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 “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 ”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 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 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 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起官 陟 宪使陟:提拔,升迁 B孺允 葺 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 揭 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 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 【小题 2】下列
20、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组是( ) A公指 其 后隙地谓允日 其 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 于 金陵臣诚恐见欺 于 王而负赵 C 以 公所命名余船 以 次俱进 D夫公之 所以 为心者如此臣 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
21、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小题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 3分) ( 2)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 4分) (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1)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 3分) ( 2)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 ( 4分) ( 3)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 【小题 1】秀发:才华出众 【小题 1】 A前一
22、个 “其 ”:代词。后一个表反问语气 B前一个 “于 ”:介词“在 ”。后一个表被动 C前一个 “用 ”,后一个 “按照 ”。 D均表示原因 【小题 1】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有误。 【小题 1】( 1) “名 ”、 “以 ”、 “志 ”各占 1分( 2) “爱 ”、 “其 ”、 “独 ”、 “尽瘁其躬 ”各占 1分( 3) “向 ”、 “同进 ”、 “翕赫 ”各占 1分 附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发周孺允修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的己故的父亲大人玉岩公做御史,被贬谪到沅水、湘 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岂住在一间房子里,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晦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重
23、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指着后蔷的空地对孺允说: “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在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欺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了一个安定的居所。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就在园中建了五间屋,收藏了上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说过的杏花书屋命名 ,书匾写好挂在屋梁上,周围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的地方,可以说醒来时所看到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
24、是真实的。进入房子,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土科,读书人应试考中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们都把杏园之宴当做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土,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岩公因为说话触怒了天子,被贬到岭海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 不为富贵所动;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为朝廷竭力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的时间不知有多久了,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
25、一时,他们的后代不知道在哪里。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能够懂得诗书的恩泽。诗经说: “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 ”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说的现象了。 诗 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小题。( 7分)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 渐漫漫。 雪沫乳花 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清洛,冷安徽洛河。 雪沫乳花, -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蓼茸
26、: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小题 1】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 3分) 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 “烟
27、波钓叟 ”同为隐逸者形象。 D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 “雪沫乳花 ”,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 2】简析 “淡烟疏柳媚晴滩 ”中 “媚 ”字的妙处。 (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作者用一 “媚 ”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 “晴滩 ”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 2分),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2分)。 【小题 1】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 “烟波钓叟 ”同为隐逸 者形象。有误。本诗
28、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 1】此题考查练字, “媚 ”字写出了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附诗歌赏析: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 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 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 “作晓寒 ”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
29、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 “媚 ”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 “入淮 ”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 “清洛 ”,即 “洛涧 ”,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 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
30、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 “雪沫 ”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 “蓼茸蒿笋 ”,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 “春盘 ”。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观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 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舔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31、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语言表达 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6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 , 。 , , 。 答案:示例: 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台屏蔽 “NBA”、 “CBA”和 “F1”等外文缩略词,引起社会热烈议论,赞同、批评之声此起彼伏。请表明自己观点,并谈出自己支持或反对的见解。要求有理论的表达,有现象或
32、事例的列举。( 5分) 答案:【例一】支持。外文缩略词并不具有普及性,未接受过外文教育的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并不了解 “NBA”“F1”等代表什么意思。 【例二】支持。可以借此校正不良的语言表达习惯,维 护母语的纯洁性。社会上,许多人语言表达参杂外语,非中非西,不利于交流和汉语良性发展。俄罗斯就有类似举措在媒体上屏蔽外语。 【例三】反对。许多缩略词已经深刻影响了百姓生活,其使用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习惯,如 “WTO”、 “GDP”等基本没有人不知道其意思。强令改变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是违背规律的。 【例四】反对。缩略词的使用有利于语言表达的便捷。如不用 “F1”,则要表述为 “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
33、 ”,繁简立现。 【例五】反对。这是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规定,体现不出公平。为何不屏蔽 “CCTV”?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 ,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 4分) 贾谊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后代评论家在评论贾谊的散文时多论及其悲剧人生,很多人都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剖析贾谊散文的风格,论述贾谊散文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展示贾谊高峻的人格。 答案:( 4分)贾谊( 1分)散文( 1分)风格(文风)( 1分)人格( 1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做六小题)( 6分) 【小题 1】千岩万转路不定, 。 【小题 2】鸟雀呼
34、晴, 。 【小题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小题 4】辘辘远听, 。 【小题 5】民生各有所乐兮, 。 【小题 6】故木受绳则直, 。 【小题 7】 ,衡阳雁去无留意。 【小题 8】 ,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 【小题 1】( 1)迷花倚石忽已暝 【小题 1】( 2)侵晓窥檐语 【小题 1】( 3)三顾频烦天下计 【小题 1】( 4)杳不知其所之也 【小题 1】( 5)余独好修以为常 【小题 1】( 6)金就砺则利 【小题 1】( 7)塞下秋来风景异 【小题 1】( 8)山河破碎风飘絮 作文 作文 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 “深夜发吃 ”的行为,引起观众强烈的反响, “
35、恨不得舔 屏幕 ”、 “至少 30 次上网搜索有没有这种吃的 ”、“对自己厨房的食材感到自卑 ” 诸如此类的评价,无一不体现人们对吃的深厚感情。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 “弱者 ”。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 “妈妈的味道 ”,有人体会到了 “粒粒皆辛苦 ”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 “爱国主义 ”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 “文化输出 ”的高度 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乏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 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字。 注意: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出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