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下学期 4月冲刺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谥 号 / 自 缢沤 肥 / 老 妪湍 急 / 逸兴 遄 飞 B宫 阙 / 商 榷饯 别 / 鉴 戒孤 鹜 / 好高 骛 远 C品 茗 / 南 溟 刊 载 / 载 体 悱 侧 / 成绩 斐 然 D 箴 言 / 缄 默 畸 形 / 菜 畦 隐 晦 / 不容置 喙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喝采不胫而走破釜沉舟鸦雀无声 B劳碌既往不咎毋庸赘言寥寥无几 C荣膺沤心沥血流连忘返面授机意 D挑剔直截了当苦思暝想莞尔而笑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 一饭千金 的 “豪爽 ”也是应该唾弃的。 B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让世界看到了最高领导人的 殚精竭虑 和 13亿国人的众志成城。 C由于大幅扩张,各大型的零售商的资金链都相当吃紧,而一旦有哪家挺不住,必然降价出货来变现,而由此必然推倒 多米诺骨牌 ,引发某个区域甚至多个区域的整体放水。 D珠海市 IT产业招商会角色分配不同以往,市长 跑龙套 ,专家当主角,按国际化运作,卓有成效。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目击者看到希拉里的车队在奥巴马离开之后先行离开
3、了奥巴马办公区。 B独联体 2020年前经济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独联体成员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C中方将与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峰会有关活动,推动国际社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D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代表奇瑞与泰国奇瑞荣创有限公司在合肥举行合作签字仪式。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 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倒是更喜欢她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
4、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 D他接着说: “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忘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11月 1日凌晨,凄厉刺骨的雨夹雪笼罩京城。这是 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有人说,这场不期而至的初雪,是为一位老者的逝去而下的。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这是钱学森对官位和地位的不屑。 “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这是钱学森对金钱与利益的鄙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拒绝的人不多,钱学森拒绝了很多虚名浮利,却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就在冬雪降临的前一天,这位 9
5、8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溘然离世,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据说他走得平和安静,一如他生前的低调内敛。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 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说这话的是 1950年代的一位美国海军次长。 1935年赴美留学的钱学森, 36岁已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被视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与导师冯 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 “曼哈顿工程 ” 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而他深情地说: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方阻挠甚至强行逮捕。此后,中国政府提前释放 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
6、才换回了钱学森。回国后,钱学森白手起家造导弹,从零开始教徒弟, 在火箭导弹、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 “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 ”,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而说起来,钱家是依照 “继承家学,永守箴规 ”八字论辈取名的, “学 ”是辈分,至于名字 “森 ”,繁茂之意,并无特殊含义,最初曾用 “林 ”。不过, “
7、学森 ”的谐音是 “学深 ”,倒是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而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可谓深远。 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当代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均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家族的辉煌触动着钱学森。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既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亦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他对钱学森要求极其严格。而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更是著名军事教育家,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 “中国士官三杰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长达一个甲子的婚恋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钱家和蒋家乃世交。蒋百里有 “五朵金花 ”,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 便恳求蒋家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从此蒋英改名 “钱学英 ”
8、,并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和 “钱学英 ”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1947年,钱学森回国,深情打动蒋英,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结为连理,之后共赴美国。 1950年 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 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 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钱学森生前也承认从妻子
9、的艺术知识中他获得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灵感。 从 44 岁回国到 98 岁去世,半个多世纪里,钱学森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尊崇:新中国成立早期周恩来亲自过问并引进这位 “海归 ”;毛泽东邀请他参加生日宴会,并特意安排他坐到自己的身边;邓小平每每论及科学技术都不忘提及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 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 86天。正是这样的尊重与关怀为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亲往探望钱学森时,长卧病榻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续培养。他曾六次饱含忧虑
10、地向总理发问: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位科学老人的赤诚相问,足以衍化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绵长的思索。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除了纪念钱学森先生,最好的缅怀方式莫过于给予后来者同样的眷顾。如今,世上已 无钱学森。而下一个钱学森,尚不知在何处。 (摘自时代周报有删改) 【小题 1】文章以 “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 ”开篇,有什么目的和作用?( 4分) 【小题 2】题目所说 “此生三事最关情 ”是指钱学森一生中哪三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4分) 【小题 3】文章说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
11、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 ”,从文章看,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哪些 “土壤和空气 ”促进了钱学森的成长?( 4分) 【小题 4】文中说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 ”,请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 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 6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开篇以 “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 ”渲染气氛,以圣洁的雪引出了对钱学森高尚品格的描写,表达了对钱老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小题 1】 艰难归国大放异彩 爱国之情 美满婚姻良缘天成 夫妻之情 病榻关心人才培养 忧心教育 【小题 1】 家学渊源:家族辉煌对他的触动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 妻子帮助:
12、妻子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科研上的启发。 领导关怀:新中国各代领导人都对他关爱有加。 【小题 1】( 1)淡泊名利(懂得拒绝),热爱祖国,爱好广泛(有探索精神),乐观坚强,重视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答出四点即可) ( 2)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只要有专业上的成就,还要有健全的人格。 要在重视科学素养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勇于打破科学和思想的禁区。 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身上的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小题 1】此题考查段首的作用,可考虑其与下文的关系,与故事情节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答出其中一点可得 2分,答出两点即得 4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
13、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 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 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
14、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要结合第一问发掘科学家的内涵,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村铁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 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
15、。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 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
16、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 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 “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 ”,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 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
17、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 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
18、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 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小题 1】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小题 2】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妙处?( 4分) 【小题 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4分) ( 1)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2分) ( 2)(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2分) 【小题 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
19、中的 “铁质 ”具有某些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 “铁质 ”象 征意义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第五段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生动地写出了在充满铁质的乡村中生活的农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和他们坚强、直率、质朴的性格。 【小题 1】意义: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 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 乡村可以为我们提供粮食。 妙处:土地是铁质的来源,乡村的铁质就存在于乡村的土地之中。作者写乡村土地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乡村铁质对于乡村的重大意义。 【小题 1】( 1)对于农民来说,
20、种子就意味着希望,当他们把种子播撒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在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 2)农民勤劳工作的身影遍布乡村,他们的勤劳付出使乡村每一刻都充实丰富且充满了生气。 【小题 1】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呼应。 人们不论面对怎样的环境是都能够挺直脊梁的。 象征意义: 是一种人格或性格的象征,作者希望人人都能拥有铁质性格,高昂豪迈,不要被烦琐深奥的说教束缚。 是生存意义的象征,生活着的人们无论生活在乡村亦或生活在城市,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 铁质,铁质是人们永远的支撑。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21、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
22、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学与当代世界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研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研究它,不是 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 “热 ”没有关系。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拘牵与自封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 “国学 ”一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山东省 济宁市 微山 中高 学期 冲刺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