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717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新疆阿勒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 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 “秒杀 ”的高成功率 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 “黑名单 ”。 B显然,投资者对于今年 3月可能发生的事件仍然 心有余悸 ,当时有 3家俄罗斯公司放弃了发行,一家公司降低了发行价格。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 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 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 4 4环,中国选

2、手邱健 功败垂成, 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项,“三缄其口 ”,说话十分谨镇,不敢或不肯开口; B项, “心有余悸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应用于事后; C项, “脱颖而出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对象有 误; D项, “功败垂成 ”,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贬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

3、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 “贫二代 ”如此, “拼二代 ”亦如此, “富二代 ”更不例外。 _, 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 _,只是, “富二代 ”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_。 “富二代 ”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 “富二代 ”的看法是必要的 客观地为 “富二代 ”正名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对于 “富二代 ”多是批评与鞭策 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 “歧视 ”的地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格处填写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与空格前后的句子衔接顺畅。根

4、据文字最后一句可知,最后一处横线应填入 ,排除 A项;根据第一处的要求,应是 相连,排除 D项;根据 “只是, 富二代 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可推断出第四处横线应填入 ,由此可排除 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B台湾地区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

5、 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 “小步慢走 ”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 ,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

6、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表意不明, “部分 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C、搭配不当, “防止 _现象 ”,应为 “防止出现 _现象 ”; D、 “并以小步慢走 ”后缺少中心语 “的方式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经 原来是诗,不是 “经 ”,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 “经 ”,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

7、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 “献诗陈志 ”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 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 “献诗陈志 ”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 “献诗 ”总和 “簪献曲 ”或者 “瞍赋 ”、 “诵 ”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 邶风 新台和诗经 秦风 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

8、在三百篇之内的 “徒歌 ”,例如左传 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 “献诗陈志 ”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 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 “赋诗 ”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 ”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 “赋诗言志 ”。这种 “赋诗 ”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

9、断章取义。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 郑风 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 情诗歌,这当中有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 “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 ”、 “献曲 ”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

10、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 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 “以意逆志 ”,最后把诗尊为 “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 “知识丛书 ”金开诚诗经 )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 谓

11、 “献诗陈志 ”,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 “献诗 ”经常和 “瞽献曲 ”、 “诵 ”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是 ( ) ( 3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 “献诗陈志 ”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 “赋诗言志 ”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 的。 C子展借用诗经 郑风 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一句话,他的意

12、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 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 “徒歌 ”。 C古人在 “赋诗言志 ”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

13、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文中说 “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口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 A项选项中 “并没有深刻含意 ”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C 项,子展

14、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 “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考点: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逐项分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

15、之变是一 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 “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 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

16、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 “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 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 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

17、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 “平 ”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 ”如行云流水、宛 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 “变 ”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

18、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 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 “南张北溥 ”,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 早就有 “南黄北齐 ”之称,但他直至 1943 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 80 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

19、,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 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 黄宾虹传 ) 【小题 1】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 “真画者 ”。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

20、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小题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 本摆在

21、案头?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答 C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B给 1分,答 A, E不给分。 【小题 2】 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 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 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小题 3】 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 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 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小题 4】观点一: 恪守传统,力

22、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 涟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 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创造与仿作兼顾; 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 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 既悟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 环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 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黄宾虹 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 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 B、三代以上

23、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 “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 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 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第一段中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 ”、 “池阳 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 ”、 “寂寞能安定,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24、: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 “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 ”即可总结出答案:。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结合二人的身世、性格、生活的时代背景,比较分析,同时联系本文的内容作一分析、总结,得出答案: 。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 “诏书未可遽信。 ”

25、公纯问故,汲曰: “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 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 ?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 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 “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 ”皆流涕曰 :“惟命! ”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 “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乃下令曰: “城中有材武

26、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 ”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 “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 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 列传第二百七 忠义三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一人失期失:超过 B公纯难之难:诘难,责难 C邓州去京七百里去:距离 D敌大至,汲死之死:为

27、 而战死 【小题 2】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麾 其 众阵以待辱 其 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 者 三月马之千里 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 于 此沛公居山东时,贪 于 财货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 为 国家致死身死国灭, 为 天下笑者 【小题 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 “有谋略 ”的一组是 ( ) 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 B C D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28、0分) (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 5分) (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5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1)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 (谈判 ),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 (2)不久,他 (刘汲 )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 (计划 )。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

29、“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B难:以 为难 (意动用法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做此类题目,要着眼 “意义 ”和 “用法 ”两点, “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其:代词,他的。者:语气助词,表停顿;定语后置的标志

30、。于:在;对。为:介词,为了;表被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 “

31、以 ”、 “而 ”、 “退 ”、疑问句式、句意各 1分。( 2) “寻 、 “摄 、 “ 飨 ”、 “为 ”、句意各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刘汲,字 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 “诏书不能立刻相信。 ”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 “诏下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了,可以迅

32、速进兵。 ”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阳。高考资源网 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 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官吏对他们说: “我们承受国恩,恨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 ”众人都留着眼泪说: “听从你的命令。 ”有百姓请

33、求在山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 ,刘汲说: “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 ”就下令说: “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 ”得到敢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 “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 ”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 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 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 死战斗,敌人退却。 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

34、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说: “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 ”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寒 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 飨赣曛小 br注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 “园公 ”。 【小题 1】本诗第二句 中的 “怯 ”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 【小题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 6分) 答案:【小题

35、1】 “怯 ”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来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小题 2】写出了海棠 “不惜 ”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要分析 “怯 ”字的运用妙处, “怯 ”,本义是胆小、害怕,这里首先要结合 注释,了解诗作写作背景,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海棠的特点,要注意联系海棠自身的特征,抓住 “

36、独立 ”二字,加以分析;第二问,作者的性格特征,应和 “海棠 ”相似,虽孤立,但仍是有一定的傲然挺立的风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办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6分) 善思,则能 “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 坦荡豪放的胸怀; ;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答案:读太阳,读出了它炽热旺盛的力量;读春雨,读出了它滋润万物的情怀;读大海,读出了它博大浩瀚的世界。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

37、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续写式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 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 ”站在广州番禺某机构门前,刘雷 (化名 )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

38、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 8000万 0至 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 500亿元。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 33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 答案: 父母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 全国 0至 3岁婴幼儿人数多达 8000万,全国早教市场空间巨大。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压缩语段,从语段中提取关键内容即可,重点从 “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而

39、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 8000万 0至 3岁婴幼儿,全 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 500亿元 ”中概括出答案:。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盖 ,仲尼厄而作春秋。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 3)携来百侣曾游, 。 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 答案:)文王拘而演周易 2)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

40、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厥 ”、 “峥嵘 ”“兮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体会材料内涵,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做最好的自己 小男孩倔强地反穿袜子,我们且不说那里面

41、的线头是否磨脚,单是这种可爱和率真,这种打破常规的我行我素,就值得喝彩。我又想起那如出一辙的横切苹果的故事,世人多喜欢竖切苹果,可偏有一个孩童要将它横切,于是一颗美丽的五角星呈现在我们面前,惊奇、兴奋,世界多了一个发现,一个创新。所以说,打破常规,做最好的自己,这样世界常常有惊喜。 人们都喜爱牡丹的繁华,赞美它的艳丽,它的富贵,可是偏偏有幽兰愿生长在山间,生长在溪畔,默默散发幽香 ;人们都追逐和煦的春色,怡人的春风,一切熏得人如痴如醉,可是偏有那腊梅盛开在严冬,让诗人留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的吟诵。正因为打破常规,冲破平庸,梅、兰、竹、菊赢得了 “四君子 ”的美名,它们的坚强、脱俗、

42、洁身自好、品格高洁让文人墨客仰慕,追寻。做最好的自己,世界才称其为丰富和神奇。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勇敢,需要自信,需要执著。生物学家达尔文是实现自我的典范。高中毕业后他的父亲在皇家大法院给他找了个律师的工作。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值得艳羡的事情。可是达尔文却不屑一顾。他毅然跟随一位地质学教授做环球旅行,没途他认 真地考察地质、地貌并收集各种标本。他将收集到的标本分门别类地包装,贴标签,寄回大学实验室,一切有条不紊。在达尔文看来,如果听从父亲的安排,人生就像嚼蜡一样无味;如果按照自己的兴趣做生物学研究,人生就像百花园一样多彩。打破常规,抛弃世俗,达尔文成就了自己的物种起源。他做了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

43、己需要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做最好的自己单单有最初选择的决绝是不够的,还要为自己的选择做出艰辛的努力。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就是一个敢于拼搏,永不言弃的人。初练乒乓球的时候,做教练的父亲无论如何不愿收下这个学生。父亲看来 ,邓亚萍身材矮小,不适合学习乒乓竞技的高难度动作。可是邓亚萍却愿意在这条路上洒下汗水,劈荆斩棘。比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这是对一个拼搏者的最好褒奖。 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西方节日渗透我们的生活时,社会学家说:民族的,才是最好的;当面对高考选修文理科时,参考老师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人们面对金钱名利趋之若鹜时,郭明义安于俭朴,做最幸福的自己。 让我们像小男孩一样,

44、做个倔强、执著而又率真的自我吧。打破常规,不随波逐流,做最好的自己。 文章由材料内容,直接引出中心观点,之后以植物的例子,得出结 论 “做最好的自己,世界才称其为丰富和神奇 ”,再次以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充实议论,文章结尾,深化主旨,文章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试题分析:材料可从以下立意: 儿子角度 :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 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句话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

45、自我行为。 可有以下立意 :a、为自己而活坏必活在 别人的眼光下; b、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c、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d、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e、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f、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g、一别人只是观众;h、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i、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J、一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曲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父亲角度 :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父亲生气 也是人之常情,但

46、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昧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可有以下立意 :a、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b、一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c、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综合角度:人既要抱有本真思想,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