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1732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下 载 ( zi) 潦 水( lo) 冠 心病 (gun)力能 扛 鼎( gng) B付 梓 ( z) 庇 护( b)万应 锭 ( dng)横 征暴敛 (hng) C请 帖 (ti)应 门 (yng)创 可贴 (chung)云销雨 霁 (j) D 洗 马( xin) 强 迫 (qing)露 马脚( lu)得鱼忘 筌 ( qun)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

2、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冠心病 (gun)读音错误,冠,为多音字,作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之意时,读 gun;故排除 A; B横征暴敛 (hng),读音错误,横,为多音字,横征暴敛为固定词语,读 hng;故排除 B; C创可贴 (chung),读音错误,创,为多音字,作 “伤 ”之意时,读chung;故排除 C。所以选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 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闲暇闻名遐迩鹊桥鸦鹊无声 B成功计日成功 孤鹜好高骛远 C凝练千锤百炼是非共商国是 D伦理美伦美奂卓

3、越真知灼见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鸦鹊无声,属于固定词语错误,应为:鸦雀无声; B计日成功,属于固定词语错误,应为:计日程功; D美伦美奂,属于固定词语错误,应为:美轮美奂。所以选 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曲卑廖河人工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文展示平台,体现了 “礼之起源 ”、 “修身之礼 ”、 “信义之礼 ”、 “纲常之礼 ”、 “好客之礼 ”和 “礼乐之治 ”等六大特点。 B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

4、庄子,一部水浒传,士大夫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写人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 C 11月 3日习近平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老人老伴石爬专问: “怎么称呼呀?您。 ”村主任说: “这是总书记。 ”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 64岁了,他说: “你是大姐。 ” D旧约 创世纪中说: “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 “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和句子结构形式以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来判断。 B本句中冒号不能管到句子结束,水浒传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C应该为 “怎么称呼呀,您? D“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5、 ”句号放到引号外。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 A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 传球和防守都 差强人意 ,真是令人失望。 B自我市开展 “创卫 ”活动以来,原来 “垃圾围村 ”、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等一系列影响文化名城形象的难题 迎刃而解 。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 弹冠相庆 ,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 慷慨解囊 抢购。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词语的意思,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

6、。 A“差强人意 ”的意思是勉强符合人的心意,它的以是基本肯定的,而 C句明显是否定的。 B“迎刃而解 ”: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或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在此句的使用是正确的。 C句中的 “弹冠相庆 ”是贬义词,感情色彩用错了。 D“慷慨解囊 ”用在支援别人,为别人排忧解难上,语境错误。所以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丽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 “税源分布示意略图 ”,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

7、、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 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 “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 ”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读了这篇文章,能够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道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 ”, “忌 ”本身就包含 “不要 ”的意思。将 “忌 ”改为 “记 ”或者将“切忌不要 ”后的 “不要 ”删除。 B句式杂糅。将句尾 “的发生 ”去掉,或者将 “解决 ”改为 “避 免 ”“防止 ”等意义的词语

8、。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 “读了 ”二字。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人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 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 “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 ”_。还是 “拉拉渡 ”,不用篱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 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茶峒,以沈 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当地人说,当年翠

9、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根据下文 “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 ”可知,第一个空填 ,根据下文 “拉拉渡 ”,不用篱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可知,第二个空填 ;由 “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可知,第三空填写 。所以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 梁思成 这种 “词汇

10、 ”和 “文法 ”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 “文法 ”和 “词汇 ”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 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 “词汇 ”和 “文法 ”。这条发展的

11、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未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 “可译性 ”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 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 “词汇 ”和 “文法 ”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

12、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 “内 容 ”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 “词汇 ”和 “文法 ”,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 “话 ”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 “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 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小题 1】下列对的中国建筑

13、的 “词汇 和 文法 ”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B是中国人民在建筑实践中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 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是在木材结构建筑中产生的,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规则和惯例。 【小题 2】对于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 “可译性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

14、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B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规则和和惯例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但是他们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C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 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小题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

15、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 “词汇 ”和 “文法 ”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首先从文章中找到与 “词汇 和 文法 ”相关的语段,结合着文段内容,与选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A将概括的范文由建筑而无限扩大。 C仅仅的比喻性的描写,没有揭示概念的内涵, D原文说 “由这 词汇 和 文法 组织而 成的这种建筑形式

16、,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木材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 ”,可见其范围是木结构和砖石的所有建筑, D缩小了概念的范围。所以选 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可译性 ”这一概念的理解,由文章第三四两段内容可知,“可译性 ”,即中外建筑的相同点,而 A答的是不同点。所以选 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A根据原文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

17、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此可知,“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的建筑手法 ”与某一个建筑大师没有必然的联系。C“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可见,两种建筑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D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 “内容 ”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 “词 汇 ”和“文法 ”,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 “话 ”说出来了。可见,尽管形式不同,但内容是相同的。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

18、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18分) 走运 波兰 雅 奥卡 我碰见了处长,他从树林里出来,老远就对我喊: “你看我手里是什么!这蘑菇太漂亮了! ” “真漂亮。 ”我随声附和。 “你看这斑点多好看! ” “是好看。 ”我同意。 “你还不向我祝贺 ” “衷心祝贺您,处长同志! ”我说。 其实,这是毒蝇茵,毒大得很,可是不能讲,讲了他该多么难堪!而且会影响我今后的提升,所以我恨不得马上溜之大吉,没想到他偏偏缠住我: “你还没去过我家吧?今天我请你吃煎蘑菇。 ” “我生来不吃蘑菇! ”我大吃一惊,马上撒谎说, “我这些天又闹肚子! ” “好蘑菇可是良药呀, ”处长说服我, “连

19、病人都可以放心大胆吃,你就跟我走吧! ” “不行,处长同志, ”我都要哭了, “我有个要紧的约会 ” “你这是不愿去我家? ”处长皱起眉头问, “那我可要生你的气了!你瞧着办吧 ” 我只好跟他去,我真后悔,没有一见面就告诉他这是毒蝇茵。现在 无论如何不能再说,一说,好像我有心害死他似的。 酸奶油煎蘑菇端上了桌,处长兴高采烈,就像三岁的孩子,我虽然强作苦笑,心里却在默默与亲人告别了。 “这么漂亮的东西,都不忍心往嘴里放! ”处长一边说一边把碟子往我跟前推。 “吃了真可惜,咱还是不吃为好! ”我说。 “你是怎么回事,连句笑话都听不懂,快吃吧! ”处长用命令的语调说, “对,我得查查这蘑菇叫什么名

20、” 他走后马上赶回来,脸都白了,对我说: “朋友,我错了,这是毒蝇茵!毒大得很! ” “可是我已经吃了好几口。 ”我又撒谎。 “我害了你, ”处长吓坏了, “真荒唐,正好 还赶上要提升的关口! ” 救护车来了,我被送到医院去洗胃 处长提升了,我也沾了光。现在,有时我装装头晕 我还得了一笔奖金呢,这是该我走运。 【小题 1】从 “我 ”的角度,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4分) _。 【小题 2】毒蘑菇在这篇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分) _。 【小题 3】你认为这篇小说所运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4分) _。 【小题 4】这篇小说题目叫 “走运 ”,有何作用?( 6分

21、) _。 答案: 【小题 1】 明知有毒 ,不敢说穿 硬着头皮,参与 “食毒 ”, 随机应变,假装 “中毒 ”。 倒霉洗胃,走运提升。 【小题 2】 毒蘑菇在这篇小说中起线索作用,贯穿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并具有象征意义),屈从权力是人灵魂的毒素。 【小题 3】对比,文中 “我 ”明知有毒和处长的不知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了故事内在的紧张,更主要的是揭露了我的虚假,构思巧妙,由此折射出官场上丰富的普遍存在的东西,表现出了 “权力使人异化 ”这个主题。 【小题 4】 提示情节。 “走运 ”应是碰到好运气,而文章的 “我 ”却遇到处长挖毒蘑菇 而不自知,还邀

22、请我吃毒蘑菇这种事,按理说这是倒霉事,可屈从权力而向往权力的我,却凭借谎言最终化险为夷,得到提升。 暗示主题。这种所谓的 “走运 ”反映了虚假逢迎却官运亨通的官场游戏规则。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以 “我 ”在故事情节中的活动内容为主进行分层次,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如不敢说穿蘑菇有毒;参与 “食毒 ”;假装中毒;提升官职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都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在 结构上,毒蘑菇贯彻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很明显是起着线索的作用。在内容上,要从毒蘑菇的

23、象征意义角度分析其所揭示的主题作用,即屈从权力是人灵魂的毒素。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小说作品中,为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表现手法一般有对比、描写等,如在本文中,作者把 “我 ”明知有毒和处长的不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我的虚假的形象特点(在内容上);在结构上,制造了紧张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文体特点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题目的作用的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如在故事情节上,结构上,主题上,文体特点方面进行组织答

24、案:。在情节方面,可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故事情节脉络概括出来;在结构上,把 “走运 ”一直贯彻小说全文的线索作用答出来;在文体特点方面,可从讽刺效果角度作答;在揭示主题方面,可结合着 “走运 ”反映了虚假逢迎却官运亨通的官场游戏规则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 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蒸蒸 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 以 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 少仕蜀,为郎。

25、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 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 身,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原文略) 送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 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 其 故,对曰:“齐桓得管仲 而 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 任 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

26、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日: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 白 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 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 援 ,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日: “人亦有言,有固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摘自晋书 李密传) 注 蒸蒸: zhe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 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

27、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早亡,母何氏 醮 醮:改嫁 B从事 白 其书司隶白:禀告 C 任 黄皓而丧国任:任凭 D常望内转,而朝廷无 援 援:靠山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 B密奉事 以 孝谨闻密 以 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C齐桓得管仲 而 霸酌贪泉 而 觉爽 D华问 其 故,对曰其正色邪? 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题 3】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组是 ( ) 奉事以孝谨闻 周门人方之游夏 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有暇则讲学忘疲 乃迁汉中太守 数使

28、吴,有才辩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惰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

29、的官职。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分)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3分) (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5】( 1)臣子因命运不好 ,小时候就遭了不 幸 ,刚出生六个月 ,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2)与孔明对话的人水平不能与孔明相当 ,他的言论教导因此琐碎( 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

30、的人,他们还仰赖什么呢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 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 “用竖刁而虫流 ”内容大意可知,任:任用。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 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B均为介词,因为。 A代词,他;动词,到。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人称代词,他;与前面的 “其 ”构成一个固定结构 “是还是 ” ,表猜测。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1、。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 体现的是他的孝顺,而不是才干; 体现的是他苦学 ; 体现的是他的才能不能被重用。所以选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表述错误,与原文内容不符,他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他很有怨言。所以选 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

32、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 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夙、见、敌、碎、善、若夫,者,恶,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郡武阳县人 (今四川彭山 )。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

33、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 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于是没有接受任命。就上奏章说: (陈情表译文省略)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 “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 ”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有一次)司空张华问李密: “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 “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

34、。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 “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 ”张华接着问: “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 ”李密说: “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 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 “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

35、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 “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心里是清清楚楚的,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 ”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 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3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 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 “二水 ”。 【小题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小题 2】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小题 2】)比喻。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37、,反复品读颔联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关键词 “吴宫、晋代 ”,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抓关键词 “山、青天、水、白鹭洲 ”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进,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古今对比 ,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可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浮云 ”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愁 ”体现了诗人

38、不被重用的郁闷,忧国忧民的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据说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少年时写了一首咏月诗,请林公过目,其中两句曰 “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 满十分 ”。林则徐看后改成 “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看后佩服不已,终成一代英才,被誉为 “中国海军之父 ”。请你说说修改前后的区别。( 4分) _。 答案: “何必 ”是用不着的意思,改前颇显狂妄自傲, “何况 ”是更不用说,改后颇显谦虚之意及进取之心。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根据人物身份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诗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首先要把 “何必 ”“何况 ”的

39、意思答出来,然后根据这两个词语的词性及诗句语境进行分析遣词造句的重要性,可对比着这两个词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把下面的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改变原意( 4分) 为期三天的从议题设置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 “立足亚洲、放眼全球 ”特色以及充分展现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在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促进亚洲共同发展、求解世界发展难题等方面的担当的博鳌亚洲论坛 2013年年会 4月 6日拉开帷幕。 _。 答案:为期三天的博鳌亚洲论坛 2013年年会 4月 6日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从议题设置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 “立足亚洲、放眼全球 ”特色。这充分展现作为东道

40、主的中国在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促进亚洲共同发展、求解世界发展难题等方面的担当。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感知理解这个长句的内容大意,然后,把主谓宾定语等拆分为三个短句,在每个断句前都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可适当添加主语。这个长句的主语是 “博鳌亚洲论坛 ”,前面的是定语,后面的是谓语宾语。所以,要 根据这三处进行组织答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为必做题, (2)(3)任选 1个)( 6分) 【小题 1】登高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登高,能开阔视野,容易产生诗情。杜甫登高,感受到 “_,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萧瑟气势

41、;王勃登高,俯瞰到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_,青雀黄龙之舳 ”的富庶繁荣。登高过程的艰难、登上高处的旷茫和寂寥往往更能使人产生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的怀想,辛弃疾登上北固 亭,发出 “凭谁问: _,尚能饭否? ”的大豪情、大悲愁。苟子更是从登高中细细品味到人生的哲理:“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小题 2】 _,时矫首而遐观。 _,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小题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 _,形影相吊。(陈情表) 答案: 【小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 舸舰弥津 廉颇老矣 吾尝 而望矣 【小题 2】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 【小题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试题分析

42、:此类 “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萧、舸舰弥津、 、憩、岫、僮、茕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了 “亲情 ”问题。女儿最先发言,她说:世间最美的是亲情。儿子接着说:亲情是把双刃刽。妈妈想了想说:亲情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 比亲情更重要。 请以上述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

43、准抄袭。 答案: 最美亲情(范文 1)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遥望天外云卷云舒。世间的一切看似如此闲适,我知道,那是因为其中渗透着最美的亲情。看那通向未来的漫漫征程,感悟摆在面前的重重困难,悄然回首,瞬间力量倍增,我欣喜,因为我感触到了那源自最美心灵的最美的爱。 沐浴在那最美的爱的长河里,我自知道自己是幸福的。是你们带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是你们给予了我一切。伤心时,是你们的安慰使我重拾信心,使我 认清了这个世界的变幻莫测;成功时,是你们的鼓舞与祝贺,使我欢欣不已,使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温暖最美的爱。每当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看看那浸透着金色余晖的小屋,想像着那香甜可口的饭菜,期待着你们发自肺腑的问候、迎

44、接,心中便不禁泛起丝丝暖流,那样惬意,那样快活。你们总能给予我无尽的快乐,使我愉悦自在;你们总能给予我莫大的惊喜,使我感动不已。或许这就是亲情的力量,让你们总是无怨无悔地付出,让你们总把我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最美的亲情,带给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沐浴在那最美亲情的长河里,我知道自己又是无能为力的,或许 只能回报自己最真诚的爱。有时的小小躁动,有时的些许不安,总是引起你们最倾心的关注。看着你们那急切的目光,愧疚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是啊,面对你们最无悔的付出,有时却觉得理所当然而不思回报。或许几年前,我海可以用年幼作借口,可如今,已经不再年幼的我知道了亲情可以是无价的,但同时也需要自己最美的爱来

45、报答。面对你们那最美最纯净的亲情,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总会因为瞬间的空白而不知所措,却无能为力。谢谢你们最美的爱,谢谢你们最无悔的付出。请相信我,总有一天会将其回报。 我的父母,他们就像是我生命的源泉,总能给予我无限的 爱。当我勇敢地走向远方,仅留下一个淡淡的背景时,我似乎听到了爱的呼唤 那是滋润心灵的天籁,那是唤醒生命的禅音,那是激励我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或许我所做的在那最美的亲情面前始终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也是我最美的爱 爸爸妈妈,终有一天我会展翅飞翔,将这世上最美的亲情传达于天地,传达于世间的每个角落,永无止境地繁衍长存 亲情最美(议论文) 是母亲对年幼儿子的疼爱 ,才有孟母三迁的智慧与

46、决心;是叔侄两人的自幼相守,相依为命,才有韩愈对早夭的侄儿十二郎悲怆呼号,痛彻心扉;是兄弟手足情深,惺惺相惜,才有苏轼对子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祝愿;是妻子董翠婷对瞎子丈夫的怜惜,才有阿炳二泉映月优美旋律的传扬 - 这就是亲情,它无需信誓旦旦,但它韧如丝坚如磐,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守候;它不需轰轰烈烈,但它润物无声,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它也无需纸载笔记,但它却无处不在,代代相传,亘古未绝。 因为,世间情种种,最美不过血脉亲情。 亲情,是母亲焦灼的目光,柔情的呼唤,它可使生命重生。 自称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的史铁生, 21岁,在他正狂妄的年纪,双腿残疾,脾气暴怒无常。而多病的母亲就理所当然的成他的出气筒。砸玻璃 窗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狠捶残腿时,母亲就拼命抱住儿子 “咱娘儿俩要好好儿活 ”;离家出走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