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1751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喟 ( ku)然长叹举一返三暴虎 冯 ( pn)河祸起萧墙 B 屏 ( pn)气凝神发奋忘食 箪 ( dn)食瓢饮循循善诱 C郢书燕( yn)说礼崩乐坏 斐 ( fi)然成章文质彬彬 D色厉内 荏 ( rn) 而不辍曲 肱 ( hn)而枕杀身成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返 反,举一反三:反:类推。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 B屏 bng ,抑止(呼吸):屏息,屏着气。 D肱 ( gn

2、g):从肉, ( gng)声。本义: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这三个字的音和形都要依据字义来确定。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能饮一杯无 绿蚁新醅酒 晚来天欲雪 红泥小火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从押韵来看, 押韵,所以排除 C D;从诗歌意思来分析,先说有酒,然后问能否喝一杯。所以排除 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对人际关系以及

3、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D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孟子和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另一方面又各 自有所发展,但是他们都赞成 “人性本

4、善 ”的观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他们并不都赞成 “人性本善 ”的观点,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B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无欲速,无见小利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乡 向,雕 凋; B反 返; C莫 暮,无 勿;D蔽 弊,蚤 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 之以饥馑(因为)人 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 B 微 夫人之力不

5、及此(没有)吾 与 点也(赞许) C不仁者不可以久处 约 (贫困)君子去仁, 恶 乎成名 (哪里) D虽欲从之,末 由 也已(途径)不迁怒,不 贰 过。 (重复)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连词,接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 洁 其身 A 足 食,足兵 B而 耻 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 食 之。 D 饭 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以 为耻。 C名词作动词,喂食。 D名词作动词,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6、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冉有、季路见 于 孔子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 于 仲尼 B为政 以 德,譬如北辰王好战,请 以 战喻 C所谓立之斯立, 道 之斯行天下之无 道 也久矣 D谨 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人 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 答案: B 试题分析: B介词 “用 ”。 A介词,表对象 /介词,比。 C动词,引导 /名词,制度。 D连词,并且 /连词,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过 而不改,是谓过也。小人之 过 也必文

7、 B何以 伐 为自 伐 者无功 C 见 其二子焉过也,人皆 见 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吾 与 点也 天 与 之,人 与 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均为动词,犯错误。 B攻打 /吹嘘。 C让 相见 /看见。 D赞同 /授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共 14分) 孔 孟(有删节)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 “成仁 ”,孟曰 “取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

8、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 “君子坦荡荡 ”的风格,避免 “小人常戚 戚 ”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而且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 ”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

9、中。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 “仁 ”字出现了 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 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 “观过,斯知仁矣 ”,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 70 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

10、是。 ”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 做圣贤。 孔子对 “礼 ”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 “礼 ”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 “礼 ”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 “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 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

11、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著名代表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证明了 “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这一主旨。 B文章第 段用 “但是 ”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例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C文章第 段说孟子没有孔子 “犹疑 ”,主张性善来自先天, “斩钉截铁 ”用得形象而准确。 D文章第 段举四个例子来证明孔子的观

12、点,采用例证法,给人以真实感。 E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二人所处时代的局势 “起了很大的变化 ” 。 【小题 2】课文第 段说 “孟子凡事紧张 ”, “紧张 ”一词含义是什么?( 4分) 【小题 3】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 6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2】( 4分)所谓 “紧张 ”,是指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的情绪。 【小题 3】( 6分,每点 2分)( 1)在态度方面,孔子 “轻松愉快 ”“坦荡 ”“悠闲 ”,孟子则 “凡事紧张 ”;( 2)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主张性善

13、论;( 3)在 “礼 ”方面,孔子非常重视 “礼 ”,孟子对 “礼 ”则不大重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对选文的主旨分析有误,主要内容应是阐释孔孟在思想行为方面的不同, B项对论证方法分析有误,主要用正反对比法, D项选文第 4段举四个例子证明的是作者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本题是要求考生理解 “紧张 ”的语境义。文中将孔子与孟子对国事的态度进行了对比,孔子能轻松地对待,而孟子则更为 “紧张 ”,从后文的两个例子可以分析出,孟子更为忧心、更为沉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14、3】 试题分析: 本题是归纳概括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分层、概括各层大意即可。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可得出第一 点。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由此可得出第二点。 “孔子对 “礼 ”非常尊重。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由此可得出第三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现代文阅读(共 16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

15、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 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 “君子不器 ”和 “君子不仁 ”。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

16、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 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 ”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皙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 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

17、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日: “我和曾皙想的一样。 ”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 “圣叹 ”,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 “仁 ”,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 夫 ”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 “仁 ”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 “仁 ”归结

18、为 ”忠恕 ”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 “邦有道 ”和 “邦无道 ”两种情况: “邦无道 ”之时,能逃就逃 (“乘桴浮于海 ”),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 (“言孙 ”),会装傻更妙 (“愚不可及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项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 “难得糊涂 ”)。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 “以德报怨 ”,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 然 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 ”是他亲自规定的 “仁 ”的

19、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 “言必信,行必果 ”,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 (“然小人哉 ”)。要害是那两个 “必 ”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 “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 的认识吧。 【小题 1】作者认为孔子的 “洒脱 ”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 4分) 【小题 2】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 4分) 【小题 3】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孔子看待 “仁 ”的态度又是

20、怎样的呢?( 4分)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 ”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 “不洒脱的地方 ”指的是什么 ( 4分) 答案: 【小题 1】( 4分)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君子不器 ”和 “君子不仁 ”)。 【小题 2】( 4分)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 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小题 3】( 4分)灵活,通情达理,有常识,知分寸,透彻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 【小题 4】( 4分)积极 “人世 ”,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

21、理。 (或 “重事功、重人伦 ”。 )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 ”由此可得出答 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

22、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即为答案:之所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答题信息: “他不把 仁 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 信 是他亲自规定的 仁 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 言必信,行必果 ,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 (然小人哉 )。要害是那两个 必 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

23、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 “洒脱 ”的含义。从文中可知 “洒脱 ”指不死板地遵从儒家的规定,灵活处理,甚至表现为一些反规定 的言行。那么 “不洒脱 ”就是严格遵从儒家的规定。即文中的 “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 6分,每小题 2分) 万章曰: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 孟子曰: “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 曰: “天与之 ”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 曰: “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 曰: “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

24、曰: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 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 曰: “敢问: 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如何? ” 曰: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

25、逼 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 (选自孟子 万章上)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谆谆然 命 之乎命:命令 B以行与事 示 之而已矣示:显示 C 践 天子位焉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 受 之受:接受 【小题 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 之 ? 此 之 谓也 B 使之主祭 而 百神享之 尧荐舜于天 而 天受之 C 谆谆 然 命之乎 夫 然 后之中国 D 尧 以 天下与舜,有诸 天不言, 以 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小题 3】与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

26、子而之舜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命:任命 委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都表顺承, “然后 ”,A代词 /提宾标志, C 形容词词尾 “ 的样子 ”/代词 “这样 ”D介词 “把 /介词 “用,凭借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27、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 8分,每小题 2分)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 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子贡色作。孔子曰: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非与 ? ”孔子曰: “非也。予

28、一以贯之 ”。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 匪兕匪虎,率 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 “赐,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 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

29、 “回,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 多财,吾为尔宰 。 ”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 非与:难道不是吗? 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率:行走。 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 军 于城父军:驻

30、扎 B则陈、蔡 用事 大夫危矣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 穷 乎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 病:痛苦 【小题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用于楚, 则 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 B于是 乃 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 乃 亡赵走燕 C赐, 而 志不远矣某所, 而 母立于兹 D人 之 不我信也郯子 之 徒,其贤不及孔子 【小题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予一以贯之 B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行也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

31、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 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 “为什么受困在这里 ”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 “穷 ”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32、。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 “一以贯之 ”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 5】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10分)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5分 )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5分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D 【小题 5】( 1)老师的学问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 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5分) ( 2)老师的

33、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5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病:担心,忧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都是代词,通 “尔 ”A表顺承 “那么 ”/表转折, “却 ”; B表顺承, “就 ”/表转折 “竟然 ”“却 ”; D助,主谓取独, /近指代词,可译为 “这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疑问句,其余为倒装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后半句对原文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的误解,其中 “使

34、”是 “假使 ”的意思。全句意思是 “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道:学问。至大:极其宏大。莫:没有(国家)。盖:是否可以。少:稍微。贬:降低。( 2)既:已经。大:宏大。修:美好。是:这。丑:耻辱。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语言表达 语言实践 (4分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邃狙轮 洌 槐缗怼谑茄珊硬 廊蛔韵玻 蕴煜轮 牢 诩骸沉鞫 校 劣诒焙 娑 樱 患 恕谑茄珊硬 夹 涿婺浚 笙蛉舳 驹唬骸耙坝镉兄 唬骸 诺腊伲 晕 喝 者

35、,我之谓也。 ” 庄子庄子 秋水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它蕴含的道理:。 答案: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 ;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应该谦虚。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能正确翻译全文。其次要注意几个重要的情节。一是河伯没看到大海时的沾沾自喜, “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二是看到大海后的感叹和自愧不如。综合起来即可得出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的寓意。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知人者智, 。 【小题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 3】孟子曰: “民为

36、贵, ,君为轻。 ” 【小题 4】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于我如浮云。 ” 【小题 5】孔子论述 “学 ”与 “思 ”关系的两句是: , 。 答案: 【小题 1】自知者明 【小题 2】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题 3】社稷次之 【小题 4】不义而富且贵 【小题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试题分析: 注意易错字:申、悌、稷、罔、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不为,隐于山水,隐于僻壤,独善其身,独安其身 ;孔子却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碰壁碰得头破血流或四处流亡无家可归,可还是意气风发不改初衷,

37、只顾向前。你对庄子和孔子的人生态度是如何理解的。 请以 “知其不可而安之 ”或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 努力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经过努力。 题记 “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是论语中说孔子的一句话。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后辈用一生去领悟。孔子用执著阐释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的面对困难。 几千年之前的孔子尚且如此,几千年之后这种精神仍矗立在我们当代人心中。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闵恩泽,在国家需要的时

38、候,他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点石成金,引领变化,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是什么让他明知会失去生命还要为国奉献?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 诸如此类的人还有孟祥斌这位舍己为人年轻的军人。记得给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来交换来体现的。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却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用轮椅汇出爱心轨迹的李丽,开创祖国航天事业的钱学森,散尽家产开创学校的李剑英 这不都是孔子这种精神的延续吗? 漫步于茫茫戈壁,偶尔看见一株纤细的小草,你是否会 感叹生命的昂然生机?傲立于悬崖峭壁上的迎客松是否会让你感受到生命

39、的无惧?是的,生命的力量是强大的。雄鹰只有把孩子从高处抛下,他的孩子在努力之后才能搏击长空;毛毛虫只有经历痛苦的破茧过程才能变成翩翩起舞的蝴蝶;飞蛾只有葬身于火海之中,才点燃了它追求光明与热量的理想。 现在,我只想说: “即使生命变成一片荒漠,我也会像骆驼一样默默前行;即使人生把我变成一只河蚌,我也会用毕生的精力、一生的心血把刺入体内的痛生化成一颗晶珠。 ”熊熊烈火中,凤凰得到重生;滚滚黄沙中,骆驼感受生命;萧瑟寒冬中,腊梅独自开放;悬崖峭壁上,迎 客松倔强生存。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它们创造了奇迹是因为它们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昭示生命的不屈与坚韧,创造生命的华丽篇章;显

40、示生命的蓬勃与无惧,谱写生命的赞歌。 试题分析:命题作文可以先拟写提纲,如 “知其不可而为之 ”作文提纲: 一、常规性思考 1、是什么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济世救民的忧患意识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争取正义的悲壮使命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追求理想的执着态度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无畏挫折的勇敢胆识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2、为什么 可以彰显自身的人格修为 可能激 发大众的公民意识(榜样力量、动员作用) 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行步伐 科学研究相当复杂,需要几代人不懈探索 社会进步极其艰难,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越近终端越须要坚持 3、怎么样 必须坚信理想崇高 必

41、须把握时代趋势 必须要有宽广胸怀(以天下为己任) 必须具备顽强毅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二、辩证性思考 1、起 “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济世救民的忧患意识 2、承 “ 知其不可而为之 ”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行步伐 3、转 有时应该保存有生力量,不作无谓的牺牲(隐忍,变通) (如果是逆潮流而动,那就是顽固) (如果是目标不正确,那就是颟顸) 4、合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必须坚信理想崇高,必须把握时代趋势 三、批判性思考 1、摆现象 道家的消极避世,庸人的得过且过 2、谈危害 世道混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国将不国 3、挖根源 社会没有公平,邪恶处于强势,正义遭受迫害 4、提措施 民主启蒙,培养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