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178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分) A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 光风霁月 ,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 穿云裂石 的哀痛和五彩斑斓的怜爱。 C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 坐而论道 ,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D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要巨额赎金。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 无出其右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也正确

2、。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B项不合语境, “穿云裂石 ”指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虽然也指声音,语境是哀痛的声音,只能用 “撕心裂肺 ”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D褒贬不当。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无出其右 ”常常用于好的一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有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一要把握和理解成语中的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二是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三是要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这里面包括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2)

3、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3)褒贬色彩不同 四是要弄清适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 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上下句间环环相扣,逻辑关系很强。在这段议论性文字

4、中, 句是中心观点,可以排为语段的首句。 是对 句 “一种信念 ”的具体解说,紧承其后。 是由 中的 “世界是合理的 ”这一层意思的引申而来的,突出强调了这一信念在数学研究中的独特性。 的思路就比较明显了,两句先后阐明的是信念由古代到现代的简要发展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 “排列句序 ”实际上就是写作,只不过是 “微型写作 ”而已。既然是写作,就得以写作的规律对待之。首先要弄清文段的性质(即文体),然后在文体大语境 的指导下,再注意 “事理 ”“文理 ”,还要注意文段相应的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做到这些,这种试题的解答就变得比较简单了。 下

5、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 A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 “开天窗 ”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 “一滴香 ”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 “感动中国 ”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D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 “流血讨薪 ”的惨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要么是 “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

6、发现两个问题 ”,要么是“这一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 ”。 B成分残缺,在 “调和的方法 ”之后加上 “生产出来的 ”。 D“避免让 流血讨薪 的惨剧不再发生 ”多重否定不当,应改为 “避免 流血讨薪 的惨剧再次发生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复习时,一般是依照考纲要求,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分类复习、专题训练。多年的高考指导与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完全清楚六种病句类型的情况下,善抓 “语言形式 ”(特征性语句或标志性词语 ),才能树立学生做题的自觉意识,增强解题的操作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现代

7、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

8、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 ”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 ”,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的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 园里有个小园 “ 海棠春坞

9、 ”,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就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于诗中的 “月转廊 ”,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小题 1】选出下列对第一节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 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中国古代建

10、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小题 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这一观点的一项( )( 3分)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 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小题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第二段引用词句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惜别,赠枝

11、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 “更深月色半人家 ”,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 “海棠春坞 ”为题材的原因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本诗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社科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题必出题,也是体现语文基本能力的经典试题。关于文中重要词语(即重要概念)的理解,可能是概念的理解,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

12、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 抓住选项中的 “关联词 ”(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 “虚词 ”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 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 【小题 2】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内向性庭院式空间和情态这两点缺一不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可以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一般情况,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

13、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小题 3】试题分析: A更美在其空间; C应是院墙阴影,与树无关; D因果颠倒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解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清选项涉及文章内容的层次。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两个步骤。对于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要求对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对繁杂内容能加以梳理。所谓地梳理,就是理清顺序,抓住要点。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要总揽全文,不能拘于某些字句,要善于抓住中心句,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准内容要点,不遗漏,也不把一些枝节内容扯进来。归纳要做到全面、准确、简明,不离题

14、不走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5分 ) 他 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 1938年 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

15、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 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 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 90高龄,还出版了一 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

16、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

17、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 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 “少年精神 ”“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 96岁,

18、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

19、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 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D因林先生标举

20、 “少年精神 ”“建安 风骨 ”“盛唐气象 ”,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小题 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 “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 ”,其 “魅力 ”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 “就是一首诗 ”。我们应 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

21、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C(答 C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D、 E不给分) 【小题 2】( 6分) 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 他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 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对一点给 2分) 【小题 3】( 6分) 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民族形式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 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 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严谨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 气。(对一点给 2分) 【小题 4】 8 分)观点一:人生作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

22、洒自如,诗意生存。 理由: 林先生自幼心理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 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 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观点二:高瞻远瞩,孜孜以求,执著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 理由: 林先生首先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由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 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 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 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学生,教学出色;离去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 (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其中观

23、点明确,理由只要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原文标题和关键语句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是其写旧体诗词的艺术成就。 D林先生标举 “少年精神 ”“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与对包 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无因果联系。 E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一般要求能准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

24、围,确认词语在文中指代的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查找、摘录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在索检相关信息区域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标志,如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插入性词语、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等。能够比照与题意指向相关的信息和材料,发现其细微的偏差。要留意选项的 “主观臆断、随意夸大、 牵强附会、无中生有、违背常理、以偏概全、偷梁换柱 ”等。 【小题 2】试题分析:注意到原文中起暗示作用的关键性语句(词句): “正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 ”“并且 ”“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 ”,抓住这些,就可以轻松回答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解答筛选和整合信息类题目可按以下步

25、骤进行: 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要点:通读全文,在把握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理出表明 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关键句和关键词 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确定之后需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筛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效信息。

26、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构建完整的陈述。 【小题 3】试题分析:解题思路:既然题干问的是 “诗歌魅力、学术魅力 与人格魅力的交融 ”中的 “魅力 ”何在,那就要抓住 “魅力 ”在 “诗歌 ”“学术 ”“人格 ”三个方面的体现,从原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概括整合就可以正确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要点有二:一是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使答案:简明扼要,准确到位;二是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的答题信息,要我们透过文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

27、作出概括。 【小题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围绕原文标题和 关键语句作答,不要面面俱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从人物身上学习什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做这类题要抓住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说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 “就是一首诗 ”。可见述说的是两个层面,一是做法和行为,二是怎样去做。在具体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说明理由。在论说的过程中,要扣住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5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 这是一个国

28、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 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

29、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 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 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 “为什么? ” 朱丹答: “因为今天我 不能演奏欢乐曲。 ” 大师问: “为什么? ” 朱丹说: “因为今天是 12月 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 “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 朱丹答: “没有忘记。 ” 大师

30、说: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 朱丹说: “请原谅 ”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 “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 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

31、、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 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 “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

32、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 “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 着木笛。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 “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 B文章写朱丹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 ”,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朱丹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的 “孩子

33、方阵 ”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 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小说中的这个重要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小题 2】小说中对 “雪 ”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朱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4】探究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这句

34、话 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8分 ) 答案: 【小题 1】( 5分) C( 3分) E( 2分) A( 1分) 【小题 2】( 6分)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做铺垫,打基础。 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 2分) 【小题 3】 (6分 )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2分 )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 华,这主要表现在: 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

35、 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 2分)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 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 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 2分) 【小题 4】( 8分)作用: 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 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主题)(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 2分) 才华 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

36、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 ”不确切。 B朱丹 “小心谨慎地 ”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D 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 够理解他,接受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解答这类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五个环节: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审清题意,包括

37、题干中的明示信息和选项中的隐含信息。 3、划定答题的有效阅读区间,理清与试题内容相关语句的关系。 4、联系以有知识,展开知识的迁移。 5、筛选辨析,把选项与原文作比较,寻同求异,选出正确的选项。 【小题 2】试题分析:从渲染气氛或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本题重在弄清文章这样写的意图。作品结构的题目,意在弄清楚作者这样写怎么写的意图,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

38、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 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小题 3】试题分析:人物形象的把握往往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阅读时就应应该用笔画出这些内容,然后据此整合概括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鉴赏小

39、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那么如何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呢?首先,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头脑里 “活 ”起来;其次,要以情节与环境为依托,分析、综合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析形象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 【小题 4】试题分析:首先在文中找到这句话,然后根据它在文章中位置来考虑这句话的作用。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那就可以根据语段在文章结尾有哪些作用结合小说的主题来从不同角度探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本题的探究,探究的意味并不浓厚。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有规律可循,可根据这一规律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来回答就可以了

40、。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揭示主旨;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卒章显 志,点明中心;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另外,对于小说,一般的答题思路都遵循这样的循环考虑: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

41、 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 咽 浦 湮澜 笆茉牢 钅 略盟 肆钚湃牍兀 烙嘀凇籼 嬉淹吃辣 庞胩 嫦缋铮 傧嘤焉疲 嗉 趸丁蛄钚湃肼迩胧拢 劣褐荩 笫乖智残呕咕荨罢餍湃氤 盒 溲畔辔 巍 br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 “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 ”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

42、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 列传第八)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频 典 二部典:掌管。 B信单骑 及 之于泸涧及:至,达到。 C守宰 暗 弱暗:糊涂。 D乃 表 信为大都督表:上表举荐。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独孤信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 )( 3分) A 与

43、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B 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C 咸慕信而侧帽焉 频典二部,皆有声绩 D 军中号为独孤郎 信风度弘雅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B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

44、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后来他被 逼自尽。 【小题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 5分) 译文: ( 2)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1)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遂:竟;捐:抛弃,舍弃;妻子

45、:妻子儿女;远:从远方;各 1分,句意通顺 1分) ( 2)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斜戴着帽子。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诘旦:第二天早晨,明早 ”、 “慕:仰慕,敬慕。 ”“侧帽:斜戴着帽子 ”、定语后置句各 1分,句意通顺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及,从后头跟上。追及,追上,赶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是动态语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动态语境中的陌生意义,就必须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其次要注意文言实词知识的灵活熟练运用,最起

46、码要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知识,比如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等知识。解题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对于同学们来说,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现代汉语词汇积累,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必要知识。 【小题 2】试题分析: A 是表现独孤信的勇猛。 是体现其有政治才干。 B项均表现 出其被上级重用。 C 是体现其受到吏民的爱戴。 是说有才干。 D 重仪容。 说其风度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种题目的解法主要是排除法,且很快很准确。考试过程中必然要讲求点儿效益,而排除法的运用帮助很大,

47、效果也很明显。 【小题 3】试题分析: “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错,此句说的是独孤信的父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 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鉴赏来说,能力层级还只是 C级 “综合分析 ”。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 【小题 4】试题分析:( 1)句中难点有 “遂 ”“竟 ”“捐 ”“妻子 ”这些都是理解句子的关键。遂

48、:竟;捐:抛弃,舍弃;妻子:妻子儿女。( 2) “诘旦:第二天早晨,明早 ”、 “慕:仰慕,敬慕。 ”“侧帽:斜戴着帽子 ”、定语后置句等是理解的关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级。 点评: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这个考点年年必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查。要做好这道题,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如 “单音词 ”意识,利用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内容的意识,自觉运用 “实、虚词知识,句式知识、史传文知识 ”的意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沟通的意识,古今生活沟通的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整体阅读理解的意识,不注重整体理解,就可能从开始就错了。 【参考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