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井 陉 ( xng)自 刭 ( jng) 黥 ( jng)刑批 亢 ( kng)捣虚 B 曩 ( nng)者不 肖 ( xio) 裨 ( b)将 蜡 ( huz)宿将 C 缧绁 ( lixi) 囹圄 ( lngw) 赘 婿( zhu) 赍 ( li)金百斤 D 歃 ( sh)血刀 俎 ( z) 稽 ( q)首目 眦 ( z)尽裂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
2、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 黥 ( jng)刑,读音错误,黥,为生僻字,应读 qng; 批亢( kng),读音错误, 亢, 应读 kng;故排除 A。B曩者( nng),读音错误,应读 (nng); 裨 ( b)将,读音错误,裨,为多音字,作 “.副,偏,小 ”之意时,应读 (p);故排除 B。 C囹圄 w,读音错误,应读 (y);赍( li)金百斤,读音错误,应读 (j);故排除 C。所以选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布置将相合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壁垒闭门羹狐死守丘
3、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佝偻乌雅马原形毕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D怃然莫需有运筹帷幄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将相合,固定词语错误,应为 “将相和 ”; B狐死守丘,改为 “狐死首丘 ”;其实难符,固定词语,改为 “其实难副 ”; D莫需有,固定词语,应为 “莫须有 ”;暗剑难防,属于固定词语错误,应为 “暗箭难防 ”。所以选 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不清楚事情原委时,面对他们的争论,我们最好先 作壁上
4、观 。 B众志成城, 因人成事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C在工作学习中,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 集腋成裘 ,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 D有报道说,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有 8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 “建设国际大都市 ”,许多中小城市居 然 当仁不让 ,不遗余力打造 “百万人口大城市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的力量做成事情。和后句矛盾。 C“集腋成裘 ”的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制成珍贵的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狐白裘是名贵的皮衣,集腋成裘是一件难得而可贵的事,这就赋予了这条成语以鲜明的褒义色彩,不能用于消
5、极事物。 D“当仁不让 ”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找,不退让。题中用为贬义。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年底,一位名 叫奇尔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 “骑马舞 ”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B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 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力量。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
6、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突然猝死重复 C搭配不当, “加大 密度 ”可以,但不能 “加大 质量 ”。 C.单双不对应。所以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是由纪、传、表、书、世家等多元构成的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楷模。 B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C在司马迁看来,战国四公子(孟
7、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或凭借王者亲属的血缘优势,或者居卿相之位,显名诸侯,事半功倍。 D汉武帝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流传有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等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和句子结构形式以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来判断。 D书名号之间不用 “、 ”, “” 和等等不能联合用。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
8、齐策记载,当时有 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 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 21万户。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 “防火缉盗 ”;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 “综合执法 ”,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 “胥 ”,或称 “卒 ”,还有称 “市吏 ”、 “监市 ”,等 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 “街道司 ”,并相应成立了由 50
9、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 “五城兵马司 ”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 “督理街道衙门 ”,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 ,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 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 (正铺 )外多占一块 (偏铺 )。在李显 (唐中宗 )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
10、,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 “城管通知 ”: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 “侵街 ”,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 ”,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 止,当时的 “城管队 ”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 “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 ”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 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 1米 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 “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
11、令复故。 ”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规定: “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 ”。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 “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 ”把尿屎垃 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 “城管队长 ”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 “开封城管 ”行动, “惩治侵街者 ”。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 “问罪 ”,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 “枷号一个月
12、发落 ”。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小题 1】下列有关古代 “城管 ”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 “城管 ”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常由士兵充当,明清时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 “表木 ”,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就完全来源于此。 【小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人口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所以尚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
13、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 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屡禁不绝,更为突出。 D为防止 “侵街 ”,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 “综合执法 ”。 【小题 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 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会被 “杖七十 ”。 B宋代法律规定,只要有人破坏公共卫生,除当事人受罚外, “城管队长 ”也要挨打。 C唐景龙年间,朝廷以敕令的形式,发布 “城管通知 ”,禁止建造偏铺侵街。 D明代规定,凡是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随地大小便者,都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答案: 【小题 1】
14、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与古代 “城管 ”相关的语段,将选项代入,跟文段内容逐句比较,辨识细微之处差别,再做出判断。 A临淄只是一个例子; C“到了晚清,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D立 “表木 ”和现代没有源头关系。所以选 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题目,要对文中的信 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 D不是 “防止 ”而是 “惩
15、治 ”。所以选 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 A要先挨打,再回复原状; B是 “主司不禁 ”才会挨打; D“随地大小便 ”是指 “在禁区内 ”。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郑 樵的治学精神及其史学成就 范兆琪 郑樵是我国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从小便勤奋好学,十六岁时父亲病故,他便和堂兄郑厚在兴化北郊的夹 T山,搭了三间茅屋,谢绝人事,刻苦攻读。他抱负很大,自比不下于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和扬雄。但他不
16、参加科举考试,认为科举文章不是 “实学 ”。 郑樵虽然专心钻研学术,但对民族命运也很关心。他二十四岁时,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宋室南迁,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坚决抗金。年轻的郑樵也坚决要求抗战,表示要以自己的才干为国效劳。但因无人引荐,投效无门,他又不愿与一般士大夫周旋应酬,于是只得重返山 林,坚持在夹 T山过着淡泊清寒的生活,同时更加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和著述,一心一意要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要编撰一部继史记之后、贯通古今的通史。 为了完成这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郑樵以坚强的毅力, “三十年著书,十年搜访图书 ”,做了充分的准备。 “风暴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 ”。当时,莆
17、田学术文化很发达,藏书家之多,闻名全国。 郑樵 “周游所至,遇有藏书家,必留借读尽乃去 ”。 “闻人家有书,直到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去住曾不吝情 ”。因此,他得以 “搜尽东南遗书,搜尽古今图谱,又尽上代之鼎 彝与四海之铭碣遗编缺简 ”。当时人们就曾称赞他说: “惟有莆田郑夹 T,读尽天下八分书。 ”这就为他完成通志的编撰,准备了博大深厚的基础。 郑樵虽博览群书,但不死守书本。他认为研究学问,除了刻苦攻读外,还要重视实践知识,注意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为了考察、研究动植物,他 “结茅夹T 山下,与田夫野老往来,与野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 ”。他还主张读书人要与富有实际知
18、识的农民 “参合 ”,以求得 “实学 ”。还要利用实物,来印证书本知识。他这种治学方法比较科学和进步,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郑樵认为,要编撰这 样一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必须具备渊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于是他以十年为经旨之学,三年为礼乐之学,三年为文字之学,五、六年为天文地理、虫鱼草木之学,八、九年为讨论(校雠学)、图谱、亡书之学;并把研究的成果,分别写成九十类、五十种专门著作。这许多著作,后来大都成为通志的底本。清代纪昀等人认为, “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 ”。他不愧为当时最博学的学者。 郑樵开始酝酿编撰通志大约始于绍兴八年( 1138),当时他三十五岁。绍兴十
19、九年( 1149),郑樵四十六岁,他感到年纪大了,体力 也开始衰退,唯恐身后著作失传,于是他从已经写成的几百卷著作中,挑选出十八种,一百四十卷,徒步两千里,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 ),向秘书省进献自己的著作,并呈上一封献皇帝书,说明自己三十年来刻苦攻读和勤奋著述的情况。结果得到高宗赵构的嘉纳,把他所献的书 “诏藏秘府 ”。这使郑樵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回到莆田夹 T草堂后,继续著书、讲学。这时他名声很大,四方之士从学者多达两百多人。地方官吏推荐他出来做官,但他都辞谢了。 由于侍讲王伧和贺允中的再次推荐,绍兴二十八年( 1158)二月,高宗赵构召见郑樵。他对高宗说,自己 准备 “取历代之籍,始三皇,
20、终五季,汇辑为一,名曰通志,体参马、班,法则稍异 ”。高宗让他监潭州南岳庙,并允许给他笔墨用具,让他回家继续撰写通志。郑樵回到家乡后,虽年老体衰,却更加勤奋著述,日夜不辍。他整理、审订,删繁就简,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通志全书的编纂工作,实现了会通众史, “集天下之书为一书 ”的夙愿。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底,郑樵又一次来到临安,献上自己的著作。刚好高宗车驾去建康,没有得见。次年春,高宗下诏命郑樵把通志进呈;但是诏命下来时,郑樵却已不幸逝世了,终年五十九岁。 郑樵以 毕生的精力,独自编纂了卷帙浩繁的二百卷通志,他的成就是巨大的。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把郑樵与刘知几、章学诚并列,认为他的通志“
21、足以不朽 ”, “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之一彗星焉 ”, 对他做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 1988年第 12期文史知识) 【小题 1】文中为我们展现的这个旧时代学者是怎样的形象( 4分) 【小题 2】赏析画线语句( 4分) ( 1)郑樵 “周游所至,遇有藏书家,必留借读尽乃去 ”。 ( 2) “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焉 ” 【小题 3】从 两段来看,郑樵在治学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郑樵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出来做官;而有人认为如果他出来做官,会更有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勤奋好学、注重实学、关心民族命运
22、、有宏大理想、有毅力、博览群书又重视实践、淡泊名利。 (答出任 4点即得全分。 ) 【小题 2】 (1)答案:行动描写,刻画了郑樵以坚强的毅力,博览群书,为通史的编纂做充分的准备。 (2分 )(2)答案:语言描写 (答比喻亦可 ),是借粱启超对他高度的评价突出他的巨大成就及对史学界的贡献。 (2分 ) 【小题 3】 注重实践知识。他为了考察研究 动植物,在夹 T 山下搭茅屋居住,访问田夫野老,观察动植物;与富有实际知识的农民交流。 读书有计划性。为了具备渊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他制订了一个三十余年的研究计划。 读书、研究与著述结合。郑樵在读书研宄中,把成果分别写成九十类、五十种专门著作,这许
23、多著作后来大部成为通志的底本。 (答出任两点,即得 4分 ) 【小题 4】观点。:郑樵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出来做宫,是出于他的研究学问的需要。 他认为科举文章不是 “实学 ”,不值得学习; 他拒绝地方官吏推荐他出来做官,是为了专心著述、讲学; 宋高宗也支持郑樵专心 著述,让他监潭州南岳庙,并允许给他笔墨用具,让他回家继续撰写通志,观点二:如果他出来做官,更有利于人生理想实现。 他的理想是编撰一部继史记之后、贯通古今的通史,如果做官,会更有利于利用朝廷的资源,完成自己的著述: 从宋高宗后来给予他一定官职、支持他专心著述来看,做官会有更优厚的条件,有利于他的著述; 他抱负很大,对民族命运也很关心
24、,如果做官,会更好的造福一方。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 合理、理由充分,给 4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郑樵的言行举止或者作者对他的直接描述或者侧面衬托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本题只要求概括,不要求结合原文分析,可结合着每一段的第一句概括性的语句内容进行概括。如文章第二段, “郑樵虽然专心钻研学术,但对民族命运也很关心 ”,体现了他关心民族命运的形象。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
25、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答题思路是先找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这种 表现手法在文中对人物形象有何作用,答题时,要结合着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如第一句,可从行动描写的角度来答, “必留借读尽乃去 ”体现了他博览群书的坚强的毅力。第二句借梁启超的评价来突出他的成就和贡献。所以运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找到他治学的语段,把表现他治学的特点,结合着具体的内容逐一概括即可。如文章第 4段,他为了考察研
26、究动植物,在夹 T山下搭茅 屋居住,访问田夫野老,观察动植物;与富有实际知识的农民交流。这重复体现了他注重实践知识的治学精神。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答题思路是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文章中具体的内容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如要认为郑樵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出来做宫,是出于他的研究学问的需要。在阐述观点时,要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他不愿做官愿做学问的具体内容来阐述。如他认为科举文章不是 “实学 ”,不值得学习。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
27、 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 2)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 3)我想念昆明的雨。 ( 4)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 ”,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 5)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 ,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
28、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 7)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 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 8)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
29、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 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
30、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 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 9)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 “卖杨梅 ”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
31、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 “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 上昆明的火炭梅 ( 10)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 “把儿兰 ”(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
32、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 ,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 11)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 磁杯里),坐了下来。
33、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 12)我想念昆明的雨。 【小题 1】题为 “昆明的雨 ”,文章开篇为什 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4分) 【小题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34、 (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 “卖杨梅 ”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分) (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2分) 【小题 3】第( 3)段和第( 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 “我想念昆明的雨 ”,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小题 4】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 “凡人小事 ”的审视,用 “以小见大 ”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 “以小见大 ”的。( 6分) 答案: 【小题 1】 所画的是昆
35、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 “昆明的雨 ”的描述, 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任两点即得全分 ) 【小题 2】 (1)答案: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 (1分 )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1分 )(2)答案: “爬 ”“遮 ”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 (1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1分 ) 【小题 3】 段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1分 )结构: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
36、“我想念昆明的雨 ”的缘由的抒写。 (1分 )( 12)段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 “昆明的雨 ”的想念之情, (1分 )结构: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末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1分 ) 【小题 4】要点参考: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 ,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 3分 )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 “凡人小事 ”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3分 )(只要举出文中事例并简单分析即得分 【小题 1
37、】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都要从内容、结构、文体特点等方面分析作答,如在内容上,要分析宁坤的画与昆明雨季的关系,在结构上,要把引出下文对 “昆明的雨 ”的描述,即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答出来;在文体上,要从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分析作答。如第一句, “戴、穿、坐、吆喝 ”这一系列的动词,很明显,运用了细节描写或者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表现手法,来描写出卖花姑娘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第二句, “爬 ”“遮 ”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8、,要把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答出来,由此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答题时,由于第( 3)段和第( 12)段在文章中的段落位置不同,所以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在内容上,段中的语段,一般都是点明文章中心,抒发情感;在结构上,往往都是引出下文。段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在内容上,一般都是深化主题,在结构上,结束全文,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是考查对作者写作特色的理解, “以小见大 ”是本文的
39、一个特色,答题时,可结合着文章中具体的事例内容,然后加以分析 即可。如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都体现了 “凡人小事 ”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 ,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 制其出入,吏得因缘
40、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 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 得其状,列款以上, 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 曰: “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 ”初鞫 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 “吾奉命治事,守 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 ”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 “虽有余虎,
41、不敌陶公一怒。 ”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 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 列传第二百六 十三) 【注】 戆:鲁莽。 煦妪:温暖,暖和。 廉:查访。 申牍:申述的文书。 鞫:审。 计典:指古代对官吏三年政绩进行考核的大计之典。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
42、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旧设士舍, 制 其出入制:限制 B 一 权量,定法度一:统一 C卒定谳, 论 罪如律论:议论 D 坐 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坐:犯了 罪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吏得 因 缘为奸而总督卒 因 元淳倔强 B为言于总督, 乃 已 乃 有二十八骑 C复欲于计典黜 之 毛先生以三寸 之 舌 D竟 以 劳卒于官诸侯 以 公子贤,多客 【小题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3分) 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薄伏武臣 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为
43、浮粮考,屡请于上官,气豁除 疏以入告,竟获谕旨免焉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陶元淳于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因廷对不为阅卷者喜欢,所以被置于二甲之中。 B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 “相率以力耕为业 ”,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 “会讯 ”。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
44、是 “韭一束 ”;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故于任上。 【小题 5】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3分) ( 2)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 3分) ( 3)吾初下车,便劾谦吏,何以率属?(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C 【小题 5】 (l)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2)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 (3)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
45、 (将来)靠什么率领 (管理 )下属呢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 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 “是藐国法也 ”内容可知, “论 ”:判罪。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A趁机因为 B才仅 C.人称代词,他音节助词 D均为 “因为 ”。所以选 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级。 【小题 3】 试题分析:用筛选法。不是直 接写陶元淳
46、的排除,如 ;不是写他 “关心民生疾苦 ”的排除,如 。 是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 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 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所以选 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级。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 “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错。原文是 “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 “坐不检验失实 ”是说总督定了他 “检验失实 ”的罪名: “会赦免 ”指朝廷大赦天下。所以选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47、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私 ”(暗中,私下 )、“以 ”(用 )、 “不得 ”(没实现,被拒绝 )、 “蜚语 ”(造谣 )。 “治 ”(治理 )、 “令 ”(命令,让 )、 “是 ”(这是 )、 “藐 ”(藐视 )。 “下车 ”(官吏到任 )、 “劫 ”(弹劾 )、 “何以 (以何,凭什么) “率 ”(率领,管理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 B级。 参考译文:陶元淳,字 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
48、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 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